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7、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8、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9、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10、理解质量守恒定律。11、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1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物质的分类、胶体和常见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以基础性考查为主,题型多为选择题。预计2018年高考对本讲考查仍会以对知识的识记、再现为主,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背景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转化,以及胶体与科技、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将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加以重视!和2016年大纲相比增加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另外还增加:“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复习时还给予更多的关注。预计2018高考会结合化学与STSE,以及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水的净化等方面综合考查胶体的概念和性质、胶体的制备和应用等,试
3、题也可能会结合“绿色化学”,从环境保护等方面命题,以体现化学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其次结合古代化学成就,考查物质的性质判断和原理分析,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作出解释或预测。 一、元素与物质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原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3、物质的组成(1)宏观组成:宏观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微观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原子是由原子核(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4、核外电子构成。注意: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形成的物质,虽然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但属于混合物。另外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但是一种元素不一定只能形成一种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C)、石墨、C60等,它们之间具有同素异形体关系,不是同一种分子,应属于混合物。二、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述(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也就是说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5、。 注意:氧化物的类别判断(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形成对应的酸、碱时,元素化合价不变。(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酸性、碱
6、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2、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仅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现象。(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注意:1、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这是由于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但只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等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NaCl溶于水等中有化学键断裂,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
7、过程中有化学键的形成,但这些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1)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三态变化;金属导电;蒸馏和分馏;挥发、升华;吸附、盐析、渗析;溶解、潮解;焰色反应。(2)常见的化学变化: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硬化、氢化、水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脱水;干馏;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四、胶体、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2、组成: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
8、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4、三种分散系对比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粒子直径1nm1nm100nm100nm分散系粒子单个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大量分子的集合体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5、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2)特征:均一、稳定,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3)性质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
9、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聚沉: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常用方法有:加热或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4)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注意: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分子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用此法可以将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分开。五、
10、化学用语常见的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各种方程式和各种模型等。 1、常用的四种符号和七种图式(1)四种符号 2、两种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例如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分别是、。 考点1 物质的分类及常见无机物的转化【例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一种胶体粒子B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可制作化学精密仪器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C【解析】A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
11、2.5 )的颗粒物,它不一定是胶体粒子,A不正确;B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不正确;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铁置换铜的反应,C正确;D“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正确。本题选C。考点2 几种分散系的比较【例2】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是A蛋白质溶液 BFeCl3 溶液 C生理盐水 DAgCl 悬浊液【答案】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注意胶体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考点3 化学用语【例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8 的硫原子: BNH4Br的电子式: CCO2分子比例模
12、型: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答案】A【解析】A中子数为18 的硫原子: ,选项A正确;BNH4Br的电子式: ,选项B错误;CCO2分子比例模型: ,选项C错误;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选项D错误。答案选A。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践行低碳生活B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生物柴油和肥皂C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D含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空气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B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选项ABCD名称碳纳米管“84”消毒液聚乙烯塑料胆矾分类高分子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弱电
13、解质【答案】C【解析】碳纳米管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A错误; “84”消毒液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混合物,B错误;聚乙烯塑料为高分子材料,为混合物,C正确;胆矾(CuSO45H2O)为盐,强电解质,D错误;正确选项:C。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B萃取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等技术中应用广泛CAl(OH)3 胶体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D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答案】A4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硅胶在食品袋中做干燥剂 B给手机电池充电C给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D排放过多的CO2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A、硅胶作
14、袋装食品的干燥剂,过程中只是吸收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给手机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血液为胶体分散系,不能透过半透膜,则用透析的手段净化尿毒症患者的血液,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CO2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物理变化指物质间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物
15、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答案】B 6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下列有关古诗词(句)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炸成灰泪始干”,其中只有化学变化的过程C“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灿烂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解析】A项,诗句的意思是:千遍万遍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黄金;可以用物理方法得到黄金,
16、这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状态存在,故A正确。B项,诗句的后半部分“蜡炬成灰泪始干”包括两个过程,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油受热变为蜡蒸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B错误;C项,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项,该诗句出自于谦的石灰吟,字面意思说的是大理石变为石灰的过程,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焚烧后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没有涉及氧化还原
17、反应,故D错误。7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BHBr的结构式:HBrCCH4的比例模型 DCl的结构示意图【答案】A【解析】A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式,故A错误;BH原子和Br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HBr的结构式为:HBr,故B正确;C在甲烷分子中,1个C原子与4个氢原子构成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且C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半径,所以甲烷的比例模型为,故C正确;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分子式、结构式、分子的比例模型等,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是解
18、答本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不大,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解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式,SiO2只是二氧化硅的化学式。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含78个中子的碘原子: I B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NH4Br 的电子式: D的名称是:2-羟基丙烷【答案】A 9“纳米材料”是指用特殊方法把固体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粒,然后用其制得各种材料。这种材料由于尺寸很小,因而具有许多与传统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且很多性能优于普通材料,如耐磨、耐高温、抗腐蚀等。据预测,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会引起生产和日常生活各方面的革命性的变化,是21世纪新技术发展的前沿。请回答下列问题(1)1 纳米(1)是_。A BC D(2)纳米碳就是一种“纳米材料”。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_。是溶液 是胶体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滤纸 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3)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的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A能全部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萧山区高清监控管理办法
- 藏品征集品入库管理办法
- 融媒体办公用房管理办法
- 衡水市社区公章管理办法
- 医疗保障政策培训课件
- 装卸氧气乙炔瓶管理办法
- 西安市排污管道管理办法
- 规范公积金大厅管理办法
- 证监会强化监事管理办法
- 调机技术员考核管理办法
- 解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2024)课件(全文)
- 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济南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FZ∕T 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行业标准
- GB/T 4074.3-2024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性能
- 增汇减排技术与应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
- 2014年10月自考00730中外音乐史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员工关系风险防范培训课件
- 设备维保中的关键设备与关键件管理
- 硫酸镁在产科的应用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