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_第1页
河北省辛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_第2页
河北省辛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省辛集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无答案)一、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a文明交流的技术条件b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c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d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2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b冶铁业规模宏大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2、3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生产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并且推广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这可从侧面说明当时()a民族融合进程加快b内外经济交流频繁c国内经济整体发展d耕犁技术逐渐成熟4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5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

3、“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6图3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图3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7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8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

4、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9明清年间,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 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材料体现了以佛山为代表的()a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b由于闭关锁国松弛,沿海城市的发展c我国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d近代城市兴起10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

5、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11唐代岭南市舶使首设于广州,职责是“诸蕃舶至,尽有其税”。758年一些大食人和波斯人驱逐了广州都督,抢劫商店并焚烧房屋。879年黄巢对广州外国商人进行了大屠杀。这说明()a市舶使与外国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b唐代的中外矛盾特别尖锐c广州是外国人口众多的国际性城市d市舶使主要负责管理外国人12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13秦始皇灭六国后,“徙天下豪富于

6、咸阳十二万户”,而西汉前期亦“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zi,钱财)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上述做法()a表现出政权对权贵的依仗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创建c是其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d无益于封建经济的恢复14乾隆帝时规定福建省牯仔头(一种适宜航海的大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风,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这说明当时()a中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b中国远洋航海技术严重落后c正式确立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商人无法开拓海外市场15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儒学具有广泛

7、的社会影响b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c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d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16理学的产生可以迫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17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b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c“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

8、物致知18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据此可知,王阳明()a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b主张知行合一c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d认为人性本善19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20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

9、”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b意在提倡“尊公轻私”思想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21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22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a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b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c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d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2

10、3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24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251819年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从2940万英镑上升到4670万英镑,其中,

11、每年出口的比例稳定在50%55%,其余满足国内需求。可见,英国()a社会贫富差距拉大b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增长c对殖民地市场的依赖性增强d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6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27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

12、。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28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 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年份 1840 1843 1860 1870 1886 万吨 l9 081 551 1000 1341 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 d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29从1861年开始,英国人赫德执掌大清海关48年之久,下表为其在职期间海关征税金额表,据此可知() 时间 金额(单位:万两) 1

13、863 638 1877 1206 1887 2054 1897 2275 1907 3386 a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c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d政府无力维护关税主权30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d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311891年,南洋巨商张振勋应洋务派实力人物盛宣怀之邀,前往烟台商谈办理矿务、铁路事宜。1895年9月,张振勋独资的张裕酿酒公司在烟台成立,并获准

14、在奉天、直隶、山东三省专营15年,免税3年。这表明()a洋务派热衷于投资民族工业b铁路修筑推动酿酒业的兴起c民族工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d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的依赖32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33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钢铁厂

15、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他 1家 92家 168家 22家 28家 54家 31家 14家 a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b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34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b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d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35“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

16、未减。”这可说明()a申报在国内最畅销b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c报纸主要面对下层民众d申报内容通俗易懂36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图3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总和生育率总体居高,其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和人民生活逐渐富裕b土地改革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c重男轻女观念推动家庭多生求子d国家为增加劳动力鼓励人口生育37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卡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红旗”,毛泽东欣然题字。这反映了()a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

17、b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c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d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38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和1954 年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d当时经济结构遭到破坏391984到1991年间,中国国内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卖方市场,只要厂家生产出来,就很容易卖得出去。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出现了一波自主创业的高潮,私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据此可知,这时期()a市场经济目标提出激

18、发创业积极性b缓和国内供需矛盾是改革的重要目标c政府开始调整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物资匮乏迫使中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40在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民间的智慧共同为中国的未来之路指明方向后,公司热再次兴起。当时中国的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财富的味道。这里的“方向”是指()a城市体制改革启动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做出改革开放决策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41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足当时苏俄要()a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b在一定

19、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d优先发展重工业42“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这是1958年流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反映出()a当时人们对人民公社的衷心拥护和赞美 b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直线发展历程 c小农经济是阻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生产方d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431962 年9 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这一规定()a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b符合当时国情,奠定“一五计划”的物质基础 c恢

20、复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部分调整44“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45下表反映了 1973年苏联经济与美、法、日的对比,据此可知() 苏联 美国 法国 日本 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占企业总数比重 11.2% 0.6% 0.1% 1.4% 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生产的工

21、业品占工业品总产量比重 61.5% 38% 42.1% 34.4%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规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特征d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46表3 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 1918年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7 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49 336 874 991 表3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47下表为苏联在

22、“七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对其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平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66 86 23 64 19811985 33 32 37 11 31 a形成了重型化国民经济结构b赫鲁晓夫改革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d苏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481933年,苏联开始推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按固定价格给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赫鲁晓夫上台后取消了义务交售制,代之以国家采购制,即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一制度的转变()a为工业化提供更多资金b完全突破斯大林体制c

23、注重了调整工农业比例d部分承认市场的作用49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工业生产的主要指标方面,苏联与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而到70年代则扩大了。这反映出()a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成功b美苏争夺重点的转移c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d苏联改革趋向于保守50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512010年imf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imf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365升至619%,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

24、。这侧面上反映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 bimf的运行机制cimf是美国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影响力大 d中国经济势力大增,影响力扩大52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即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指数)1960年为16%,19 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一数据可以用来探究()a美国经济“滞胀”的原因b美国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原因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丧失的原因5320世纪60年代,有评论称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北美自由贸易区d关贸总协定54某荷兰人曾说:“我打开随身带着的盒子,里面有各种欧洲

25、不同国家的钱币,每晚都要整理一下,因为一天就可能要用好几种,这是当时的习惯。”此“习惯”改变于()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b欧洲联盟最终成立c欧元进入流通领域d荷兰正式加入欧盟551974年4月,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说明() 西欧在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西欧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西欧强烈要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西欧要摆脱美国的控制abcd56中国证券报2010年5月8日报道为救助陷入债务危机困境的希腊,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携手提供为期三年总计1100亿欧元的救助,其中欧元区出资8

26、00亿欧元,imf提供300亿欧元。这说明了() 希腊是欧共体国家 imf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凸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abcd572017年2月1日(当地时间),英国议会下议: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2017年3月29日英国政府正式启动脱离欧盟的程序,英国“脱欧”由此迈出标志性一步。“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矛盾激化b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中断c主权让渡与国家利益的冲突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58下面是美国与里西哥19891998年贸易发展情况图,由此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 a使墨西哥步入发达

27、国家行列b有利于北美区域经济的发展c使美墨形成了经济优势互补d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59有学者认为,文化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强调一种类型的文化向另一种类型文化过渡的可能性,并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该现点表明当今世界()a文化发展的多元化b经济全球化的潮流c政治多极化的趋势d各国文化走向统一60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料说明全球化()a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b使世界各民族文化

28、趋同c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d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61小题15分,62小题25分,共40分)61、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5分)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 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