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故事_第1页
小学生数学故事_第2页
小学生数学故事_第3页
小学生数学故事_第4页
小学生数学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生数学故事: 千千万、万万千小学生数学故事:千千万、万万千在文学语言中,说起千呀万呀这类大数,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如果“千千万”和“万万千”连用,那么宜于把“万万千”说在后面,数目越说越大,越讲越激动,情绪容易上去。有一个小问题:是“千千万”多呢,还是“万万千”多?“千千万”是形容数量多,“万万千”也是形容数量多。千千万=1000100010000=1010,万万千=10000100001000=1011。由此可见,从严格数量上说,“千千万”是100亿,“万万千”是1000亿, “万万千”是“千千万”的10倍。韩信骑马走在路上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

2、汉朝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千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要把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应该怎样分呢?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了,打马就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3、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现在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再把满满一罐油 “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九片竹篱笆小学生数学故事:九片竹篱笆有9片竹篱笆,长度分别是1米、2米、3米、4米、5米、6米、7米、8米和9米。从中取出若干片,顺次连接,围出一块正方形场地,共有多少种不同取法?123456789=45(米)。由

4、于411 45412,可见所得正方形边长最大不超过11米。其次,因为各片篱笆的长度互不相等,所以在正方形的四条相等的边中,至少有三条边是由两片或更多片篱笆连成的。由此可见,至少要取出7片篱笆,因而其中至少有一片篱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7米。这样就确定了,正方形的边长可能取值范围是从7米到11米。在这范围内,可以列举出全部可能取法如下:边长为7:(7,6+1,52,43),1种。边长为8:(8,71,62,53),1种。边长为9:(9,81,72,6+3),(9,81,72,54),(9,8+1,63,5+4),(9,7+2,6+3,54),(8+1,72,6+3,54),5种。边长为10:(9+1

5、,8+2,7+3,64),1种。边长为11:(92,8+3,7+4,65),1种。题目问“共有多少种”,不能有遗漏。为此,可以首先估计一下正方形边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搜索范围。茶壶盖上的字图1是茶壶盖上常见的题词。非常简单,只有四个字围成圈:明、目、清、心。请你读读看,这四个字应该怎样连起来读?因为四个字排成圆圈,所以可尝试从其中任何一个字开始读。沿逆时针方向读下去,得到四种读法:明目清心目清心明清心明目心明目清四种读法都很通顺,意思全差不多。再尝试沿顺时针方向读下去,也得到四种读法:明心清目心清目明清目明心目明心清四种读法也都很通顺,意思也都和原来差不多。茶壶盖上只写了4个字,读出来却有

6、8句不同的话,每句4个字,总共32个字。写这4个字,就等于写了32个字。妙得很呀,居然4个字等于32个字了。写下来:4=32。(?)麻烦来了,4怎么能等于32呢?如果数学试卷上有一道计算题,答案应该是4,解答时却写成了32,数学老师阅卷时肯定打个叉,不给分。话又说回来,如果把这茶壶盖拿到语文老师那里,对老师说:“老师你看,4个字等于32个字。”语文老师也许会夸奖一番,表扬你说得好:“4个字等于32个字,多生动!”数学老师说“不对”,语文老师说“很好”,学生该怎么办呢?要不要请两位老师协商一下,取得一致意见?不必协商了,老师的意见本来就是一致的。语文老师说,在文学语言里,“等于”可以用于比喻,“

7、4个字等于32个字”运用了比喻手法,确切意思是说,这4个字起了32个字的作用。数学老师说,在数学语言里,“等于”是指两个数或两个量严格地相等。4个字起了32个字的作用,是因为这4个字连起来有8种不同读法,每个字在 8种读法里各出现一次,所以不能写“4=32”,而应该写48=32。听数学课、看数学书、做数学题,一定要注意数学语言。蝴蝶挂毯小学生数学故事:蝴蝶挂毯用毛线编织一幅自己家里用的挂毯,打算在上面贴9幅蝴蝶图案。已经贴好6幅,如图1。剩下来还没有贴的3幅蝴蝶图案,如图2,编号分别是A、B、C,它们应该各自贴到挂毯上的哪一号位置呢?从已贴好的第一行和第一列来看,无论横看或竖看,同一行中3个蝴

8、蝶的翅膀形状各不相同,翅膀上的斑点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根据这个规律,剩下的三只蝴蝶图案的贴法应该是:6号位置贴图案C(方翅方斑);8号位置贴图案B(三角翅方斑);9号位置贴图案A(圆翅三角斑)。乘船到对岸去小学生数学故事:乘船到对岸去从前,有一位农民,带着一条狗、一只兔子和一棵大白菜,来到河边,想要乘船到对岸去。他的小船太破旧,如果把狗、兔子和菜一次全部带上船,就超重了,可能沉船。每次只能带这三件东西里的一件上船。可是,如果离开了农民的照料,狗要咬兔子,兔子要啃白菜。这位农民能不能利用他的小船,把狗、兔子和菜一件一件地运过河去,并且保持平安无事呢?狗和兔在一起时不能没有人维持秩序,兔子和菜在一起

9、时不能没有人保护白菜。狗和白菜可以和平共处,因为白菜不能引起狗的食欲。所以可采用如图1 所示的运输方案。解决办法的要点是:先把兔子送过河;回来后,再把狗送过河,把兔子随船带回来;然后再把白菜送过河;再回来一趟,最后把兔子带过河去。在这个过河问题的条件中,只说到狗和兔不能留在一起,兔和菜不能留在一起,说的都是消极因素。通过分析,发现狗和菜可以留在一起,找出了隐含的积极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有些问题直接告诉你的条件很少,难以下手,如果能挖掘出有用的隐含条件,就可以化难为易了。一种新花样躲2倍小学生数学故事:一种新花样躲2倍小明和小亮两个人玩扑克牌,又发明一种新花样,叫做“二倍二倍快躲开”。从一

10、副扑克牌里,每人各拿出12张:A、2、3、4、5、6、7、8、9、10、J、Q各一张,小明全拿黑桃,小亮全拿红桃。A算1点,J算 11点,Q算12点。这样,每人就都拥有一套从1点到12点的牌,拿红牌的是红方,拿黑牌的是黑方。玩的时候,每人把自己的12张牌打乱顺序,背朝上,排在自己面前。两个人轮流翻牌。如果自己翻出的牌里,任何两张的点数都没有二倍关系,就是成功的,可以继续翻牌,也可以停止翻牌,做成一组成功的牌。谁翻的牌里最先出现二倍关系,谁就输掉了这一盘。例如,在两人都翻开4张后,战局如图1。这时小亮的牌里,10是5的二倍,小亮输了。如果两个人各自做成一组成功的牌,就比谁的点数大,点数大的人胜利

11、。如果点数相等,就成为平局。又如,有一次,两人都翻开3张以后,得到图2所示的战局。这时小明停止翻牌,做成了一组,点数是98+10=27。小亮赶紧也算一算自己的点数:8+10+7=25。如果小亮也停止翻牌,就比小明少2点,输定了。若是再翻一张牌呢,如果翻到4,那么在翻出的牌里,8是4的二倍,就输了;如果翻到5,那么10 是5的二倍,也输了。但是翻到其他牌都会增加分数,可能超过对手。有成功的机会,就该试一试。于是小亮再翻一张牌,结果翻到的是3,成功!点数增加为253=28,超过小明的27,赢了这一盘。有一次两个人越翻越起劲,都翻出了8张。局面是这样的。小明:2,3,5,7,8,9,11,12;小亮

12、:1,3,4,7,9,10,11,12。这时两个人的牌里都没有二倍关系,都是成功的。算一算点数,得到小明:2+3+5+7+8+9+11+12=57;小亮:1+3+4+7+9+10+11+12=57。两人的分数相等。小明停止翻牌,小亮也停止翻牌,握手言和。为什么两个人都小心翼翼,不再翻牌呢?难道不想取胜吗?原来,玩这种“二倍二倍快躲开”的游戏,有一个规律:最多只可能翻出8张成功的牌。如果冒险翻第9张牌,就怎么也躲不开二倍关系,必输无疑。这是在数学里已经证明了的,因为这种扑克游戏来源于一道数学竞赛题。这是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的一道初赛试题,是填空题,原题如下:从1、2、3、4、5、6、7、8、9

13、、10、11和12中至多能选出_个数,使得在选出的数中,每一个数都不是另一个数的2倍。答案是8个数。从上面小明和小亮的牌局里,已经看到能选出8个数的两组实例。为什么选9个就一定出现二倍关系呢?首先考虑那些肯定不会有二倍关系的数。它们是:7,9,11。这3个数可以全部选出来。其次,有两个数组成一对二倍关系的小圈子,它们是:(5,10)。所以,在5和10这两个数里,可以选出1个,也只能选出1个。再其次,有3个数组成两对二倍关系,它们是:(3,6),(6,12)。所以,在3个数3、6、12中,至多可以选出两个数3和12。最后,还剩下4个数,它们组成二倍关系的连环套:(1,2),(2,4),(4,8)

14、。所以,在4个数1、2、4、8中,至多可以选出两个数,或者是1和4,或者是2和8,或者是1和8。总而言之,不含二倍关系,至多可选出的个数是31+2+2=8(个)。这正是问题所需要的答案。同时也确定了全部不含二倍关系的8数组,它们是:7,9,11;3,12;5;1,4。7,9,11;3,12;5;2,8。7,9,11;3,12;5;1,8。7,9,11;3,12;10;1,4。7,9,11;3,12;10;2,8。7,9,11;3,12;10;1,8。其中第组各数的和最大,和是62。可见在扑克游戏“二倍二倍快躲开”里,胜利者能取得的最高点数是62。乾隆皇帝千叟宴小学生数学故事:乾隆皇帝千叟宴两百

15、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乾隆帝说了,不过不是明说,而且是出了一道对联的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大臣纪昀(“昀”读“yn”)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一说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先看上联。花甲就是甲子,一个甲子是60年时间。“花甲重开”,是说经过了两个甲子,就是120年,这还不够,还要“外加三七岁月”,3和7相乘,是21年,所以总数是602+37=141。可见乾隆皇帝是说,这

16、位老人家141岁。再看下联。“古稀”是70岁。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当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七十自称小弟弟,活到八 十不稀奇,可是直到半个世纪以前,能活70岁还是值得骄傲和令人羡慕的,往往要好好地庆贺一番。“古稀双庆”,是说这位老先生居然有两次庆贺古稀,度过了 两个70年,并且不止这些,还“又多一个春秋”,总数是702+1=141。可见纪昀是在变个花样说,不错,这位老年人是141岁。去马如飞酒力微小学生数学故事:去马如飞酒力微图1是宋代诗人秦观写的一首回环诗。全诗共14个字,写在图中的外层圆圈上。读出来共有4句,每句7个字,写在图中内层的方块里。这首回环

17、诗,要把圆圈上的字按顺时针方向连读,每句由7个相邻的字组成。第一句从圆圈下部偏左的“赏”字开始读;然后沿着圆圈顺时针方向跳过两个字,从“去” 开始读第二句;再往下跳过三个字,从“酒”开始读第三句;再往下跳过两个字,从“醒”开始读第四句。四句连读,就是一首好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这四句读下来,头脑里就像放电视一样,闪现出姹紫嫣红的花,的的笃笃的马,颠颠巍巍的人,暮色苍茫的天。如果继续顺时针方向往下跳过三个字,就回到“赏”字,又可将诗重新欣赏一遍了。生活中的圆圈,在数学上叫做圆周。一个圆周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沿着圆周却能一圈又一圈地继续走下去,周而复始

18、,永无止境。回环诗把诗句排列在圆周上,前句的后半,兼作后句的前半,用数学的趣味增强文学的趣味,用数学美衬托文学美。数字灯谜小学生数学故事:数字灯谜游艺晚会常有猜谜项目。传统形式是张灯结彩,在每张灯的下面悬挂一张彩色纸条,写着一条谜语,叫做灯谜。随着猜谜活动的普及,形式也简化了,可以在活动室或教室里拉几排铅丝,每根铅丝上并排挂着若干条谜语,猜中了有一点糖果或书签之类的小纪念品,玩得很开心。1人有我大,天没有我大。(打一字)“打一字”就是请你猜一个字。“人有我大”,可以理解成人有了它就变大了;“天没有我大”,理解成天没有它也变大了。可见这个字是“一”,因为 “人”字拦腰有一横变成“大”字,“天”字

19、没有了头顶上一横也变成“大”字。2上在下,下在上,卡在中间。(打一字)“上”字里在下部的是一横,“下”字里在上部的也是一横,“卡”字里在中间的还是一横。所以谜底是一横写成的“一”字。3天有地没有,工有农没有。(打一字)天字里有两横,地字里没有两横;工字里有两横,农字里没有两横。所以谜底是两横组成的“二”字。4增白皂。(打一字)增白皂是一种肥皂,用它洗衣服可以使白色的更加洁白。什么字增添了“白”字上去就变成“皂”字呢?当然是“七”字了。可见谜底是七。上面几个谜语,都是猜一个字,猜出来的字是一个数字。更多的谜语是在谜面中出现数量关系,谜底就不一定和数字有关了,也来看几个例子。5保留一半,放弃一半。

20、(打一字)把“保”字留下来一半,“放”字舍弃掉一半,剩下的两个一半拼在一起,能组成什么字呢?只能是“仿”字。谜底是仿。6加一倍不少,加一横不好。(打一字)不少就是多,多字的一半是夕字。一个夕字,加一倍,就是再来一个夕字,两个夕字堆起来,变成多字;一个夕字,加上一横,变成歹字,那就不好了。可见谜底是夕。在节日前夕猜谜,特别是除夕那天猜谜,猜到夕字,正合时宜。7左边加一是一千,右边减一是一千。(打一字)用还原的方法来猜这个字。从“千”字精简掉“一”字,剩下一撇一直,是一个单人旁,组成这个字的左边;在“千”字的基础上增加“一”字,变成 “壬”字,组成这个字的右边。所以要猜的字是“任”。8看上十一口,

21、看下二十口,猜出这个字,笑得难合口。(打一字)“二十”简称为“廿”(读成“nin”),手写时,通常只写一横带两短竖。要猜的这个字,上面顺次是十、一、口;下面顺次是廿、口。连起来看,是一个“喜”字。猜出答案是喜,心里欢喜,面露笑容,嘴巴都合不拢了。9十个加十个,还是十个;十个减十个,还是十个。(打一物)十个第一种东西,加上十个第二种东西,变成第三种东西,数量还是十个。这是讲的戴手套:手有十个指头,手套也有十个指头,带着手套的手还是十个指头。所以,戴手套的过程可以描写成“十个加十个,还是十个”。反过来,摘手套则可说成“十个减十个,还是十个”。要猜的这件物品是手套。10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

22、胆敢进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打一物)一件物品,有一个口,不管五湖四海三江二泉,哪里的水都能喝;有一个胆,四面八方千家万户老百姓的门都敢进。这是什么?是热水瓶。热水瓶有一个瓶胆,一个瓶口,家家用,户户有。这个谜语,原先是几位作者为一家热水瓶厂写的对联,上联用数字一二三四五,下联用数字个十百千万,描绘产品,但不点明,比明说更生动,更吸引人。中国画也画得好小学生数学故事:中国画也画得好宋代的文学家苏轼,不但诗词写得精彩,中国画也画得好。传说有一位广东的状元,名叫伦文叙,为苏轼画的百鸟归巢图题了一首奇怪的诗:画的标题中说是“百鸟”;题诗中却不见“百”字踪影,似乎只管数鸟儿有多少只:一只,又一只,三、四

23、、五、六、七、八只,数到八就结束,开始发表感想了。画中的鸟儿,究竟是100只呢,还是8只?要解开这个谜,可以把诗中关于鸟儿只数的数字写成一行:1 1 3 4 5 6 7 8这些数合在一起,与100有没有关系呢?通过观察,发现可以用这些数组成一个算式,计算结果恰好等于100:1+1+34+56+78=100。原来,诗中的第二句不能读成“三、四、五、六、七、八只”,而应该读成三四、五六、七八只。其中的“三四”、“五六”、“七八”,都是两数相乘,得数分别是12、30和56。连同上句的1只、又1只,全部加起来,隐含着总数是“百”。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渔夫和草

24、帽小学生数学故事:渔夫和草帽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 5英里的速度

25、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对划艇和草帽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求解这道趣题的时候可以对河水的流动速度完全不予考虑。虽然是河水在流动而河岸保持不动,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是河水完全静止而河岸在移动。就我们所关心的划艇与草帽来说,这种设想和上述情况毫无无差别。既然渔夫离开草帽后划行了5英里,那么,他当然是又向回划行了5英里,回到草帽那儿。因此,相对于河水来说,他总

26、共划行了10英里。渔夫相对于河水的划行速度为每小时5英里,所以他一定是总共花了2小时划完这10英里。于是,他在下午4时找回了他那顶落水的草帽。这种情况同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速度和距离的情况相类似。地球虽然旋转着穿越太空,但是这种运动对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产生同样的效应,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速度和距离的问题,地球的这种运动可以完全不予考虑。十五的诀窍小学生数学故事:十五的诀窍当一个农村集市开张时,除了耕牛,所有的人都很兴奋。今年,王财主开办了一个叫“十五”的新游戏,他说:“村民们请留步,游戏的规则非常简单。我们只是把硬币放在这些1至9的数字上,谁先放都无所谓。你们放铜币,我放银币。谁先放了三个相加等于

27、15的不同数字,谁就可得到案子上所有的钱。”让我们看一个典型的玩法。一位妇人先把一枚铜币放在7上。由于7已被放上,其他人就不能再放了。对其它数字也是如此。王财主把一枚银币放在8上。妇人下一次将把铜币放在2上,这样再放一次6,三个数字相加为15,就可以赢了。但王财主把一枚银币放在6上,破坏了她的打算。下一次他放在1上就可以赢了。妇人看出了这一威胁,先把一枚铜币放在1上破坏王财主的赢势。王财主将下一枚银币放在4上时暗自得意。妇人看到他下一次放在5上就会赢,还得再破坏他。于是她把铜币放在5上。但王财主放在3上也赢了。因为8+4+3=15。可怜的妇人输掉了4个硬币。镇长先生觉得这个游戏很有意思。经过长

28、时间的观察,他断定王财主利用了一种秘密系统,使他不可能输,除非他想输。解决此游戏的诀窍在于认识到这在数学上等同于划井游戏。为欣赏这一魔方的奇妙让我们列出三个不同数字(除0外)相加等于l5的表,一共有8组:1+5+9=151+6+8=152+4+9=152+5+8=152+6+7=153+4+8=153+5+7=154+5+6=15现在仔细观察独特的33数字魔方:2 9 47 5 36 1 8注意共有8行:3组横行,3组纵行,2组斜行。每一行确定的3组数字之和均为15。因此,每一个赢的组合都是魔方中的一横、一纵或一斜行。现在很容易看出,每次游艺比赛实际上相当于划井游戏,谁先把自己的棋子占满一横、

29、一纵或一斜行,谁就取胜。在进行15游戏时,如果玩得正确就不会输。如果两个对手都玩得正确,则游戏结果就是平局。然而设盘者的对手由于不知道是在玩划井游戏,因而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这就使设盘者很容易设置对己有利的骗局。比如:戏说颠倒小学生数学故事:戏说颠倒浙江有两个县,一个是观钱塘潮的胜地海宁,另一个则是距离它不远的宁海。它们名称中的两个汉字正好互相颠倒!这种现象在外国地名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其实中国这种现象还不是个别的,比如西安安西(甘肃西部),武宁(江西)宁武(山西),子长(陕西)长子(山西),丰南(河北)南丰(江西,有特产南丰蜜桔)。在我国几千个县里,类似这样的例子还不少。不少书法爱好者知道汉

30、字里有“颠倒十三太保”的说法。原来,有13个常用字,把它们上下颠倒过来看,仍然是一个汉字,有些甚至和原来的字一模一样。这13个字就是:一,十,中,田,王,由,甲,口,日,士,干,非,車。它们的形状是完全对称的。当然如果你把“車”写成简体的“车”,一颠倒,就不是什么字了。由此联想到现在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其中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上下颠倒后保持原状的,它们是:0,1,8。第二类是上下颠倒后互相转换的,例如:6和9。第三类是颠倒后,面目全非的,例如2,3,4,5,7。另外,许多画家对颠倒头像也十分感兴趣,常有名作问世。下面是一个愁眉苦脸的男人,大概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不过你不用替他着急,只要

31、把图形颠倒过来一看,他又变得眉开眼笑了。与颠倒图形相比,转成直角的风景或动物插图更难构思。下面的另一幅图片就是一幅名作,叫“鸭变兔”。你把图片顺时针转90看看?巧用抽屉原理小学生数学故事:巧用抽屉原理任意5个不相同的自然数,其中最少有两个数的差是4的倍数,这是为什么?答案:一个自然数除以4有两种情况:一是整除为0,二是有余数1、2、3.如果有2个自然数除以4的余数相同,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差就是4的倍数。把0、1、2、3这四种情况看作4个抽屉,把5个不同自然数看作5个苹果,必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数,而这两个数的余数是相同的,它们的差一定是4的倍数。所以任意5个不相同的自然数,其中至少有两个数

32、的差是4的倍数。买西瓜的学问小学生数学故事:买西瓜的学问1个大西瓜 vs. 3个小西瓜去年夏天某日,一个卖西瓜的人在不停地叫喊着:“1个大西瓜10元钱,买3个小的也是10元钱。”这时过来一位细心的顾客,他拿了两种西瓜,目测大西瓜直径约8寸,小西瓜直径约5寸。可是他也犯了难,到底买哪种更合算呢?让我们来帮帮他吧!首先,我们从体积上来比一比,球的体积公式是4/3r3,或1/6D3。r是半径,D是直径。求它们体积比时,可省去1/6和。因此,大西瓜体积3个小西瓜体积之和888(555)3512375由此可见,买3个小西瓜是很吃亏的。1个大西瓜 vs. 4个小西瓜那么,假如再多给你一个小西瓜即一共4个,

33、你会买大西瓜还是小西瓜呢?这时从体积上看两种情况相差不多了。但如果考虑瓜皮的多少,还是买大西瓜合算。这是由于球的表面积公式为D2,所以,大西瓜的表面积4个小西瓜的表面积之和88(55)464100由此可知,4个小西瓜合在一起的瓜皮,几乎比大西瓜的瓜皮多一倍。所以综合起来考虑,还是买一个大西瓜合算。狐狸的诡计小学生数学故事:狐狸的诡计狐狸、小熊、小鹿、小猴正在分它们得到的一千克饼。怎样分好呢?狡猾的狐狸说:“饼不多,我少分一点吧!先把饼的20给我,小猴从我分剩的饼中分25,小鹿从小猴分剩的饼中分30,小熊再从小鹿分剩下的饼中分35,最后剩下的一点点给我,怎么样?”大家觉得狐狸分得最少,就同意了。

34、可最后发现狐狸分得的饼最多,差不多一半了。同学们,你算出狐狸、小猴、小鹿、小熊各分多少饼,戳穿狐狸的诡计么?答案解析:20就是0.2,狐狸分走0.2千克饼后,剩下0.8千克饼了。我们就从小猴分得的饼算起。小猴分得的饼为:0.8 0.250.2(下克)剩下0.80.20.6(千克)小鹿分得的饼为:0.60.300 l 8(千克)剩下0.60.180.42(千克)小熊分得的饼为:0.420.350.147(千克)剩下0.420.1470.273(千克)狐狸分得的饼为:0.20.2730.473(千克)结果狐狸分得的饼最多,差不多有一半了。米兰芬算灯小学生数学故事:米兰芬算灯李汝珍,清代人,是个“学

35、无所不窥”的才子,可能是学问钻研多了,所以官场上却甚不得意。他写了好几本书,镜花缘是流传最广的一本。此书中描写了一位精通算学的才女“矶花仙子”名叫米兰芬。米兰芬和众姐妹在宗伯府聚会,来到小鳌山楼上观灯。楼上的灯形状有两种,一种灯是上面3个大球,下缀6个小球,一种灯是上面3个大球下面18个小球。楼下的灯也有两种,一种是1个大球缀2个小球,一种是1个大球缀4个小球。知道楼上有大灯球396个,小灯球1440个,楼下有大灯球360个,小灯球1200个。才女们要米兰芬计算,楼上楼下的四种灯各有多少盏?同学们,你能算出来吗?答案解析米兰芬说:“以楼下论,将小灯球数折半,得600,减去大灯球数360,即得缀4个小灯球的灯数为240,用360减240得120,即得缀2个小灯球的灯数为120。此用鸡兔同笼之法。”用同样的方法算楼上灯数:“以1440折半,得720,720396=324,324654。得缀18个小灯球的灯数为54。用3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