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_第1页
5.1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_第2页
5.1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_第3页
5.1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_第4页
5.1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粉红色的回忆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压心底 压心底 不能告诉你 晚风春过温暖我心底 我又想起你 多甜蜜 多甜蜜 怎能忘记 不能忘记你 把你写在日记里 不能忘记你 心里想的还是你 浪漫的夏季 还有浪漫的一个你 给我一个粉红的回忆,想一想:,这段歌词说明了什么?,人人有隐私,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一、人人有隐私,什么叫隐私?,隐私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或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隐”,“私”,即隐藏, 是当事人不愿公开, 不愿让他人介入, 或不宜公开, 他人不宜介入的事情。,即个人之事, 与“公”相对应, 是指纯粹个人的,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

2、无关的事情。,A 私人信息:家庭地址、身体缺陷 婚恋状况、家庭关系、 财产状况等,B 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C 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具体包括:,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1、老师的收入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3、个人病情 4、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 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 5、我往来的朋友 6、我双休日的安排 7、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8、甲的父母离婚了,乙得知后广为传播。,是,否,是,否,是,是,否,是,案例分析:,小红刚上中学不久,就有同学问她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想到她家玩,有的还好奇地打听她父母是干什么的。由于彼此不熟悉,小红

3、没有回答。有的同学便说小红不合群、不开朗。小红知道后很难过,她认为自己没有错,但又说不出道理。,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P46帮小红讲清道理,小红没有告诉同学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父母信息等信息是正确的行为,是合法维护自己权利的行为而不是所谓的不合群、不开朗。虽然同学们并无恶意,但却属于窥探个人隐私,小红没有回答,一是警惕性高的表现,二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表现。,解析:,善意提醒,保护隐私不能矫枉过正,因噎废食,为了保护隐私排斥正常的社会交往。,讨 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俗话说“好事不瞒人,瞒人没好事”“光明磊落、毫无城府”,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隐私是与公

4、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 而丑事是指违法、缺德的事,见不得人,它不属于隐私,因为它损害了公共利益。,从这幅漫画和调查数据中你想到了什么?,现代社会里,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护个人的隐私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重要。,探讨:,保护隐私的必要性:,1、放松身体与心灵,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隐私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 3、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必须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以缓解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自由舒畅生活。,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心灵有个家的权利是指什么权?,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概念,维护了个人的人格

5、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2、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1、什么是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案例探讨一:,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明星阅读报纸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解析:,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会分配问题和纳税问题,这已不属于个人隐私,报社有权披露而不属于侵权行为。 明星的婚恋情况属于个人的私生活,报社未经本人同意刊登,侵犯了该明星的隐私权。,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打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

6、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 你认为派出所的行为合法吗?(链接),案例探讨二:,派出所的行为不合法。公民的住宅属于私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派出所虽然有搜查权,但没有搜查证的搜查是违反法定程序的,所有是不合法的。,解析:,保护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 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 保护内心世界不被侵扰。,3、隐私权的真谛,归纳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的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非法搜查他

7、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律点击:,生活中会有这种现象:未经其本人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者管理的权利。,请你依据法律关于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请分析判断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谈谈你的理由。,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案例探讨三:,拆看他人信件是不合法的。法律依据是: P49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 所以 拆看他人信件侵犯了公民的 隐私权和通信自由,法律依据见P49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1条规定 老师不是监护人,拆看学生的信件不合法。 家长拆看未满10周岁子女的信件是合法的。,4、隐私权的界限,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一、人人有隐私,1、隐私的内涵,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1、隐私权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