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ppt_第1页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ppt_第2页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ppt_第3页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ppt_第4页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贝克特本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惘,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虽然他积极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曾受到盖世太保的追捕,但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心头难以忘却。而“二战”后西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方民众共同感受了未来的渺茫与无望。他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相关创作背景介绍:

2、,阅读文本,思考问题:,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谈话都说了些什么?,一会儿谈昨天在哪里过夜,一会儿讲两个贼的事情,一会儿说到福音书的地图,一会儿又说英国人在妓院的故事,还有试着上吊,还有关于脚疼等等,毫无逻辑可言。,两个流浪汉出场后有什么动作?,爱斯特拉冈:一出场就是脱靴子,瞧靴子,倒靴子,摸靴子。 弗拉基米尔:脱帽子,抖帽子,看帽子,摘帽子,戴帽子。 共同动作:发呆、傻坐着、盲目的看四周。,荒诞性的特点:,首先,欠缺有逻辑的剧情,内容荒诞。 其次,凋敝的舞台形象,行为荒诞。 再次,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言语荒诞。 最为荒诞的是,他们两个人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3、 弗拉基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基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他们等的戈多会是谁呢?,思考并讨论:,戈多是谁?会是他们吗?,有没有可能是他们?,要么或者是他们?,戈多到底是什么呢?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戈多似乎能给人以希望,给生活以意义,但直到戏剧结束他也没有出场。他会来吗?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显然,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

4、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何,是因为处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固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神秘戈多解密档案:(绝密,观看前),“戈多”到底是什么?戈多其实什么也不是,但我们就从剧中人物对话看,等待的地点、时间以及为什么等待,需要等到什么时候,这些都是模糊不清的,读者只能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出他们等待的迫切性。“戈多”实际上只是一个不甚明确的,也永远不能实现的愿望的代名词。,“戈多”的寓意:,由于“戈多”的含义是不明确的而且无法实现,所以“等待”这种行为就显得荒诞不经,而这种无目的无休止的等待恰恰揭示了人生与社会的畸形与非理

5、性,揭示等待的内心痛苦与绝望。这正是采用了象征手法。,“等待戈多” 的寓意,作者想表达一个什么主题?,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 - 论荒诞派戏剧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专家点评:艾斯林揭密戈多之谜!,两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西方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思想苦闷

6、,精神空虚,对未来失去信心。面对这种现实,作者力图通过本剧反映这一“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如此看来,剧中的两个流浪汉正是被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的缩影”;他们无聊的动作、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正是人们精神空虚的外化;他们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 论荒诞派戏剧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专家点评:艾斯林揭密戈多之谜!,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之比较,vs,等待戈多与雷雨剧本情节之比较,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在情节上的主要区别:,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格

7、或其他方面的冲突,讲究的是“冲突即戏剧”; 2.荒诞派戏剧: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人物形象并不为故事情节服务。,萨缪尔 贝克特(19061989),生于爱尔兰,1937年定居巴黎,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有等待戈多、剧终(1957)、哑剧I(1957)、最后一局(1957)、 最后一盘磁带(1958)、尸骸(1959)、哑剧II(1959)、 呵,美好的日子(1961)、歌词和乐谱(1962)、卡斯康多(1963)、喜剧(1964)、电视剧迪斯乔(1968)等, 这些剧作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是反传统的,因此被称为 “反戏剧”。其中成名作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演出时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