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_第1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_第2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_第3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_第4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中的北魏,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三字经中的北魏,魏吴蜀,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木兰辞中的北魏,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电影花木兰成为2010年开年热播片,剧中陈坤主演的“文泰”即为后来的孝文帝,他在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柔然未灭,何以为家!”,东 汉,羌,匈 奴,鲜 卑,羯,氐,晋武帝 司马炎,五胡乱中原 (羌、氐、羯、匈奴、鲜卑),十六国名称,刘宋,北魏,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

2、(220589),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机丛起的时代,东床袒腹投鞭断流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江郎才尽皮里阳秋 中流砥柱闻鸡起舞东山再起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南柯一梦 步步莲花黄粱一梦骑虎难下,第5课,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与 民 族 融 合,西晋灭亡后,少数民族贵族为了各自的利益,连年混战,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杂居相处中加快了各民族的交融。崛起于北方的鲜卑族拓拔部,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独具慧眼,进行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开始。”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长城,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3、?,两种文明的分隔线?,经 济:少数民族游牧经济农耕经济; 文化风俗: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融合,民族融合的途径(原因),政治: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居、兼并战争。 阶级: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斗争中。 经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的封建化过程中。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策、“和亲”、“册封” 。 友好交往,中国民族融合的几个高潮,1、三国至南北朝 2、五代十国 3、元朝,“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

4、作用。,课程标准,鲜卑族的起源:嘎仙洞的发现,鲜卑拓跋部的南迁,嘎仙洞遗址,汉魏以来,鲜卑 拓拔部逐渐南迁,过 着游牧生活。 公元315年鲜卑拓 拔部建立代国,后为 前秦苻坚所灭。北魏 建立后,鲜卑人受汉族 影响,学习农耕,逐步 定居下来。,北魏政权的建立者:,公元315年建立:,386年拓拔珪改国号: 史称: 都城:,统一北方:,鲜卑族拓拔部,代国,淝水之战后,魏,北魏,平城(山西大同),439年拓跋焘,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西晋以来的民族融合,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民族间的混战造成白骨蔽野、

5、村丘邑墟的惨景。诸胡同汉人一样,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与此同时,一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说胡语。到后来,他们的子孙干脆以胡人自居。,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2、北方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趋势,3、政治: 4、经济: 5、个人:,“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北境自染逆虏

6、,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上述材料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存在着什么样的尖锐矛盾?,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2、北方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趋势,3、政治:北魏早期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4、经济:经济发展落后 5、个人:,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冯太后,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

7、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冯太后(公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文成帝死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后为皇太后,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 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五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

8、就使冯太后感到威胁,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改革。 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2、北方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趋势,3、政治:北魏早期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4、经济:经济发展落后 5、个人: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冯太后与孝文帝,孝文帝拓跋宏 即位后, 由祖母 冯太后 主持开,始了改革。拓跋宏当时只有5岁, 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 后。,北魏孝文帝,北魏冯太后 永固陵石券门。,

9、二、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一)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特点:孝文帝主持 ,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二)后期,二、改革的内容,(一)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经济,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2)内容:,1)背景:,东晋以来,连年战乱,土地抛荒现象严重,桑田,露田,麻田,国家所有,农民所有,大家来研究: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禁,禁,限,二、改革的内容,1、均田制经济,(2)内容:,(1)背景:,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 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3)影

10、响:,北方经济恢复发展,促进了北方内迁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融合.,对后代田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均田制的局限性,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B、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C、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材料一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490年)王畿(京师平城)之内,颇多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

11、,未为大损。 (1)据材料一分析均田制推行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均田制实施的作用。,改革内容,农民,宗主,北魏政权,北魏的行政体制,宗主督护制 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强为宗主来管理当地事务,可以继承和内部转让,权力很大。 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宗主督护制的弊端,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 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 方。政府由于无力 消灭豪强势力,被 迫承认其合法性, 地方的赋税、徭役 也由他们代管、征 收。他们往往隐瞒 户籍,借机逃避赋 税。,2、三长制政治,(2)内容:,(3)影响:,(1)原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 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许

12、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农民,宗主,北魏 政权,农民,北魏 政权,(改革前),(改革后),3、整顿吏治政治,2)内容:,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俸禄制、任期考核制,1)原因:,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3、整顿吏治,2)内容:,3)影响:,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吏治

13、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原因:,俸禄制能否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有,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防止贪污现象。,对于今天如何防止腐败的问题,有人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你认为这一主张怎么样?,“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魏书,(二)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 ,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二)中后期,4、迁都洛阳政治,5、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文化和风俗习惯,洛阳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

14、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北魏,南齐,(1)迁都洛阳的原因:,经济上: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求。 地理上:地处偏僻,北魏政府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 军事上:北方少数民族柔然逐渐强大,威胁北魏。 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文化上:汉族文化先进,鲜卑族文化落后,4、迁都洛阳政治,(二)中后期,4、迁都洛阳,(2)迁都洛阳的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迁都洛阳的原因:,(二)中后期,4、迁都洛阳,A、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C、有利于胡汉

15、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3)迁都洛阳的意义,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改穿汉服,5)政治机构的设置、 管理名称、礼仪、典章等改行汉制,4)改说汉语,3)提倡与汉族通婚,2)改用汉姓,“定姓族”,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 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4、迁都洛阳,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改穿汉服,5)改行汉制,4)改说汉语,3)提倡与汉族通婚,2)改用汉姓,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 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三、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北

16、魏社会的发展,出现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2)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封建化的进程。 (3)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为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感悟历史,改革影响,生产方式农耕化,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北朝动物纹锦,北魏商业、手工业和文化发展的再现,鲜卑人乐俑,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鲜卑人乐俑,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社会制度封建化,感悟历史,改革影响,两尊佛像在服饰的不同上说明了什么问题?,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生活方式汉族化,感悟历史,改革影响,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