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_第1页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_第2页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_第3页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内容提要: 写好景物,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主题,表现文章中心,了解写作背景。但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大多数学生提起笔来都觉得景物描写无从写起,或者是寥寥数语就无话可说,不能让景物描写令人神往,更不用说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了。为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时,首先是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再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然后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如采用多角度、多视角、多感官的描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状物,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绘景等,使得景物描写生动有趣,起到了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关键字:作文 景物描写 指导正 文:在作家的笔下,景物非常优美,栩栩如生,令人神往;同时,景中有情,

2、景中有理,或借景抒情,或借景感悟人生,做到了情、景的高度的融合统一。那么,我们在写景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一、要学会全面深入细致地观察,这是写好景的前提我们先讲一个画家观察景物的故事,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文与可观察

3、可谓是“痴”,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他调动了各种感官要素进行观察,只有这种观察才能全面深入。其实画家的观察和我们观察一样,也要深入细致的观察,甚至流连忘返,才能有所收获。二、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是写好景的基础面对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一叶荷花,可以想象成凌波仙子,一池荷花,可以想象成花仙的盛会。当我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景物可以在我们笔下想象成各种事物,云,可以变成屋顶的瓦,也可以变成某种动物,也可以是一棵树,也可以是舞动的少女。联想,就是由此及彼的想象,早上看到地面潮湿,会想到可能是夜间下过了雨。由沙漠想到森林,由光明想到黑暗等,通过联想,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描写景物,

4、这是写好景的关键1.注意进行多角度描写。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同样描写要根据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描写的角度也不一样,所呈现的景象也不一样,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在描写景物时,我们要注意一定的顺序,如从高到低,从远到近,或根据行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立足点也是可以变化的,通常有很多作品在描写所见到的景物时,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根据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令读者

5、在读的过程中,不仅随着作者的脚步看到了所见的景物,也充分了解了作者的行进路线。2.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我们除到将看到的景物诉诸笔端,还可以将自己感受到的景物写出来,如闻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等,比如写农村景色,可以写绿油油的麦浪,可以写泥泞的土路,这些都是看到的,我们还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熟悉的鸡鸣,清切的母亲呼儿回家吃晚饭的声音;我们还可以嗅到炊烟的气息,泥土的芳香,哪怕是动物粪便的味道也可以写进去,这样可以避免内容的单调,增强文章真实性。3.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状物绘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

6、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不过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4.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就能知道林静、山更幽,这说明:以动写静,动

7、静结合,这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5.运用传说,状物绘景。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四、做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这是写好景的重要手段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