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说明_第1页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说明_第2页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说明_第3页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说明_第4页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说明一、修订原则1. 坚持安全可靠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设计方案、安装方式选择及设备选型应首先考虑满足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 各个方案模块安全可靠,部分方案可通过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安全可靠。2. 坚持运检便利原则。 充分考虑设备安装、检修、操作、配送的便利性,综合考虑差异化的运维条件,架空线路设计满足带电作业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3. 坚持技术连续性原则。 以 2013 版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为基础,保持技术原则的连续性,保留应用成熟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条件,精简安全风险高、运维困难、可替代设计方案,合并技术参数差别较小的方案,将部分应用率高、适用面广的方案纳入增补方案。

2、4. 坚持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原则。 按照公司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适应配电网快速发展需要,根据供电区域负荷性质和未来发展,做到“适度超前谋划、一步到位实施”,线路和通道等设备设施宜一次性设计到位,中压开关站、环网室(箱)、配电室的设备、进出线等应按照目标网架结构要求,确定建设规模和接线方式相对固定的典型方案,避免大拆大建,.重复建设。同时,兼顾不同地区供电可靠性要求,满足配电网差异化建设需求,提高设备选型技术标准,降低设备故障率。5. 坚持应用标准物料原则。 根据最新发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目录( 2015 版),调整设计方案中所用物料,确保典设方案采用标准物料。6. 坚持深化典设方案原

3、则。 依据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和配电网技术导则 ,进一步深化完善 2013 版 10kV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一次部分达到施工图深度,土建部分达到或超过初设深度,设计范围扩展到二次系统,与配电自动化典型设计做好衔接,架空线路杆头及杆型模块均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二、修订说明(一) 10 千伏配电站台分册修订情况2013 年版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及 2014 年典设补充方案(运检三 2014 147 号)中 10kV 配电分册包含开关站、环网单元、配电室、箱式变电站、柱上变压器台、电缆分支箱等 6 类 37 个设计方案。 本次方案分类新增环网室,取消电缆分支箱,通过优化调整、合理归并,精简为1

4、7 个设计方案,精简率 54.05% 。同时, 大幅度提高设计图纸深度, 新增二次及土建部分图纸 199 张。具体修订情况如下:.1. 10kV 开关站按照配电网技术导则中对开关站的定义,将原典设中采用环网柜的KB-4 至 KB-11 方案调整至10kV 环网室中,原KB-1 至 KB-3 方案合并精简为2 个。依据馈出线数量以大替小原则,将电气主接线基本相同的原KB-1和 KB-2方案合并为KB-1 方案,同时KB-1 方案需附设配电变压器时,可参照配电室 PB-3 或 PB-4 方案的低压及变压器部分进行设计。原KB-3方案按顺序调整成KB-2 方案。开关站方案划分:KB-1-A :单母线

5、分段, 2 回进线, 6-12 回馈线,全部采用电缆进出线,优先采用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户内双列布置。KB-1-B :两个独立的单母线,4 回进线, 6-12 回馈线,全部采用电缆进出线,优先采用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户内双列布置。KB-1-C :单母线分段, 2 回进线, 6-12 回馈线,全部采用电缆进出线,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开关柜,户内双列布置。北京、天津、上海A+ 、A 类供电区域、其他大型供电企业A+供电区域应采用本方案。KB-2 :单母线三分段,4 回进线, 6-12 回馈线,全部采用电缆进出线,优先采用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户内双列布置。主要修订内容:(1)在附录中明确10

6、kV 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典型设计.方案和一二次接口原则,提高运检安全性、便利性以及设备通用性和互换性。( 2)提高开关站标准化建设水平, 在方案中明确开关站建筑尺寸,明确电缆夹层和电缆沟深度,其中电缆沟深度不低于1200mm,优先采用方便电缆敷设、运维管理的电缆夹层结构。(3)差异化设备选型标准,提高A+ 、 A 类供电区域的设备选型与建设标准,明确规定 A+ 、A 类供电区域适用的设备的技术参数。(4)设备短路电流水平按照配电网技术导则有关要求进行校核,开关站断路器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 。(5)考虑到开关站作为变电站母线的延伸,明确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选择与变电站保持一致,可选5A

7、 或 1A 。( 6)为统一设备选型,方便施工和备品管理,明确单母线分段开关的联络电缆规格(双拼 3400mm 2 ),满足载流量校核要求。(7 )考虑到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多台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直接接地易引发谐振,在图纸中增补电压互感器采用V-V 接线的设计图。( 8)为保持开关站与变电站建设标准一致, 明确开关站直流系统额定电压可选 DC110V 或 DC220V ,站内设备储能、分合闸电压可选 DC110V 或 DC220V 。.( 9)闭锁回路与照明回路混供易导致“五防”电源失电,将闭锁回路改为由直流系统单独供电。( 10 )二次保护装置可配置转接端子,便于整体替换保护装

8、置。2. 10kV环网室按照配电网技术导则 中对环网室的定义, 将原典设10kV开关站中用于环进环出的KB-4 至 KB-11 方案移至 10kV 环网室中。本次修订保留应用成熟的方案,将原典设中8 个方案精简为 3 个方案,并更名为HB-1 至 HB-3 。配电网技术导则中明确“环网柜中用于环进环出的开关采用负荷开关,用于分接负荷的开关采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 ,取消原KB-4 、 KB-7全断路器方案;考虑电气主接线和电气布置形式不同,馈出方式采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对方案影响不大,将原KB-5 、 KB-6方案合并为HB-1方案,原KB-8 、KB-9 合并为 HB-2方案,原 KB-10 、

9、 KB-11 方案合并为 HB-3 方案。环网室方案划分:HB-1 :单母线分段或两个独立单母线,2 进( 4 进), 2 12 回馈线,户内单列布置,进线负荷开关,馈线负荷开关或断路器。HB-2 :单母线分段或两个独立单母线,2 进( 4 进), 2 12 回馈线,户内双列布置,进线负荷开关,馈线负荷开关或断路器。.HB-3 :单母线三分段,4 进, 6 12 回馈线,户内双列布置,进线负荷开关,馈线负荷开关或断路器。主要修订内容:( 1)提高环网室标准化建设水平,明确环网室建筑尺寸,明 确 电 缆 夹 层 和 电 缆 沟 深 度 , 其 中 电 缆 沟 深 度 不 低 于1200mm,优先

10、采用方便电缆敷设、运维管理的电缆夹层结构。( 2)为降低设备故障率,环网室断路器采用可靠性高、技术成熟的真空断路器,与国网标准物料目录保持一致,明确断路器选用原则。(3)差异化设备选型标准,提高A+ 、 A 类供电区域的设备选型与建设标准,明确规定了A+ 、A 类供电区域适用的设备的技术参数。(4)设备短路电流水平按照配电网技术导则有关要求进行校核, 环网柜断路器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0kA ,负荷开关按照 20kA/4s 的参数配置。( 5)环网室不单独配置直流系统, 开关电动操作机构操作电压统一为 DC48V ,操作电压可由配电自动化终端提供 (含后备电源);另外,为满足操作电源从 DTU 取

11、电的需求,增加对DTU 后备蓄电池容量的要求。( 6)由于 PT 失电会影响环网室操作电源与保护电源取电,明确“站用电、照明系统电源可由站用变低压侧、 就近系统 0.4 kV 电源或电压互感器提供, 其中对于站内设备取电可靠性要求.高、有空调等大功率设备应用的环网室优先取自站用变低压侧”。( 7)根据配电网技术导则有关要求及实际应用需求,规定环网柜柜门关闭时防护等级应在 IP41 或以上,柜门打开时防护等级达到 IP2X 或以上,电动操作机构及二次回路封闭装置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55 。3. 10kV 环网箱根据配电网技术导则对环网箱的定义,将10kV 环网单元方案更名为10kV 环网箱方

12、案。根据有/ 无电压互感器和电动操作机构,将原典设中10kV环网单元的6 个方案合并精简为 2 个。无电压互感器无电操机构情况下,馈线不宜采用断路器,因此取消原 HA-1 方案,保留原 HA-2 方案,并按顺序调整为 HA-1 方案;原 HA-3 、HA-4 方案仅馈出方式不同,其余均相同,合并为 HA-2 方案。考虑到环网箱长期户外运行,环境条件恶劣,设备故障率较高,可靠性较低,因此取消8 间隔方案,保留4 间隔、 6 间隔方案。主要考虑新建工程应用,取消在改造中才使用到的遮蔽卧式配电自动化配置方案(原 HA-5和 HA-6 方案)。环网箱方案划分:HA-1 :单母线接线, 2 回进线, 2

13、 或 4 回馈线,无电压互感器无电动操作机构,进线负荷开关,馈线负荷开关,单列布置。.HA-2 :单母线接线,2 回进线, 2 或 4 回馈线,有电压互感器有电动操作机构,配电自动化为遮蔽立式,进线负荷开关,馈线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单列布置。主要修订内容:( 1)环网箱的两路进线及电压互感器柜均配置避雷器, 已能实现对馈线的过电压保护,满足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出线不再配置避雷器,简化设备结构,减少设备故障率。( 2)按照配电网技术导则中“安装于户外箱壳内的环网柜应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小型化全绝缘、全封闭共箱型,并预留扩展自动化功能的空间”的要求,环网箱采用共箱式。为提高环网箱标准化水平,便于设备通

14、用互换,本次典设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明确环网箱箱体最大尺寸为:手动操作机构, 4 间隔: 1800mm ; 6 间隔: 2600mm 。电动操作机构, 4 间隔: 3100mm ; 6 间隔: 4000mm 。(3)差异化设备选型标准,提高A+ 、 A 类供电区域的设备选型与建设标准,明确规定了A+ 、A 类供电区域适用的设备的技术参数。(4)设备短路电流水平按照配电网技术导则有关要求进行校核, 环网柜断路器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0kA ,负荷开关按照 20kA/4s 的参数配置。( 5 )由于户外环境条件恶劣,为避免潮湿引起母排连接PT 放电造成短路事故,统一采用全绝缘PT。.(6)明确遮蔽立式

15、三遥站所终端尺寸为600mm 400mm1200mm;对于采用光纤通讯的站所,在遮蔽立式三遥站所终 端 上 设 置 独 立 的 通 信 箱 , 尺 寸 为600mm400mm400mm 。( 7)环网箱不单独配置直流系统, 开关电动操作机构操作电压统一为 DC48V ,操作电压可由配电自动化终端提供 (含后备电源)。( 8)根据配电网技术导则有关要求及实际应用需求,规定环网柜柜门关闭时防护等级应在 IP41 或以上,柜门打开时防护等级达到 IP2X 或以上,电动操作机构及二次回路封闭装置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55 。4. 10kV 配电室根据配电网技术导则对配电室的定义,保留应用较为成熟的方

16、案,精简可替代方案,将原典设中10kV配电室中9个方案合并精简为5 个。考虑到单台变压器可靠性低,使用需求少,取消原 PB-1 单台油浸式方案和原PB-3 单台干式变压器方案;原PB-2 、PB-4 方案按顺序调整为PB-1 、 PB-2 方案;原 PB-5 、 PB-6 、 PB-7 方案按顺序调整为PB-3 、PB-4 、PB-5方案。根据配电网技术导则中“配电室供电电源采用双电源时,一般配置两组环网柜, 两台变压器” 的要求,取消原 PB-8 、PB-9 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带配变方案。配电室方案划分:.PB-1 :单母线 ,油浸式2630 ,2 进, 2 回馈线。PB-2 :单母线,干

17、式2800 , 2 进, 2 回馈线。PB-3 :单母线分段或两个独立单母线,油浸式2 630 ,2( 4)回进线, 2-12 回馈线。PB-4 :单母线分段或两个独立单母线, 干式2800 ,2( 4 )回进线, 2-12 回馈线。PB-5 :单母线分段或两个独立单母线, 干式4800 ,2( 4 )回进线, 2-12 回馈线。主要修订内容:(1)高配电室标准化建设水平,明确配电室建筑尺寸,明确电缆夹层和电缆沟深度,其中电缆沟深度不低于1200mm,优先采用方便电缆敷设、运维管理的电缆夹层结构。(2)取消 S11 型油浸式变压器,全部选用S13 型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环保(低损耗、低噪声)配

18、电变压器,与标准物料目录保持一致。(3)差异化设备选型标准,提高 A+ 、 A 类供电区域的设备选型与建设标准, 明确规定了 A+ 、A 类供电区域适用的设备的技术参数。( 4)设备短路电流水平按照配电网技术导则有关要求进行校核,环网柜负荷开关按照 20kA/4s 的参数配置。( 5)考虑到多回馈出与 4 台配变组合的方案在实际中应用较少,不具备典型性, PB-5 方案取消除接至变压器外的其他.馈线,按终端型4 台变压器设计,若10kV有多回馈出需求可与环网室方案拼接。( 6)配电室不单独配置直流系统, 开关电动操作机构操作电压统一为 DC48V ,操作电压可由配电自动化终端提供 (含后备电源

19、)。( 7) 主流的 DTU 产品已具备采集熔断器信号功能, 在二次图纸中增补熔断器信号节点。( 8)设计图纸进行优化调整: 如增加照明系统布置图; 在变压器室中增设围栏,确保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明确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为 5A 等。5. 10kV 箱式变电站10kV 箱式变电站维持原有的XA-1 和 XA-2 两个方案不变。箱式变电站方案划分:XA-1 (美式 ):变压器容量200kVA 、400kVA 、500kVA ,采用 S13 及以上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高压侧采用线变组接线方式, 1 2 回进线,低压侧4 6 回出线。XA-2 (欧式) :变压器容量400kVA 、500kVA 、

20、630kVA ,采用 S13 及以上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高压侧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1 2 回进线, 1 回馈线,低压侧46 回出线。主要修订内容:( 1)取消 S11 型变压器, 全部选用 S13 型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环保(低损耗、低噪声)配电变压器。.( 2)考虑到美变 630kVA 设备的可靠性差且应用较少, 为降低设备故障率,取消美变630kVA 方案,必要时可选用630kVA欧变代替。(3)设备短路电流水平按照配电网技术导则要求进行校核,箱式变电站设备短路电流水平为20kA 。( 4)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前提下, 为方便运维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标准化水平,箱式变电站低压出线统一按如下

21、标准配置:变压器容量低压出线开关配置200kVA2250A+2100A400kVA2400A+2250A500/630kVA2630A+4400A( 5)为提高设备的通用互换性, 美变统一按照品字形结构布置,最大尺寸为 2300mm 1600mm 1800mm 。( 6)为提高设备的通用互换性, 欧变可采用品字形或目字形结构布置,目字形布置最大尺寸为3500mm2400mm2800mm ,品字形布置最大尺寸为3500mm2100mm2800mm。采用品字形时,低压开关采用挂接型式;采用目字形时,低压开关采用组屏型式。6. 10kV 柱上变压器台原典设 7 个方案,加上一个补充方案共计8 个方案

22、,保留原有 ZA-2 、 ZA-3 、 ZA-5 , ZA-6 、ZA-7方案。按照“标准化.台架、模块化组件”的设计原则,合并ZA-2 、ZA-3 、ZA-5 三相变设计方案, 精简不常用的原典设ZA-1 、ZA-4 、ZA-8 方案,取消 ZA-2 、 ZA-3方案中低压配电室模块。经过合并精简后,柱上变压器台共计3 个方案,一个三相变,一个单相变,一个线路调压器,编号方案顺序调整。柱上变压器台方案划分:ZA-1 :采用 50 400 kVA三相变, 10kV 侧采用电缆或架空绝缘线引下,低压综合配电箱采用悬挂式安装,双杆等高。ZA-2 :采用 10 100 kVA单相变,选用低损耗、全密

23、闭、油浸式单相节能型变压器,并采取防盗措施; 10kV 侧采用跌落式熔断器,220V 侧采用带空气断路器的低压开关箱,单杆安装。ZA-3: 采用全密封、油浸式调压变,容量为1000-4000kVA ;10kV 侧采用柱上真空断路器,台式安装。7. 二次部分修订情况说明按照深化典设方案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完善2013 版 10kV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设计范围扩展到二次系统,与配电自动化典型设计做好衔接。根据不同供电区域可靠性、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中对配电自动化的要求,明确开关站、环网室、环网箱、配电室保护及配电自动化配置原则,补充配电自动化规划及实施区域电动操作机构等一次配套改造要求,本次修

24、订共新增二次图纸121 张。.( 1)开关站定义为变电站母线的延伸, 本次典设按照变电站建设标准执行,开关站内不设置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置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通过通信管理机实现信息上传,电源由直流电源系统提供。( 2)对有配电自动化需求的环网室、 环网箱、配电室方案,配置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 DTU 装置)或预留其安装位置,统一布置。( 3)环网室、 环网箱、配电室方案中, 二遥” 标准型、“二遥”动作型宜采用航空插头,“三遥”组屏式宜采用端子排。二遥”标准型和“二遥”动作型采用航空插头便于设备安装以及接口标准化, “三遥”组屏式采用端子排便于后续运维检修。( 4)环网室和环网箱方案中进线采用负

25、荷开关, 不配置保护;出线可选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根据需要可配置“二遥”动作型 DTU 或保护装置实现故障隔离。( 5)因箱式变电站通常位于负荷末端, 箱式变电站及终端型配电室不配置配电自动化终端,不配置电操机构,环网型配电室 10kV 及配电自动化部分参照环网室设计。( 6)深化开关站二次回路设计,增加交直流系统、控制、信号回路图、端子排图和二次原理图等。( 7)为指导实施配电自动化的站室建设, 配电自动化图纸包括电源回路、遥信、遥测、遥控原理示意图及端子排、航空插头、通信接口示意图等。.8. 关于土建部分修订情况的说明进一步深化典设方案,土建专业达到或超过初设深度,增加照明系统布置图,同时

26、根据电气专业调整、备选和增加的方案重新绘制了大部分建筑图及设备基础平面图,补充了部分方案建筑立面图,使方案更加完整,本次共新增修改土建图纸78张。(二) 10 千伏架空线路分册修订情况2013 年版配电网工程典设 及 2014 年典设补充方案 (运检三 2014 147 号)中 10kV 架空线路分册包含 48 种杆头子模块、 130 种杆型子模块,外加拟新增的双回拉线转角水泥杆 11 种杆型子模块,合计杆型子模块为141 个。通过归并优化,杆头子模块精简至31 种(精简率约35% )、杆型子模块精简至 72 种(精简率约49% ),全面提高设计深度,同时充分考虑带电作业需求。具体修订情况如下

27、:1.细化章节内容,提高图纸设计深度。一是补充直线水泥杆、无拉线转角水泥单杆、拉线转角水泥单杆及拉线水泥双杆使用的各种不同规格横担及爬梯加工图,使杆头和杆型模块均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二是出具直线钢管杆、耐张钢管杆杆身加工图,使钢管杆模块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三是对架空线路涉及的配电自动化分类、实现方式与结构组成、操作电源等做详细阐述,并对主要通信方式及信息安全防护要求、接线、接地及安装要求进行阐述,增加在线监测装置相关内容,使柱上.配电自动化终端及配套装置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四是柱上开关增加 PT 安装示意图和控制器安装的说明,增加单独电缆引下、单独柱上开关安装图,增加隔离开关水平安装、柱上开关座

28、式安装等的设计图纸,实现典设实用化应用。2.优化杆塔选型,提升安全可靠性。一是删减2 种预应力杆模块和3 种低强度的k 级非预应力杆模块, 这些电杆强度低、抗外力破坏能力较差,绝大多省份已不再使用,可采用已有的M 级较高强度水泥杆替代,使水泥杆杆型得以简化,杆塔结构安全得以提升;二是非预应力电杆有较高的强度、抗冲击性能好,较普遍应用于单回路以及双回路受力较小的直线水泥单杆,强度等级有 I 级、 M 级、 N 级 3 种。部分预应力电杆既有强度高的优势,又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应用于受力较大的双回路及多回路直线水泥单杆,同时在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设置拉线的城镇地区可用于无拉线转角水泥单杆,在一定范围内

29、减少了钢管杆的使用,其强度等级有 O 级、 T 级、 U2 级 3 种。三是杆头增加三角和垂直排列紧凑型横担排列方式,该排列方式仅限于绝缘导线使用,以满足沿街敷设、靠近楼宇等特殊环境条件的使用需求,在不新增杆头子模块数量前提下,提高导线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使供电安全可靠性得以提升。3.调整线间距离,满足带电作业要求。根据配电网技术导则对带电作业的有关要求,调整绝缘导线水平、三角线间距离不小于 800mm 、转角 0 45 转角杆线间距离不小于.900mm 、转角 45 90 转角杆线间距离不小于 1135mm ,全面考虑差异化的运维要求,为带电作业创造有利条件。4. 完 善 模 块 应 用 ,

30、 扩 大 典 设 适 用 范 围 。 一 是 根 据GB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无拉线转角杆模块增加梢径 430mm 、强度等级 U2 级的高强度水泥杆, 使无拉线转角的水泥杆适用范围进一步加大,替代部分钢管杆的使用,提高经济性;二是补充四回线垂直排列的杆头模块,以满足线路走廊受限,但对地距离足够的应用场景需求。三是考虑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电网损耗及线路侧高压计量需求,柱上设备模块增加柱上无功补偿装置及柱上高压计量装置的安装示意图,适用不同设计场景的应用需求。四是增加 JKLGYJ 钢芯铝绞线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和 JKLHYJ/Q 铝合金芯轻型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的使用说明,满

31、足差异化建设需要。5.更新物料选型, 确保标准体系一致。 一是根据 2015 版标准物料目录, 明确典设选用的钢绞线, 除 100mm2 截面外, 其余均按抗拉强度 1270MPa 进行选用及校验;二是金具和绝缘子根据标准物料进行归类整理, 并紧扣标准物料重新编排 10kV配电线路常用金具表、 10kV 配电线路常用绝缘子表, 方便设计人员进行相关设施选型;三是对于绝缘导线防雷物料根据配电网技术导则的 4 种防雷措施进行选用,并增加架空地线防雷措施的说明,同时补充架空线路接地装置的型式、材质、规格、敷设方式和应用场景等进行详细的文字表述,确保标准体.系的一致性。6.修正技术参数,满足规程规范要

32、求。一是根据Q/GDW13001-2014高海拔外绝缘配置技术规范对绝缘子及绝缘串的选型进行修正,明确对不同海拔条件下导线线间距离和带电体对地距离的要求;二是根据GB 50061-2010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将典设中A 类气象区中的安装工况温度由 0调整至 -5 ,满足规程规范要求。7.增加使用说明,指导典型设计应用。对微气象区(超大风速、超低温、重冰区)内典设杆型的使用提出指导意见;对双杆间距、根部法兰杆、插入式钢管杆等方面内容做进一步明确;对多回路杆头布置型式、紧凑型横担等设计场景提出限定使用条件;对档距、拉线设置等超出典设设计条件的情况,强调自行校验修正,以正确指导典

33、设应用。8.增加超大风速区、台风区、超重覆冰区处理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典型设计的适用性,提高供电可靠性,避免架空配电线路在极端恶劣气象条件下遭受破坏,典型设计针对超大风速区、台风区、超重覆冰区提出明确的处理措施,如:提升杆塔强度,使用高强度杆塔;适度加大铁附件规格,加大横担等铁附件强度;适当增大导线安全系数,放松导线弧垂;提高拉线规格;适当缩短使用档距及耐张段长度;控制转角度数,避免出现大转角等;指导设计人员在极端恶劣气象条件下安全合理地设计架空配电线路,增强架空配电线路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经济损失。(三) 10 千伏电缆分册修订情况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电缆分册修订工作,主要针对电缆

34、直埋、 排管、电缆沟、 电缆隧道和电缆井 5 个模块 13 个子模块进行了深化完善,增加 E-5 八角形四通井子模块。设计深度全部达到施工图深度, 修改图纸及说明 158 张,新增图纸 48 张。本次修订主要是对原有技术原则进行了细化完善,对各模块方案进行了补充深化,并根据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目录(2015 版)调整相应模块方案所用物料, 主要从安全提升、功能应用拓展、设计深化、优化精简四方面着手修订,具体修订情况如下:1. 完善设计内容,提升安全水平( 1)完善了电缆构筑物防水、防火、排水、通风措施的相关内容,明确了关于火灾监控报警和固定灭火装置的规定。明确站室电缆沟槽(夹层)、竖井、隧道

35、、管沟等非直埋敷设的电缆应选用阻燃电缆。( 2)明确了 D 模块(电缆隧道)照明的具体要求,完善电缆隧道内照明相关设计原则,修改D 模块配电箱系统图和照明系统接线图共2 张。( 3)统一了电缆路径沿途设置的警示带、 标识牌、标识桩、标志块等电力标志。根据配电网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标志桩、标志砖的间距调整为:敷设路径起、终点及转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m 应设置一处, 当电缆路径在绿化隔离带、灌木丛等位置时可延至每隔50m 设置一处。( 4)安全孔要求直径不小于 800mm ,并在安全孔内设置爬梯,安全孔井盖应采用双层结构,材质应满足载荷及环境要求,以及防盗、防水、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等要求,同一地区的井盖尺寸、外观标识等应保持一致。2. 拓展功能应用,提高适用性(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