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_第4页
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上册16课黄山奇松教案(第二课时)昌江县第三小学 胡贵玲一、解读教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通过图片的展示以及文本语言文字的品读感

2、悟来引导体会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 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从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体会送客松的奇以及它对游人的“依依不舍”和它对游人的热情等等。对于黄山其它松的奇的解读,我是首先让学生读相关的语句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像黄山奇松还有哪些姿态,然后通过看、说、写,

3、让学生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样一来,即给文本的省略号补白,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在教学时,我还通过小导游的形式让学生能更深刻的认识黄山松,体会黄山松的“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运用谈话法、对比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

4、,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 理解“饱经风霜”。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教师黄山奇松课件;一丛桂花树枝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总体感知,理解课文1、师: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要想观赏黄山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生:玉屏楼。(出示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

5、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师:一起读。(生齐读、指名读、齐背)师: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段,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出示句子: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指名读、生齐读、齐背)3、这些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奇、美)三、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过渡句:这篇文章以“黄山奇松”为题,作者是怎样抓住黄山松的“奇”给我们展示姿态独特,美不胜收的黄山松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一)迎客松1、师:(课件展示迎客松图象)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

6、松迎客松。你喜欢吗?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学生自由读)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到的语句。出示句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集体读)(1) “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师:你从这句话体会到迎客松的什么?(奇、美)特别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姿态优美)(2)“枝干遒劲” 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师:“枝干遒劲”是一种什么样的枝干呢?你是怎么理解的?(迎客松的枝干雄健有力)(刚劲有力,很难折断)(出示实物:一丛桂花枝干)你们看这一丛枝干能用“遒劲”形容吗?为什么?(因为“遒劲”应该是刚

7、劲有力,很难折断,而这一丛枝干很弱小,一折即断。)(3)“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师:你是怎么理解“郁郁苍苍”的?能给它换一个词吗?(郁郁葱葱)(4)“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逐字理解:饱多、经经历、风霜指艰难困苦)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迎客松在高高的悬崖上可能会经历哪些艰难困苦?(风吹、雨打、烈日暴晒、干旱)师:是呀,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一千多年了,经历过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

8、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5)引导用“饱经风霜”造句。师:迎客松饱经风霜树皮变得开裂,起斑驳,但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人或物他们也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经风霜,谁来举例说一说,并用上“饱经风霜”这个词。(学生造句,指名说)(看着妈妈饱经风霜的双手,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妈妈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一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我的母亲。)(爸爸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了几条深深的皱纹。)(这次段考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妈妈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师:是呀,他们饱经风霜仍能幸福快乐的生活着,迎客松饱经风霜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因

9、为他们拥有顽强的生命力。3、齐读句子、背诵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4、师: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出示句二: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1)集体读(2)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比喻、拟人)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3)“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4)指名读、指导背诵。5、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1)出示句三: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0、。(指名读、齐读)(2)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3)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如今,这棵迎客松不仅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而且还成为整个黄山的象征了。(4)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指导诵读)6、迎客松小结:(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诵读)(二)陪客松过渡:

11、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迎客松的奇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1、指名读一读描写陪客松的语句。出示句子: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2、男女分别读句子。3、引导品读(1)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2)“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师:在你印象中“巨人”是怎样的?从“绿色的巨人”你体会到什么?(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3)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

12、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引导诵读)(三)送客松过渡:见过了迎客松和陪客松,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1、师: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生: 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2、师:从“依依不舍”你体会它的什么?(热情)3、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出示句子: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指名读、指导诵读)4、集体诵读第二自然段。(四)其他松过渡

13、: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1、出示句子: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齐读)2、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3、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请同学们想像还有哪些姿态。4、师: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5、小练笔:师:欣赏完了图片,你能不能把它们写一写呢。(出示句式,学生练笔,

14、练完指名说说)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它们_;有的_,有的 _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6、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谁来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7、师: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诵读)四、角色表演师:请同学选择一种你喜爱的黄山奇松,上台来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迎接或告别的话,要求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觉得好的地方要夸夸他,觉得哪儿不足提出来帮助他。五、总结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