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_第1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_第2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_第3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_第4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单元导读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学习要求。2、根据要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进行预习。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重、难点教学重点:预习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抓出每篇课文的关键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文章中所含的哲理。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准备生活中平凡的小故事,感悟道理。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学习单元导语一、单元导语导入,引出主题1师:这节课我们走进“生活是一首哲理诗”这一主题单元,首先我们来读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出示单元导读:成熟的稻穗低垂着头,那是谦虚;渺小的蚂蚁能抬走大骨

2、头,那是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勤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如繁花一样充满烂漫,岁月如诗一般飘逸着哲理。2.全班读、男女生读、个人读单元导读。3.批注式双读(老师读没有填词的话,学生读原文,并把老师没读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成熟的稻穗低垂着头,那是;渺小的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生活如繁花一样充满烂漫,岁月如诗一般飘逸着哲理。4.背诵单元导读。交流收获:(板书课题)人生感悟读两遍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提示学生:同学们看看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有几篇精读课文,有几篇略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本并回答)五篇。

3、(说出五篇文章的名称)(板书相关课文题目)精读课文有三篇,略读课文两篇。通读课文:提示学生:看看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生说出,师指导)联系“导语”(板书:人生感悟 哲理)三、单元活动,拓展延伸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是一首哲理诗。先在小组内谈一谈然后请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总结: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感受人生的哲理吧。板书设计单元导读 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人生感悟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精读课学弈课时1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

4、悟并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在利用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引读“单元导语”学生们,法国作家帕斯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雕塑家罗丹有件著名的雕塑,叫“思想者”。人与动物、植物的最大区别

5、在于,人是能思想的。生活中的小事,常常能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这节课,让我们开始第三单元的学习。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默读单元导语,画出本单元学习重点,齐读单元导语。教师在此基础上强调: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试着在习作中运用。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在本学期学习中,要更多地自读、自悟,认真地读书、作文,提高语文各项能力。二、导入新课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我们以前学过哪则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出“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方法。2、导入新

6、课,明确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则,这节课学习第一则学弈。“学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本文作者孟子,你又了解哪些?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孟子的简介。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位互读检查。2、出示课件,听教师范读,用笔标出停顿的地方。本文朗读时,句中可作如下停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学生自读,指名读。4、小组比赛读。5、全班齐读。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在本子上写出

7、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在理解疑难问题的过程中,相机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关注几个含有“之”字的句子,弄清“之”代指的是什么。)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引导学生在结合注释理解的基础上,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除了读好停顿,更要读出语气。如“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五、合作探究,领悟道理“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1、从课文中找找反映两人学习结果的句子。2、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结合书中的关键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

8、会。(1)学生找出描写两人学习的句子: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三心二意(2)学习的结果不同是智力的问题吗?既然不是智力的差异,那为什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吗?3、从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先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交流。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小结:学弈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六、熟读背诵,拓展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理解”“熟读成诵”“合作背诵”等方法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学弈一人 专心致志 (成功) 态度一

9、人 三心二意 (失败) 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精读课匆匆课时1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板书单元主题)通过预习,

10、你知道匆匆是什么意思吗?课文里写的是什么匆匆?你感受到时间的匆匆了吗?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时间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二、检查朗读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我也认真读过课文,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一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这篇课文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很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们同意吗?好,下面就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用心倾听文字,用心感受文字背后的声音。(配乐范读)2、看得出大家也被深深地打动了,相信大家一定也非常想体验一下作者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读课文,你想读哪一段?(这么难读的句子你都把它们全都读通了、读顺了,就更能体会作者的心了。你真是作者的知音啊!听了你读的,我就像亲耳

11、聆听到作者在表述他的心声!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了!)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刚才我们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有的同学还读出了感情。其实我们读书,不仅要出声诵读,还要静思默想。跟以前我们学过的课文不太一样,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什么是散文呢?它不是具体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通过对生活当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观察思考,而表达出来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默读课文,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大体意思,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时间匆匆而过,一去不再复返,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时间匆匆呢?剩下的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把这几个同学意思综合起来,谁能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

12、是什么?四、细读一、二自然段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默读,我们从整体上大致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心声。那么通过具体的词句,作者又在表达着怎样的情感呢?古人云“言为心声”“情动辞发”,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请大家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文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受?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下自己的体会。2、交流:(评价时引导学生联系文章中的词句说出自己的理解)(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从三个“再”字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这几样东西都可以重新来过,而我们的日子却不能重来。作者没有直接写时间匆匆而过,而是用燕

13、子、杨柳还有桃花这三种事物来表现,美得像一首小诗。燕子去了,还能再来,杨柳枯了,还能再青,桃花谢了,还能再开,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么时间到哪里去了呢?作者是怎样追问的呢?(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联系你的实际,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交流)是啊,过去的日子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就像我们朝夕相处将近五年的时光,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也将走到尽头,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时光的匆匆啊!这就是时间永远不会回来啊!当你感受到了这些,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练

14、读)这么美的段落,大家能试着背下来吗?(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八千多日子”多长啊!但如果把它放在大海里,仅仅像是“针尖上的一滴水”。这一滴水有多大?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吗?这一滴水滴在时间的大海里,那就是再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想象着这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恰如沧海一粟的针尖上的一滴水,它滴在时光的大海里,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想象着作者的感受把这一句读好!(练读,指名读)“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事让作者流泪流汗呢?请你结合词句的理解谈一谈。带着我们对作者的理解,再来

15、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练读,齐读)能背下来吗?老师跟大家合作背,好吗?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用心读书,深入思考,初步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设计匆匆一去不复返无声无息 无影无踪 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精读课匆匆课时1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感受,树立“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识,尝试背诵。2、过程与方法: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

16、时间。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匆匆,继续深入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感受。二、细读第三自然段(一)默读第三自然段,作者有怎样的感受,你又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画出相关的词句,写下自己的感受。(二)交流:是啊,时间这样飞速流逝,作者无力挽留,只有叹息,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无奈呢?(练读,指名)大家读得这么好,能否将这一段试着背下来?三、细读第四自然段(一)面对着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接着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写出自己的

17、体会。(二)交流:“痕迹”你怎么理解?第一个赤裸裸我知道,人生下来都是光秃秃的,那么第二个赤裸裸又指的是什么呢?朱自清先生在写匆匆的时候多大?聪明的同学一定知道。年仅24岁的他,当时已出版了一本诗集,还应聘到清华大学任教,你觉得朱自清先生的人生是没有痕迹的吗?按理说,他比绝大多数的人都有成就的多,有作为的多,但为什么他还要说自己的人生是没有痕迹的呢?是啊,当时朱自清先生只有二十四岁,人生才刚刚起步,便已经知道时光的匆匆,所以他才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尽管他的人生十分短暂。了解了朱自清先生的这段资料,相信大家一定更能读出作者的心情,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再来读读这一段。(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18、四、感悟写法,积累语言(一)课文学到这里,我知道大家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怀,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感动,都源于作者这篇寓意深刻、字字珠玑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这样写又好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写的好的地方,并想想好在哪里?(生找,交流)(二)是啊,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那样,作者借助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将他的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大家想不想也写出这样优美的句子?请同学们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写你生活当中的“匆匆”,我们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好,看谁写得最能打动大家的心!写好之后,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再由小组推荐你们组最好的读给全班同学听。(写)同学们,

19、就在你站起来读的此时此刻,这些时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象你该怎么读?老师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你们想听吗?五、朗读升华(一)无论有多少欢笑,无论有多少泪水,无论我们曾经拥有过多么难忘的日子,时间都已经匆匆而过,一去不复返了!带着这样的理解,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二)时间匆匆而逝,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白驹过隙的紧迫感,是一种时不我待的人生责任感,为了让我们的生命在时间流逝中熠熠发光,为了让我们的人生能够留下深深的痕迹,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珍惜时间,热爱生命.事、格言,下个周我们来开一个“让时间在生命里闪光”的主题班会好吗?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排比 头涔涔、泪潸潸 比喻 痕迹 反问

20、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精读课桃花心木课时1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1到10自然段,了解种树人奇怪的做法及我心情的变化。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揭示单元主题,交流资料(4分钟)1、揭题板书,齐读单元主题。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

21、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7分钟)1、检查本课的生字词。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3、交流(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10分钟)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

22、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5分钟)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

23、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8分钟)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3、交流汇报:(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4、小

24、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6分钟)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板书设计 11、

25、桃花心木平凡的小事 深刻的道理 种树人奇怪的举动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精读课桃花心木课时1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 、听写训练。1、今天我们记叙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齐

26、读单元主题。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种树人的奇怪的做法。二、联系全文,深入理解这段话。1、种树人有那么多令人奇怪的表现,让作者,让我们感到疑惑,怎么会这么奇怪呢?所有的疑问都能在种树人的话语中找到答案。读完之后一定能让你恍然大悟。(1)默读12、13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2)交流:种树不是收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27、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你怎样理解“基业”?(事物的基础,根基)种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树木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够长成可用之才。抓住“不确定”,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树木一定“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老天靠不住,种树人也靠不住,要想真正成长,必须要自己扎下深深的根基,这样就不怕缺水了?仅仅是不怕缺水吗?对,还可以从容应对自然界中各种情况,不被轻易摧毁。(3)再指名读。注意种树人是笑着对我说,读的时候你要记得在你面前似乎有那么一个人,脑袋里满是疑问,而你正在解答他的疑问。(4)听了种树人的这段话,我们所有的疑问都能明白了,那为什么下面还有一段话呢?而且还要语重心长地说。再请你读读读读

28、种树人说的第二段话。是不是重复了呢?(第二段话讲了如果每天给桃花心木浇水,浇一定量的水,那树必然会枯萎,从反面告诉我们他这样做的原因。两段话一正一反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让我们印象更加深刻。)(5)男女生朗读这两段话。(6)我们读懂了这两段话,如果每一棵桃花心木的树苗跟人一样有思想,会开口说话,它们会理解吗?假如你就是这片桃花心木树苗中的一棵,你会理解吗?现在老师就是这么一大片桃花心木树苗中的一株,而且奄奄一息,等着种树人给我浇水,等了一天,种树人没来,等了三天,种树人还是没来,等了一个星期,他还是没来。我就要枯死了,我心里抱怨,我心里怨恨!而你们就是我的同伴,你们会眼睁睁看着我枯萎吗?愿意劝

29、慰我吗?(怎么劝慰呢?可以借用种树人说的话,也可以自己发挥想象。)(7)看来桃花心木苗们都能理解种树人的这段话,所以看看你们都长得这样生机勃勃,优雅自在。由此,作者由树想到了人,得出了这个道理,不只是树,人也一样。齐读这句话。你知道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8)情境创设: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确定而感到担忧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说:(指名学生朗读这段话。)在生活中,当同学遇到不确定而感到不安的时候,你会对他说:在生活中,当朋友遇到不确定而感到彷徨的时候,你会对他说:(8)有了这样的感悟,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话训练:桃花心木们,

30、能告诉我你们不会枯萎的原因吗?三 、回顾全文,领悟写法。1、这样重要的道理,这样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简单直白地告诉我们,难免会让人觉得乏味,可是作者林清玄不就是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道理吗,你觉得乏味吗?他是怎么告诉你这个道理?他又是怎么一步步告诉这个道理的?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想:他是怎么告诉你这个道理?他又是怎么一步步告诉这个道理的?2、交流、归纳。寓理于事 :文章先写种树人种树,再写种树人的回答,最后才写了这个道理。通过一件事情来写道理,在读这件事情的时候自然得出这个理,没有直接告诉。借物喻人: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就是借物喻人。层层设疑:作

31、者怎么一步步写种树人种树这件事情的呢?四 、迁移写话,深化理解。请你课后也能以“在不确定中,我们”的句式写上一两句话。板书设计11桃花心木种树人 树的成长 不确定 (人的成长)懂规矩 独立自主 懂真爱 经受考验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略读课顶碗少年课时1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动的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3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教学准备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12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大家默读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二、交流体会,聚焦“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解读“惊心动魄”。1、学生交流。2、出示自学要求: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默读课文3至7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3、围绕“惊心动魄”指导学生谈出体会,加深理解。(1)关于顶碗少年的描写:“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

33、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到最后关头了,他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忽而”一词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变化很迅速,让人意想不到)是啊,顶碗少年的动作是柔软而又自然的,但这熟练优美的背后却隐隐地透着一丝惊险与高难度。先是“惊羡”,再是“艰难”,两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是的,在少年第一次失败之后,作者的感受已经发生了变化,先前那些让作者“惊羡”的动作,此时却感觉如此“艰难”。 读出这种感受。(2)关于碗的描写:“站在别人晃动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

34、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大摞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舞来。”哪个词带给我们惊心动魄的感觉?“突然”。两个“突然”说明碗从头上掉下来是那么轻易、那么不可预料的一个情况,即使动作再熟练,一个不小心仍会功亏一篑。抓住“故意捣乱”“跳起舞来”这些词,想象一下,这一大摞碗掉在地上会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的场景?是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一大摞碗写活了,更生动了,也更让我们觉得惊心动魄了。(3)关于观众的描写:“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儿声息。有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少年,但通过观众的神态、动作描写来衬托出少年顶碗表

35、演的惊心动魄,这就是侧面描写。(二)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解读“拼搏”。1、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最终获得了成功。怪不得作者由衷地感叹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引导学生质疑:明明是一场表演,为何却变成了拼搏呢?2、你怎样理解“拼搏”这个词?(使尽全力去做某一件事)从哪儿可以看出少年除了表演,更是在拼搏呢?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3、交流。(1)外在的拼搏。“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从少年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次又一次使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个顶碗的动作,这是外在的拼搏。(2)内心的拼搏。“顶碗的少年歉疚地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36、”“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自信沮丧再度振作如果你就是这位顶碗少年,能告诉大家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说话训练:当第一次表演失败时:我歉疚地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当第二次表演失败时:台上的我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 ,我有些不知所措了。当第三次表演前: ,我镇静下来,手捧新碗,又深深地向台下的观众鞠了一躬。顶碗少年不仅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技巧上拼搏,而且他的内心深处也不断接受着挑战。从这次惊心动魄的拼搏中,你读懂了什么?(失败乃是成功之母,面对挫折不要轻易放弃,要尽力拼搏)三、拓展延伸,仿写练笔如

37、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四、小结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会有助你正确地认识失败,面对失败。生活中,你有没有战胜失败的经历?写在探索基地本上,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板书设计12、顶碗少年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略读课手指课时1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2、过程与方法:结合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进一步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

38、意图。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教学准备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 猜谜语,揭示单元主题 1、 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生猜谜语 谜底:手2、 让学生介绍五根手指的名称3、板书单元主题,齐读单元主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

39、容? 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三、品读课文,感悟写法(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根手指都有哪种特点,哪种性格,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将那一段多读几遍。(二)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或他人最像哪根手指的性格? (三)让学生充当最像自己的那个手指说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注意朗读的语气和声调。1、大拇指同学: (1)性格:最肯吃苦。(2)重点句:例如拉胡琴重东西反倒去,叫他用劲扳住。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肯吃苦?“死力”、“拼命”、“用劲”体现;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40、注意体会修辞手法;指导朗读时,用“我”替换“他”,再读课文。 (3)作者这些描写你平时注意到了吗?引导学生多观察。 2、食指同学: (1)性格:能干机敏,哪些词句最能够体现? (2)重点句: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你觉得食指重要吗?体会没有食指写字时的感受,学生说一说,体会“全”、“都”、“最多”、“必须”。朗读时注意读出自豪和感慨的语气 3、中指同学: (1)性格:养尊处优。(2)重点学习比喻句:他居于中央片刻不离。(3)结合课文观察自己的中指,朗读时应指导学生读出得意的语气。 4、无名指和小指同学: (1)性格:能力薄弱,并非一无是处 (2)重点句:舞蹈演员

41、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3)学生朗读时教师应指导他们读出惭愧和不好意思的语气,同时也应读出自豪的语气。(四)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四、学习末段,读文明理1、作者从这五根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齐读最后一段:“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学生齐读。3、思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能举例说说吗?4、小结:是啊!正如作者所说的,只要五根手指能够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

42、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我们人类更是这样,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板书:团结就是力量)五、在读课文,巩固加深。六 课后小练笔:想一想你的文章中也拥有它吗?老师告诉你,首先你要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经验,找出所描绘事物的作用及多方面特点,然后再进行语言组织。我们人的身上有许多器官,请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其中一官的一个片段,相信你能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它们的故事。板书设计13、 手指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团结一致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口语交际课时1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

43、气、语调要适当。2、过程与方法: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交际中运用“独白式”和“对白式”进行交际。重、难点教学重点:从令人难忘的第一次的事情中受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教学方法交流 讨论 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

44、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二、充分准备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三、小组演练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四、班内交流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

45、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五、总结点拨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习作课时3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或事物的特点,写出从中获得的启示或感悟。2、过程与方法:观察漫画,把作者的意图和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定。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写好自己的感受,说真话,吐真情。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写作中表达爱动物情感,写

46、作时做到抓住重点,语句流畅,观点明确。教学难点:能不拘形式地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教学准备难忘的第一次(范文)教学方法 讨论 交流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第一阶段:准备酝酿。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让学生自选习作内容,确定习作对象,认真回忆,仔细观察,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第二阶段:试写初稿。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

47、启示。(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1再次明

48、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第三阶段:评议修改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2提出评议重点:(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教师总结: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同学们习作的闪光点,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内容比较清楚具体,作文中细节描写生动尤其是心理感受,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突出了难忘这一主题;当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有些作文开头不够简洁,叙述没有条理,事情的叙述欠缺必要的任务的语言、动作

49、、心理、神态的描写,还有的作文选材不够新颖,个别同学没有突出难忘这一中心,还有的同学存在大量的错别字。刚才批改的时候,老师发现 小组合作的很默契, 批改的很认真,评语比较规范。但是有些评语没有针对性,没有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习作和批改中都能取长补短。二、抄写正稿本第四阶段:鉴赏总结一、读优秀文章二、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板书设计第一次 (难忘的) 事情写清楚 要写出感悟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回顾拓展课时1教 学目 标1、知识技能: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

50、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2、过程与方法: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积累优美的语言。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 讨论 交流预 设 教 学 过 程生成补充交流平台一、小结引入 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二、体会表达方法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