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课件舌诊.ppt_第1页
演示课件舌诊.ppt_第2页
演示课件舌诊.ppt_第3页
演示课件舌诊.ppt_第4页
演示课件舌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舌诊,又称望舌,它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中医传统的“四诊”之中,属于望诊的范畴,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由于它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诊法之一。,舌诊,【目的要求】,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常见异常舌象的表现及其一般临床意义。能够识别临床常见舌象。 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 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舌诊简史,中医舌诊的源流久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奠定舌诊基础的著作黄帝内经(战国时期)。历代有关舌诊的论述如: 素问刺热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指出表邪传里

2、,肺胃热盛,舌苔变黄的转化规律。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病人胸满,唇萎舌青,为有瘀血。”以舌青作为血瘀证的依据。,宋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问世,载舌象图36幅,结合临床,进行病理机制分析,并确定方药及推测预后。 明清时代温病学派兴起,其研究温热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温病察舌”的方法,辨舌与验齿相结合,对温病的分型、分期、辨证用药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代,随者医学科学的发展,开展了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如通过体内的显微观察,各种生理、生化测定,病理检查以及动物实验等方法,对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舌诊的临床诊断有了新

3、的拓宽和发展。,1、舌与各脏腑经络相连舌与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沿咽喉,分别夹舌本、络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舌通过经络分别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三、舌诊原理,为什么望舌可以诊病?,2、舌与脏腑功能相关,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均为津液组成部分,

4、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脾肾的功能。,望舌诊病,其实质是古人运用司外揣内认知方法、研究探讨人体的生理病变化时,从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诊断体系。,总之,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望舌可以诊病。,舌与各脏腑经络相连,舌与脏腑功能相关,这种联系只是望舌诊病的基础,首先,古人观察到某些疾病的时候,人体除了表现相应的症状体征外,还伴有舌象的变化。如:,发热的病人可出现:舌质红、舌苔黄,进一步临床实践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发热都出现舌红苔黄脉数。有些病人舌无变化,或出现其它变化。,望 舌 诊 病 的 原 理,不同发热患者临床观察到的舌象,舌红苔黄,舌红少苔,舌无变化 (淡红舌,薄白苔),发热

5、病人,比较、总结后 发现舌象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往往伴有面红、身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等,往往是疾病初起,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等。,热度不高,表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伴五心烦热等。,舌红苔黄,舌红少苔,舌无变化,1.人患病后可以出现舌象的变化,而且症状或体征相同的时候,舌象可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此时古代医家从实践中得出两个结论:,即:舌象作为疾病反应在外的一种表现,具有独立性,它和疾病状态下表现出来的症状或体征一样,都是对疾病病理实质的反映,具有同等重要的诊断价值。,望 舌 诊 病 的 原 理,现代医学的各种仪器设备,能够辅助诊察疾病,也是基于相同的诊断原理,即能够把握疾病的变化规律。,2.

6、古代医家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疾病的过程中出现的舌象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舌象(或脉象)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实际上是疾病自身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反映,也是望舌可以诊病的原理所在。,望 舌 诊 病 的 原 理,诊法的原理,任何诊断方法,中医望、闻、问、切,西医望触、叩、听以及各种简单或复杂仪器设备,其唯一目的是为了收集病情资料。其诊断疾病的原理为:,正常人,正常表现,病人,异常表现,(宏观的、微观的、化学的、电的、光的、磁的变化等),各种诊法及仪器设备,感知各种异常变化,变化,诊断,分析 规律,证,病,例:心电图可以诊断“心肌梗塞”,心脏功能正常时,有正常的心电图表现。,心肌梗塞时出现特殊的心电图表现

7、,心肌梗塞一旦发生,心电图总是出现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这种规律性变化是诊断心肌梗塞的依据。,同理,不同疾病状态下,舌象的改变也呈规律性变化。这种舌象的变化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实质的反映,具有诊断意义。,经过各个时代医家的反复实践,观察比较、总结就形成了中医舌诊的理论体系。当然,舌诊的结论,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中医术语对疾病状态的概括。如:,舌红苔黄主实热证,紫舌主瘀血,裂纹舌主阴虚,舌的形态结构,上面,舌背 (舌面),下面,舌底,舌体 (人字沟) 舌根,舌尖 舌中 舌根 舌边,舌根,金津,玉液,舌系带,舌下络脉,痔核反应点,舌底结构,舌组织结构图,舌冠状面,颏舌肌,舌动脉,粘膜层,肌层

8、,固有层,舌粘膜表面上的突起舌乳头,舌乳头,根据乳头形态不同,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 1.丝状乳头(5),呈角化树状。形如圆锥状乳白色的软刺, 、呈白丝状。高约0.52.5mm,数目最多,体积甚小,司一般感觉。,2. 蕈状乳头(4):数目较少,色红、菌状,分散在丝状乳头之间而稍大些,有味蕾,司味觉。 3.轮廓乳头(2):一般为79个,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体积最大,呈圆轮状,周围有深沟环绕,沟内有味蕾,司味觉。,4.叶状乳头:为58条并列皱襞,位于舌侧缘后部,含味蕾,司味觉。易患叶状乳头炎。 5.舌根部的粘膜则无乳头,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但不要误认为肿瘤。,

9、1、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望舌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但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伸舌时必须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舌诊的方法,舌尖紧张,卷曲或伸舌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舌的气血流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干湿度变化。,伸舌姿势错误,2.诊舌顺序: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因为舌体的色、质位深而易变,舌苔浅表而容易观察。 若伸舌时间过久,舌体易随血管变形而色泽变化,而舌苔覆盖于舌体上,一般不会随观察的久暂而变化。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一次。,光线望舌以白天充

10、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光线的强弱与色调,常常会影响正常的判断。光线过暗,可使舌色暗滞;日光灯下,舌色多偏紫;白炽灯下,舌苔偏黄。 饮食或药品辛辣食物舌色偏红大量镇静剂舌苔厚腻牛奶、豆浆舌苔变白、变厚橘子 舌苔染成红色(如右图)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牙齿残缺同侧舌苔偏厚 张口呼吸舌苔变干,舌诊注意事项,舌诊注意事项,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必要时还可配合刮舌验苔和揩舌。 此外,还可以询问舌上味觉的情况,舌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灼辣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等。,舌诊内容,舌苔,舌质,苔质,苔色,病邪的深浅,邪正的消长,脏腑虚实,气血盛衰。,颜色,形态,动态,简称“

11、淡红舌,薄白苔”。,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征,色(泽):,舌质:色淡红鲜明,形(状):,舌体大小适中,舌苔:白,薄而均匀,干湿适中,舌质,舌苔:,(动)态:,舌体柔软灵活,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形成机理,中医:白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 淡红舌:体内气血充盛的反映。,现代医学:,薄白苔:丝状乳头数目最多:前端角化呈白色(半透明),淡红舌:粘膜固有层含丰富毛细血管,呈鲜红色,人眼透过半透明的丝状乳头角化层观察到的颜色为:淡红色。,舌象的生理变异,如儿童阴阳稚弱,脾胃功能尚薄,生长发育很快,往往处于代谢旺盛而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舌质多淡嫩,舌苔少或剥; 老年人精气渐衰,脏腑功能减退,气血运行迟缓,舌粘膜的角化度增加,舌色较暗红或带紫暗色,但均无明显的病变,故属生理性变异。,1.年龄因素年龄是舌象生理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2.体质、禀赋因素 辨舌指南说:“无病之舌,形色各有不同,有常清洁者,有稍生苔层者,有鲜红者,有淡白色者,或为紧而尖,或为松而软,并有牙印者,此因无病时各有禀体不同,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