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1页
三十九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2页
三十九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3页
三十九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4页
三十九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1037-1101),一、整体感知,(一)易错字音 与可以书遗余 近语士大夫 斤斧何曾赦箨龙,( wi ),( y ),( tu ),(二)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1、通假字 (1)少纵即逝矣 通“稍”,稍微 (2)与可没与陈州 通“殁”,死亡 2、古今异义词 (1)而读书者与之 古:赞成;今:给 (2)吾将以为袜 古:把当作;今,认为,3、以书遗余曰 古:赠送;今:遗失 4、月落庭空影许长 古:如此的,这样的;今,也许 5、发函得诗 古:打开;今:发送 6、废卷而哭失声 古:停下,放下;今,废弃,(三)词类活

2、用,(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形容词做动词 ,老,养老 (2)余因而实之 形容词做动词 ,实,证实 (3)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名词作状语,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而出,蛇腹长出鳞一样。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4) 初不自贵重 意动用法 ,贵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 (1)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3)轮扁,斫轮者也。 2、省略句 (1)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2)吾将以为袜。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3、状语后置 (1)足相蹑于其门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3)

3、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定语后置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5、固定句式,“岂乎(哉)?”译为“哪里呢?” (1)岂复有竹乎 (2)世岂有万尺竹哉?,二、解题,“偃竹”是什么意思?它是什么样的竹子?,文与可为何画“偃竹”而非“直竹”赠送给苏轼呢?,三、文本解读,文章结尾引用曹孟德祭桥玄公一事有怎样的用意?,写作背景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送给苏轼时,那是在 1076 至 1078 年之间,苏轼正在徐州任上 。,文与可为何画“偃竹”而非“直竹”赠送给苏轼呢?,小结:人与人的相知莫过于心灵上的相通与相互慰藉。文与可是一个不慕荣利、不惧权势的人,而苏轼在仕途坎坷之时正需要文与可那样的胸怀和节操来抚慰心灵世界的沧桑。文与可与苏轼既是中表兄弟,又为画友、文友、挚友,文与可正是以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