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资料:2011冬普生复习题(戎)_第1页
普通生物学资料:2011冬普生复习题(戎)_第2页
普通生物学资料:2011冬普生复习题(戎)_第3页
普通生物学资料:2011冬普生复习题(戎)_第4页
普通生物学资料:2011冬普生复习题(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冬动物学复习题1、 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各有什么特征,结合实验了解重要的概念:尼氏体、软骨囊、软骨陷窝、哈佛氏系统、闰盘等。上皮组织:上皮组织覆盖在动物体表和体内各种器官、管道、囊腔的内表及内脏器官的表面。构成: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密集排列形成的膜状结构。功能:保护、吸收营养、排泄代谢废物、分泌、感受物理和化学信号。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部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结缔组织:广布于身体各处,把全身的各种组织联系起来,由分散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的形式多样,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多种功能的组织。肌肉组织:在脊椎

2、动物体内最丰富,由成熟的具有收缩能力的长纤维状的肌细胞(肌纤维)构成的主要机能是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使肌纤维收缩,机体进行各种运动的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不能传导冲动。尼氏体:神经细胞胞质内一种嗜碱性染料的小体,实际是成堆的粗糙型内质网。存在于树突,不存在于轴突和轴丘(轴突起源的地方)。软骨囊:软骨细胞分布的软骨陷窝(胞窝)周围的基质较深,含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称为软骨囊。软骨陷窝:软骨细胞散布在软骨基质的小窝中,此小窝称为软骨陷窝,亦称

3、胞窝。(位于软骨基质内的小腔)哈佛氏系统:即骨单位,骨板的一种排列方式(共三种排列方式,还有外环骨板、内环骨板),是密质骨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骨板之间,包括骨细胞、骨小板、哈氏管,数量多,呈筒状,中间是哈氏管(纵行于长骨骨干的多数血管为其中心的管伏构造,作为血管通路的直径为20100 微米的中央管),外围是哈氏骨板,此结构为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闰盘:心肌细胞之间的界限,在心肌纤维制片中,可见的染色较深而宽的线条,由两个心肌细胞伸出的短突相互凹凸镶嵌,细胞膜特殊分化,紧密连接或缝隙连接。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注意看其他在实验书上说明的组织结构)2、 比较3类肌细胞的结构特征。骨骼肌细

4、胞(肌纤维):细而长,呈长圆柱状,细胞中含许多扁椭圆形的细胞核,为合胞体(多核共质体),多个核位于肌膜下,细胞质内有大量排列整齐的肌原纤维,有明显的横纹,主要附在骨骼肌上,受躯体神经支配(随意肌)。心肌细胞(心肌纤维):为心脏所特有,短柱状或有分支,各纤维以分支相连成网,单核或双核,为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心,有横纹,但不甚明显,有由两个心肌细胞伸出的短突相互凹凸镶嵌而成的闰盘,受植物性神经支配,有自主节律性(不随意肌)。平滑肌细胞:广布于内脏器官,呈棱形或具多个突起,单核或双核,一般位于细胞中心最宽部,椭圆形,细胞质中许多纵列的肌原纤维排列无规律而无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有自主节律性(不随意肌

5、)。3、 结缔组织分哪几类?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类型: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疏松结缔组织:免疫、愈合伤口、防止血液凝结;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致密结缔组织:支持、连接、缓冲和保护脂肪组织:起支持、保护的作用,以及维持体温和贮藏能量、参与能量代谢等作用软骨组织:支持作用骨组织:支持、运动、保护血液:连接、循环、免疫4、 理解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了解下列名词的意思: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层、端细胞法、肠体腔囊法、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原生动物:身体由1个细胞构成,独立完成各项生命功能,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后生动物:是多细胞动物,机体的细

6、胞之间出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分化在自然条件下已经失去了独立生存,各营生理功能的能力,细胞间有机地互相联系而共同完成生命机能。卵裂:受精卵进行的多次迅速增加细胞个数而不增加体积的分裂。囊胚:经卵裂形成一定数量的分裂球后,形成的被一层细胞包围(囊胚层),中央为空腔(囊胚腔)(也可能无腔,称为实囊胚)的胚胎。原肠胚:囊胚形成之后,胚胎进一步分化发育形成的一种双层细胞的胚胎。胚层:也叫胚叶,人或高等动物的胚胎由于细胞的迅速分裂,胚胎体内的细胞不断增加而形成的3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端细胞法:在胚孔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成很多细胞,形成索状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成为中胚层细胞,并会在中

7、胚层细胞之间裂开形成新的腔:裂体腔。原口动物都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肠体腔囊法:原肠壁背部两侧向外突出一对囊,随着囊的长大逐步扩展成为中胚层,并与原肠分离,中胚层包围的腔即为体腔:肠体腔。体腔继续扩大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层,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合成脏壁层。如腕足动物。原口动物:以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腔体,其口来自胚孔(即原肠腔的开口)或胚孔附近的部分,肛门从胚胎的另一端产生的三胚层动物,如腔肠动物。后口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与原口动物相反,胚孔或胚孔附近发育成肛门或原口端封闭,口从原肠胚另一端由外胚层内陷产生的一类三胚层动物,如人。5、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有两

8、个寄主,人和按蚊。有世代交替现象,其有性世代在某些雌按蚊体内,无性世代在人体内。当被感染的雌按蚊叮人时,其唾液中的疟原虫的长梭形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血液。孢子随着血液先到肝脏,侵入肝细胞内,摄取肝细胞质为营养,逐渐增大,此时期成为滋养体。成熟后通过复分裂进行裂体生殖,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形成裂殖体,裂殖体也以肝细胞质为营养,而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称为裂殖子。以上疟原虫在干细胞里的发育时期称为红血细胞前期,在病理上称为潜伏期,此期间一般抗疟药对疟原虫没有什么作用,一般为8-9天。裂殖子成熟后胀破肝细胞,散发到体液和血液中,一部分裂殖子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

9、分裂殖子侵入到红血细胞中,进入红血细胞期。裂殖子摄取红血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为养料,体积渐渐长大形成滋养体,也通过复分裂进行裂体生殖。这个周期,即裂殖子侵入红血细胞,长大形成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然后胀破红血细胞,所需要的时间正好是48小时。这个时间也是间日疟发作所需间隔的时间。这些裂殖子在经过几次裂体生殖周期后,或机体内环境对疟原虫不利时,有一些裂殖子进入红血细胞后,不再发育成为裂殖体,而是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再被按蚊吸去,在按蚊的胃腔中进行有性生殖,大、小配子母细胞形成大、小配子,小配子在按蚊的胃腔里游动和大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逐渐变大,能蠕动称为动合子,动合子穿入按蚊胃壁,定居在胃壁基

10、膜与上皮细胞之间,体形变圆,外层分泌囊壁,发育成孢囊,孢囊里的核和胞质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大量子孢子,成熟后,孢囊破裂子孢子出来到体腔中,可穿过各种组织但最多是到唾液腺,并随按蚊叮人进入人体。疟原虫生活史6、 刺胞动物(腔肠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什么是辐射对称的体制?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主要特征:两胚层(第一次出现内外胚层的分化,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物形成中胶层);具消化循环腔(原始而兼具消化和循环功能,原口兼有口和肛门的双重作用);辐射对称体制的动物;出现原始的组织分化(兼具上皮和肌肉功能的皮肌细胞);具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动物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具用以攻击和防卫的刺细胞;生活史中常具有

1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世代交替现象,即具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世代(有的只具有水螅型而无水母型)。(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辐射对称的体制:身体各部分结构呈放射状排列。分完全的辐射对称和二辐射对称两种。最基本的代表种类:水螅:生活于清洁的池塘小溪中,附着于各种水生植物叶上,伸长时不过30mm。只有水螅型,常行出芽生殖,芽体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环境条件不适时行有性生殖,形成休眠的受精卵,渡过不良环境后继续发育。薮枝螅:生活于浅海,固着在海藻、岩石上或其他物体上,为一树枝状的水螅型群体。生活中除有水螅型群体,还有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7、 扁形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什么是两侧对称?何为原肾管?了解日本血吸

12、虫的生活史,如何预防?主要特征:三胚层,无体腔,两侧对称动物。最早出现两侧对称的体制和发达的中胚层,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具有皮肤肌肉囊,即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组成了体壁并包裹全身,这一结构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无体腔(除了肠以外没有由中胚层形成的广阔的体腔),消化系统仍不完善(通到体外的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出现原肾管形式的排泄系统(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通常由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到体外,每一分支末端由焰细胞组成,主要功能为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具原始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在神经细胞逐步向前集中,

13、并产生了“脑”及从“脑”向后分出的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又有横神经相连);生殖系统不仅有固定的生殖腺还有一定的生殖导管和附属腺(有利于生殖细胞通至体外,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两侧对称:身体有头、尾、背、腹、左右之分,因此穿过体轴(即从头至尾)只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为对等的两半。原肾管: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通常由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每一分支的末端由焰细胞组成。典型代表是涡虫的排泄系统。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其口吸盘和腹吸盘用以吸附在寄主的血管壁上。雌雄虫在肠系膜静脉管内交配后,雌虫于此处产卵,虫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

14、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卵内幼虫破壳而出。幼虫遍体有纤毛,能在水中游泳,称毛蚴。当毛蚴遇到钉螺,即自钉螺(中间宿主)软体部位侵入螺体,发育成胞蚴。胞蚴可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多个第二代胞蚴。第二代胞蚴又可各自产生多个尾蚴。尾蚴是血吸虫的感染期,尾蚴一般密集在水面上,遇机就穿过人、畜的皮肤(或粘膜),钻入体内,发育而成血吸虫成体。(猪肉绦虫的生活史):虫体后端的妊娠节片,随寄主粪便排出或自动从寄主肛门爬出的节片有明显的活动力。节片内之虫卵随着节片之破坏,散落于粪便中。虫卵在外界可活数周之久。当妊娠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胚膜,溶解六钩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

15、在肌肉中发育为囊尾蚴。具囊尾蚴的肉俗称为米粒肉或豆肉。这种猪肉被人吃了后,如果囊尾蚴未被杀死,在12 指肠中其头节自囊内翻出,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经23 个月后发育成熟。预防:1、减少传染源,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和治理保虫寄主。2、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加强粪管、水管以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3、防止被传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8、 线形动物有什么特征?人蛔虫的生活史怎样?线形动物特征: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体表覆盖有一层光滑的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具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而形成的假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

16、中胚层,不具体腔膜上皮细胞为合胞体,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也称皮肌囊);具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仅中肠为内胚层形成,前后肠由外胚层形成),即有口有肛门。人蛔虫的生活史:蛔虫的受精卵随感染者粪便产出后,在潮湿环境(泥土)和适宜温度下开始发育,蛔虫为直接发育。受精卵约经两周,即发育为幼虫(含蚴卵),再过一周,卵内幼虫脱皮一次,成为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后,虫卵在人体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而出,穿过肠壁钻入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进入心脏,再到肺中。在肺胞内继续发育,脱皮2次,虫体长大,达1mm-2mm,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人从吞入虫卵至成虫

17、再产卵为止,大约需60-75天。蛔虫的寿命约为一年。9、 环节动物(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螺旋式卵裂与软体动物相同,其个体发育中也经历担轮幼虫阶段)有什么主要特征?了解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循环。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主要特征:同律分节;出现真体腔(真体腔动物中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为裂体腔即原口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为肠体腔即后口动物);闭管式循环系统(背血管较粗,可搏动,血液自后向前流动;腹血管较细,血液自前向后流动;心脏连接背腹血管,可搏动,内有瓣膜,血液自背侧向腹侧流动);多数种类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神经系统更加集中,形成链状神经系统。 真体腔:为中胚层所包围;具有体

18、壁及肠壁肌肉层;有体腔膜;在器官系统的表面形成系膜。 后肾管:来源于外胚层; 环节动物每体节一对或很多对;两端开口,由开口于体内的肾口、细肾管排泄管和肾孔组成;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有带纤毛的漏斗,称肾口,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与脊椎动物的肾单位具有相似性。 闭管式循环:闭管式循环系统具有一套连续的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这套管道中循环。 代表种类:多毛纲:海毛虫、沙蚕;寡毛纲:环毛蚓、颤蚓;蛭纲:日本医蛭、蚂蟥。10、真体腔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1)次生体腔的形成,使中胚层的肌肉组织参与了肠壁和体壁的构成,使消

19、化道和体壁的运动得以加强,同时由于广阔的体腔存在,使体壁的运动与肠壁的蠕动分开,这就大大加强了动物的运动和消化摄食的能力,也为消化系统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2)次生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使内部器官始终浸浴其中,体腔液可与循环系统一起共同发挥体内运输的作用,并使动物体保持一定的体态; (3)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也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因此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在动物进化上有重大的意义,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或:1.真体腔的出现,使内胚层与中胚层密切接触,诱导内胚层的分化,并出现了肠壁肌肉组织,进而

20、导致相关机能的增强。2.真体腔的体腔膜不仅使体内各器官位置被固定,从而使各器官系统充分发展。3.真体腔的出现使原肾管进化到后肾管系统,增加了排泄功能,同时也出现了闭管式循环系统。11、软体动物有什么重要特征?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重要特征:身体划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团三部分;具有外套膜(是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向腹面伸展而形成的膜状结构。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有一腔与外界相通,称为外套腔。鳃在外套腔内,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也在外套腔内。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及中间的结缔组织构成,外层上皮细胞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内层上皮细胞具纤毛)和其分泌的贝壳;用鳃呼吸(外套膜也有辅助呼吸的作用);真假体

21、腔并存,真体腔退化,仅存围心腔、生殖腺内腔、排泄器官内腔; 假体腔变为血窦;一般为开放式血液循环(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部分,后汇入血窦,由静脉回到心耳;排泄系统为肾脏(后肾管);具4 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侧神经节)。代表种类:腹足纲:蜗牛、河螺;瓣鳃纲:河蚌、竹蛏、牡蛎;头足纲:金乌贼、鹦鹉螺12、节肢动物有什么重要特征?认识最基本的代表种类。重要特征:具明显的异律分节现象,一般可分为头、胸、腹部分;具分节的附肢,最大特征是以关节与身体相连,附肢本身也有关节,肌纤维均为横纹肌,能作快速的收缩;具几丁质的外骨骼(保护躯体,并制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以适应陆地的生活),

22、出现周期性的蜕皮现象(甲壳动物终身可蜕皮,昆虫成熟后不再蜕皮);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称血体腔;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只输送养料,氧气由气管输送到全身);呼吸系统更为多样化(书腮、叶腮、丝腮、书肺、气管、腮);神经和感觉器官发达;独特的排泄器官马氏管和触角腺。 代表种类:甲壳纲:梭子蟹、对虾;肢口纲:三刺鲎;蛛形纲:园蛛、钳蝎;原气管纲:栗色栉蚕;多足纲:蜈蚣、马陆;昆虫纲:蚊子、蜻蜒、豆娘13、了解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何为次生性辐射对称? 棘皮动物:次生性辐射对称(幼体是两侧对称),常为五辐对称;真体腔发达,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具有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初级间叶细胞组成,而

23、脊椎动物的骨骼是由次级间叶细胞组成)。例:海百合,海羊齿是最原始的棘皮动物;赤海星、海胆、绿具蛇尾、环形花海参 次生性辐射对称:由两侧对称的幼体发展而来的辐射对称体型。14、脊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为几个亚门? 重要特征:(1)具有脊索,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是一条具弹性、不分节、起支持作用的棒状支柱。(内骨骼,脊索细胞富含液泡,产生的膨压使其既有弹性又有硬度,脊索鞘是由脊索细胞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2)具背神经管,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部具有管腔。(高等种类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3)具咽鳃裂,为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低等水

24、栖种类终身存在,作为呼吸器官,蝌蚪等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有)。 注: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只有最前端的脑位于头的背面,其复神经索则位于消化道的腹面;脊索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循环系统为封闭式;极大多数脊索动物若有尾部,总在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大多数种类背神经管和尾索仅存在于幼体,自由生活(尾鞘纲)终生存在,自由或固着生活,成体有被囊包被。代表动物为海鞘,海洋生活,成体固着生活,幼体脊索只存在于尾部。头索动物亚门:神经管和脊索纵贯全身,终生存在,具咽鳃裂。脊索伸到最前端,超过神经管,故称头索类。没明显头部,故又称

25、无头类。代表动物为文昌鱼,具有典型的脊索动物的特征: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脊索纵贯全身直达身体最前端,且终生存在。文昌鱼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脊椎动物亚门:脊柱代替脊索;神经管分化为复杂的脑和脊髓,出现明显的头部;水生用腮呼吸,陆生用肺呼吸;具有收缩功能强大的心脏和构造复杂的肾脏;极大多数种类出现了上下颌和成对的附肢。分为: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15、脊椎动物亚门分为几个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认识代表种类。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纲名称主要特征代表种类圆口纲无上、下颌,具有吸附性、但不能启闭的口漏斗;只有奇鳍而无偶鳍,体表

26、粘滑、无鳞;刚刚出现雏形的脊椎骨,终生保留脊索;头骨不完整,尚无顶部,无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脑分化程度低,内耳最多只有2 个半规管;原型尾,即背腹叶完全对称,这是原始的尾型。七鳃鳗鱼纲有了能活动的上颌和下颌,用于主动摄食;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脊柱代替了脊索;脑分为明显的5 部分,始具一对鼻孔和3 个半规管的内耳;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3 部分,头骨和躯椎间缺少颈部,故头部不能灵活转动;体多被鳞片,体形多呈梭形;以鳃呼吸,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鲫鱼、鲤鱼、鲨鱼两栖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成体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为二心室一心房;具有五指(趾)

27、型附肢;表皮出现角质化,解决了部分水分蒸发的问题。牛蛙、大鲵、蝾螈爬行纲体被角质化鳞,可防水分蒸发;皮肤干燥;五指(趾)型附肢进一步完善,指趾端具爪;脊柱分化更完备,头部已能自由转动;体内受精,产羊膜卵。扬子鳄、乌龟、巨蜥、响尾蛇鸟纲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前肢变为翼,具有飞翔能力,能主动迁徙;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各种复杂的行为;心脏为4 室,具有完全的双循环;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营巢、孵卵、育稚),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帝企鹅、鸵鸟、天鹅、鸡、燕、画眉哺乳纲全身被毛;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37;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胎

28、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鸭嘴兽、袋鼠、人、猩猩、象、猪、牛、驴、猫、狗、豹、狼、鼠16、动物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细胞内消化:细胞通过胞饮和吞噬作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内移动,与溶酶体融合,成为次级溶酶体,食物在次级溶酶体中,分解酶将食物分解为可透过食物泡周围膜的简单分子,这些分子通过膜进入细胞内供细胞新陈代谢之用,不能利用的残渣被排出细胞之外。单细胞原生动物和多细胞海绵动物的消化方式。细胞外消化:动物将摄食的食物先在细胞外的消化道中进行物理和化学消化,然后以小分子物质由细胞吸收,刺胞动物最早出现细胞外消化。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营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扁形动物:肠,有口无肛门,不完

29、全消化系统。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完全消化系统。注:哺乳动物的营养中不可缺少哪八种氨基酸?17、简述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消化系统基本结构的变化。 1.细胞内消化:原生动物和多孔将食物颗粒吞入细胞内进行消化。内吞作用是动物界的普遍现象。2.细胞外消化:动物能摄食较大食物颗粒,并将食物在细胞外研碎、消化、分解,然后由细胞吸收。18、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结构与消化吸收功能的关系。人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食物由口经过整个消化道的过程中完成食物的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等一系列过程,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人类的消化道黏膜中含有很多腺体,同时

30、在消化道附近还有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肠腺等。 口腔中舌将食物和唾液搅拌成食物团,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的粘蛋白起润滑作用,唾液淀粉酶起消化淀粉的作用。 食物团通过吞咽的反射动作由咽进入到食道。 食道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只是食物从口入胃的通道。腔隙可随食物有无扩大和变小。 胃的收缩能力很强,能将食团压碎、搅拌。胃内的不同分泌功能的胃腺能分泌粘液、盐酸、和胃蛋白酶原等,初步消化食物以及吸收部分无机盐、水、醇和某些药物。按组织学结构不同,胃区分为贲门、胃底和胃体、幽门三部分。食物在胃里被消化为粥样食糜后通过幽门的括约肌控制开关进入小肠。 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部分,能做有节律的蠕动,使

31、食物和消化液混匀,提供胆汁的肝脏和分泌多种水解酶的胰脏通入到十二指肠消化食物,小肠腺也能分泌小肠液,小肠全长达6m,有利于食物和消化酶充分接触,小肠黏膜向肠腔褶入形成很多隆起,其上有绒毛,微绒毛,使小肠内壁的表面积逐级增大,以完成物质的消化和高效率吸收。小肠将不能消化的残渣推向大肠。 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包括肛管),能蠕动但较慢,主要功能为吸收水分、电解质及形成粪便。大肠内有许多细菌。 19、肝脏的重要功能有哪些?(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 a)肝脏在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中起着中心作用,是体内贮存糖的主要器官,能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也可将糖原分解

32、为葡萄糖。肝脏也是贮存多种营养物质的器官,如维生素A、D、E、K等等。b)肝脏是体内把糖转化为脂肪的主要器官。c)肝脏是蛋白质代谢中负责转氨及脱氨的器官,也是体内氨生成尿素的主要器官。d)肝脏具有合成许多血浆蛋白及其它物质的功能,胚胎时期是产生红细胞的器官。e)肝脏具有解毒作用。f)肝脏(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g)肝脏分泌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20、了解反刍类胃的结构。 反刍类胃分为4室,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只有皱胃才是真正的胃,能分泌胃液,分解食物,其他三胃是食道的分化产物。在瘤胃和网胃中有大量的细菌和原生动物,能消化纤维素。 注:反刍动物(牛、羊)和他们体内的这些微生物的关系为共生的

33、关系。 21、什么是内呼吸?什么是外呼吸?内呼吸:细胞内的氧化代谢,是动物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机制。外呼吸:外界氧到达机体内环境的过程。22、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分别有哪些呼吸器官,并举例。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体表:水生桡足类、水生肢角类;鳃:软体动物、水生甲壳动物、鱼类;呼吸树:棘皮动物的海参;直肠鳃:生活在水中的蜻蜓幼虫;鳃囊:七鳃鳗。 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气管:昆虫;书肺:蜘蛛;体表:蜗牛、蚯蚓、小型甲壳动物、水蚤;肺: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23、鸟类的呼吸方式有什么特征? 鸟类的呼吸系统的肺来自支气管:支气管多次分支,形成大量细小的微气管,微气管又彼此相连成网状的气管系统。除肺外,

34、还有气囊。气囊与支气管和肺相通,气囊壁非常薄,可伸入到体腔的内部甚至骨髓腔中。气囊可贮存新鲜空气,吸气时,空气从气管直接进入后面的气囊,然后再进入肺,再从肺进入前面的气囊;呼气时,后面气囊中的空气继续进肺,前面气囊中的气则循气管呼出。新鲜空气总是按照一个方向连续进肺。肺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和空气流动方向相反,逆流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鸟的呼吸系统效率很高,在呼气和吸气过程中都有新鲜空气通过微支气管进行气体的交换,称为双重呼吸。24、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一套输血管道(血管)和一个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注: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主要类型:大多数节肢动物、许多

35、软体动物以及海鞘类营开管式循环;某些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头足类、某些棘皮动物等营闭管式循环。25、人类的血液循环包括哪些? 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三大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冠状动脉循环。 26、简述脊椎动物各纲心脏结构的变化及血液循环的异同。 鱼类: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从后往前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4 部分组成。仅体循环,血液每循环一次,经过心脏一次。 两栖类:心脏出现纵隔,为两心房一心室,脱氧血与氧合血在心室有所混合。用肺呼吸,具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每循环一次,经过心脏两次。 爬行类: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室中出现了不完整纵隔,血液在心室中仍有一些混合,动脉圆锥中出现纵隔,将动脉圆锥

36、分别与大动脉和肺动脉相连。鳄鱼则心房和心室完全分为左右两个,体循环、肺循环完全独立。 鸟类和哺乳类:心房和心室都完全分为左右2 个,肺动脉与大动脉完全分开。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大动脉与左心室相连,鸟类为右体动脉弓,哺乳类为左体动脉弓,两种血液不再混合。有完善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27、简述体循环及肺循环的过程。 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流出,经过肺以外的各种器官组织回到右心房的过程。 肺循环(小循环):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动脉,到达肺,再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的过程。28、无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的演化。 原始低等的原生动物行细胞排泄,即伸缩泡;扁形动物、纽形动物、轮形动物、腹毛

37、动物及某些原始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原肾管;大多数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为后肾管;昆虫和蜘蛛等节肢动物特有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29、人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什么是肾单位?尿的形成的基本过程。 肾脏是最重要的渗透调节和排泄器官,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它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是微小的球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管是一条细长而弯曲的小管,管腔与肾小囊的囊腔相通。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肾的功能单位是肾单位,生理功能为:(1)泌尿功能:肾通过泌尿活动,排出大量代谢尾产物。通过排出浓缩尿或稀释尿而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通过排出过多的酸或碱来维持血液正常的酸碱度,以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2

38、)分泌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等。 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管和与之相联系的血管组成的肾脏的功能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管: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肾小囊、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在皮质,而髓袢大部分和集合管的大部分在髓质) 尿的形成:超滤(肾小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囊腔内形成滤液(又称原尿)。这是单纯的物理过程(滤出液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重吸收(肾小管)葡萄糖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入血,水和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产物仅小部分重吸收或

39、完全不被重吸收。 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曲小管(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氯化钠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 分泌和浓缩(肾小管和吸收管) 分泌(钾、氢、铵及碳酸氢根离子)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浓缩主要由髓袢和集合管完成。髓袢升支的一个生理特征是能将滤出液中的钠离子经主动转运泵出到管外的组织液中。髓袢是一个逆流交换装置,其作用是把围绕髓袢的组织液(管外的体液)造成一个Na+的浓度梯度,以使滤出液的水渗出、浓缩。或: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所谓分泌是指这些管腔的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中,如远曲小管分泌K。所谓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消耗能量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转运到小管液的过程,

40、如某些药物的排泄。30、什么是动物的内环境?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等体液。)31、试说明典型的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是怎样进行与环境的水盐调节的?淡水鱼类渗透调节:淡水鱼类都是渗压调节动物。其体液的渗透浓度比环境高,因此水不断地进入体内,而盐则不断地丧失。故需不断地排水保盐,或主动从外环境中吸收盐。淡水中的真骨鱼类排水:排泄系统。吸盐:消化系统、鳃。鲑鱼或其他洄游鱼类随着海水和淡水的改变而改变渗透调节方式。海水:喝海水,用鳃排盐。淡水:排水,用鳃吸盐。海洋鱼类渗透调节:渗压随变动物:无脊椎动物通过离子调节,脊椎动物盲鳗体液和海水等渗。渗压调节动物(大多数脊椎动物):大多数软骨鱼类

41、等渗,但成分不同,含尿素和氧化三甲胺。通过肾脏、直肠腺、肛门排出盐分。真骨鱼类低渗。喝海水,并通过鳃排盐。海洋爬行类和海鸟通过盐腺排盐。3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泌和成熟的场所。哺乳类:骨髓(成年哺乳动物和人所有血细胞来源地,各种免疫细胞也都从脊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发育而来,是哺乳动物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重要器官)、胸腺(是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重要器官);鸟类:胸腺、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器官)周围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及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机体局部免疫功能。包括:淋巴结、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

42、淋巴结、弥散淋巴组织等)。33、免疫应答有什么特点?1、识别自身和外物;2、特异性,即免疫应答具有针对性,只能对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产生免疫效应;3、回忆性,即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刺激具有记忆性,较长时间后,当同一抗原物质再进入机体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迅速产生免疫效应,这种记忆性可持续很久;4、放大性,即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刺激所发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扩大,如少量的抗原进入即可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应答。34、抗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抗体发挥着体液免疫的作用,各类抗体在介导体液免疫的过程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有:结合抗原(各类Ig)-沉淀和凝集;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G和IgE

43、)- NK细胞的激活;激活补体( IgG和IgM )-补体反应;分泌到粘膜表面及分泌液中(SIgA);穿过胎盘(IgG)。35、简述昆虫变态发育的激素调控过程。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是以下3种激素的协调作用: 促前胸腺激素,又称脑激素(活化激素)。 蜕皮激素:由昆虫的蜕皮腺或前胸腺分泌,它引起昆虫的蜕皮。 保幼激素:由咽侧体分泌,它具有保持幼体性状的作用。36、简述下丘脑与垂体的激素调控关系。垂体是脊椎动物的主要内分泌腺,它不仅有独立的作用,而且还分泌几种激素分别支配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的活动。垂体的活动又受到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下丘脑与垂体的机能联系是

44、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神经、体液性联系,指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通过所分泌的肽类神经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转运到腺垂体,调节相应的腺垂体激素的分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直接神经联系,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肽类神经激素可以通过轴浆流动方式,经轴突直接到达神经垂体,并贮存于此。37、简述血糖的激素调控。胰岛素的主要作用:(1)提高各种细胞,特别是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和氧化葡萄糖的能力,并将其转化为糖原或脂肪的能力。(2)也能提高肝细胞中葡萄糖激酶的含量和细胞合成糖原的能力。(3)也能促进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胰高血糖素的作用:(1)

45、主要作用于肝脏,使其中的糖原分解,提高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2)也能刺激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水解。38、简述激素的2种作用机制。受体在靶细胞内部的激素:脂溶性的固醇类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素等。这类激素都是比较小的分子,都能穿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质中,它们的受体是靶细胞内的一些蛋白质分子。受体在靶细胞膜表面的激素:水溶性激素都属于此类,包括多肽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以及小分子的肾上腺素等。激素不能穿过细胞膜,而只在细胞表面与受体结合,结合的结果使细胞内产生cAMP。由cAMP再引起一系列反应而实现激素的作用。cAMP是第二信使。39、简述脑和脊髓的基本组成结构

46、。脑的基本组成结构:延髓:延髓。第四脑室;哺乳动物的延脑是重要的内脏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吞咽中枢,和视、听及平衡反射中枢,故又称活命中枢。脑桥 脑桥的网状结构是呼吸中枢的组成部分,参加呼吸节律的控制,也参与对肌紧张和肌肉运动的调节 。大脑脑桥小脑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联系,共同协调肌肉运动。中脑:四叠体:上丘、下丘。大脑导水管。大脑脚。中脑上丘为视觉反射中枢,下丘为听觉反射中枢。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和间脑。小脑:小脑半球:皮质、髓质。蚓部。绒球(小脑卷)。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具有维持人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的功能。小脑损伤会产生随意运动的共济失调。间脑:丘脑(视

47、丘)。丘脑下部:灰结节、漏斗、脑下垂体(内分泌腺)、视交叉和乳头体。 松果体(内分泌腺)。间脑室(第三脑室)。丘脑是感觉传导通道,是刺激传入大脑的中间转换神经元所在地。下丘脑是调节植物神经活动、内分泌、水盐平衡、体温等中枢。大脑:嗅脑:嗅球、嗅束、梨状叶、海马。大脑半球:皮层(灰质)、髓质。 纹状体(基底核)。侧脑室(第一、二脑室)。脊髓的基本组成结构:灰质白质40、简述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过程。1、神经冲动从轴突传导到末端时,突触前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使Ca2+大量进入突触前膜。2、Ca2+的进入使突触小泡移向前膜,然后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送至突触间隙。3、突触后膜表面的受体

48、与递质结合,激活钠离子通道,使Na大量进入细胞,动作电位及神经冲动发生。4、递质被神经细胞中的酶破坏失去作用,使神经恢复到静息电位,而递质分解物又被突触前末梢重新吸收。41、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动作电位产生时,膜离子通道被激活。这些离子通道为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受细胞膜的电位变化而开放或关闭。激活后,相应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膜Na+-K+通道被激活引起的。1、Na+通道立即被激活,大量的Na+从细胞膜外流向膜内,使膜两侧的静息电位差急剧减小,膜极化状态发生倒转 (去极化)。2、随后K+通道的激活,导致K+外流逐渐增多,使膜极化状态逐渐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复极化)。42、神

49、经冲动传导的特征有哪些?(1)神经冲动的传导所给予的刺激必须达到最低的阈值,一旦达到或超过,其冲动将达到最大,再增加刺激亦无用;这个规律称为全或无定律。(2)刺激愈强,引起反应所需时间就愈短;但当刺激强度低于最低限度时,时间最长也不会引起反应;这个最低的刺激限度就是基强度。(3)当一个动作电位正在高峰期内,就给予第二个刺激,此时不管这个刺激有多强,都不会引起第二个动作电位。这个完全不兴奋的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过后,就进入相对不应期。此时只要所给予的刺激超过第一个刺激的阈值,也可引起第二个动作电位。43、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攻击行为: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同种个体之

50、间的斗争的重要特点是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肉食动物捕杀另一种动物猎食时所表现的攻击行为,称为掠食行为。防御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族群中其它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繁殖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雌雄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育雏等。定向行为:大多数动物在其活动区域内都有其特殊的定向方法,动物的定向活动都必须依靠某种感觉器官来进行。主要有:化学定向、视觉定向、听觉定向(回声定向)。社群行为与通讯:社群行为:一些群居性的动物,如蜂、蚁和象、狮、灵长类等,具有社会生活的现象,社群中的同种个体之间具有分工和合作的相互关系。通讯:动物

51、彼此可通过各种信号来传达信息,无论是独居还是群居动物都有通讯的本领。动物社会依靠各自的特殊通讯方式,使各成员之间声息相通和行动一致。重要的通讯方式有: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化学通讯、触觉通讯。节律行为:动物个体的活动或运动随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化的行为。生命的节律行为有昼夜节律、月运节律(月节律或月周期)、季节节律(季周期)、年节律(年周期)等。44、简述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原生动物:具有多种神经肽,可以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应激反应。海绵动物:有神经元,神经元之间并无突触性联系,也没有接受感觉和支配运动的机能。腔肠动物:神经系统的大部分由神经元疏松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网状构造网状

52、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存在突触传递,无神经中枢,神经细胞多是多极神经元,神经传导没有方向性。在棘皮动物和海鞘也属于网状神经构造。扁形动物:梯状神经系统。蚯蚓和昆虫:链状神经系统。软体动物:神经系统以头足类较为发达。脑由脑、内脏、足神经节组成,外面围有软骨加以保护。脑神经节位于食道背面。内脏和足神经节位于食道的腹面。视神经节(视叶)是重要的初级感觉中枢。45、简述脊椎动物脑的演化。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发生与无脊椎动物不同。需经历神经胚阶段,背神经管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原基,在此后的发育中神经管前部形成前脑、中脑和菱脑3个脑泡,这3部分以后又进一步分化成5部脑,脑泡后面的神经管发

53、育成为脊髓。在脊椎动物脑的进化中,以大脑和小脑的变化最显著。大脑不断发达,成为进化的主流;中脑变化不大,相对体积减小,重要性降低;小脑逐渐发展。大脑半球体积的增大,嗅脑的比例相对减小,逐渐居于次要地位。纹状体是大脑基底较大的神经核,从鱼类到鸟类纹状体是最高的运动中枢,哺乳类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达,纹状体退居次要的地位。大脑皮层的演化分为古脑皮、原脑皮和新脑皮3阶段。从爬行类开始出现新脑皮,到哺乳类达到高峰,神经细胞数量多,出现许多沟与回,成为高级神经活动中枢。丘脑(视丘)是间脑的主要部分。在低等脊椎动物丘脑是主要的感觉中枢,在哺乳类和人类虽然大脑取代了丘脑的一部分功能,丘脑但仍是重要的感觉整合中心

54、和体温调节中枢。中脑是视觉中枢,在脊椎动物脑的进化中变 化不大。小脑由原始的延髓的一部分发展而来,是脊椎动物运动调节的重要中枢。哺乳动物的小脑体积大,分为两个半球,表面出现了许多沟回。延脑(髓)的一些运动中枢在演化中都保留下来,但发生了进一步的分化。哺乳动物的延脑是重要的内脏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吞咽中枢,和视、听及平衡反射中枢,故又称活命中枢。46、简述乳糖操纵子学说。原核生物操纵子是启动子,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共同构成的基因簇单位。大肠杆菌细胞中的乳糖操纵子则是一典例。当周围没有乳糖时,操纵子前端的调节基因编码产生的阻遏蛋白便与操纵基因结合,组织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使得

55、乳糖操纵子处于闭合状态,不能转录形成编码-半乳糖苷酶和其他两种酶的mRNA,当然也不可能合成相应的酶。当周围有乳糖的时候,乳糖分子首先可以与阻遏蛋白结合,改变了阻遏蛋白的形状,使后者不能再与操纵基因结合。这时,操纵基因便开启着,RNA聚合酶便可以结合在启动子上,然后沿着操纵子移向结构基因,转录三种酶的结构基因,形成相应的mRNA。这些mRNA的进一步翻译,合成了大肠杆菌利用乳糖的三种酶蛋白。乳糖操纵子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乳糖在这个系统中起调节作用。淋巴循环: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淋巴液通过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胸导管和右淋巴管,注入左右颈静脉。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

56、和肥大细胞等在内的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指当细菌等微生物通过伤口进入体内时,机体有非特异性细胞和化学反应(炎症反应)来防御,这时对任何入侵的微生物都有反应,无特异性,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细胞吞噬入侵的微生物;抗微生物的蛋白杀灭致病原;炎症反应;温度反应(升温刺激吞噬作用)。或: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包括第一道防线(物理障碍):皮肤、口腔、鼻腔、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炎症

57、反应和温度反应。特异性免疫:是指当入侵物进入体内之后,由于它们含有一种或几种特异性化学物质(蛋白质、大分子多糖、粘多糖等)引起体内产生针对这些特异性化学物质的免疫反应。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 抗体::抗体是游离在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中的一类特殊的球蛋白。具有结合抗原、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激活补体、分泌到粘膜表面及分泌液中以及穿过胎盘的功能。免疫应答:抗原进入肌体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抗原递呈),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物质,破坏抗原、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感应阶段(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反应阶段(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效应阶段(产生免疫物质、消除抗原),具有特异性、记忆性、放大性的特点。细胞免疫: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不产生游离的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