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ppt课件.pptx_第1页
小微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ppt课件.pptx_第2页
小微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ppt课件.pptx_第3页
小微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ppt课件.pptx_第4页
小微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系列之二,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部分 职业卫生标准介绍 第二部分 常见职业病危害工程控制技术 第三部分 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技术 第四部分 密闭空间职业危害防护,第一部分 职业卫生标准介绍,职业卫生标准进展 职业卫生标准分类 职业接触限值介绍 读懂检测结果报告,1.职业卫生标准进展,职业卫生标准是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的,对劳动条件(工作场所)的卫生要求做出的技术规定,是实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技术规范,是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 职业卫生标准的历史比其他卫生标准都久远,他的前身就是劳动卫生标准。早在19世纪,德国就通过立法强制实施对因职业活动所致健康损害给予赔偿,

2、规定雇主需建立“赔偿基金”,以保证履赔,并提供保护工人健康的措施。,1.职业卫生标准进展,1883年制定了第一个关于一氧化碳的职业接触限值。1886年,德国学者Lehmann首次采用动式染毒装置研制职业接触限值。 1916年,提出了第一个有关矽尘的职业接触限值(0EL)。 进入20世纪30年代,除德国外,前苏联和美国开展了大量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职业接触限值,即前苏联的最高容许浓度(MAC)和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医师学会(ACGIH)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 (TLV-TWA)。,1.职业卫生标准进展,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劳动卫生标准领域一片空白。 直到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翻译出版了苏联国家标准

3、工厂设计卫生条例,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101-54),1963年,由卫生部主编,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国标建(GB J)1-62,并于1963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与劳动卫生有关的国家标准。 1979年才由卫生部、基本建设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劳动总局联合批准颁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其中包括111项有害物质和9项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 80年代,相继颁布涉及粉尘、工业毒物卫生标准、作业场所空气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体力搬运重量限值标准等300多项国家标准。,1.职业卫生标准

4、进展,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与实施,2002年6月1日以后一批配套职业卫生标准相继出台,且隔数年就会更新一次。现行标准主要包括: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l)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等。,2.职业卫生标准分类,按作用分: (一)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二)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三)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5、 (四) 职业病诊断标准; (五)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六)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七)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八)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 (九)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2.职业卫生标准分类,按法律效力分: 强制性标准 (一)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 (二)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三)职业病诊断标准; (四)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五)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推荐性标准,2.职业卫生标准分类,职业卫生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GBZ+序号-年号。例如: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职业卫生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

6、BZ/T”GBZT +序号-年号。例如GBZ/T 157-2009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2.职业卫生标准分类,企业常用的职业卫生标准举例:,3.职业接触限值介绍,定义: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是为保护作业人员健康而规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属于卫生标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机构或团体采用的职业接触限值其名称与含义不尽相同。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由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制定。,3.职业接触限

7、值介绍,职业接触限值根据有害因素特性分为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主要指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该指标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主要指标,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抑制等急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

8、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3.职业接触限值介绍,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主要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容许超过的限值。 超限倍数(EL):对未指定PE-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小时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对粉尘和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2;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见下表。,

9、3.职业接触限值介绍,生物接触限值( BEL):是对接触者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效应产物等规定的最高容许量,它是衡量有毒物质接触程度或健康效应的一个尺度,是健康监护的重要部分。 生物监测是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或其代谢、效应产物的量,与环境监测相比,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不涉及空气采样的时间、地点问题,它可反映毒物在体内的总量或蓄积水平,尤其是对同时可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监测途径,可看作是环境监测评估接触的一个补充,可用于估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职业接触限值介绍,常见化学性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单位mg/m3):,4.读懂检测结果报告,为什么要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0、工作?必要性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第二十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4.

11、读懂检测结果报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报告除包括用人(受检)单位名称、单位地址等基本信息外,一般还包括以下信息: a.样品编号 b.采样地点/检测对象 c.检测项目 d.检测结果 e.接触限值 企业拿到检测结果报告后,可以结合以上几点进行判断。,4.读懂检测结果报告,对于甲苯、异丙醇等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容许浓度(PC-TWA)”的因素,其检测结果须同时满足要求PC-TWA及PC-STEL/超限倍数换算值EL的要求。本次检测对“A1-2F喷油房1号喷油柜”的甲苯进行了CSTEL和CTWA采样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可判定为该岗位甲苯检测合格;对“A1-2F 装配车间1线

12、包装清洁位”的异丙醇CSTEL符合国家限值要求,而CTWA超过国家限值,两项结果中有一项未能满足要求,应判定为该岗位异丙醇浓度超标。 对于盐酸等接触限值只有“最高容许浓度(MAC)”的因素,其检测结果只需满足该限值要求即可。本次检测对“A1-1F 电镀车间1线酸蚀位”的盐酸进行了MC采样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可判定为该岗位盐酸检测合格。,4.读懂检测结果报告,部分检测机构在出具检测结果报告的情况下,会针对检测结果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提出改进/整改意见。在取得检测评价报告书时,用人单位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用人单位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健康影响。 存在超标情况下的“超标

13、原因分析及整改建议”。整改一般从工艺改进、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等出发提出可行性建议,企业应针对其实行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逐级实行,最后从根本上解决超标问题; 不存在超标情况,但职业病防治工作仍有待改进。一般检测机构会针对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中发现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如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健康监护、知识培训等提出改进意见,企业应对相关问题进行核实,并根据自身情况实施改进。 其他的提示/情况说明。,第二部分 常见职业病危害工程控制技术,1. 有害气体危害及其控制 2. 粉尘危害及其控制 3. 生产性噪声危害及其控制 4. 高温危害及其控制,1. 有害气体危害及其控制,产生源:主要存在于石油化工

14、行业的炼油厂、化工厂、化肥厂、农药厂、橡胶厂,机械制造行业的蓄电池厂、印刷厂、电镀厂、喷漆厂,轻工行业的温度计厂、医用仪表厂、荧光灯厂、制鞋厂等。 危害:不同的有害物质所形成的有毒气体,其危害程度和性质各有不同。当人体接触或吸入有毒气体,在机体内累积到一定量时,就会破坏人体的健康机能,引起各种职业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品有: 有机溶剂如苯、正己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等; 金属如铅、汞、镉、锰、磷、砷、有机锡等; 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窒息性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农药如、杀虫脒、甲胺磷、敌敌畏、敌百虫、对硫磷等。,1. 有害气体危害

15、及其控制,通风效果的优劣对有害气体的危害控制至关重要。 工业通风的分类: 按动力分类 自然通风(风压、热压) 机械通风(机械动力) 按组织换气原则分类: 全面通风 局部通风,1. 有害气体危害及其控制,全面通风:不断向工作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或符合一定要求的空气,同时从工作场所内排除污浊空气,以维持工作场所内良好的工作环境。 气流组织方式对通风排毒效果有重要影响。 气流组织原则: (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 (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要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域排至室外。 (3)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

16、在局部地区的积聚。 送、排风口位置对通风效果同样有重要影响。送风口和排风口的相互位置,一般有下送上排、上送下排及上送上排三种形式,每种形式中,送、排风口又可布置在工作场所同侧或对侧。,1. 有害气体危害及其控制,局部排风 风管-输送空气和空气混合物的各种风管和风道的统称,它将排风罩、净化器、通风机等连成一体。 排风罩-在局部排风系统中,设置在有害物质发生源处,就地捕集和控制有害物质的通风部件。 风机-通风系统中的动力部分,一般以离心风机为主。 净化器-将有毒有害气体或含尘气体净化至符合国家排放标准。,1. 有害气体危害及其控制,风管和风机暂不做讨论 排风罩 设计原则: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

17、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 设计合理,将有害物浓度控制在接触限值以下; 尽可能密闭; 不能密闭,采用外部罩,罩口靠近源; 罩口不能靠近源,或距离过远,设置吹吸罩; 气流组织合理,避免通过呼吸带。,1. 有害气体危害及其控制,排风罩分密闭罩和外部罩两种。 密闭罩:局部密闭罩、整体密闭罩、大容积密闭罩、排风柜。 密闭罩原理:将有害物密闭在罩内,通过罩内的排风系统排出。 外部罩:上吸罩、下吸罩、侧吸罩、接受罩、吹吸罩、气幕隔离墙。 外部罩原理:通过罩口的抽吸作用,在距罩口一定控制距离的控制点上形成一定的控制风速,从而将有害物吸入罩内。,1. 有害气体危害及其控制,有害气体的净化技术 : 燃烧法:直接燃

18、烧和催化燃烧两种,不可回收有害物质。 冷凝法:可回收有害物质。 吸收法:喷雾塔、填料吸收塔、湍球吸收塔、筛板塔、斜孔板吸收塔。可回收有害物质。 吸附法:可回收有害物质。,2. 粉尘危害及其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1)固体物料的机械加工。 (2)物质加热时生产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形成的烟尘。 (3)固体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1)无机性粉尘 1)金属性粉尘 例如铝、铁、锡、铅、锰等金属及化合物粉尘。 2)非金属的矿物粉尘 例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3)人工无机粉尘 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 1)植物性粉尘 例如木尘、烟草、棉、麻、谷物、茶

19、、甘蔗等粉尘。 2)动物性粉尘 例如畜毛、羽毛、角粉、骨质等粉尘。 (3)合成材料粉尘 主要见于塑料加工过程中。塑料的基本成分除高分子聚合物外。,2. 粉尘危害及其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控制和治理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是关键,是控制、消除粉尘污染源的根本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可归纳为防尘的“八字方针”中的“革、水、密、风”四个字,是粉尘控制的技术措施全部精髓内容。 “革”:即“工艺改革”,对生产工艺中使用的原(辅)材料及添加剂,以低矽替代高矽、无尘替代有尘。 “水”:即“湿式作业”,其适用于在工艺上一切可行的湿式控尘方式的作业。湿式的作用是通过洒水

20、喷雾的原理,以控制粉尘的弥散速度和距离。 “密”:即“密闭尘源”,通常对无法湿式控尘的工艺,采取密闭尘源的方式,进行控尘的作业。 “风”:即“通风除尘”,这是粉尘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由密闭(捕截作用)尘源的吸尘罩、风管、除尘风机三个部分组成。,2. 粉尘危害及其控制,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和原理,2. 粉尘危害及其控制,常用除尘设备:可以分成干式、湿式两大类。 根据除尘机理不同,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 1)重力除尘 2)惯性除尘 3)离心力除尘 4)湿式除尘 5)静电除尘 6)过滤除尘,2. 粉尘危害及其控制,风机: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 主要分为

21、离心式、轴流式。,3. 生产性噪声危害及其控制,生产性噪声按其来源可分为: (1)机械性噪声 (2)流体动力性噪声 (3)电磁性噪声 根据噪声随时间的分布不同,噪声又可分为连续性和间断性噪声。 连续性噪声又可分为稳态性噪声(声压级波动小于3dB(A))和非稳态性噪声。 非稳态性噪声中的脉冲性噪声(声音的持续时间小于等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级的变化大于等于40dB(A)对人体的危害较大。,3. 生产性噪声危害及其控制,噪声控制原理及其方法: 对声源进行控制; 在传播途径中控制; 对接受者进行防护。,3. 生产性噪声危害及其控制,常用的噪声控制技术: 吸声降噪 消声降噪 隔声降噪,4.

22、 高温危害及其控制,高温作业: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4. 高温危害及其控制,防暑降温综合措施: (一)卫生技术措施 (1)改进工艺。 (2)移走热源和合理地布置热源减少散入车间的热量或将热量尽快排出。 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3)采用隔热措施 建筑隔热、设备隔热 (4)自然通风 (5)局部机械送风 (6)个体防护 根据需要供给工人手套、鞋、鞋罩、护腿、围裙、隔热

23、面罩和防护服及夏季露天作业工人的草帽等。,4. 高温危害及其控制,(二)卫生保健和劳动组织措施 (1)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对不适宜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应调整改做其他工作。 (2)入暑期间,应供给工人合乎卫生要求的含盐清凉饮料。 (3)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 (4)高温车间应设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有良好的通风。 (5)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防暑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 (6)炎热时期,有条件的应组织医务人员到重点车间、工地进行巡回医疗和防治观察,或在重点地区设置中暑急救站。,第三部分 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技术,定义: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

24、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 作用:其通过使用一定的屏障体,采取阻隔、封闭、吸收和分散等手段,保护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损害。,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按照防护部位分为: 头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头罩和工作帽; 呼吸防护用品:过滤式和隔绝式; 眼面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帽盔; 手部防护用品:防护套袖和防护手套; 足部防护用品:防护鞋、防护靴等。,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依据标准:参照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

25、备选用规范要求。 用人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工作场所及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接触人数。 制订个人防护用品采购计划,并将此项费用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经费中。 用人单位采购的个人防护用品,要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以及产品说明书。 职业病防护用品采购发票复印件应及时存放至职业卫生档案中。,个人防护用品采购,有机溶剂作业的个人防护 酸碱作业的个人防护 呼吸防护用品的参数选择,常见化学毒物的个人防护,有机溶剂进入人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皮肤,因此有机溶剂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主要为呼吸防护与皮肤防护。 防毒呼吸器包括过滤式和隔绝式呼吸器。 小微企业最常用的是直接式过滤式防毒面具,

26、其直接与滤毒盒连接,分全面罩和半面罩。,有机溶剂作业的个人防护,全面罩防毒面具 半面罩防毒面具(单盒) 半面罩防毒面具(双盒),呼吸防护-防毒面具配相应滤毒盒,皮肤防护-防护手套,防护手套对不同有机溶剂的防护效果,E:效果很好 G:效果好 F:效果一般 P:效果差 -:无资料,同样,主要为呼吸防护与皮肤防护。 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品种类与有机溶剂作业个人防护一样。呼吸系统防护应根据酸碱的挥发性产物选择适合的过滤盒。 若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为气体、蒸气与烟雾或粉尘的混合物,应注意选择有效的多功能过滤件、综合过滤件等组合过滤盒。 针对酸碱危害的特性,酸碱作业人员要做好躯体与手足部的防护,如防酸服、耐化学

27、品的工业用橡胶靴与模压塑料靴以及耐酸碱手套。,酸碱作业的个人防护,不同材质的防护手套防酸碱性能,注:1. “”表示完全或无异常;“”表示若干影响,使用无问题;“”表示根据条件可使用;“”表示不适合使用; 2. PVC聚氯乙烯;PVA聚乙烯醇。,指定防护因数Assigned Protection Factor(APF) APF是在个人防护设备行业,用于界定呼吸类产品防护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种或一类适宜功能的呼吸防护装备,在适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倍数值。,呼吸防护用品的参数选择,各类呼吸防护用品的APF,APF=10的防尘半面罩可将粉尘浓度降低10倍。

28、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是卫生标准的5倍,防尘半面罩就适合; 若粉尘浓度超标10倍,就不适合。,举例说明,一款自吸过滤式防毒半面具配可防甲苯有机毒物的滤毒盒,其APF是10。 在现场甲苯浓度为100mg/m3的工作环境中使用,确保使用者正确佩戴的前提下,经防毒面具过滤后的面具内部呼吸到的毒物浓度降低10倍,即10mg/m3,使用者呼吸到的毒物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要求(50mg/m3),符合要求。 如果现场甲苯浓度为1000 mg/m3,若仍选择APF=10的防毒半面具,则使用者实际接触的毒物浓度为1000mg/m3的1/10,即100mg/m3,高于国家标准要求,则不适用。 可改用APF更大的呼吸防护用

29、品,如APF=100的防毒全面具配相应滤毒盒,使用者在面具内部呼吸到的毒物浓度降到1000mg/m3的1/100,即10mg/m3,使用者呼吸到的毒物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要求(50mg/m3),符合要求。,举例说明,用人单位对生产性噪声,一般采取隔声、吸声和减振等工程降噪措施,由于噪声源治理受到现有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限制,这些措施实施费用昂贵,且常常达不到卫生标准。 根据我国现行的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和GB/T23466-2009护听器的选择指南的要求,当职工每个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A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的工作环境中,用人单位应给职工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听器,检查护听器使用

30、和维护情况,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确保听力保护效果。当职工每个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A声级小于85分贝的工作环境中,若作业人员有佩戴护听器的要求时,用人单位宜为其提供合适的护听器。 听力保护器按结构不同,可分为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帽三大类。,噪声危害的个人防护,圆锥形塑料耳塞 蘑菇形橡胶耳塞 伞形塑料耳塞 提篮形塑料耳塞 圆柱形泡沫塑料耳塞 可塑性变形塑料耳塞 硅橡胶成型耳塞 超细纤维玻璃棉耳塞 棉纱耳塞,耳塞的种类,耳罩是由头环和压紧每个耳廓或围住耳廓四周而紧贴在头上封住耳道的壳体所组成的一种听力保护用品。,耳罩,护听器的选择原则 安全与健康原则、适用原则、舒适原则。 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护听器

31、80dB以上工人需要则发放,85dB以上必须佩带。 选择护听器 选择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的护听器。 如何根据护听器参数针对性的选择最优护听器 常见的护听器参数包括SNR或NRR(单值降噪值,前者为国际标准,后者为美国标准),按照公式计算劳动者全程正确佩戴护听器后实际接触的噪声值。 最优的护听器是计算结果(劳动者实际接收的噪声值)介于75-80dB(A)之间,当无法达到最优时,介于70-85dB(A)也是可接受的保护水平。,护听器的选择指南,实际接触的噪声值计算公式,注:LC为噪声作业岗位中噪声的C计权测量值。,某冲压车间1号冲床操作位,8小时等效声级为93dB(A)。 若选择的降噪耳塞以S

32、NR值为参数: 则7593-SNR*0.680为最优选择方案, 解方程:得到最优SNR值介于2230dB之间, 故选购SNR值介于2230dB的降噪耳塞为该岗位最适用的耳塞。 同理,若选择的降噪耳塞以NRR值为参数: 则7593-(NRR-7)*0.580为最优选择方案, 通过解方程,得到选购NRR值介于3343dB的降噪耳塞为该岗位最优选择。,举例说明,振动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份(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 局部振动(手传振动)是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前臂。 振动的防

33、护主要是防振手套和防振鞋。,振动危害的个人防护,防振手套用于防止手传振动对手的伤害,其性能和技术要求应执行LD2-1991防振手套一般技术条件的规定。 手套防振结构层厚度不超过7mm。 手套的防振性能应符合规定。,防振手套,高温作业个人防护有:防热辐射帽、隔热手套等。,高温危害的个人防护,接触紫外线作业人员的重点防护部位为眼睛和面部。 小微企业的紫外线危害常见于焊接作业,其防护用具分为焊接工防护眼镜(罩)和焊接工防护面罩。,紫外线危害的个人防护,粉尘作业的个人防护主要为呼吸防护。 主要使用防尘口罩/面具 防尘口罩/面具的参数选择,粉尘危害的个人防护,自吸过滤式口罩分为随弃式、可更换式和全面罩等

34、三类 随弃式口罩即简易防尘口罩,口罩主体由滤料组成,可以有呼气阀或无呼气阀两种。,防尘口罩,可更换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是由过滤件(滤尘盒)、呼气阀、吸气阀、头带和半面罩等部件组成,吸气和呼气分开两个不同的通道。,防尘面具半面具,全面罩由面框、视窗、内面罩、部件连接器、呼气阀、吸气阀、头带、颈带、过滤器等组成。,防尘面具全面具,1-面罩框;2-面部密封件;3-视窗;4-内面罩;5-头带; 6-部件连接器;7-呼气阀; 8-阻止阀;9-吸气阀;10-语音模片;11-颈带;12-眼睛;13-过滤器;14-呼吸软管 全面罩基本结构,过滤元件按过滤性能分为KN和KP两类,KN类只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KP

35、类适用于过滤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元件。,参数选择,注: KN90表示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必须达到或大于90%, KN95表示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必须达到或大于95%, KN100表示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必须达到或大于99.97%; KP90表示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必须达到或大于90%, KP95表示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必须达到或大于95%, KP100表示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必须达到或大于99.97%。,某五金车间打磨位会产生铝合金粉尘,经CDC检测,该岗位粉尘浓度为总尘(铝、铝合金粉尘)CTWA=5mg/m3,CEL= 6mg/m3(国家限值PC-TWA=3mg/m3,

36、EL=6mg/m3)。 1.粉尘性质为非油性颗粒物,故选择KN系列过滤95%以上效果的口罩,如KN95系列。 2.CTWA/PC-TWA=5/32倍,CEL/EL=6/6=1倍。选择最大的结果2,即小于10倍,可选择随弃式的KN95系列防尘口罩(APF=10)。如3M公司 KN95系列随弃式防尘口罩。,举例说明,半面罩、全面具 防尘口罩 耳塞,常见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方法,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必要性原则进行配发及使用。 以下工作场所员工必须配发个人防护用品: 有明确的慢性效应或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或者有诱发过敏反应的尘毒作业场所(如苯、正己烷、三氯乙烯、铬、矽尘、X射线等),不管是否超标,都应使

37、用个人防护用品; 有毒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标的作业场所; 噪声强度在80分贝以上但低于85分贝的,劳动者要求佩带必须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原则,可不发放的场所: 没有明确的慢性效应或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不诱发过敏反应的尘毒作业场物,(如甲苯、二甲苯、丙酮、异丙醇等)只要不超标,可以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噪声强度在80分贝以下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原则,任何防护用品都有使用期限。 宝安区常见的毒物、噪声、粉尘个人防护用品的更换原则。 1防毒面具(含滤毒盒)的更换原则 防毒面具如保管完好的情况下,可长期使用; 滤毒盒一经开启并投入使用后,具有严格的使用时限。滤毒盒的更换周期与现场毒物的性质与浓

38、度有关,具体可与滤毒盒供应商联系,定出科学的更换周期。佩戴后仍闻到异味务必立即更换滤毒盒。 2护听器的更换原则 护听器原则上可长期使用。如果弄脏或者破损后务必更换。 3防尘口罩的更换原则 随弃式防尘口罩建议一天一换或者佩戴后呼吸阻力变大时更换。用于油性颗粒物使用时间参照制造商建议。口罩破损时务必更换。,个人防护用品更换原则,现场情况:浓度、强度、人数 采购计划: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经费中 证书: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以及产品说明书,发票复印件 呼吸:防毒/尘面具(半面具or全面具),滤毒/尘盒(过滤有机溶剂or酸or碱or油性或非油性粉尘),随弃式防尘口罩(油性、非油性

39、),参数选择(根据现场浓度选择合适的APF) 耳朵:耳塞或耳罩,SNR或者NRR 眼睛:防紫外辐射眼罩或眼睛 皮肤:防护手套(注意根据有机溶剂、酸、碱等毒物性质选择合适材质的手套)、防振手套,总结,采购管理:采购计划、各种证书 发放管理:发放与领用记录 档案管理:采购计划、发票复印件、发放与领用记录存档 使用的培训:如何正确选择、正确使用、何时需要更换,总结,第四部分 密闭空间职业危害防护,密闭空间的定义,密闭空间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 空间足够大但又有限 进出口受限制、出入口或人孔仅能够容纳一人进出、通风不良,但能进行指派的工作 非常规、非连续作业场所,密闭空间的定义,炉、塔、釜、罐、槽车、管道

40、、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等,密闭空间的分类,按照管理分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和需要准入密闭空间 准入:指用人单位提供的允许和限制进入密闭空间的任何形式的书面文件 无需准入密闭空间: 特征:不包含可能导致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因素 条件:相对隔离、定时监测并告知、持续机械通风和证明(书面),密闭空间的分类,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特征: 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 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 具有内部空洞,易使进入者 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 包含其他严重职业有害因素等特征,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IDLH): 指在此条件下对生命立即或延迟产生威胁,或能导致永久性健康损害或影响作业者在无助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