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ISIT 1.1 sharing on 18 Jun 2015.pptx_第1页
RECISIT 1.1 sharing on 18 Jun 2015.pptx_第2页
RECISIT 1.1 sharing on 18 Jun 2015.pptx_第3页
RECISIT 1.1 sharing on 18 Jun 2015.pptx_第4页
RECISIT 1.1 sharing on 18 Jun 2015.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RECIST 1.1 Sharing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内容概要,RECIST简介 基本概念 评价方法 疗效评价及周期 RECIST相关问题讨论,RECIST简介,1994年成立编写小组,包括EORTC/ NCI/ NCIC 1997年初步定稿,请外界专家审阅,包括 各主要国际肿瘤研究组织 FDA和欧洲药政当局 药企 放射诊断学家 于1999年定稿 2000年发表于JNCI, www.eortc.be 2008年10月22日更新为1.1版,正式发表于2009年1月,RECIST 1.1与1.0版主要改变,病灶数目: 10 5

2、 病理性淋巴结定义及测量 疗效确认: 需要 不需要(随机研究) 新的评价手段:如PET-CT,MRI,基本概念,可测量病灶(measurable lesion) 未经过放疗、通过CT或MRI或临床查体精确测量(卡尺) 基线最长径10mm*(除外淋巴结需短径15mm), 且可以精确反复评价的病灶为可测量病灶。 当临床病灶是浅表性的(比如:皮肤结节与可触摸的淋巴结),且用游标卡尺测 量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 时,将这些病灶视为可测量病灶。针对皮肤病灶,建 议用彩色照片记录结果,包括用尺子估计病灶尺寸。不能采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 的病灶应被记录为不可测量病灶。 *记录单位均为mm,基本概念,不可测量病

3、灶(Non-measurable lesion) 其他所有病灶,包括小病灶(基线时测量最长径10mm或病理性淋巴结短径10mm且15mm*)。 *短径10mm的淋巴结不能当作病理性,且不能当作非靶病灶进行记录和随访,基本概念,不可测量病灶包括内容 骨转移病灶 软脑膜转移病灶 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炎性乳癌病灶 皮肤/肺淋巴道播散 临床查体可识别但不能用CT或MRI测量的腹部肿块/肿大的腹部器官,基本概念,特殊概念 带有可识别软组织病变的溶骨性病变或溶骨性-成骨性混合病变,如果软组织病变符合可测量病灶的标准,那么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评价 成骨性病变作为不可测量病灶评价 从影像学角度看如果囊性转

4、移病灶符合可测量病灶评价的标准,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评价。但如果该患者同时存在非囊性病灶,它们应该被选为靶病灶 *骨转移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三种类型。肺癌以溶骨性转移为主。,基本概念,靶病灶 (Target lesions, TL) 靶病灶:基线时选定的可测量病灶 每个患者最多记录5个TL,单个器官不超过2个 选择取决于病灶大小和病灶可准确重复测量的程度 基线值:基线靶病灶直径总和 随访:随访中应测量同样的病灶,使用同样的评价方法,基本概念,非靶病灶(Non-target lesions,NTL) 基线时没有记录为靶病灶的所有其它病灶应认定为非靶病灶。 所有不可测量病灶 未选为靶病灶的可

5、测量病灶 基线时需要完整记录 不需要进行测量,但在研究过程中需对这些病灶的存在/消失/进展进行随访,基线时记录的病灶,基本概念,新病灶 随访中在新的解剖部位出现基线扫描时未发现的病灶时,为新病灶 新病灶的发现应该是明确的:即不受到检测技术、成像方法的影响,评价方法,临床查体 不用于评价靶病灶 临床查体发现的病灶,如果可以通过CT或MRI检查评估,可作为靶病灶 临床查体可用于评估非靶病灶,并确定新病灶的存在,评价方法,CT/MRI CT和MRI检查是目前评价靶病灶、非靶病灶、以及其他新病灶最常用、重复性最好的检查方法。 MRI检查对于脑病灶的评估是首选方法,评价方法,胸片: 建议最好用CT来评估

6、肺实质和纵膈内病灶,不推荐用胸片来评估。 X片: 可以用X线平片评估骨的非靶病灶,并确定新骨转移病灶的存在,评价方法,超声检查 不用超声检查评估靶病灶和非靶病灶 超声检查不是可重复的方法,不能准确评估肿瘤大小,且具有操作者主观性 如果新临床症状发生和超声提示新病灶,最好经CT或MRI证实,评价方法,内镜与腹腔镜: 不推荐用内镜和腹腔镜评估肿瘤,因为两者不适合用于肿瘤评估。但可通过活检评价完全缓解或完全缓解后再次复发 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中不用肿瘤标志物评估肿瘤反应,评价方法,组织学检查: 不用组织学检查用于肿瘤评估 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可以区分有效/稳定(积液可能是治疗的副作用)和疾病进展

7、(如确认为肿瘤来源) 难以进行细胞学检查时,积液性状的显著恶化(从少量积液到大量积液)、或治疗中出现明显改变的积液(需要药物治疗改变),可以认为是非靶病灶的进展,或出现新病灶的进展,评价方法,同位素骨扫描检查 经骨扫描发现、并经过CT扫描、MRI或X线确认的骨骼病变,在基线和后续的访视中应记录为非靶病灶,并用相同的手段进行随访评价 在随访中任何时候进行的骨扫描检查,当发现基线时不存在的浓聚点,应经X线或CT证实为新病灶。,评价方法,FDG-PET扫描 FDG-PET扫描可作为一个新病灶识别方法,参照以下: 基线阴性,现阳性,则PD 基线未作,现阳性,则做CT/MRI检查证实为新出现病灶,则PD

8、 基线未作,现阳性,CT/MRI未显示是新出现,则随访 * FDG-PET扫描中阳性病灶的定义是,病灶部位的摄取值大于周围正常组织的两倍,评价周期,基线评价: 包括疾病的所有已知好发转移部位的评价,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临床怀疑转移的部位也需要 在治疗开始前一般不超过28天进行评价 后续评价: 自初次访视开始至疾病进展,一般6-8周进行一次评估,但不同药物用药周期和临床研究规定不同。,靶病灶的评价,靶病灶的记录: 对于非淋巴结病灶,记录最长径* 对于淋巴结病灶,记录短径* * 基线时,所有选定的靶病灶直径之和记录为基线值 *靶病灶有2或3个经线可测量时,总是报告最长径, * *但对于病理性淋巴结

9、则总是报告短径。,靶病灶的评价特殊情况,如果使用5mm层厚的CT/MRI检查,基线时可测量病灶的最小值应是基线扫描层厚的两倍 如果病灶已完全消失,最长的直径应记录为0 如果一个靶病灶分裂成两个或更多,则分别记录所有这些部分,用来计算最长径的总和 如果两个或更多的靶病灶融合,则记录合并病灶的直径之和,其他病灶记录为0,靶病灶的评价特殊情况,如果一个靶病灶仍然存在,模糊可见,但是太小无法测量,则记录为5mm;如果能够测量出准确的数值,应记录准确的数值,即使病灶在5mm以下 如果一个靶病灶由于太大无法准确测量,则估计病灶的大小 如果一个靶病灶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如放疗、栓塞、手术等,在研究过程中也应

10、尽可能记录靶病灶的大小,淋巴结病总能记录到短轴真实测量结果,即使淋巴结在研究期间下降至10mm 以下。当将淋巴结包括为靶向病灶时,靶向病灶总和不可能为零,即使满足完全缓解标准,因为正常淋巴结所定义短轴直径在10mm 以下。针对完全缓解,每个淋巴结的短轴直径必须达到10mm 以下。,靶病灶的评价特殊情况,靶病灶的评价,非靶病灶的评价,针对非靶向病灶,非CR/非PD 优选于“疾病稳定”,因为在某些试验中不断采用SD作为疗效终点,当未能测量到病灶时,并不建议此种分类。 当患者同时有可测量病灶时,要根据非靶病灶评价疾病为“明确进展”,则须有非靶病灶总体水平的实质性恶化。若靶病灶被评价为SD 或PR,但整体肿瘤负荷明显增加仍可导致治疗终止。当患者仅有非测量病灶时,非测量病灶增加幅度应与可测量病灶PD 所要求的增加幅度相当(比如:相当于所有可测量病灶直径总和增加20%)。,总体疗效评价,NE=不可评估;NA =不适用(仅适用于基线时无靶病灶和非靶病灶的情况)。,评估反应的特殊注意事项,应将下述受试者划分为“症状性进展”:身体状况全面恶化,需要停止治疗,且不存在疾病进展的客观证据。在此种情况下,此时不可能将“疾病进展”划分为肿瘤的总客观反应。应尽力记载客观进展证据,即使在停止治疗后。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