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_第1页
高考总动员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_第2页
高考总动员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学科素养提升(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科素养提升(教师用书独具)历史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1 获取和解读信息含义考核目标解题对策学生通过阅读试题,从试题的文字图表材料和设问中发现、收集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明确问题所涉及的基本范围,理解问题的用意和目的。(1)从整体上了解该试题探讨的问题。(2)从结构上了解试题情境涉及的环节。(3)从要求上了解试题要求回答的内容与程度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1)“有效信息”:对回答具体问题是有效的;对联系所学的基础知识是有效的;对论证说明观点是有效的。(2)获取有效信息需要:通晓全部材料,注意细节(正文、出处、标点符号、注解、层次等);抓住

2、关键字、词、句(圈划);重视材料之间关联,抓住中心问题。(3)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要穷尽材料中的有效内容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1)首先要依据试题主旨,对材料进行分析,全面判断和提取其中有效信息。(2)其次要在“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对已经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明确它们各自在答题中的意义和作用。(3)最后要依托相关的知识储备,对信息进行整合,升华为规律性内容,揭示其本质,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典题印证1(2014上海高考)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3、”。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解析】材料理解与要求:本题以“桐叶封弟”的故事为背景材料,以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为考查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有效信息:周公旦 、成王西周;封赏、封叔虞于唐分封制有效信息解读: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是属于分封制的内容,但和题目联系不是太紧密,故a项非最佳选项;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不能全面反映题中的信息,故c项非最佳选项;“史官因此请成王择

4、日行封赏礼”体现了分封是国家的意志,故d项是最佳选项。【答案】d培养策略1全面获取试题信息。既要注意解读情景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注意揭示其背后的隐性信息,准确把握题中信息指向与暗示;既要注意关键词和句,抓住重点,又不能忽视其他信息,不能遗漏其他有价值的信息;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出试题的中心主旨。2识别排除无效信息。要根据设问中提出的问题与要求,排除与问题无关或与要求不符的信息。跟踪训练1. (2014泸州三诊)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国名对象地理位置国名对象地理位置晋王室子弟今山西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卫王室子弟今河南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鲁王室子弟今山东南

5、部燕王室子弟今北京一带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解析】图表显示王室子弟在分封国中占有一半多的席位,故a项正确;家天下制度从夏朝开始,故b项错误;图表显示晋、卫和鲁的封地都位于当时主要的农业区,故c项正确;从图表中分封的对象有王室子弟、功臣和商代后裔可知,分封对象呈现多样性,故d项正确。【答案】b2 调动和运用知识含义考核目标解题对策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并根据试题要求,组织、再现和运用学科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历史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而历史解释

6、则属于主观认识的结果。学生需调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辨别客观的历史事实和主观的历史解释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历史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的体现,包含着认识和提炼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筛选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及迁移知识、得出新结论或作出新评判等思维活动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历史现象纷繁复杂,需要调动和应用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合理地予以说明;历史观点因时代、因人物而异,学生需要掌握充分信息、应用科学观点和方法予以证明典题印证2(2013重庆高考)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

7、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解析】辨别史实: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 “内阁”形成,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票拟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依皇帝而定。理解分析:明朝内阁何时雏形出现、何时正式形成?大学士是否等同于丞相,有无统率六部百司之职权?说明证明:“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才正式设立,排除a项;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8、可知b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两项。【答案】b培养策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调动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拥有完备的知识储备且知识储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求。1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准确性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掌握要准确,同类知识点要区分清楚,不要张冠李戴,对历史概念的含义掌握要清晰。知识的完整性要求对课本前言、正文、小字、其他图表文字材料掌握要全面,不能遗漏,主意挖掘课本隐性知识点,全面把握史实、结论及相关理论。2知识的系统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条理,建立在一定的框架的基础上,而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

9、知识的浓缩化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把与热点问题有本质联系的主干知识,迁移、重组、整合到一起,形成能够多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知识新体系。既点明主干知识的核心内容,又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更强调以热点为中心形成多角度、成系列、抱成团的知识新体系。这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主干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把分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自然顺畅用得上的活知识,从而积累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跟踪训练2(2015天津南开区二模)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

10、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控制地方c缓解民族矛盾 d.提高汉族官僚地位【解析】权力集中到中央不等于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行动的中书省”及“集中在中央”可知行省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与民族关系无关,与提高汉族官僚地主地位无关,故排除c、d两项。【答案】b3 描述与阐释事物含义考核目标解题对策描述是对历史事物所有要素进行表述;阐释事物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说。在试题要求之内,学生独立地审视历史事物并作出初步的史学评价客观叙述历史事物能够针对试题要求,用历史学科术语准确

11、描述历史事物产生的环境、历史事物构成的因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历史事物的沿革状况等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历史事物的特征主要包括:历史事物形成的特定因素;与历史事物作用于社会或社会作用于历史事物有关的直接现象;历史事物自身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通过动态考查、理性思维,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历史现象,形成对历史事物的深刻认识典题印证3(2014大纲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

12、理地方政务【解析】史实叙述:明代内阁侍从顾问机构。唐代宰相法定行政机构首脑。特征描述:宰相制内阁制相同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地位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侍从兼咨询机构、顾问机构职权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对皇权作用起到一定制约皇权的作用不能制约皇权规律阐释:二者相同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答案】b培养策略1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历史阐释归根到底是对历史事实阐释,离开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和熟悉,就谈不上历史阐释。在我们强调“能力立意”的同时,我们依然十分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当我们在强调历史的思辨与阐释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也还是要通过

13、具体的历史知识、历史材料和历史过程来进行训练与培养,否则历史学的能力如何获得,历史学与别的学科有何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将有可能进行联系、比较、拓展和延伸的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然后对具体的历史事实进行阐释,展示其具体的内容和过程,这就打通了历史发展的“时空隧道”,历史就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点,而是一个整体。2训练学生规范表达高考是一种限时的纸笔测试。无论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有多翔实,思维能力有多活跃,高考时还是需要通过文字的方式在试卷上表达出来。“历史阐释是传达给他人的一种信息,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才能取得历史阐释的良好效果,准确地传递历史信息。”表达规范的前提

14、是审题的准确,在许多的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的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这些限定词表明了设问内容的含义和考查的要求,只有在明确了相关的要求后才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答案的组织。在答案的表述上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跟踪训练3(2015梅州高三质检)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解析】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是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排

15、除a、b、c三项;唐代“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科举制,“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并且两种制度对中国传统政治影响深远,故选择d项。【答案】d4 论证和探讨问题含义考核目标解题对策论证问题是指用论据来证明问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论证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讨问题就是指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其过程即对某问题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判断方法辨别历史现象,对相关联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归纳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以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关注和审视材料的真实性、客

16、观性和完整性。(1)注意所引用的观点、借鉴的历史事物必须真实可信,符合历史事实。(2)要把历史事物和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评判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解答更具开放性、个性化的特点。(1)探讨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秉持“论从史出”的学科原则。(2)论证、评论:提出的论据要充分,结论要合理。典题印证4(2014安徽高考)阅读下面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

17、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观点的提取:观点的提取根据题干“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进行加工,也可以概括为“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也可以概括为“制度的僵化必然导致王朝的衰落”。观点的论证:秉持论从史出、史论结

18、合的原则,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可以举例唐朝的强大与制度创新如三省六部、科举制等有很大关系;“制度的僵化必然导致王朝的衰落”,可以举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都不能够创新结果导致了中国明清后被西方赶超。【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

19、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等 次论 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培养策略1重视已知条件和相关背景,有创意地论证和探讨从已知条件和相关背景论证可能出现的条件和结果,从已知条件和观点出发探究条件的成熟性与否和观点的正确性与否。重视创新性思维,既按照常规思路进行论证和探讨问题,又尽可能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做出有创见的论证和探讨。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掌握科学思

20、维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时一般要紧紧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概括与抽象、比较与分析、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等。3重视讲、练、评、导结合,加强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力争做到规范作答、层次分明、语言准确。跟踪训练4(2015南京、盐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

21、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