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的氧化物47439.ppt_第1页
硫和氮的氧化物47439.ppt_第2页
硫和氮的氧化物47439.ppt_第3页
硫和氮的氧化物47439.ppt_第4页
硫和氮的氧化物47439.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 为世界第一大石刻弥勒佛,“佛是一座山,山是一 尊佛”是其真实写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历经千年时间的流逝,是什么物质使大佛鼻翼发黑,佛容暗淡呢?,2007年01月31日 广州环保网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 (部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你们对它们有什么样的印象?,思 考,1.硫元素的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2.物理性质:(P90)俗称硫磺,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2)。,硫粉,一. 硫,(游离态),2、化学性质,硫或含硫物质燃烧时首先生成二氧化硫,纯氧中燃烧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空气中燃烧为淡蓝色火焰,

2、(1)、物理性质 ( P90),1.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易溶于水 ( 1 : 40 ),4.易液化,二.二氧化硫,*亚硫酸是一种中强酸,不稳定,(2)SO2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 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SO2+H2O H2SO3(亚硫酸),B. 与碱反应,C.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实验室制取SO2,可选择碱液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SO2 CaSO3 H2O = Ca(HSO3)2,加热,又恢复原来的颜色。,2. SO2 的漂白性:,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褪色,

3、实验47:,SO2的漂白原理,SO2+某些有色物质,不稳定的无色物质,SO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特别提示: SO2和CO2的相互鉴别法: a. 鉴别SO2常用品红溶液,看能否是品红溶液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溶液颜色能否再复原。 b.鉴别 CO2常用澄清石灰水,看其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量时再变澄清。,有黄白两种银耳,买哪种好呢?,化合漂白,氧化漂白,氧化漂白,吸附漂白,褪色,加热又恢复红色,褪色,褪色,褪色,变红,不褪色,先变红,后褪色,先变蓝,后褪色,褪色,不稳定,稳定,稳定,稳定,漂白性物质的对比,思 考,【思考】 硫有哪些常见化合价?根据有关知识推测 SO2除具有酸的通性外,可能还具有

4、的性质。,3.具有还原性 A .,与KMnO4、Cl2、Br2、 I2等强氧化剂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褪色,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溴水、碘水与SO2反应与氯水相似),不同,前者缘于SO2的还原性,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后者缘于其漂白性,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SO3也是酸性氧化物,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工业上常用上两个反应制造硫酸。,三氧化硫熔点16.8,沸点44.8在常温下不为气体,4.氧化性:2H2S +SO2=2H2O + 3S,1、二氧化硫和氯气都有漂白性,现把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让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

5、液,则其漂白性将 A 、和氯气单独通过时相同 B、和二氧化硫单独通过时相同 C、是二者作用效果之和 D、可能失去漂白性,D,课堂练习:,5.二氧化硫的用途,SO3 + H2O = H2SO4,可以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消毒、杀灭霉菌和细菌,制造硫酸:,二氧化硫,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 液化、比空气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与水反应生成酸 SO2 + H2O H2SO3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3、漂白性:暂时性漂白 品红 褪色 红色 无色,1.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和CO2 的方法是( )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6、、闻气味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品红溶液中,BD,课堂练习:,特别提示: SO2和CO2的相互鉴别法: a. 闻气味 b.利用SO2的漂白性 c.利用SO2的还原性 用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是否褪色鉴别,2.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应采取的措 施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通过Ba(OH)2,再通过石灰水 C.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D.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过石灰水,C,除去CO2中的SO2,常用的方法是先通过足量的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或者直接通过饱和小苏打溶液除去,D,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 N的氧化物的种类 N2O、NO、N2O3、NO2、N2O4、N2O

7、5六种, 它们都有毒,是大气污染物。,2.NO 、NO2,无色, 不溶于水,有毒,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易液化,N2 O2 2 NO,2NO+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 NO,2NO + O2 = 2NO2,易错细节:NO和O2不能共存,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2不能用排水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1. “雷雨发庄稼”,为什么?,2. 怎样除去 NO 中的 NO2,3. 3NO2+H2O=2HNO3+NO 反应中, (1)NO2是酸性氧化物吗? (2)n(氧化剂) : n(还原剂)=? (3)如何将尽量NO2转化为HNO3,科学探究,现

8、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仪器自选。 1. 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2. 你的设计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置于盛 有水的水槽中,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往试管通入氧气,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气体,水位继续上升,红棕色又消失,2NO + O2 = 2NO2,3NO2+H2O = 2HNO3+NO,继续通入氧气,水逐渐充满试管,在这个过程中要通入多少O2, NO2才能完全转变成HNO3呢?,3NO2H2O2HNO3NO 2NO+O2 2NO2,4NO2O22H2O4HNO

9、3,NO2与O2以41的体积比混合,与足量 的水反应就可以完全转变成硝酸。, 2 得:,(工业合成硝酸),6NO22H2O4HNO32NO, + 得:,问题探究,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工业生产硝酸,将尾气(NO)吸收通入适量的氧气后再溶解于水,经过多次循环氧化、溶解,可充分利用原料,并减少NO的排放,保护环境。,4 NO + 3O2 + 2H2O = 4HNO3,3NO2 + H2O = 2HNO3 + NO,2NO + O2 = 2NO2,3,2,4NO + 3O2 + 2H2O = 4HNO3,三、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1、硫的氧化物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的燃烧, 氮

10、的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2、酸雨:,硫酸型酸雨:,硝酸型酸雨:,PH5.6的雨水,3、酸雨的危害P93 4、防治酸雨的方法P94,1. 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2. 实验室中制取的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H2 BSO2 CO2 DNO,D,C,练一练,双选 下列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氟氯代烃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温室效应:CO2,BC,氮的氧化物的计算,一、 “NO+O2+H2O”型 原理:4NO + 3

11、O2 + 2H2O = 4HNO3,例1:将40mLNO与_mLO2混合,与水反应无气体剩余; 将40mLNO与20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_ 气体_mL; 将40mLNO与40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_ 气体_mL;,30,NO,13.3,O2,10,1.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混合于一试管中,然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原气体总体积的( ) A.1/4 B.3/4 C.1/8 D.3/8,: C,二、“NO2+O2+H2O”型 原理 4NO2+O2+2H2O=4HNO3余气:NO或O2,例2:将40mLNO2和_mLO2混合,与水反应无 气体剩余

12、。 将40mLNO2与15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_ 气体_mL; 将40mLNO2与5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_ 气体_mL; 将40mLNO2和_mLO2混合,与水反应后余气 10mL。,10,O2,5,NO,6.7,2.5或20,3.将20mL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10mL,求原混合气体的中NO和NO2的体积。,: NO-5mL NO2-15mL,三、“NO2+NO(或其他)+H2O”型,1、下列现象体现了SO2的什么性质? a 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SO2体现 ; b SO2使品红褪色,SO2体现 性; c SO2使溴水褪色,SO2体现 性。 d SO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体现 性。 e SO2+2H2S = 3S+2H2O,SO2体现 性。 f SO2使石蕊试液变红,SO2体现 。,2、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杂质的方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 (1)CO2(SO2) , 。 (2)NO(NO2) , 。,作业,D,6.利用右下图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