探究活动课一 我们身边的历史学.pptx_第1页
探究活动课一 我们身边的历史学.pptx_第2页
探究活动课一 我们身边的历史学.pptx_第3页
探究活动课一 我们身边的历史学.pptx_第4页
探究活动课一 我们身边的历史学.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万历十五年历史学科整本书阅读,失衡中暗含的制度衰落:1587年下的大历史,授课人:吉林一中历史组 王佳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黄仁宇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年版,感悟历史,学科拓展,粗读成果:一、读内容:万历十五年之初印象:,万历皇帝,李贽,戚继光,张居正,申时行,海瑞,以1587年为横截面,改革者,思想新锐,调和者,道德楷模,孤独将领,二、读方法:作者黄仁宇及其治史方法,黄仁宇个人经历与治史方法,“我的经验,是几十年游遍各地再因为生活的逼煎和折磨,才体现出来的二次去美后受过被裁才越来越把眼光放大,才知道个人能力有限,生命的真正意义,

2、要在历史上获得。” 黄仁宇,黄仁宇: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 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 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 、硕士(19571、 博士(1964) 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 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读书未成先习剑,用剑无功再读书。” 黄仁宇,对历史叙述风格的影响:从大框架的角度探讨历史,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将学术模式的人生观察集中体现在万历十五年中。,求学从军再求学任教解聘失业著书,作者黄仁宇及其治史方法,

3、大历史观,第一章:万历皇帝开头:“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第1页,第一章:万历皇帝结尾:“此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在他当政的年代里发生,1587年不过刚刚是一个契机。” 第45页,第三章:世间已无张居正结尾:“万历十五年这一年表面上并无重大的动荡,但是对本朝的历史却有着它特别重要之处。” 第120页,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结尾:“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 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 失败的总记

4、录。” 第279页,1587年,微不足道的一年,问题:请同学们通读全书,从书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反复强调通过1587年作为横截面来表达整个明朝乃至中国的历史?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治史方法?,什么是大历史观?,3.现实意义:注重宏观的视界,将过去的历史踪迹同今日联系起来,并作番有意义的因果解释,在这个意义上找寻当今人们的位置,进而探索未来可能的进程。,1.万历十五年以一个年份为切片,写一年之事,能窥一个朝代,解剖晚明帝国衰落之由。,2.学术意义: 他通过万历十五年的研究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讨从1840年向前推进几百年,以拉长的视界来探讨历史,强调历史上长期合理性。 启示学术研究对历史

5、材料的把握不仅需要显微镜,进行历史评价时结论的阐述更需要望远镜,在长时空的隧道里通达历史事件的发展。,二、读方法:作者黄仁宇及其治史方法,“本朝这种以阁臣代行相职的制度,来源于开国之君为了巩固政权作出的苦心设计。”(20、21页), 明太祖的政治构想,明太祖建朝初期实行的措施和政治构想对之后的万历时代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必修一P16:明太祖的政治构想 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

6、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措施:废除宰相制度。,政治构想:以求政治“稳当”为目的,影响: 1.废丞相,设内阁,至万历年间文官集团不断成熟,壮大了势力;,2.奠定了明代以求政治“稳当”为目的的框架,使明朝制度失去活力。,教材链接,精读: 问题一:请同学们列举万历十五年的文本,概括总结万历皇帝前后阶段态度的转变及背后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万历皇帝由励精图治转向消极怠政,“总的来说,万历即位以后的第一个十年,即从1572到1582年,为本朝百事转苏、欣欣向荣的十年。”(16页),“到了1587年对万历皇帝来说,这15年似乎显得特别漫长接近他的人可以看出,皇帝陛下正在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单调和疲劳

7、他对生活的厌倦已经越出了内心世界要开始见诸行动了。”(45页),“万历皇帝对这个操纵实际的官僚集团日益疏远,采取了长期怠工的消极对抗。”(102页),万历皇帝由励精图治转向消极怠政的原因?,(要求:在书中标注体现万历皇帝这一转变原因的相关文本,并概括总结。),89、90页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1.出于一种“报复”:立储之争:文官集团以不合伦理之法为由,不许以三皇子常洵代替皇长子常洛为太子。,万历皇帝由励精图治转向消极怠政的原因?,(要求:在书中标注体现万历皇帝这一转变原因的相关文本,并概括总结。),89、90页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2.“阴阳”:在张居正事件后(文官集团对张居正的弹劾)

8、,他明白了文官集团的每个人具有阴阳两面:隐蔽的私欲与公开的理想准则。,万历皇帝由励精图治转向消极怠政的原因?,(要求:在书中标注体现万历皇帝这一转变原因的相关文本,并概括总结。),3.来自文官集团的臣僚教育: “他的祖先,一言一行都被臣下恭维为绝对的标准,而他却在臣僚教育下成长。”“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101、102、103页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皇帝是一种制度他们要把他纳入他们所设置的规范,而不让他的个性自由发展。”,万历皇帝由励精图治转向消极怠政,出于一种“报复”:立储之争:文官集团以不合伦理之法为由,不许以三皇子常洵代替皇长子常洛为太子。,“阴阳”:在张居正事

9、件后(文官集团对张居正的弹劾),他明白了文官集团的每个人具有阴阳两面:隐蔽的私欲与公开的理想准则。,来自文官集团的臣僚教育: “他的祖先,一言一行都被臣下恭维为绝对的标准,而他却在臣僚教育下成长。”“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本质:君主与文官集团的冲突君臣关系的失衡,精读: 问题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万历十五年的相关内容,标注书中相关文本,梳理同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和申时行的相关史实,思考以下问题:,(一)列举张居正任首辅时期的措施和结果。,(二)在书中标注相关文本,概括申时行任首辅时期的理念和结果。,(三)找到书中作者关于明代症结原因的观点,说明二者改革的结果可

10、以反映出明代政治的什么本质问题?,精读:问题二,(一)列举张居正任首辅时期的措施和结果。,措施:,2.政治上:实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吏治,试图改革文官集团。,1.经济上(重点措施):清查土地,改革赋税,实行“一条鞭法”。,3.军事上:用良将,加强北方防御。,精读:问题二,(一)列举张居正任首辅时期的措施和结果。,“为什么张居正这样令人痛恨?原因在于他把所有的文官摆在他个人的严格监视之下,并且凭着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或者罢黜,因此严重地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感。”(81页),理解:影响文官集团所努力维持的“稳定”,张居正在局部改革了国家的经济体制以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这与以伦理

11、道德为核心的一元化政治体制产生冲突,触犯文官集团既得利益,文官集团最终使国家政策问题上升为道德问题。,精读:问题二:,(二)在书中标注相关文本,概括申时行任首辅时期的理念和结果。,“申时行是一个敏感的人,他具有窥测旁人心情的能力” 137页,措施:秉持“和衷共济、精诚团结”的理念 调节阴阳,“和事佬”角色,“老成练达的申时行善于洞察事物的阴和阳” 146页,他欣赏自己“从中调剂,就事匡维”这一处世和执政原则 147页,对他们(指文官集团)起感化和领导的作用,即为申时行所称的“诚意”77页,精读:问题二:,(二)在书中标注相关文本,概括申时行任首辅时期的理念和结果。,申时行欲弥合皇帝 与群臣关系

12、却徒劳无功,“每当大学士申时行走到文华殿附近,他就自然而然的感到一种沉重的负担,这是一种道德的负担。”,用道德去解决道德掩盖下的利益冲突,精读:问题二:,(三)以上二者任首辅期间行事风格完全不同但结局都是悲剧性的。概括书中作者的观点,说明二者改革的结果可以上反映出明代政治的什么本质问题?,黄仁宇:“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明朝一切问题的症结。”(前言),黄仁宇:“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明朝一切问题的症结。”(前言),道德与法制的失衡,2、历史原因:明朝体制设计存在自身的缺陷,明代拥有强大势力的文官集团以伦理纲常为标准,成为儒家道德规范的发言人。

13、,1.、思想原因:,传统的儒家道德被奉为衡量一切的社会准则,代替了应有的法律制度。前期有着教化民众的一定作用,明代时,但当社会发展到这种道德与法制的极致失衡时,也意味着儒家道德维持的封建制度失去了往日的光环。,结合所学分析原因?,精读:问题三: 梳理本节课所读内容,举例说明万历十五年中还有哪些暗含的冲突与失衡?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万历十五年中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的命运?,举例:,戚继光:集中体现文官集团与武官集团的失衡,李贽:新思想和落后社会现实的冲突,文官集团内部的失衡,“阴”与“阳”的失衡,依“大历史”角度观之,本书的人物们无所谓对错,他们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大历史过渡时期的过客。,问题

14、四:历史记载以往人之事,但人事无前定,因此历史亦不能预知,但可推断。这也是大历史观的现实意义。通过阅读分析以上内容,关于制度建设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启示。,联 系 现 实,1.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牺牲效率和活力的安全稳定不是真正的安全稳定。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明朝的政治注意力都集中在秩序的稳定层面,忽视了效益层面。,2.制度构想与实践之间可能存在偏差,在制度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需注意实事求是,注重制度的灵活性。,小结寄语:,新时代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梦工厂”, 是跃进雄飞的海阔天空。 作为青年学生的你们, 更应在青春里恣意挥洒汗水, 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奋斗出时代的最强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