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ppt_第1页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ppt_第2页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ppt_第3页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ppt_第4页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考点分析,二、知识巩固,三、专题突破,本课结构,一、考点分析,考情分析:近五年的26题对唐宋的考查比较稳定,以考查宋代为主,魏晋、唐朝、元朝相对较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版块的分布均匀。在2014-2016对经济重心南移反复考查,16-17年对史学理论反复考。 高频考点:宋代官制、经济重心南移、土地政策调整、宋代商业、宋明理学。 考查方式:以文本为载体,有时也采用表格形式。 考查能力: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查趋势:宋代的经济与文化;唐宋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文化传承;教材的断层知识。,一、考点分析,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君主专制进一步发展,中枢权力机构由三省向一省制发展;

2、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汉、唐、宋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 科举制度创立并不断完善,文官制度发展。 国家统一到民族政权并立,再到逐步走向国家统一,农牧文化逐渐融合;,二、知识巩固(阶段特征),二、知识巩固(阶段特征),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宽松的经济政策:唐中期均田制崩溃;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制发达。 活跃的商业经济:官营、私营手工业全面繁荣;宋代“商业革命”出现。 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二、知识巩固(阶段特征),文化:走向全面繁荣。 三教合一的理学:宋代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程朱理学地位确立; 科技创新的高峰: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 走向

3、大众的文学艺术:世俗性增强,多元发展,出现了文人的世界。,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一)问题由来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 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 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 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异族入 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 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 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二)问题探究 材料一 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4、族”玄宗朝宰相34人,出身唐宗室3人,出身世族者24人,出身庶族者3人,待考者4人唐代科举录取的人数少,一般进士科是百里取一两宋三百余年,科举录取人数达到11万人,其中135宰相90%以上是通过科举等途径获得出身的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唐代是贵族政治体制的终结,宋代是君主独裁制的开始。唐 及以前,天子只能与世家大族分享权利,政治是君主与贵族的协议体,君主行政必须在承认贵族特权的前提下方能实行,因而君主地位相对 不稳固。而宋代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位巩固。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变革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政治的变化。,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

5、),参考答案: (1)世族衰落,庶族兴起。 (2)由贵族政治(世家大族)转变为君主独裁(文官政治) (2),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材料三 中唐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有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两宋之际,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再次南迁高潮 自周秦迄唐代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到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汴京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等鳞次栉比。 - -岳麓版必修二教材,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材料四 唐末五代时期,古老的实物货

6、币-绢帛、谷粟渐渐被淘汰,新兴的货币形态-白银进入流通市场。到了宋代,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五 从经济上纵观中国的历史,由古代至中世是以内陆地区为中心的时代,而由宋至近世变为以运河地带为中心的时代,再 降至晚清开始,则是以海岸为中心的时代。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变革 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经济的变化,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参考答案: (1)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制占优势,租佃制日益 普遍; (2)经济重心南移并完成; (3)城市的功能与格局变化; (4)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5)货币经济发展; (6)由内陆为中心

7、到以运河地带为中心,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材料六 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 的新变可以追溯到中唐,例如庶族士人和庶族文化居于主体的地 位;市民的兴起以及市民对文化诉求的加强;理学的兴盛;词的 繁荣,书法和绘画的创新等等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七 郑樵(1104-1162)认为“自隋唐而上,官之选举必由 于薄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 姻不问阀阅。,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材料八 唐宋以来,居室从席地跪坐转变为垂足而坐,引起礼仪 及家具等一系列变化,结果是中国变革了唐俗,而日本保留了唐 俗汉文的口语化与标准语开始由洛阳话向今天北京

8、话转变的 漫长过程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变革 根据材料六、七、八,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化的变化:,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参考答案: (1)文化重心下移,由贵族文化向庶民文化(市民阶层)转变; (2)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形成; (3)风俗习惯上,婚姻、社交打破了士庶的界限; (4)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5)文学上从雅到俗; (6)书法上从碑书为主到帖书为主; (7)绘画上从宗教政治题材到风俗画兴盛。,三、专题突破(唐宋变革),(三)问题延伸 材料 唐宋变革指唐宋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阶层等方 面与前代相比出现了广泛而又深刻变化的史学理论。最初由日本学 者内藤湖南提出,其核心

9、是唐代是中国中世的结束,宋代是中国近 世的开端。该理论对日本、欧美及至对中国唐宋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对此,国内学界有两种意见,一是“其变化之巨,并不亚于春秋战 国之际的转变”;一是认为“若与春秋战国相比,则至多只能算作 一个小变革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唐宋社会的变 革(或不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 题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论题:唐宋之变堪比春秋战国之变 政治上,唐宋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完善,贵族政治衰落,君主专制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文官制度的完善,形成“士人政治”局面。 经济上,唐代均田制瓦解,宋代实行“不抑兼并”

10、政策,促进租佃制繁荣,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制占优势。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草市演进为商业市镇、市民阶层壮大,“商业革命”出现。 文化上,哲学化的理学形成,重建儒学信仰体系。文化重心下移,由贵族文化向庶民文化(市民阶层)转变,文学艺术多姿多彩,市井文化的兴起。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科技在唐宋发展到高峰。 由此可见,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之大,不亚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转变。,参考答案:,论题:唐宋相较于前代未发生革命性变革 政治上,唐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中枢权利体系,由三省制向一省制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由三级制向两级制发展,实质仍是君主专制下的地主阶级政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