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鲁教版.ppt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鲁教版.ppt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鲁教版.ppt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鲁教版.ppt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鲁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 (1)位置:地处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2)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3)地表特征: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1)对当地的主要危害。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2)对下游的主要危害。 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思考讨论黄土分

2、布区和黄土高原的范围相同吗? 提示:不同。黄土分布区的范围要比黄土高原大得多,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只是黄土在我国分布最为集中、典型的区域。,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2)破坏植被。 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思考讨论在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时,为什么要注意结合当地人口问题? 提示: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地关系紧张,会导致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同时一些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加剧对植被及地表土壤的破坏,

3、进而加重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合理利用土地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农林牧综合发展。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压缩耕作用地,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 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2.原则 (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3.具体措施,思考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中,其根本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生物措施。森林和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等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探究一,探究二,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主题活动 材料一“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山坡挂满坡耕地,下籽十升打一斗。”这是对黄土高原部分地区景观的描述。 材料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70.9%,黄土高原地区几乎到处都存在水土流失。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坡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过度放牧、陡坡开荒、工程建设中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也加速了水土流失。,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三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是窑洞,这与黄土质地有何关系?这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何影响? 提示:黄

5、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但是黄土极易受到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的降水特点对水土流失有何影响? 提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什么?该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提示:轮荒耕作制度。 对环境的影响: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探究一,探究二,(4)黄土高原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黄土高原位置特殊,地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和土质疏松。此外,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因而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5)黄

6、土高原的现代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人为原因。,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方面与地形、气候、土壤、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有关。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人为因素表现得更为明显。人类活动改变了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况,从而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

7、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二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1)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分析材料二可知,该地在30年间,耕地面积、气温年较差、水土流失范围、粮食总产量和人口数量,都在增加。耕地面积扩大,而森林、草原面积减小,主要是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们毁林开荒,乱伐滥垦;植被破坏导致当地气候恶化(气温年

8、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大。第(2)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 2.思路展示:(1)首先,明确该题以黄土高原为背景,考查与水土流失相关的地理知识。(2)其次,根据材料,可以直接读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3)最后,根据以上结论,结合材料一,分析该地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的人为原因。,探究一,探究二,答案:(1)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因为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们毁林开荒,乱伐滥垦。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2)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等。,探究一,探究二,延伸思考为什么说水土流失是黄

9、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示: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表被切割成千沟万壑,加重了风蚀、水蚀、重力侵蚀的相互交融,增加了洪水及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植被破坏、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探究一,探究二,小流域综合治理 主题活动 材料一小流域指坳沟和河沟等的沟道流域,这种沟道遍布黄土高原地区。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材料二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石项目区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的立体防护模式,实

10、行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目前,生态农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三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小流域在黄土高原是怎样分布的? 提示:分布较广,遍布黄土高原地区。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3)小流域治理的成就有哪些? 提示:林草覆盖率提高,人均粮食产量提高,人均纯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4)小流域治理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推动整个黄土高原

11、的水土保持和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坚持“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小流域自身的特点,综合治理需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等谚语。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关于小流域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流域相当于一条河流的完整流域 B.小流域治理中主要采取生物措施 C.小流域治理以水土保

12、持为中心 D.农业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对小流域治理的影响不大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什么? (3)关于a、b、c、d四处利用和治理的措施,分别是什么?,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小流域不是一条河流的完整流域,可以是支流或支流的支流;小流域治理以工程措施为主;农业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对小流域治理的影响大。第(2)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第(3)题,农业生产要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a、b、c、d分别位于塬面、缓坡、陡坡、沟口,治理时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 答案:(1)C (2)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

13、产体系。 (3)a处为常用耕地;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c处是陡坡,应植树种草、保持水土;d处宜打坝建库。,探究一,探究二,延伸思考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重心? 提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是人类活动,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经济发展压力增大,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重心。,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样,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据此完成第12题。,1.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2.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是()

14、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地形崎岖,溶洞广布 C.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解析:第1题,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貌形态,呈孤立的黄土丘状,顶部浑圆,坡面向四周倾斜,状如馒头。第2题,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答案:1.B2.C,3.“轮荒”耕作制度引起的后果是() 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B.水土流失得到抑制 C.原生林草资源被破坏,无法恢复 D.林草生长更为茂密 解析:“轮荒”是指当开垦的土地水土流失、肥力耗尽之后,人们便弃荒,另择较好的荒地开垦。如此方式长期进行下去,必然导致荒地面积的扩大,地面植被不断破坏。所以,“轮荒”是一种不合理的耕作制

15、度,它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等养分大量流失,因此,肥力很难恢复。 答案:C,读下图,完成第45题。 4.为解决当地生态问题,在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种草护坡 B.打坝建库 C.平整土地 D.修筑梯田 5.“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 C.下渗D.蒸发 解析:第4题,根据四处的位置可知,处较平坦,可以平整土地;处是陡坡,应种草护坡;处为沟谷,应打坝建库;处坡较缓,可修筑梯田。第5题,平整土地可减小坡度,从而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4.D5.A,6.读我国某区域图(图A)及该地区小流域治理工程模式图(图B),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示区域所属的地形区名称及其主要地形特征。 (2)简述该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作用。 (3)图示乙地附近有我国一大型水利枢纽。对当初水库大坝选址方案的确认,你认为需搜集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