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一、作文审题的重要性,首先这是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准确的审题立意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其次这也是高考说明对写作提出的第一个要求。 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的第一个要求中说: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就是能准确、全面地审题。写作前,要对题目、材料和要求进行审读和揣摩,从而确定写作范围、立意主旨、表达方式等。,二、作文审题方法,1、命题作文 2、供料作文 3、话题作文(逐渐淡出) 我们重点讲1、2两种类型,作文考试的体现形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指导,高考回顾: 2008安徽高考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不得抄袭,
2、不得套作。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审题的思维活动示例: 1、 命题性质:关系命题。要讲清感动与出发的关系。 2、 主语的补足:可以是大家,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特定的人、特定的群体。 3、 感动与出发的关系。感动是前提,出发是结果;感动是内在的,出发主要是外在的。 4、 词语的推敲:感动是感悟的,也可以是外在引起的。出发,可以是观念的出发,观察、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的出发,也可以是行动的出发。回报社会、关爱他人、立足本职、健康心理都是它的内涵。带着,有时时提醒、时时鼓励的意思。,5、感动与出发的内容比例。你可能认为出发是个起始性的词语,因而这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大部
3、分内容放在感动上,比例失调。最保险的办法是感动和出发交替出现,融为一体,互相作用。其实,出发在这里已经是行动的代名词,包括了行动的过程。 6、 定势思维的干扰。平时写惯了“感恩”之类的话题,结果不动脑筋,生搬硬套。没有把重点放在出发上,偏题了,也偏离了出题者的意图。因为人类任何思想的结果在于行动。 7、 表达方式,最好是叙述、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散文,议论文次之,说明文难度较大。,8、思维方法收放结合。放,就是联想。联想人:家人、友人、师生、各行各业的人;熟人、陌生人;领导、群众;健全的人、残疾人;伟人、凡人;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大人、孩子;男人、女人。联想事:雪灾、奥运、震灾、一件平
4、平常常、普普通通却令人感动的小事联想物:天地万物为我所用,可歌可泣。放,就是所有的段落、所有的文字、所有的材料都要百川归海,回归一个中心,否则就是一堆砖石的堆积。 9、 超凡脱俗难。雪灾、震灾可写,写的人肯定多,但是写出新意难,如何以小见大或另辟蹊径,那就要动动脑瓜了。,这些你想到了吗?,(1)、补充法,1、谁带着感动出发即补出标题的主语 (直接决定抒情主体、文章人称的选择等)。 2、什么样的感动、为什么感动。 3、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 ,作品赏析: 带着感动出发 早晨一下楼,穿过菜市,我便看到一个农民在卖艾草,我意识到端午节来了。一把艾草插在青砖瓦房的门楣上,每年这个时候就在我眼前摇曳,然后
5、我就看见了一张沧桑的脸,那是我的母亲。母亲诞生于端午节,她的名字就叫端阳。 母亲是一个地主的女儿,却一个大字不识,因为幼小的母亲就被寄养在一个贫困的农家,长大后稀里糊涂就嫁给了我父亲,然后就生下了我们弟兄姊妹四个。在我的印象里,没有爷爷奶奶,极度艰难的岁月里,只有父亲一双结实的肩膀和母亲一副慈爱的胸怀。虽然终日劳碌,但我从未看到母亲的疲惫与衰颓,直到若干年后,白发爬上她的头,澄澈的眼睛里仍然透着对人生的无限憧憬。,我对家里的历史知之甚少,父母都讳莫如深。在旁人的议论里,我大约了解爷爷和外公都是地主,那个需要革命的年代里,父母承受了比左右邻居更重的苦难,不止于凄风苦雨,不止于瓶无储粟。我一直认为
6、母亲的骨子里秉承了秀才外公的书香,执着的要求我读书那是一个饥肠辘辘且书被荒废的年代。当母亲看到我的小手紧握毛笔书写第一副春联时,脸上绽放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母亲的心中泛滥成河。 记忆中的老房子班驳的墙上曾经留下我和母亲被煤油灯拉长的身影母亲在床头小柜子的一边纳鞋底,我在小柜子的另一边伏案读书。炎夏如斯,寒冬如斯。混沌懵懂之中,我没有辉煌的理想,但是我知道,母亲有一种朴素的愿望,那一年,我背上了行囊,头一天夜里,母亲彻夜未眠,为我准备了一晚上。高考结束了,我的童年和少年也结束了。母亲站在村口的槐树下,没有语言,我分明看见母亲泪眼婆娑。我必须得坚定地上路了,母亲和村庄站成了我的背景。
7、 端午节又到了,父亲打电话问我可有时间回家,我明确说没有时间,不知道是多少次这样回答了,然后我就开始潮湿,端午节,我的母亲节!我知道苍老的母亲总在注视着行色匆匆的儿子。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走的太快,以致于我落下了不仅仅是长长的影子,可能更多。,(2)、发隐法,“发隐”,就是揭示出题目中的隐性信息。作文题中提供的信息分为隐性和显性,显性信息容易把握,而隐性则较隐蔽。如果缺少审题的经验或审题时不留神就容易“走题”或思路阻塞。 如路、春雨、桥 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3)分解法,分解法一般用于文字较多、限制条件较严的题目。 分解就是从题面的文字结构中,找出有关的“已知条件”(即题目中的限制因素)根
8、据“已知条件”确定文章该“写什么”和“怎么写”。 如使我难忘的一件事,中心词是“事”,它规定了文体和写作内容。写什么事呢?则看定语:第一、“一件事”不是几件事;第二、“难忘”的事,不平常的事;第三、“使我”难忘的事,不是与作者无关的事。,(4)、点睛法,所谓“点睛”,就是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命题作文,命题者总有他的主观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往往最能体现“命题者”的意图,成为“题眼”。“题眼”对作文具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影响作文的选材范围和重点,乃至影响全文的谋篇布局。在题目中,“题眼”常常不以中心词的面目出现,大多是一种修饰成分。如我又回到母校、一次特殊的考试 抓住“题眼”可以避免不对题,有时
9、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如可成为线索,结构全文),(5)收扩法,收扩法指的是对题目中的写作范围进行“收束” 或“扩展”的审题方法,它或者是“宽题窄做”,或者是“窄题宽做”。这种方法虽然不直接影响作文是否切题,但对写作重心确定十分重要。,“宽题窄做”。有一类记叙文题目,时空范围较宽、跨度较大如童年趣事、难忘的一段经历等即使是我的一天时间范围也是整整一天。 在确定写作重心时应将时空范围缩小,落实到具体的时空点和事件上。,“窄题宽做”。有一类涉及时空的题目,时空范围异常狭窄,如路过母校门口、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等。涉及到的时间都是“一瞬间”(点),审题时思路必须拓宽,突破时空界限,由“点”联想
10、开去。,审题练习,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不少于800字。(2) 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谈谈你的审题体会。,(二)供料作文的审题指导,示例材料: 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南非,人们时常会发现被藤萝缠绕住的鳄鱼的尸体,后来,动物学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缘由。原来,鳄鱼因为没有用来咀嚼的牙齿,它只要咬住猎物,立即疯狂地旋转自己身体,好把猎物的肉咬下来,如果它没有咬住攻击的猎物而是咬住了藤蔓,且误认为是猎物,就迫不及待地施展出看家本领疯狂旋
11、转,谁料藤蔓却将鳄鱼越卷越紧,直至将鳄鱼勒死。,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得写为诗歌),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你的审题立意是? (提示:注意思维的发散),发散结果:,1、鳄鱼有着自己的强项,那即是疯狂旋转地咬食猎物,可是有鳄鱼竟为此而死。可见鳄鱼不是死在自己的弱点上,而是死在自己的强项上,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强项有时会成为失败的诱因。强项成为失败的因素,这样的情形十分多见,如有些人只注意强项,完全忽略弱项,这样长久以来,弱者更弱,强者不强,最终极有可能导致失败。如楚汉战争中的西楚霸王项羽,他的强项是勇猛有力,自称“力拔山兮
12、气盖世”,足可见之,他在垓下被围时,自己依旧迷信自己孔武有力,完全图一时之快,虽然有八百突围、百骑渡淮、东城快战等壮举,但他只顾盲目突围,而根本不思考如何使用智谋或者从长计议,最终只能结果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其实就是自恃强项、刚愎自用而最终失败的典型。(如我们身边某些人的聪明),2、疯狂旋转地咬食猎物应该是鳄鱼的一种习惯,习惯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如果原来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习惯一如既往,那么失败也就在所难免,材料中的鳄鱼之死也应该是习惯造成的后果。那么我们可以从习惯的角度来分析。人的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好习惯对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万万不要墨
13、守成规,不知变通;而一个坏习惯则有消极后果。因此这种无意识的倾向极容易复萌,因此要戒除坏习惯,必须用好习惯来代替它,如果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印度经常可以看到大象被细细的链子和小小的柱子拴住,其实这就是习惯改变本性的结果;原来,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被训象人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再挣扎了。(我们同学的习惯性迟到),3、从材料看,鳄鱼的死,死于自己的粗心大意,他没有很仔细地分辨眼前的东西是食物还是藤蔓
14、。那么从这个角度看,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求人在处事时要时刻注意,尤其是在自己熟悉或擅长的方面更要提高警惕,以防出现类似“大意失荆州”的过失。 类似鳄鱼的遭遇的例子历史上也有许多,如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虽有志在必得之意,但呈骄傲轻敌之态,疏于侦查与防守,结果败走华容、险些丧命。,4、鳄鱼之死,死于自己的粗心、习惯和强项,这是一种“自己害自己”的现象,我们由此生发,思考地稍微深刻些,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从小开始就有很多敌人,比如黑夜,比如贪嘴,比如懒惰,比如不想写作业,比如不想背书,我们都必须要去战胜他们,变成一个勇敢的有作为的人。可是当我们终于战胜
15、了所有的困难,成为一个有着优越成就感的人之后,我们是不是就再也没有敌人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应该告诉我们自己,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也不是那些所谓的困难,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的意志,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信仰。可见,我们是自己的敌人,只有克服自身的种种懒惰和缺陷,才能使自己走上成功的坦途。,(1)发散法,上面鳄鱼材料便是例证。另外: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神仙吕洞宾有“点石成金”之术。他很想找一个不贪财的人,度他成仙,寻找多时未能如愿。后来,他碰到一人。神仙指一石头说:“我把它点成金给你吧。”那人摇头不要,神仙以为他嫌小,又指着一大石头说:“点这块怎么样?”那人还是摇头。神仙以为不贪心之人终于找到
16、了,便问道:“你小金不要,大金也不要,想要什么呢?”那人答道:“我想要神仙方才点石成金的指头,换在我的手上,任我随处点金,岂非用之不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你能从中提炼哪些观点呢?,1、人不可贪得无厌(批判的角度)。,2、抓问题要抓根本、抓关键(赞扬的角度)。,显然前者显得陈旧,后者具有新意,见地深刻。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聚焦法,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会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和“材料2”,自
17、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审题结果?,这两则材料属于同类异质,表现为一正一反的关系。它们的连接点是“是否乐于助人”。,聚焦法亦称“提取公因式法”,它适用于那些提供多则材料的供料作文。材料或同形同质或同形异质或异形同质或异形异质,关键找出它们的联结点。切忌顾此失彼。,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我比别人聪明一些的,是我知道我的无知。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任何时候都不应自诩无知,无知就是无能。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文学评论家) 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不幸
18、都来自无知。 爱尔维修(法国哲学家) 任选其中一句或几句为主题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材料体现的哲理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可以综合谈应该怎样对待“无知”,可以从否定的角度谈“无知”,也可以从肯定角度谈“无知”。,(3)延伸法,延伸法,也可称补充法,就是针对所供的材料稍加补充延伸,去领会材料的内涵的方法。 适用范围:简短但富有哲理意味的名言警句。,材料: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向何处延伸? “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意味着另有“八分之七藏在水面下”。这就是说,冰山的宏伟庄严是由于它的八分之
19、七在下面作依托,否则一切都成了子虚乌有。,(4)分析法,分析法是指对所供材料因果关系的分析,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揭示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的一种方法。,写作指导: 1、图中的两个人物处处形成鲜明对比,写文章可采用对照结构。 、这幅图的寓意可理解为批评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也可理解为赞扬具有真才实学,却谦虚谨慎的人;也可理解为批评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都不能偏离和脱离画面内容。,(三)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宽泛性,但并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构成,其中的材料
20、是引出话题,“提示语”是对审题、立意的范围作了限制,“话题”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和源泉,“注意”是考生写作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项。,话题作文的写作内涵与外延非常宽泛,因此,写起来比较困难,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比如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心”的范围实在太大。在考场上,对于时间非常有限的我们来说,怎样才能够较快地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从而快速拟题、审题写作呢?其实可以采取添加“元素”、“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具体地说,可以在所给话题的范围之内,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或短语,将话题范围缩小。比如以“心”这个话题作文,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化大为小,拟题为“我们的爱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
21、”等,还可以根据所给话题的意思,拟出可以出现所给话题字眼的题目,或者不出现所给话题字眼但蕴含其意义的题目。,阅读材料在命运的暮色中,按要求作文。 在命运的暮色中/在命运的暮色中 一个盲人在仰望星空/一个聋子在问盲人 看见了什么/盲人说 看见了星星 聋子沿着盲人的方向望去/有星闪烁 聋子问 你是怎么看见的/盲人说 坚持仰望 就有不灭的星在内心闪耀 (诗刊2007年11月,作者卢卫平。有删节) 请以“坚持仰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得套作,不得抄袭。,1.细读材料明方向,材料是一首带有浓重的
22、寓言色彩的诗。盲人和聋子,他们尽管肉体的感官有缺陷,但他们依然能够凭心灵感官感应这个世界,这种特殊的感应能力是基于信仰和大爱。坚持仰望,最终都获得了心灵的补偿。,“坚持仰望”,应理解为一种向上的灵性书写,强调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人性的深层体认。,思考:话题作文的材料和话题之间是什么关系?作文中要不要使用话题材料?,示范和注释作用,不要,话题中的材料只是对话题进行阐释。论证用的材料要另外选用。,2.仔细审题避机关,“仰望”的意思有两种,一为“向高处(远处)看”,一为“敬仰而有所期望”,它强调对象的启发、引导、激励、关怀、反省等精神作用。 “仰望”的对象宜细不宜粗,要有精神的拓展空间。 “坚持”则表明了对这种选择的价值判断、态度和方向。,特别提醒,写作时,要兼顾“仰望(的对象)”和“坚持”两方面,这样才能把“坚持仰望”的内容,过程,情感和意义更好地表达。 只强调“仰望”,应视为“切合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教学课件
- 汽车配套产业基地项目数字化方案(参考模板)
- 2025年年健康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低功率气动阀岛用控制阀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达美航空合作协议书
- 现代能源行业发展条件分析
- 2025年转基因耐贮藏番茄项目发展计划
-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 2025年氟炭漆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智能分拣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知识培训
- 流转卡管理制度
- 燃气管线保护施工专项方案
- T-CALC 007-2025 重症监护病房成人患者人文关怀规范
- 肾脓肿的护理讲课
- 储能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标)
- 小学数学二年级奥数应用题100道及答案
- DB32∕T 3148-2016 矿渣粉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虚拟化资源调度策略-洞察分析
- 2025年江苏省环保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