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精选强化练习试题【7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1.现代文阅读生命的林子(10分)有一个僧人,可能就是唐玄奘吧,他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香客络绎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行,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的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光芒迸露了。”玄奘自忖许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
2、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玄奘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玄奘说:“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方丈又信步带玄奘到那一片郁郁葱
3、葱密密匝匝的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玄奘说:“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玄奘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一团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玄奘听了,便明白了。玄奘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木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
4、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他的枝叶,不仅伸过云层,伸进了天空,而且,承接了西天辉煌的佛光。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休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小题1】玄奘打算离开法门寺的原因是什么?(2分)【小题2】方丈问玄奘“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用意何在?(4分)【小题3】为什么更多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松树反没有成材呢?再请你结合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状况,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答案】【小题1】法门寺高僧云集,即使苦心修行,也很难出人头地,到偏僻小寺,自会光芒显露。玄奘听从别人的劝说,打算离开法门寺。【小题2】方丈没有直接劝阻玄奘,而是先问这样一个问题,是想先探究一下玄奘的志向,
5、如果玄奘志向远大,方丈才会进一步循循诱导,让玄奘明了道理。为下文讲述“竞争才会使人发展”的道理做铺垫。【小题3】独生子女看法:松树更多地接受阳光雨露,但因为没有竞争,虽然长得高而大,却只能是薪柴。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数都能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没有困苦,缺少锻炼,最后必然也会像那棵松树一样难以成材。【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阅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别人劝说玄奘听从这一内容即很作答。【小题2】仔细阅读方丈与玄奘的对话,根据方丈告诉玄奘“树”和“林”包含的不同的意义来理解分析。【小题3】要结合本文的文章来谈,独生子女在家里就像一树,倍受关爱,没有竞争的环境,走上社
6、会自然也就失去了竞争的能力。考点:文章理解,联系实际,发表感想。点评:本阅读第一小题不难,第二小题有难度,不好答,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方丈所说的那一般话。第三小题主观开放题出得好,联系实际,易于生发感想。阅读文章,要善于对文章的内容有感而发,学会思考,学会阐述意见,这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2.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
7、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注】:雠chu:出售、成交。蚩:傻,无知。翦翦:小气。【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居善药(聚积,搜集)B
8、冀速已(希望)C未尝诣取直(前往)D清逐利以活妻子耳(快活)【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市人以其异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B虽不持钱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其远取利皆类此其如土石何D则怫然怒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小题4】宋清经商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答案】【小题1】D(3分)【小题2】AB(4分,各2分)【小题3】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往往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最后就不再多说话。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因此
9、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哪里像一般的小商人呢?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小题4】特点:为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例如: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而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地优厚报答宋清。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D句中的“活”是“养活”的意思,此句大意为“我只是个赚小钱养活家人的人”。考点:文言字词理解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课外古文不熟悉,且本题中大多为古今异义字词,容易混淆。学习古文,要注意多积
10、累字词,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变化,加强识记。【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以”都是“认为”的意思,B项中“虽”都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其”一为“他”一表示语气无义。D项中的“则”一为“就”一为“却”。考点:古文一词多义点评:本题有难度,有几个句子不容易理解。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小题3】试题分析:第一句,岁终:年末,度:考虑;报:还债;辄:就;焚:焚烧;券:指债券、欠条;终:始终;言:说。第二,之:主谓之间不译;取利:获得利益;远:目光远大;故:所以;大:指生意做得大;岂:哪;若:像;小市人:
11、小商人。考点:翻译古文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内容不熟悉,不容易判断句中字词的含义。古文翻译,是学习古文必做的训练,翻译是为了准确的理解文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小题4】试题分析:从“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此句中概括宋清做生意的特点:不计眼前之利,从文中选一例说明。考点:理解人物形象点评:本题不难,文中人物形象突出,细节丰富。阅读作品,理解人物形象,要学会评价人物,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与思想品质,才算是懂读作品。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司马朗传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12、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13、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节选自三国志 魏志 司马郎传)【注释】宄(gu):坏人。钞:掠夺。【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疑朗匿年(隐瞒)B监试者异之(奇特、奇异)C窃为郡内忧之(私下)D客谢之(道歉)【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B今寇未至而先徒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太祖辟为司空掾属贤能为之用【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慢人亲
14、者,不敬其亲者也。(2)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小题4】结合文意,请你对司马朗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答案】【小题1】B【小题2】B C【小题3】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4分。每句2分。有欠缺酌扣)【小题4】示例: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B项中的“异”应译作“认为奇特、奇异”,是文言文中的重点字,如桃花源
15、记中的“渔人甚异之”。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小题2】试题分析:A中的第一个“以”作连词,解释为“因为”;第二个“以”作介词,解释为“把”。 B中的两个“而”都表转折关系,解释为“却”。C中的两个“虽”都表假设关系,解释为“即使”。D中的第一个“为”作动词,解释为“做”;第二个“为”作“介词”解释为“被”。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掌握和辨析能力。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
16、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慢”“ 宽惠” 而等。“慢”是不尊重的意思,“宽惠”是宽厚仁惠意思,而是表转折,译为“却”。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
17、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题4】试题分析:从第一段中的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可知,表明他才思敏捷,少有才华;“劝告李邵”可见他有远见有头脑。从第二段可知,他宽厚仁慈、体恤下属。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评价要扣住人物的特点,且要有具体材料。【参考译文】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九岁的时
18、候,有人说起他父亲时称字而没有称名,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
19、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却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做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
20、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4.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小题1】解释
2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1)弗之怠()(2)走送之()(3)未尝稍降辞色()(4)俟其欣悦()【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小题4】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你即将参加高中招生考试了,宋濂的哪一点对你当前的学习最有启发?(3分)【答案】【小题1】(1)懈怠(松懈、怠慢)(2)跑(3)脸色(神色)(4)等待(等到、等)【小题1】C (2分)【小题1】(
22、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小题1】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3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答出启发给一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意思的能力。理解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之”这个字的理解能力。C、代词,代“书”。【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以是、以、假、故、卒”等关键字,有时还要句子的省略成分以及句子的语序等问题。【
23、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宋濂这一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宋濂的求学经历来分析其品质,然后根据其求学经历来谈对自己的启发。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24、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5、2)礼愈至()(3)濂具以实对 ( )(4)间召问群臣臧否( )【小题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诚然,卿不朕欺。【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4分)【小题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1分)【答案】【小题1】(1)担心 (2)周到 (3)全,都 (4)好(每个0.5分,共2分)【小题1】(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每句2分,共4分)【小题1】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2分)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2分)【小题1】示例:甲文
26、: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6.文言文阅读。(8分)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
27、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小题1】解释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吾悉能志之() 、李生说之曰()、王生益愠() 、迨年事蹉跎()【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
28、道也。”【小题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摘录原文要点)(2分)【答案】【小题1】(4分)(记,记在心里)(劝说)(恼怒,怨恨)(等到,到)【小题1】(2分)译句: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小题1】(2分)学贵善思 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
29、概括内容。7.延徽,幽州人。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
30、之益厚。(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注释】牧圉:到牧场中放牧。【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 与“奈何辱以牧圉” 中的“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策之不以其道C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D不以千里称也【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待之益厚德明问所之向者何往【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小题4】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2分)【答案】【小题1】(2分)C【小题1】(4分)遣:派、派遣益:更加之:去、到向:以前、过去【小题1】(2分)契丹主对延徽不行礼感到恼怒,让(他)在野外
31、放马。(“怒”、“使”、省略、 倒装)【小题1】(2分)延徽贤能,契丹主知人善任,述律后的推荐(答出两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C与例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用”。【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说虎虎之力,于人不啻(ch只)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
32、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注释: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故人之为虎食者故:所以B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寝:坐卧C何足怪哉足:足够D然虎之食人不恒见恒:常常【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33、2)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小题3】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4分)【答案】【小题1】C(2分)【小题1】(1)(3分)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译出大意1分,“利”“于”意思落实,各记1分)(2)(3分)它被人捕获,(被人所杀)并且用它的皮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译出大意1分,“为”“何”意思落实,各记1分)(3分)【小题1】第一问:人是万物之灵,有大脑要学会用智,有双手要学会使物,这样才能“虎之皮人常寝处。”(2分)第二问:能结合实际谈,符合题干要求,言之有理即可。(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
34、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略9.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小题1】解释下列的词。(4分) 度_ 坐_ 度_ 反_【小题2】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A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 至之市C 而忘操之 D 反归取之【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何不试之以足?_ 宁信度,无自信也。_【小题4】“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的人。(2分)【答案】【小题1】(1)动词,量(2)同“座”,座位(3)名词,
35、尺码(4)同“返”,回家【小题1】B(提示:A、CD项“之”均为代词,代“尺码”,B项为动词,“到”)【小题1】(1)为什么不用脚来试鞋呢?(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要相信自己的脚呀!【小题1】固守教条,脱离实际,头脑僵化,不知变通。【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略10.(一)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0分)(甲)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飘渺,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 “鬼市”
36、云。(乙)小石城山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2分)(1)裁如星点裁:(2)少北而东少:(3)人烟市肆市肆:(4)良久乃已良久:【小题2】为下列划线词在(甲)文中找同义词。(2分)(1)有若门焉()(2)望甚远( )【小题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2分)(1)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2)投以小石,洞然有水
37、声。【小题4】(甲)文中把 “山市”又称为鬼市的原因是什么?(乙)文“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小题1】(1)通才” (2)通“稍” (3)集市 (4)好久【小题1】(1)如 (2)愈【小题1】(1)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不能够计算楼的层次了。 (2)用小石块投进洞里,洞中有水的声音【小题1】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因为仅是传说而已。【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1)这是对文言文实词识记与理解考点。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
38、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这里注意通假字(1)通才” (2)通“稍” (2)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此处找出表“像”“很”的词语。(3)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
39、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应注意“缥缈”“洞然”等词语的理解。(4)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这里能在原文中找出正确句子即可。1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40、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小题
4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B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上使外将兵D死亦我所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则无法家拂士C行道之人弗受/子墨子闻之D为宫室之美/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小题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开头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B第二段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论述了
42、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D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小题4】把第 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C【小题4】(1)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2)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A舍:舍弃/房舍 B.患:祸患/担心 C.使:假使,假如/让、派遣 D.恶:厌恶【小题2】A.苟:苟且/如果 B.则:如果C之: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D.介词,为了/动词,题写【
43、小题3】C项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小题4】翻译第一句话注意“蹴”是“用脚踢”的意思,“不屑”是“因轻视而不肯接受”的意思,“与”是“给”的意思;翻译第二句话注意“得”是通假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考点:文言文实词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理解文意翻译句子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
44、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12.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7-10题 (13分)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
45、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惟:略无阙处。阙:久之不散,亦可异也。异:【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绝”与“沿溯阻绝”的“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2分)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B绝巘多生怪柏。C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小题4】甲 乙两文段
46、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小题1】奔:飞奔的马(2)惟:只有(3)阙:通“缺”(4)异:奇异【小题2】(2分)D【小题3】(4分)(1)如果不是正午、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月亮。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小题4】(3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
47、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奔”这里词类活用,“飞奔的马”;“阙”通假字,通“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D中与例句“绝”都是“断”;A为消失;B为极;C为绝妙。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自非”“奇”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
48、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
49、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释】还:同“旋”,掉转身。故:特意。希望。厌:满足。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王生不说王生益愠莫逾自厌王生惊觉,谢曰【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小题3】从选文可以看出,李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王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
50、些启示?(4分)【答案】【小题1】通“悦”,高兴。恼火,恼怒,生气。超过。道歉。【小题2】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或: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小题3】示例:李生经常劝说王生,可见他是一个对朋友极其负责的人(或:李生是一个诤友,勇于当面指出朋友的缺点错误)(2分,意思对即可);王生能“惊觉”,说明他是一个能接受别人合理意见的人(或: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使自己得以进步;或: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勤于思考
51、) (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要理解准确、识记牢固。注意第小题的“悦”为通假字。【小题2】翻译句子要注意每个句子中关键字的解释要正确,翻译要通顺,不要漏掉关键字的翻译。第小题注意“悉”“志”“是”“乎”的翻译。第小题注意“但”“何以”“谓”的翻译。第小题注意“夫”“耻”“下”的翻译。【小题3】从选文可以看出,李生经常劝说王生,可见他是一个对朋友极其负责的人;王生能“惊觉”,说明他是一个能接受别人合理意见的人。知错能改,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的一个人。启示可以结合文意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谈如: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
52、误,使自己得以进步;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勤于思考。考点:文言文阅读 实词理解 翻译句子文章感悟点评:点评: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另外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应结合具体语境,比如搭配、词性等情况灵活应变。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句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不同的词语。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要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14.答谢中书书与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完成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乒乓球超级联赛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书法与环境保护公益宣传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进口汽车零部件贸易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药品水分活度测定仪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医疗随访管理系统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丰富具身经验培养量感素养-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为例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的应用
- 机电安装施工临时用水用电保障措施
- 货物仓储材料采购及运输计划
- 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计划
-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
- GB 11930-1989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规定
- 起重作业吊索具使用安全培训课件
-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修订)
- 育婴员中级近年考试真题汇总(含答案)
- 顺德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审批表
- 2022泉州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卷
- 高原切花玫瑰编制说明(农标委报批)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
- 安徽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共165页)
-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