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模块班 杨冬新课改名师班讲义_W_第1页
名师模块班 杨冬新课改名师班讲义_W_第2页
名师模块班 杨冬新课改名师班讲义_W_第3页
名师模块班 杨冬新课改名师班讲义_W_第4页
名师模块班 杨冬新课改名师班讲义_W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试一次过?速联系QQ188160241!十年经验!金牌课程!高通过率!免费试听!华图网校内部辅导资料1华图网校1客服电话:400-678-1009名师模块班教师招聘新课改讲义主讲教师:杨冬让您低成本高效率,考什么过什么!提供各类考试必过资料!QQ188160241 考试一次过?速联系QQ188160241!十年经验!金牌课程!高通过率!免费试听!目录目录第一讲1第二讲17第三讲231第四讲29第五讲47第六讲65第七讲72第八讲741 华图网校客服电话:400-678-1009让您低成本高效率,考什么过什么!提供各类考试必过资料!QQ188160241 考试一次过?速联系QQ18816024

2、1!十年经验!金牌课程!高通过率!免费试听!第一讲1第一章新课改概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央、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 21 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概念和理论导入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 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 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 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 个

3、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1. 新课改目前有哪些突出变化?1 华图网校客服电话:400-678-10

4、09让您低成本高效率,考什么过什么!提供各类考试必过资料!QQ188160241 考试一次过?速联系QQ188160241!十年经验!金牌课程!高通过率!免费试听!从长远看,这一轮高中课改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很大的,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但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推倒重来”,需要的是看准方向和坚定信念。 2高中新课改“最要害”的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为了有利于学生选课,教育部把高中课程分为 8 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包括语文、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包括思想政治、历史

5、和地理的一部分);科学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一部分);技术(包括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包括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学生只要“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至于在一个领域内学哪门课,学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选语文而不选外语。 新课程还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教科书也按模块编写,一般 一个模块 36 学时、2 个学分。学生选思想政治,还可进一步选经济学常识模块,或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及其他模块。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其实也是为了与学生选课相适应。 2. 新课改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学生自主选课,这是最大的亮

6、点,也是最大的难点!这其中,有高中学生自身的问题,比如高中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深,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也就不知道该选什么课;有家长的问题,家长期望的未必是孩子喜欢的,选课时听谁的?有学校的问题,学生想选的课,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等都能满足吗?还有社会的问题,相对统一的高考,就业形势的严峻,无法让我们“想干啥就干啥”。 所以,新课改的方向是对的,需要我们努力去追求,但在短期内完全“达标” 是不现实的,说“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有道理的。 就目前而言,我们应当积极去做的是: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的意愿选课,学校要探索有利于学生选课的“走班制”教学模式,

7、通用技术课程要认真开起 77 华图网校客服电话:400-678-1009让您低成本高效率,考什么过什么!提供各类考试必过资料!QQ188160241来,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要做好并发挥作用, 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衡量新课改到底有没有真正启动的主要标志。 3. 师生关系是否有所变化?10 到 12 人 配备一导师 3课改后,高二第一个学段学完,新生将逐渐接触选修课学习,这也是他们和之前学生最本质的区别。今后高中每 10 个到 12 个学生将配备一名专门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发展方向、选修课程。 今后的高中学习将重点培养学生志向和愿望、公识、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等六方

8、面的能力。在三年 8 大领域 15 个科目的学习中,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分别选择文理、艺术类、研究类或技术类模块的学习。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将由学生和导师、家长共同研究决定。 4. 学生没考过能否重修?在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学生选修课程比例只占总课程的 1/5。但选修课开始后,由于学生可在每个学习科目中选择不同的模块,因此传统的行政班将在选 课制下破。选课后,学生将在不同模块学习中形成新的班级,也就是“跑班” 上课。因此,今后每名高中生将拥有自己的个性课表。 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必修和选修课程累加学分不低于 144 分方可毕业。目前一个模块学习为 36 学时,共两学分。如

9、果学生在某学分考试中没有通过,可参加补考。补考不过则进入学分重修环节。 目前针对高中课改后的会考制度正在研制中。今后的高中生,将通过会考、学分修习和综合素质评价得到整个高中学习的总成绩。 5. 教材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以北京市举例),目前全市各区县使用的教材已基本确定,除政治、化学和体育全市采用材外,其他科目均有两套教材,各区县教材也入选了此次高中课改。 课改后学生教材也将按模块进行设置,因此部分学科教材数目相比以往有所增加,但“学生实际修习内容总量和过去比变化不大。”过去学生教材以学期为基础,课改后一个学期等同于两个模块的教学时间。 4本市高中以往教材是在近代科学基础上形成

10、的,但随着时代发展课改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现当代知识内容。“教材选择和结构设置,更倾向于时代性,使学生的学习适应社会发展。” 语文教材的新变化:网络语言进入语文书 北京高中语文课改选用的教材包括北京和人民教育两种。其 中,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门头沟、顺义、昌平、延庆、平谷 9 区县语文将选用北京版新教材,崇文、宣武、海淀、丰台、房山、燕山、密云、怀柔、大兴、通州使用人民教育的新课标教材。 北京版新语文教材变化: 作为北京版语文课改教材编委之一,北京市东城区语文特级教师薛川东介绍,北师大岑运强教授写的新鲜的网络语言首次将当代著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学生们将在语文书中见到“:-)”、“:-(”等熟

11、悉的网络符号。 课程改革后如果学生要参加高考,要学完 9 本语文,至少修完 18 个语文学分。必修系列的教材编写以“文体阅读”为线索,而选修系列则根据“专题阅读” 引导学生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在高三继续学习自由选修模块,包括“交际语言应用”、“通俗文学”等。 人教版新语文教材变化: 与过去的语文教材相比,人教版新教材撤掉了一些说教性的文章,更加强调了新收入作品的文学性。为配合高中课改,人教版教材将给学生配发辅助光盘和参考书。光盘与课本同步,介绍每篇文章的背景、作 者等内容。参考书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海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人教版课改教材将过去 3 年要讲

12、的内容,压缩到 1 年半 讲完,因此普遍感觉教学“密度”加大。 6. 课改是否增加学习难度?新的高中课程中,学生将通过 8 个大类的学习领域修完 144 个学分,并通过高中会考,才能毕业。而与以往高中分为期中、期末考试不同,今后每学期考试次数将根据学生本学期研修的模块数量而定。 5新课改将原有高中课程分成 8 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又划分若干模块,今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将从以学期为单位转变成以模块为单位,这将使老师面临很大压力。 “按模块时间安排,则现在的教学紧迫度将会增加。”模块教学也将增加学生的考试次数。但为避免学生因节奏过快造成的学历疏漏,在高中模块教学中, 部分学习内容难度将略有下降。 一

13、、课程基本理论1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主要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课程计划分为实际课程与虚拟课程,所谓实际课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计划安排,例如,安排好今天要学习的课本章节,上午要学习哪些内容,下午要学习哪 些内容;虚拟课程就是把将要做的任务安排记在头脑里,不一定要立即实行。 课程的安排方法:a要认清现实情况,根据自身是否能达到任务的目标,而 定好计划,一般紧急的一些课程必须要注意这点,以免导致无法完成安排任务.。 b首先安排整体,然后整体安排具体计划。c整体安排上要清晰明确,在细节上要精细。d在

14、安排课程时最好用纸笔记录,以免忘记某项任务而全局。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 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 技能和思想的材料。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 6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 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

15、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 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 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 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 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2、课程要素课程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要素组成。 课程目标分为广义的课程目标和狭义的课程目标,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

16、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 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的研究是课程论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内容相当丰富的部分。 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

17、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课程结构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而言的,课程的知识构成是课程结构的核心问题,课程的形态结构是课程结构的骨架。 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要求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体现 评价者的价值观念和主观愿望。不同的评价主体因其自身的需要和观念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或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2、课程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它既可以是定量的方法也可以是定性的方法, 教育测试或测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课程评价的全部。 73、 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诸种

18、课程要素。也就是说,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3课程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课程的分类也不同。A、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B、根据课程的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C、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课和选修课 D、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E、根据课程任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二、课程理论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理性主义(旧)欧洲哲学家 以知识为核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 体 结构主义(旧)布鲁纳 学习

19、任何学科,关键是让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 结构,以此达到知识的迁移 经验主义(旧)杜威以经验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基 础 建构主义(新)乔纳森() 、后现代派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 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6)以上四种课程理论,前三种属于传统的课程理论,最后一种是新课程理论,那么新旧课程理论有什么区别?(新课程理论比传统课程理论有哪些先进之处呢? 传统课程理论 课程被窄化为学科,课程是一种指令 教学是“授受” 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 新课程理论课程是的、开放的,课程是一种指导,可以生成的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融于

20、课程。 8真题再现:1) 名词:课程 2) 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3) 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 、 、 三部分组成 4) 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革。(判断) 5) 课程主要由 六个要素组成。 6) 依据课程的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三种课程 7) 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是: A 课程任务 B 课程设置的要求 C 课程的制定者 D 课程内容的属性 8) 杜威的课程理论属于 课程理论。 9) 主张以知识建构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 A 结构主义B 理性主义 C 建构主义 D 经验主义 10) 新课程理论和传统的课程理论相比存在哪些优势?

21、 第二节 国外课程改革趋势及情况一、国外课程改革趋势:A、注重基础能力教育 B、注重信息素养养成 C、注重创造性培养D、注重价值和道德教育 E、注重发展学生教育 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强调课程的基础性、重视智力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重视个性差异、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兼顾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国际交流。 二、国外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在课程目标制定方面,要继续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自主精神与道德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根据的心理发展特征来设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处理好必修课和选

22、修课之间的关系。 9在课程管理方面,采取灵活的课程管理体制。由型管理向三级管理体制 转变 三、当前国内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弊端 具体表现 课程目标 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过分强调学习能力忽视全面素质 课程结构 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繁多、相互分离、缺乏整合性课程内容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远离学生生活 课程实施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忽视自主学习 课程评价 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忽视了诊断、导向、激励功能课程管理 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忽视地域特征和学校特色 四、我国课程改革的任务及趋势:我国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内容、评价方式、

23、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 1. 以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新课程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实现。 2. 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化 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调整学科比例实现课程结构均衡化;鼓励学校、地方自主开发和选择课程,实现课 程的选择化。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状况 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学科基础性,反应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强课程内容与

24、实际生活的联系。 4.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改变了长期以来接受学习和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相互合作、乐于探索的研究性学习。 5. 改变课程管理方式 改变过去国家集中管理的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方式,适应地方特征反应学校特色。 6. 改变课程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和全面性。 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手段。 真题再现: 1) 新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2) 新课程提出的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3) 简要回答我国当前课程存在的弊端。 4) 论述:我国的课的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答案要点:、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25、我国课程存在的弊端、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 日本:对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过系统研究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高峡,在研讨交流中介绍了日本的改革情况:从 1947 年开始,日本基本每 10 年进行一轮课程改革,至今已进行了 6 次。在 1989 年第 5 次改革本提出“要培养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日本人”,改革的重点放在知识中心、注入式教育等。为适应五日工作制的实施和实现宽松教育,1999 年日本政府对学校课程进行了大幅削减,将课程内容减少了 1/3,课时减少了 1/3,难度降低,增加了综合活动课, 每周 3 课时,2002 年开始实施。 这轮课改实施几年后,日本在国际学生学业成就测试、国际科学和数学

26、测试中成绩连年下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回答社会的质疑,2007 年日本 政府进行了全国学生学业水平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学生整体状况虽不像大众想象得那样差,但确实存在学生成绩之间差距加大的问题;掌握基础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大大影响着灵活应用能力的水平。为此,日本今年出台的改革方案又将学校课时、内容、难度返回到 1989 年的水平,将综合活动课减少到 1 课时。11日本课改“回潮”的效果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高峡等与会中国学者认我们至少从中可以得到两点启示:1、改革方案一定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以尽量避免“钟摆现象”;2、改革要充分重视客观条件,尤其是城乡师资能力的现状及培养。 瑞典哥德堡大

27、学马飞龙教授说:东亚文化圈的教师、学生都更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这是你们的优势;西方文化则注重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 还是个人自由探索。我不反对小组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一般来讲,学习方式多样化比单一化更有效。组织得好,就是集体学习也会有好的效果。组织不好,小组合作未必有效。所以,离开内容来评价哪种学习形式更好是没有意义的。 : 自 2001 年开始全面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至今已经 5 年。 5 年中,课程改革是怎样从争议、反复,最后走入常态的?又是怎样把课程权力下放、学科统整、综合活动等这些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融入课程实践中的? 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台

28、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 学研究所庄明贞教授。 课程政策 学科统整和权力下放 : 自 2001 年开始推行“九年一贯”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有 5 年,目前课程改革进展的情况怎样? 庄明贞:在 2000 年颁布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2001 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最初是从 1、2、4、7 年级开始的,到目前,新课程已经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各个年级全部实施。可以说“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第一轮已经完毕,目前主要做一些政策上的微调,然后进入下一轮的实践。 : 和大陆一样,实施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为什么这次改革特别强调“九年一贯”, 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特点是什么呢? 庄明贞: 课程改革是因应 21 世纪知识经济来临而

29、进行的,考虑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顺应全球化的课程变革趋势。中小学原为“六 12三制”。传统中小学分别订定的课程标准缺少衔接和联系,形成重复或脱节。新课程纲要重视课程发展的连贯性、程序性和整体性,采用“九年一贯”的设计, 统一由一个项目小组负责,将学习科目统整为七个学习领域,每一领域的课程均由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除了重视科目间的横向统整外,更强调国小与国中的衔接,期能充分发挥“九年一贯”课程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而完整的义务教育课程。 课程改革的另一大特点是权力的下放。后现代社会思维的倾向性是,强调决策分享、权力下放。所以我们这次“九年一贯”课程主要的精神就是采取“松绑” 的原则,

30、把以往的“课程标准”改为“课程纲要”,仅就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的结构性概念以及基本能力表现水平等作原则性的规范,其余则留给学校和教师作弹性发挥的空间。“九年一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认为学校才是教改与课改的核心,由下放决策权来使学校决定自己的特色,提高教师的专业性。 在这两个基本原则下,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还包括:拟订基本能力,发展学力指标作为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以及学校评价的基础;强调课程统整、协同教学,将现有的中小学科目加以整并删减,并纳入信息、性别、环保、法治等当代新兴议题,教师要实施统整的、主题式的合科教学、协同教学,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视综合活动,增加各校弹性教

31、学时间,用以发展学校本位课 程;各校成立课程发展委员会及各学习领域课程小组,整体规划、设计教学主题与 教学活动,由教师依专长进行教学。 课改阻力 升学压力是最大障碍 :推行课程改革并非易事,在有人戏称“九年一贯”为“九年一罐”, 说“课程统整”是“统学生整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次课程改革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庄明贞:在课程改革初期大家反应比较强烈。虽然课程政策提出权力下放, 但是事实上学校和教师并未做好准备,所以他们觉得无所适从,对于什么是课程 统整、重大议题怎样融入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完全没有概念。同时,课程改革初期,能力指标也是比较抽象和概括的,需要教师自己解读,然后发展课

32、程, 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解读。 所以,这些措施本来是为了给教师“松绑”,但是教师并不觉得享受到了权力。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课程改革的前 4 年基本上处于一种“空转”状态,很多学校和教师只能自己摸索。因此,教师、家长的抱怨就很多,主要 是担心学生成绩下降,教师负担过重,课时减少影响教学等。 :您认为这些问题是何种原因造成的? 13庄明贞:我认为主要是课程改革的政策层面与现实层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并且在推行课改初期,对问题估计不足。 可以说,这一次的课程政策体现了一种比较先进和的理念,例如权力下放 到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环境教育、乡土语言教育等等,念。大多数

33、教师的信念是:教学是我该做的,我的职责就是把学生教得通过“基本学测”,考上好的高中,而发展课程的工作应该是专家去做,由专家告诉我应该怎么教学。因此,有的教师很困惑:为什么我以前教得好好的,我是“名师”,可是现在却说我这样的教法不行了? 另外,考试制度并未获得彻底的改变,考试主导教学的现象仍然严重。虽然配合课程改革,高中联考已经改为“基本学力测验”(相当于中考),考试内容也更灵活、更贴近生活,并且尝试升学时考查国中三年的成绩,但是很多高中并不按照要求去做,仍然是一考定终身。所以,学的时候讲各学科统整,但是最后还是要考 5 科。在升学压力下,教师和家长甚至要求修改“能力指标”,明确哪些是必考内容,

34、并据此编写教材,不考的就不用去准备了。 这样的结果是,课程改革的一些美意给孩子松绑,让孩子在学校里更丰富地学习,反而造成了家长的担心。老师也并未享受到课程权力下放带来的好处。现在一纲多本的情况下,为了应对考试,如果老师和家长不放心,就可能让孩子复习所有版本的教材。为了弥补课内的不足,社会上的补习班不但没有因为课程改革而减少, 反而更有市场。我不认为这是教材一纲多本的问题,归根到底,现在升学压力在这里, 考试还在引导教学。 课改推动 策略有妥协也有坚持 :面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进行调整呢? 庄明贞:在国中阶段推动课程改革不太容易,所以现在主攻国小。2004 年制定出“大手牵小手”的计划,

35、意思是大学和小学合作,推进小学的课程改革。该计划同时告知大学和小学,由学校自己寻找合作对象,可以由大学或小学提交研究计划,每个学校可获得研究经费 20 万30 万台币。由小学独立进行课程改革不太容易,所以鼓励小学去寻求大学、教授和研究团队的帮助,也可以激发小学的14积极性。当时我指导的一所小学进行的是“本土化与国际化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研究”。另外,从 2004 年开始, 开始对“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进行修订,对一些不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整。课程纲要修订委员会包括学科专家、课程学者、教育心理测验学者及中小学教师。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各领域的能力指标进行细致地解读,将之转化为教学目标,并且设计出一些教学示例

36、。当然,我们并不是把全部课时都做出教学示例,主要是提供一个样例,让教师参考,知道以后怎么做。本来这个东西应该在课程纲要公布时就推出,但是现在是尝试几年后才开始。 :学校课程领导在推动课程改革时有何作用,这方面 有些什么经 验? 庄明贞:学校课程领导对于推进课程改革非常重要。校长知道怎么做课程领导, 整个学校就能跟着动起来。如果校长不懂课程领导,课改就很难启动。实际上, 当初很多校长对什么是课程领导不是很了解。 我们发现,原来学课程的校长比原来学行政的校长更愿意推动课改。因此, 新课程推出后的一个策略就是由大学办很多课程班,让校长回来进修。我们的想 法是:只要你回来进修,你就会接受新观念,用新的

37、观念回去带你的教师,教师就 跟着去做。这种班一般有督学、校长、各学习领域召集人以上的资格才能报考, 通过筛选,周末和晚上上课,最后颁发硕士学位,叫做课程领导班。目标主要是培养校长和主任。 其实不只是校长去进修,现在教师也争相去进修。因为进修可以加薪,又可以学习新知识、新理念,进修两年,拿到硕士学位,薪水就可以跳六级,相当于工作六年。进修以后,教师们不可能不对教育革新有所想法,因为自己学的都是这些东西,自己很难反对。课程改革的策略是课程改革一定要伴随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有什么用?教师的脑筋没有变。 :目前社会仍然对课程改革议论纷纷,作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推动者之 一,您

38、认为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吗?经过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一代有什么不同? 15庄明贞:我认为是成功的,而且是必要的。目前课程改革已经基本上走入学校运作的常态。我们的学生现在的确和以前不一样。我们没有进行量化研究,但从深入教室进行的质性观察发现,现在的孩子都很爱讲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课的时候都很活跃,特别是在小学,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我想他们这一代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不一定是很会考试,不一定在测验成绩中体验出来,但是从长远来说肯定是受益的。 英国:在社会告诉发展,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世界各国都掀起了“课 改”的。由于各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所以改革的重点也有很大差别。英国作为教育相对发达

39、国家,其课程改革也与很多国家不同,英国 2003 年至2006 的教育发展战略中把 14 至 16 岁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的改革,而在这些改革中信息技术(IT)则占据了核心位置。 据英国文化协德瑞克里维斯介绍:虽然英国原有的课程体系有很多的优点,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其中的不足也暴露的很明显。其中包括内容陈旧很难吸引年轻的学习者,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别是 16 至 19 岁的学生在学习领域特别是技能课程方面显得非常狭窄。他说:“直到实施 2000 年课程计划时,参加中学高级水平考试的学生仍然只学习三门课程。现在许多学生已学习四门课程。大学和雇主都要求学生

40、能有更宽的知识面。”在此次课改中信息技术已经上升为高等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考试科目由以前的三门改革成了今天的四门。在低年纪学生中加强信息技术 教育自然成为必须! 事实证明信息交流技术能对学生成绩产生直接和积极的影响在一些科目中这种影响达到 GCSE 考试成绩的一半;拥有良好信息交流技术资源的学校(在2 年级)比信息资源不足的学校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英国今天能大张旗鼓开始实行其“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推动教育 发展的战略并非空穴来风。从 1998 年开始英国政府就着力于“信息技术”的基 16础建设。到 2002 年“信息技术”改革开始,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英国基础教育院校就有 99%的已

41、经连结了互联网,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学校连结了速度较快的宽带,并且实现全国学习框架项目与世界最大的教育搜索网站的连结。与此同时, 适合如青年人、教师、家长和学校领导等的网站也都陆续建立完成。全国各级学校中用于教学和学习的电脑的平均数量几乎翻了一倍,三年以上的老旧电脑所占的比例下降了三分之一。超过 10 万名教师借助中央政府的资助计划获得了电脑。而当时调查显示,英国有青年人的家庭中有 80%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脑, 几乎 70%的家庭入了互联网。运用和学习信息技术在英国可谓是应时所需。 除了在“硬件”设施上的建设,英国政府还着力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中的培训,为“信息技术”在随后的改革中打

42、好了坚实的“软件”基础。截止课改前夕,英国有 99%以上的学校已签约参加培训或已完成培训。同时政府通过种种渠道建立了 6000 多个在线中心,以向社区提供信息交流技术教学;有2000 多个直接学习中心在运作,其中一些依托学校和社区。还启动了“课程在线”, 向教师展示了由公共和私人部门提供的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据英国政府一份官方文件显示,英国 2005 至 2006 年对学校开展交流技术教学的资助将增加到超过 7 亿英磅。 “课改”后的英国,对信息技术在各个科目教学方面的运用确定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信息交流技术和电子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带来广泛变革的重要工具。信息交流技术和电子学习没有成为独

43、立的东西,而应作为小学和中学教育教学和学习统一运用的核心。教育者既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又是其教授者。 在确信了信息技术对于课程改革的核心意义以后,英国政府要求并开始加强有关运用信息交流技术教学的科学研究。增加在学校内专业和日常的技术支持, 以免因为频繁应付技术问题而使学校背上沉重的负担。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课程材料和内容,帮助教师提高在信息交流技术教学方面的专业判断、自信心和竞争力, 以开发信息交流技术的潜能,适应不同形式的教学与学习。 英国政府还与科目专家、科目委员会和所有参与支持科目教学的机构一起制定每 一科目的支持方案。它将包括一个可自由进入的国家资源库,其提供信息交流技 术教学和学习方面的建

44、议和支持,还能举例说明如何在运用信息交流技术讲授课程内容。确立和实施有效利用信息交流技术教学的方法(包括对学习的评价) 17第二讲第二章 新课改的具体措施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课程目标及课程目标的类型1)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它揭示了教育内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 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结果的预期,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2) 课程目标的类型: 艾斯纳:课程目标可分为: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表现目

45、标三种。国内分类 : A行为取向性目标:是学习前事先规定的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具有操作性,适合技能课和训练课。A. 泰勒:课程目标必须指出学习后学生身上的变化,认为课程目标就是具体的学习行为,因此他认为确定的课程目标必须包括三点: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必须指明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主张用行为方式表述课程目标,把学生行为分解为细的行为,把课程目标分为具体的学习行为,他提出了确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主张用行为变化来确定课程目标。 例如,关于阅读可以规定“学生能用普通话郎读、不读错字,能比较流

46、畅朗读, 能在朗读时读出感情”等等都是具体的行为目标。确定行为目标有三个要素, 要有可观察的行为(如流利地读),要有行为发生的条件(环境因的因素、一定的时间内),要有可接受的行为的标准(例如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加减法)。 18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必须指明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主张用行为方式表述课程目标,把学生行为分解为细的行为,把课程目标分为具体的学习行为,他提出了确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主张用行为变化来确定课程目标。 例如,关于阅读可以规定“学生能用普通话郎读、不读错字,能比较流畅朗读,能在朗读时读出感情”等等都是具体的行为目标。确定

47、行为目标有三个要素, 要有可观察的行为(如流利地读),要有行为发生的条件(环境因的因素、一定的时间内),要有可接受的行为的标准(例如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加减法)。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必须指明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主张用行为方式表述课程目标,把学生行为分解为细的行为,把课程目标分为具体的学习行为,他提出了确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主张用行为变化来确定课程目标。 例如,关于阅读可以规定“学生能用普通话郎读、不读错字,能比较流畅 朗读,能在朗读时读出感情”等等都是具体的行为目标。确定行为目标有三个要素, 要有可观察的行为(如

48、流利地读),要有行为发生的条件(环境因的因素、一定的时间内),要有可接受的行为的标准(例如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加减法)。 B.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每个目标领域又可分为若干类。认知领域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组织、价值形成; 技能领域:知觉、准备、机械动作、适应、创作。 B. 生取向目标:不是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自然生成的目标。C. 表现性取向目标: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表现,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 3) 1. 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为课程与教学

49、组织提供依据 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19 4.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2、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 1) 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学习者个性差异发展的需要。 2) 生活的需要:当前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国内生活和国际生活的需要。 所以课程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三原主性、民族和国际统一性、教育优先性。 3) 学科体系的需要: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 学习方式、发展趋势、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1) 学习者:需要:发展、个性儿童为本位课程(经验课程) 2) 当代社会生活: 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育先行的原则3) 学科体系:基本概念、原理、学习方式

50、、发展趋 势、关系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一)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 (二)注重适应性和超越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超越性 (三)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人文性 四、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1) 三个面向 2) 3) 和谐社会 4) 素质教育 五、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1、新课程目标改革的指导思想:的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的“”,涛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宗旨:提高国民素质,核心:道德教育。 3、以生为本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20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突出发展性。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允许和鼓励个人的

51、自由、充分的发展 2) 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突出超越性。课程目标不但要适应现实反映现实而且要超越现实预测未来。 3)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突出人为性。以生为本的目标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而且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人的情感价值、道德观念、人格品质,发掘人的潜能以塑造完善的人格。 4、新课程的总目标: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 1) 素质教育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 2) 素质教育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3) 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

52、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重点总结1、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宗旨: ,核心: 。 2、艾斯纳把课程目标类型分为: 、。 3、我国把课程目标分为: 、 、 。 4、简要回答:行为目标取向理论的代表人及各自的观点。 5、简答:以生为本的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6、论述: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答:1)指导思想 212) 新课程目标的具体表现 3) 总之,以生为本,实现素质教育 7、我国新课程具体目标有哪些? 1) 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主动学习。 2) 课

53、程结构的转变: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实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 3) 课程内容的转变:从“难、繁、偏、旧” 注重基础、简化内容、反映新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现实”。 4) 课程管理方式的转变:国家集中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5) 学习方式的转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主动参与、探索学习。 6) 评价和考试功能的转变:甄别、选拔激励、促进发展。 第二节课程结构及改革一、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活动顺利开展的 依据。 2、课程结构类型:横向结构:讨论在课程体系内部,各个课程所占的比例 及相互关系。 纵向结构:讨论单独一个课程安排方式,包

54、括:直线型、 螺旋形。 二、新课程对课程结构的调整1. 新课程结构对旧课程结构的调整的主要任务:优化课程结构。 2. 实质: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3. 原则:一贯性、综合化。 22 三、新课程结构的内容1) 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课相结合的课程, 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掌握基础的同时要求个性发展,开设选修课。 3) 从小学到高中把实践活动设置为必修课程。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4) 农村课程设置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

55、务。 四、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1)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 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2) 综合性,包括加强学科综合性、设置综合课、增设综合实践课。 3) 选择性,它要求课程充分适合地方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特色。重点: 1、课程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 。 2、新课程结构指出:小学以 为主,中学以 为主,高中以 为主。 3、新课程结构要求开设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并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4、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3、简述: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第三讲第五节 课程评价及改革23一、现代教育评价(一)现代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