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5)全国2014年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I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_第1页
(备考2015)全国2014年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I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_第2页
(备考2015)全国2014年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I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1-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 (2014襄阳四中冲刺模拟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

2、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材料二 近代中国学者郑观应认为:近代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尊严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为维护中国尊严,回应上述挑战,中

3、国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为此他著文写道:“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慨曰夷狄,向来划疆自守,不事远图。通商以来,各国恃其富强,声势相联,外托修和,内存觊觎,故未列中国于公法(即国际法),以示外之意,(这句话的含义是把中国排斥于国际法之外,与中国打交道无需按国际法办事)。而中国不屑为万国之一而列入公法,以示定于一尊,正所谓孤立无援,独受其害,不一可不幡然变计者也。”“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分夷夏?如中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公法。所谓彼教之来,即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 摘引自郑观应论公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格劳秀

4、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9分)(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8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郑观应为回应西方主导国际法体系挑战提出的对策。(8分)【答案】(1)观念: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保护人的生存权;保护私有财产。(9分)(2)历史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严重危害;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欧洲民主启蒙运动兴起。(8分)(3)对策:抛弃“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变法图强;主动融人近

5、代国际法体系;提高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的发言权,将中国法律列入国际法之中。(8分)第一问“据材料回答”题型,回答时注意此题型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首先注意依据材料标点符号确定材料几成信息,同时不得照搬原文,用规范的书面语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依据分值确定答几点。第二问历史条件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回答。第三问既要阅读材料信息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进中国人采取的对策。2. (2014湖北孝感五月摸底) 15001800年欧洲各地区麦子每粒种子的平均收获量资料:英国,克里德特,农民、地主和商业资本家上述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土地出产率较之前有较大提高 b.土地出产率与资本主义发

6、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c.西欧农民长期普遍地参与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实现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推动土地出产率的提高【答案】 b 3. (2014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二学期5月月考)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答案】a 4. (2014湖南长沙二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

7、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自秦汉以至民国成立,其间每当更迭朝代的时候,便有所谓“群雄并起”,这种“群雄”,就是封建的割据之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些狡黠者,利用朝代更迭人民骚动的时机,来攫取统治阶级的地位,以保持地主阶级宰割天下的局势。所以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

8、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材料二: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专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这个理论没有任何瑕疵,并且可以给他们本国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技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美)房龙:人类的故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9、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并分析这一不同背后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6分) 【答案】答案:(1)不同:中国:重农抑商;(2分)西方: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3分)原因:中国: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2分) 西方: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2)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分)战国时期中国井田制崩溃,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为适应这一社会发展,出现重农抑商政策;(2分)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由此产生“重商主义”政策;(2分)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重商主义被摒弃,产生自由

10、经济政策。(2分)经济政策能够影响社会发展。(2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迟迟不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分);重商主义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分)自由经济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2分)5. (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二摸)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

11、北大西洋的胜利”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d“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胜利”【答案】c 6. (2014吉林高三期中质检)(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2:184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它装配了100门火炮,标志着蒸汽战列舰时代的到来,但它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图1:哥伦布船队(据相关资料合成图),由三艘帆船组成,其中,“圣玛利亚”号是哥伦布探险船队的旗舰,船长23.66米,船宽7.84米,船上装有大炮,用来自卫和军事行动。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两幅图中的两类战船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对世

12、界市场及对中国的影响。【答案】答案:同:均配有火炮;均不同程度的配置了风帆作为动力。(2分)异:前者以风帆为动力;后者以蒸汽为主要动力;马力更足,速度更快。(4分)前者开辟了新航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原产自美洲等地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推动了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的大量出口,推动了贸易顺差。中国开始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侵扰,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以后者为后盾开展的商品输出,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扩张,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日益陷入世界市场,工业文明日益影响中国,中国社会的传统经济结构解体加速,社会转型加快。 7(2014广东惠州一调)中餐在演变过程中,

13、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a唐朝b南宋c明朝d清朝【答案】c 8. (2014广东惠州一调)(27分)中产阶级是一个处于社会中间的阶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中世纪城镇出现以来,middle class (中产阶级)主要指财富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的工商业阶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middle class 变成一个职业概念,同特定职业的收入和生活方式相连,具体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白领)、政府官员以及知识分子等。肖瑛

14、不断演变的“中产阶级”概念材料二 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史上,搞工业化、现代化真能搞到“起飞”程度的,只有一个事例他们都是由一个城市中产阶级领头搞起来的。西欧、北美带动于先,日本踵随于后。所以在一个中产阶级主政的国家,与生产发展并驾的则是衣食足(经济)、礼仪兴(教育文化),接着才有法治和民主。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材料三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什么是个体户呢?个体户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的细胞。唐德刚晚清七十年(1)分析材料一中西欧中产阶级在14世纪以后越来越富有的原因。列举他们为改变“财富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现状而进行斗争的历史事件。(10分)(2)日本开始迈向现代化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不得摘抄原文)。(8分)(3)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的经济模式是什么?1978年后,促使中国中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9分)【答案】参考答案(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原因: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4分,每点2分)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6分,每点2分,任答3 点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