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ppt_第1页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ppt_第2页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ppt_第3页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ppt_第4页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第一节 中外人口思想 第二节 相关人口理论,第一节 中外人口思想一、早期国外人口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一)古希腊的人口思想 古希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人口也缓慢增长到一定规模,人口与社会之间出现新的矛盾。此时,主张控制人口和实行稳定人口的早期“适度人口”思想便应运而生。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理想国和法律论中的适度人口思想,(从防御和管理角度提出“小国寡民”城邦政策,公民的数量最好是5040人) ;国家应干预人民的婚配;移民,优生(人口素质,优男配优女) ,杀婴(女2040岁,男2555岁) 。 亚里士多德(

2、公元前384-前322年):在法一书中强调,稳定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思想(强调人口质量,优生、优育、优教),(二)宗教人口思想 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上帝有权支配人的生死。已婚人口不能人为避孕、任意中止妊娠或离婚。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年1274年) :赞扬人口增值。生儿育女是自然本性。 马丁路德(公元1483-1546年):结婚是正当的,两性结合应当有一个适合的年龄要求。男20岁,女1518岁。,(三)工业革命早期的人口思想 重商主义人口思想: 1618 世纪,主张通过增加人口来达到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欢迎国外移民。 重农主义人口思想:18 世纪中叶

3、,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 ,人口超过生产资料,国民会贫困;强调不扩大农业生产,人口就不可能增长。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他认为,如果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必然鼓励劳动者结婚和增殖,使人口不断增加。否则相反。 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他还认为: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育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移的上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一般只能生两三个”。,(四)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马尔萨斯(17661834),1、人口原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殖民地独立运动的资本主义上升时代。英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

4、导致贫困,阶级冲突越来越激烈。引发思想界对未来社会走向的关注和讨论。 注重社会调查,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认为社会的环境或制度如果加以改革,则一切罪恶和贫穷都可消除,人类社会可以达到完整的状态,而改革基础诉诸理性,以正义观念为手段使社会无贫富不均的问题。政治正义论 马奎斯孔多塞(marquis Condorcet) 提倡人寿无限说认为理性的发达和科学得进步,人类的物质幸福也会跟着增加,可以长生不老。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1798年,2、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必需的;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两个级数。人口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不平衡,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

5、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土地肥力递减规律”,人口过剩与食物匮乏是必然。 两个抑制。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现不平衡时,自然规律就强使二者恢复平衡,积极性(现实性):增加人口死亡率(战争、瘟疫、饥荒及各种疾病);道德性(预防性):限制出生人数(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欲) 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受生活资料限制;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就一直增长;抑制力量使人口与生活资料平衡。人口波动理论,3、对马尔萨斯理论的评价 对未来的描绘是否正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现状) 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敲响警钟。 首次系统论述人口发展的核心问题。,(五)马克思、恩格斯人口思想,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

6、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人口发展规律。 驳斥马尔萨斯的人口压力假设,过剩人口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相对过剩”。 “两种生产” 原理。 人口的阶级属性。,二、中国人口思想(一)传统人口思想,1、增殖人口观 管仲、孔子、孟子、墨子为代表人物,管仲,孔子,孟子,墨子,2、适度人口思想 商鞅、韩非为代表人物,商鞅,韩非,3、限制人口思想 杜佑:唐中叶宰相“安史之乱”提醒统治者要重视粮食、土地与人口三者的关系。 洪亮吉:治平篇“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洪亮吉,(二)近代人口思想,梁启超,严复,(三)马寅初新人口论,马寅初

7、的新人口论是现代人口思想的代表。 马寅初生于1881年,浙江人,著名经济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我国人口问题十分重视,注重实地调查研究。 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书面发言。,马寅初,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那次发言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新人口论的基本思想: 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 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建国以

8、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1953年7月1日零时,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的人口普查 ,6亿人。 1964年7月1日零时,第二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突破七亿。 1982年7月1日零时,第三次人口普查 ,10.3亿人 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人口普查 ,11.3亿人 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126583万人 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人口普查,1339724852人 目前,我国已经把十年一次人口普查,五年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制度化,第二节 相关人口理论,一、现代人口理论主要类别 总人口理论:主要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来研究人口发展及其增长极限; 人口

9、变动因素理论:主要从人口内在变动因素如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来研究人口变动; 人口转变论:主要从考察社会经济发展和以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动为标志的人口发展阶段关系来说明人口转变过程。,二、主要流派介绍 人口陷阱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增长陷阱” (低水平均衡人口陷阱) 、过剩人口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赫茨勒等“人口爆炸理论”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 “人口零增长” 适度人口理论: 法国人口学家阿尔弗雷索维的“适度人口理论” ,用人口适度增长而不是静态人口过剩来看待问题,人口过剩是个相对问题,适度人口存在模糊性和伸缩性。, 人口承载力理论: 美国生态学家生存之路 ,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应有一种合理的生物物理关系: C=B:E,C:土地负载能力;B:生产能力;E:环境阻力;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 传统人口转变理论: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高低的传统型、高低高的过渡型、低低低现代型,三、现代人口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适度人口论 人口转变论 社会学派人口学说的发展 数理学派和统计学派人口理论 西方经济学均衡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论 多元深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