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件:第十七章_肝功能不全_第1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十七章_肝功能不全_第2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十七章_肝功能不全_第3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十七章_肝功能不全_第4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十七章_肝功能不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七章 肝功能不全,(Hepatic dysfunction),复旦投毒案,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N-二甲基亚硝胺 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 高毒性,可疑致癌化学物质 经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肝肾损害,学习要点,概念: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假性神经递质、肝肾综合征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GABA学说 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及分类分期 肝功能不全综合征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肝实

2、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 消化与吸收功能: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代谢功能: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 维持机体凝血及免疫功能:凝血因子及抗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 合成功能:如白蛋白、糖原 生物转化功能:氨、药物、毒物,肝脏的大体解剖图,肝脏功能:,肝功能不全: 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脏细胞,使肝脏代谢、分泌、合成、解毒、免疫等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出现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 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是指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概念,肝性脑病: 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下,继发

3、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严重肝脏疾病是病因 导致肝脏不能处理毒性代谢产物,或门-体分流致使毒性产物绕过肝脏。 产生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为后果 最终出现肝昏迷。,肝性脑病的分类,内源性肝性脑病(Endogenous HE) 由急性严重肝细胞坏死引起,毒性物质在通过肝脏时未经解毒即进入体循环。 肝脏不能处理毒性代谢产物 急性、无明显诱因、血氨可不高 外源性肝性脑病(Exogenous HE) 多由慢性肝脏疾患引起,毒性物质通过分流绕过肝脏,未经解毒即进入体循环。 毒性产物绕过肝脏 明显诱因、血氨升高,1998年维也纳第11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肝性脑病的类型,肝性脑病的分期,性格行为 轻微改变,

4、精神错乱行为异常,昏 睡,昏 迷,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肝功能 障碍,星形胶质细胞增多 脑水肿,?,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肝功能衰竭 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形成 手术分流,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肝功能 障碍,星形胶质细胞增多 脑水肿,氨中毒学说(1930s)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1970s)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1970s) GABA学说(1980s),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氨基酸中毒学说: 严重肝功能障碍时,由于氨的产生增多而清除不足,引起血氨增高及氨中毒。氨是脂溶性的,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干扰脑细胞的功能及代谢,导致肝性脑病。 1. 血氨增高的原因 2.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5、 发病机制的中心学说,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血氨增高的原因: 肝脏清除血氨功能发生障碍是重要原因 血氨清除不足 血氨生成增多,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血氨增高的原因: 血氨清除不足,肝功能障碍: 催化鸟氨酸循环的酶活性降低 鸟氨酸循环所需底物严重缺乏 能量不足 门-体分流: 肠道吸收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血氨增高的原因: (2) 血氨生成增多,75%,25%,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血氨增高的原因: (2) 血氨生成增多,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2.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 对神经细

6、胞膜的抑制作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2.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ATP生成,ATP消耗,与-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NADH-酮戊二酸ATP 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乙酰COA三羧酸循环 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ATP,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2.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2) 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2.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3) 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血氨,干扰神经细胞膜上 Na+-K+-ATP酶的活性,与K+竞争,影响Na+、K+在神经细胞膜内外的正常分布,膜电位改变和兴奋性异常、影响神

7、经传导活动。,降低血氨的措施: 口服乳果糖 弱酸灌肠 给予谷氨酸、精氨酸 口服抗生素,减少肠道氨的吸收,降低血氨,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生成,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基酸中毒学说,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肝功能 障碍,星形胶质细胞增多 脑水肿,氨中毒学说(1930s)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1970s)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1970s) GABA学说(1980s),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由于假性神经递质在网状结构的神经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的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导致昏迷。,上行激动系统功能 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睡眠的周期与醒觉,脑干网状结构

8、上行激动系统,网状结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 氨基丁酸,谷氨酸,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假性神经递质(FNT): 肝功能障碍时体内产生的一类与正常神经递质结构相似,并能与正常递质受体相结合,但几乎没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如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假性神经递质学说,1. 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过程,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假性神经递质学说,2. 假性神经递质的致病作用,治疗:左旋多巴(L-DOPA) 原理: L-DOPA可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可转变为多巴胺和NE。以取代神经末梢突触中的假性神经递质,使正常神经传导功能得以恢复。,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假性神

9、经递质学说,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肝功能 障碍,星形胶质细胞增多 脑水肿,氨中毒学说(1930s)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1970s)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1970s) GABA学说(1980s),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healthy: 支链氨基酸 / 芳香族氨基酸 = 3.0 3.5 (亮、异亮、缬氨酸) (酪、苯丙、色氨酸) Liver failure: BCAA / AAA 0.61.2,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1. 血浆氨基酸失衡的原因:,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2. 芳香族氨基酸增多的毒性作用:,治疗:口服或静脉输注以支链氨

10、基酸为主 的氨基酸混合液,可纠正氨基酸代谢 的不平衡,对门体分流性脑病的疗 效较好。,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肝功能 障碍,星形胶质细胞增多 脑水肿,氨中毒学说(1930s)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1970s)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1970s) GABA学说(1980s),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GABA学说,GABA及其受体增高的原因:,Healthy:, 肝分解GABA减少,或侧枝循环 上消化道出血, GABA生成增多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Liver failure:,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GABA学说,GABA毒性作用: GABA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GABA受体

11、:由GABA受体、苯二氮卓(BZ)受体、巴比妥类受体和氯离子转运通道超分子复合物组成 氯离子通道开发氯离子内流神经细胞超极化突触后抑制作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综合学说,肝肾综合征:继发于严重肝功能障碍的肾衰竭。 1 功能性肝肾综合征 (functional hepatorenal syndrome): 多发生于肝硬化晚期患者。起病时无器质性肾病变。 以严重的肾脏低灌流为特征,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功能尚正常。 2 器质性肝肾综合征(parenchymal hepatorenal syndrome ): 肾小管坏死为特征,见于: 重症肝炎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功能性肝肾综合征病情恶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