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2讲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17蚌埠三模)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社会秩序 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 d缓和诸侯纷争答案a解析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2(2017湖南湘西自治州二模)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答案d解析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
2、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材料说明()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b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
3、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答案b解析根据“不能死”可知管仲并没有按照周礼自杀,故a项错误;根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肯定了管仲在维护以发式和衣冠为代表的习俗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管仲、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并非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故d项错误。4(2017濮阳三模,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答案a解析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
4、“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5(2018北京西城一模,1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a bc d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主要是提出了“仁”和“仁政”的思想,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故正确;“重农抑商”是法家首先提出的,故错误;道家学说倡导“道法自然”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正确;法家思想强调社会变革,倡导变法,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6(2017宜宾三模a卷,24
5、)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a百家争鸣的结束 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统一的实现 d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b解析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7(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韩非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6、”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韩非”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知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该思想与“一家二贵,事乃无功”思想相吻合,故a项正确。8(2017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3)“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偷偷的察看)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在此强调的是()a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b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c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d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
7、弊端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韩非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双方无“骨肉之亲”,是“缚于势”的结合,因此是在人性恶前提下作出的判断,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推行改革变法出现重重阻碍,故b项错误;韩非的这段话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故d项错误。9(2017绵阳一模,2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答案a解析材
8、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所给材料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其并不是真的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c项错误;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10(2018永州质检,24)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 b老子的辩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 d墨子的非攻主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无慈惠廉爱”“无文学”可知是法家重刑罚的法治思想,这一思想违背了
9、人性,因而“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最终因暴政而灭亡,故c项正确。11(2018南宁一模,25)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表明墨子主张()a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b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c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d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答案d解析墨子是借助房屋建筑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体现不出各阶层应相互合作,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对生产工具变革的要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墨子主张能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各展所长,可
10、知其主张是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故d项正确。12(2018湛江一模,24)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没有交叉,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人们的思想活跃,所
11、以为各流派塑造孔子的形象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四川高三黄金大联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
12、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秦、晋、楚四国最大,鲁、曹、宋、郑、卫、燕、陈、蔡、吴、越十国次之。各诸侯国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等级秩序,以往受周室制约。现在失去约束,各诸侯国内部争夺及各诸侯国之间的
13、争夺空前激化。仅鲁桓公在位的19年间(前722年至前694年)就发生鲁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在庄公死后发生了长达20年的内乱。材料二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
14、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等。(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
15、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得出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据材料一“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得出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据材料一“
16、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结合所学得出: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加以回答。(2)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二总结概括。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时代局限性。14(2018烟台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材料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17、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原生开发工程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届云南省寻甸县第五中学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5年高一下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化学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南禽类交易管理办法
- 拟像权力批判-洞察及研究
- 医疗项目预算管理办法
- 民兵物资仓库管理办法
- 华为公司采购管理办法
-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
- 平安产险湖北省中央财政水稻种植保险条款
- 日语考试N5试题
- 农商银行考试题库100题
- 电池的历史与发展
- 小学学业生涯规划与目标
- 2023年CQE客诉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年规划
-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
- 搅拌类设备单机试车原始记录
- 老旧小区物业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