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名师教案1岳麓版_第1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名师教案1岳麓版_第2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名师教案1岳麓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课程标准内容:1. 知道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2. 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 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2. 明成祖营建北京城。3. 北京城由宫 城、皇城、京城三部分组成。4.明 朝医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5.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通过对本课的两个课中题“ 本草纲目的成书过程,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治学精神?”,“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想一想, 天工开物 不受当时读书人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2、,培养 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7.通过课后的畅想天地“你对北京的哪些古建筑的印象最深?谈谈你的感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表述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8. 通过了解我国传统科技由世界前列转向发展停滞,使学生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 结合本课图片, 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和清朝前期科学技术的辉煌表现,这些都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 通过学生自备材料做出一个古建筑模型,理解建筑学的一些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辨证对待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一方面,总结性著作的出现,表明古代科技登上了顶峰。另一方面,种 种原因使得近代科技并没有出现在中国,中国科技

3、逐渐落伍了。2. 通过对长城的利弊分析,全面认识这一工程的特征。重点:几项科技成就的特征难点:对长城利与弊的分析明及清前期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提问:明朝建立及灭亡的时间?(1368 年, 1644 年)清入关及前期的年限?(1644 年, 1840 年)1840 年鸦片战争前的清朝被称为清前期。我们来了解一下明及清前期的科技成就。共同学习:一、明长城和北京故宫1. 明长城早在战国时期,有些诸侯国就修筑了长城。秦朝筑长城最为有名。提问:秦朝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抵御匈奴进攻)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以后 ,大部分朝代都修过长城。2、北京故宫1名校名 推荐组成

4、:北京城由宫城(紫禁城)、皇城和京城组成。特点:布局严谨、笔直宽广;金碧辉煌、雄伟壮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二、本草纲目1、作者:李时珍 : 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小随父上山采药,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潜心研究医药。经过 27 年的努力, 多方搜集药物标本和民间验方,亲手试种药材,阅读大量医药书籍,终于写成本草纲目。2、地位和作用: 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 。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全书 190 多万字,收入药物1892 种,新增药物370 多种,收入药方11096 个,并附有插图1100多幅,记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和功效。三、天工开物1、作者:宋应星(公元1587约 1666 年),中国明末科学家。2、地位和作用: 天工开物详尽地记述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还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手工作坊的生产面貌。板书设计:一、明长城和北京故宫1、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明长城2、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北京城二、 本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