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1页
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2页
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3页
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4页
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第三单元 倒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 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难点:用倒数的意义求小数的倒数。【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在开始本节数学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语文问题。 (课件出示)找出下列各组汉字的规律。呆杏 士干 吞吴它们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回答)数学里面也有这样规律的数,我们称它们互为倒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倒数。二、引导自学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8页内容及例1,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

2、关练习,记录疑问。2.自学检测。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3、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的相关练习。2、两人为一组,互相交流并修改作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交流发现。3、汇报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倒数的意义。4、学生探究完成知识点二中怎样求倒数的问题,并四人一组讨论验证方法,探究倒数的求法。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指导。5、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及验证过程,得出结论。6、教师归纳总结:(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先化成分数,再将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

3、置:(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四、当堂训练 独立完成“当堂训练”。五、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参考答案:(1)4 = (2)=(3)1.4+-=1 (4)5=六、课后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后,求一个数的倒数或判断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就变得简单了。第一课时 倒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是不是你们的朋友啊?(是)老师也把你们当作老师的好朋友。那就是说:”老师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对吗?(对)这样表述太麻烦了,你们能用一句话表述我们的关系吗?学生回答,有的学生会说出;我们互为朋友。今天我们就学习数学里面的“一对好朋友”倒

4、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二、 探索新知1、 揭示倒数的意义。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请同学们看这几道题; (学生口算回答)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你们还能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能)(学生读,老师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尽量选择分数乘分数的例子)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与之前写的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点?(乘积都是1)你们知道吗?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倒数。(揭示意义)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齐读。黑板上所写的算式的积是1,所以算式中两个数互为倒数。比如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并示范说)还可以怎么说呢?如我们表述朋友的关系。;

5、。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者两个字的?学生可能会说出下列的意思;“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那么,我们来巩固一下倒数的含义。的积1,我们就说(学生齐说;互为倒数)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个写乘积是1的算式,另一个用倒数表达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学生活动)师生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是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2

6、、 探索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3、 非常好!我们知道了倒数的意义,那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刚才的这些例子。指名学生说,直到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你们同意刚才那个同学的说法吗?(同意)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师指黑板)相乘时分子、分母就可以完全约分,得到乘积是1.根据这一特点你能写出一个数的倒数吗?(能)试一试吧!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让学生写出它们的倒数。学生汇报,并汇报写的方法。师生一起小结;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板书)那5的倒数是什么?它可是没有分子和分母呀.(把5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教师根据学

7、生的回答及时板书。那1的倒数是几呢?(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并说明了理由)0的倒数呢?学生可能回答;倒数的认识导学案一、自学导向1.自学教材第28页内容及例1,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记录疑问。2.自学检测,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3.自主寻疑质疑。二、探究新知1、根据倒数的意义填空。( )=1 7( )=12、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83、根据倒数的意义填空。(1)是倒数 (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3)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 ) (4)a是整数。所以a 的倒数是. ( ) (5)因为0.25=1.所以2和5互为倒数。( )3、 当堂训练(一):

8、倒数的意义1、乘积是( )的两个数( )倒数。2、判断(1)+=1.所以的倒数是。( )(2)因为=1,所以是倒数。( )4、 当堂训练(二):求一个数的倒数1、填空(1)(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2)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3)0.7的倒数是( ).2、判断。(1)9的倒数是。 ( )(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3)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4)任何真分数的倒数是都大于1. ( )五、巩固练习1、填空(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的倒数是( ):17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 )。(3)( )=6( )=( )=1(

9、)=a( )=1(a0)(4)5的倒数与10的倒数比较,( )的倒数大于( )的倒数。(5)当a=( )时。a的倒数与a的值相等。2、判断。(1)因为0+1=1,所以0和1互为倒数。( )(2)0.3的倒数是3.( )(3)0.7的倒数是。( )。(4)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5)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 )(6)a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 )六、拓展练习列式计算。(1)的倒数与的积是多少?(2)100的倒数的是多少?(3)14加上它的倒数。再减去,结果是多少?(4)甲数是3,乙数是甲数倒数的5倍,乙数是多少?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分数除法第二课时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

10、:教材第30页例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重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归纳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一、 问题导入八戒在西瓜地里摘了一个西瓜,自己吃了半个,把剩下半个拿回去平均分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解渴。想一想:唐僧、孙悟空和沙僧各能吃多少西瓜?二、 引导自学1、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30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记录疑问。2、 自学检测。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3、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

11、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三、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 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的相关练习。2、 两人为一组,互相交流并修改作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教师强调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3、 教师强调学生先独立思考知识点二的两种思路并尝试完成填空。4、 学生两人一组,讨论交流两种思路,并完成练习。5、 教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对两种思路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6、 教师归纳总结:(1)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 分数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四、 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12、”。五、 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提示:“6小时行驶了500km,行了全程的”,则500km为全程的,由此可求出总路程,根据“6小时行驶了500km”可求出火车的速度,再与被除数相乘。分数除以整数导学案一、 自学导向1、 整数除法的意义是( )。2、 根据56=30,写出两个除法算式。3、 口算下面个题。3= = = =二、探究新知1、 判断。(1) ( )(2) ( )2、计算22= 4=7= 2=3.列式计算。(1)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2)什么数乘3等于?(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m,它的边长是多少米?当堂训练一知识点一:分数除法的意义1、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都

13、是( )。、2、4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的( )。知识点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把吨煤平均分成两堆,每堆是多少吨?(1)填空。思路:吨是( )个吨,平均分成两堆,每堆是( )个吨,也就是吨,列式并计算:( )。思路:“把吨煤平均分成两堆,每堆是多少吨?”就是求()吨的是多少,所以(),分数除以整数旧转化成了分数乘这个整数的()。()你能验证上面的结果吗?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当堂训练二、填空()()()()()、计算。=、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多少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是,另一个因数是多少?三、拓展练习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小时行驶了,行了全程的。

14、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小时可以到达乙站?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第三课时 整数、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例2.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整数、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2、 掌握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运用。3、 培养学习归纳推理能力。重点: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难点:能用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一、 情境导入幼儿园王老师将6块同样大小的饼分给 小朋友。每人吃3块,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该如何列式?学生口答;6。这样的整数除以分数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二、 引导自学1、

15、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3132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2、 自学检测。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3、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三、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 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相关练习。2、 两人为一组,互相交流并修改作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重点交流解题思路及计算方法。3、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及计算方法、师生评价。4、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算法;无论是整数除以整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

16、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四、 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五、 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提示:1、与解方程相结合,实质考察的还是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法。2、本题为一道开放性习题,答案不唯一,使得式子两边相等即可。参考答案;1、x= x=六、 课后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只要牢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就能够计算分数除法了,但要注意计算的准确,过程的规范。第三课时 整数、分数除以分数导学案一、 复习旧知7= 9=二、 探究新知1、 填空。(1)3=3=( )(2)=( )2、计算。4= = 24 2、 一辆小

17、汽车行驶5km用汽油,行驶多少千米需要1l汽油?当堂训练一:整数除以分数一台榨油机小时榨油2t,平均每小时榨油多少吨?分析;平均每小时榨油的吨数=( )( )你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吗?试一试,并列式解答。当堂训练二:分数除以分数1、 计算 2、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耕地公顷需要多少小时?一、 巩固练习1、2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3=写出两道除法算式。3、计算下面各题。 11 16 3、 列式计算。(1)8里面有多少个?(2)一个数的是12,这个数是多少?二、拓展练习1、 解方程。x= x=2、 在下面的( )内填上适当的数。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第四课时 分数乘除混

18、合运算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例3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使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相互转化的算理。一、 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完了分数除法的分数,那么,谁能说一下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今天我们就将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结合起来,来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二、 引导自学1、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

19、练习,并记录疑问。2、 自学检测。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3、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三、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 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题。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2、 组内交流观察结论,并得出一致结论。3、 小组代表汇报,其余学生补充。4、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总结: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把除法转换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计算,但有括号时不要盲目去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四、 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五、 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提示:1、含

20、有带分数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计算。2、可以先求出第一周的捐款数,然后根据第二周捐款数与第一周捐款数的关系求出第二周的捐款数,另一种方法可以 根据第一周的捐款数与总数的关系及第二周与第一周的关系,求出第二周捐款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第二周的捐款数。六、 课后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另外还要注意要盲目去括号,特别是括号前是除号的时候。第四课时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导学案三、 复习旧知3、 填空。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 )。2、口算。3= = 234= 3(26)=二、探究新知1、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乘除混

21、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吗?2、小红用一段彩带做花,如果每朵花用m做彩带,则可以做12朵花。那么,如果每朵花用m彩带,可以做多少朵花?当堂训练一:4、 计算 2、每盒果汁升,每杯可装升。3盒果汁可以倒满几杯?当堂训练二:1、计算 2、用102m长的彩绸做小旗,平均每面小旗用彩绸m,这些小旗的用来装饰教室,装饰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二、拓展练习3、 计算 4、 某地区红十字会收到救灾捐款30万元,其中第一周收到总数的,第一周收到的捐款数时第二周的,第二周收到捐款多少万元?(用两种方法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 教材第37页例4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

2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的问题。2、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一、情境导入小明家要交电话了,小明的妈妈知道小明正在学分数除法,便想要考考他,于是给他出了下面一道题;我们家九月份电话费24元,相当于八月份的,八月份电话费多少元?你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二、引导自学1、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让学生自学教材第37页,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分析例4的数量关系,理清已

23、知条件和要求的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2、自学检测。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例4中的数量关系,(借助画图),以及如何列式,有什么特点,最后讨论解决疑问。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尤其是对于解题思路、数量关系的引导。七、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 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第1题。2、 两人为一组,互相交流第1题,修改作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确保都会找单位“1”。3、 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完成第2题,然后两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存在问题的地方。4、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成果,并答

24、题。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最后再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归纳总结;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可以用方程法,也可以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计算。三、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四、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提示;可以先求出音乐组的人数,再求数学组的人数;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直接求数学组的人数。五、课后小组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问题时,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理清数量关系,然后再列式计算。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1)导学案一、 复习旧知小明家九月份电话费24元,八月份电话费是九月份的。月份电话费是多少?一、 探

25、究新知1、 甲铁块重吨,相当于乙铁块的,乙铁块重多少吨?2、 友谊超市有进口水果12kg,恰好是国产水鬼的。这个超市有国产水果多少千克?知识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法1、 填空。(1)“桶油的重6千克”,把( )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 )=( )。(2)”男生占全班人数的“,把( )看作单位“1”, 数量关系式;( )=( )。2、美术班有男生20人,是女生人数的,女生有多少人?一、随堂练习1、一包茶叶用去,刚好是600g,这包茶叶有多重?2、某校美术组有40人,美术组人数是音乐组人数的,数学组人数又是音乐组人数的,数学组有多少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

26、会了:我的问题是: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3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熟练的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重点: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进行列式解答。难点: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一、 情境导入我校现有学生2400名,比去年多。去年有多少名学生?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二、 引导自学1、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分析例5中的数量

27、关系,理清楚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2、 自学检测。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例5中的数量关系(借助画图) 以及如何列式,有什么特点。最后讨论解决疑问。3、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尤其是对于解题思路、数量关系的引导。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第1、2题。2、两人为一组,互相交流,并修改作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确保都会找单位“1“。3、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完成第3题。然后两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存在问题的地方。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28、,并答疑,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组后再进行补充完善。5、教师归纳总结;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问题,要先仔细 审题,找出数量“1”与数量关系式,最好用方程解答。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五、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提示;此题可转化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由|“第一次用去,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kg”可知第二次用去了这桶油的多2kg;又知“第一次用去”“桶里还剩下3kg”,则2kg加上3kg相当于整桶油的;1-=,即这桶油的为5kg,所以这桶油原来有;5=25(kg)。六、课后小

29、结本课时学习了“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实际问题比较多变,但同学们只要多练习,熟悉这类题的特征,掌握方法,相信这类问题就不是难点。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2)一、 复习旧知完成下面的问题,要求先写出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某洗衣机厂去年计划洗衣机12万台,实际比计划多生产了。实际生产洗衣机多少万台?二、 探究新知1、我校现有学生2400名,比去年多。去年有多少名学生?2、一种电视机降价后卖1800元。这种电视机原价多少钱?知识点;“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法1、“汽车速度比火车速度慢”,把( )看作单位“1”

30、,( )(1-)=( )。2、“杨树棵数比松树多”,把( )看作单位“1”, ( )(1+)=( )。3、六(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男生有30人,女生有多少人?一、巩固练习1、课外活动时间,操场上玩滑板的同学有45人,比跳绳的同学多,操场上跳绳的同学有多少人?2、某商场在国庆促销期间共卖出彩电12台,比卖出的笔记本电脑少。商场卖出笔记本电脑多少台?二、拓展练习一桶油,第一次用去,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kg,桶里还剩下3kg,这桶油原来有多上千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2页例6.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分数和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1、2、 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难点:归纳分数和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一、 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倍问题”吗?学生;不大了解教师;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通常叫“和倍问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与分数有关的和倍问题。二、 引导自学1、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142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记录疑问。2、 自学检测组织学生间相互,并交流问题。3、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题。2、组内互相交流并修改作

32、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3、小组代表汇报,其余学生补充。4、教师总结;分数和倍问题同整数和倍问题的解题思路一样,都可以用方程解。设其中一个量为x,另一个量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四、 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五、 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提示;1这是一道含有三个量的和倍问题,解答该问退的关键是找准和倍的对应量。根据题意,可设丙做了x道题,则甲做了x-7)道,乙做了x+4)道,则可列方程;x-7)+x+4)+x=162,求得x为90,即可分别算出甲、乙做了多少道题。六、 课后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分数和倍应用题的出题特点及解题思路,

33、要加强练习,做到熟练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3)导学案知识铺垫: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一、 自主探究1、 某工程队修一条长350米的公路,甲队修的长度是乙队修的长度的。甲、乙两队各修了多少米?2、 某车间有工人36人,女工的人数相当于男工人数的。这个车间分别有男、女工人多少人?当堂训练一:1、 果园有果树270棵,梨树棵树是桃树的。果园有桃树、梨树各多少棵?2、 欢欢和乐乐共存了300元,欢欢存的钱数是乐乐存的。欢欢和乐乐各存了多少钱?3、 饲养场养鸡、鸭共13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当堂训练二:1、

34、小敏与爸爸的年龄和是72岁,小敏的年龄是爸爸的。小敏和爸爸的年龄各是多少岁?2、 一家肉店卖出猪肉和牛肉共700千克,卖出的猪肉是卖出的牛肉的。卖出的牛肉和猪肉各有多少千克?3、 小明和小亮共有100张邮票,小明的邮票是小亮的。小明和小亮各有多少张邮票?拓展练习甲、乙、丙三人共做了162道数学题,乙做的题比丙的多4道,甲做的题比丙的少7道。甲、乙、丙各做了多少道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4)教学内容 教材4243例7教学目标1、 通过情境创设,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找等量关系。2、 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机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

35、路和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掌握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一、 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学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教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稍复杂一点的工程问题。二、 引导自学1、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243页,并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分析例7中的数量关系,理清楚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记录疑问。2、 自学检测组长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学生交流存在的问题。3、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

36、,尤其是对于解题思路、数量关系的引导。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学生科从知识点的提炼中学习分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的结果。3、小组代表汇报,其余学生补充。4、师生一起,总结工程问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数工程问题”,一般是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因此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们的基本关系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七、 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八、 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

37、拓展练习”。提示;有两种思路,一是先求出甲、乙合作了多少,用总的工作量单位“1”减去合作的工作量,再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即;1-(=4(元);二是先求出甲做的工作量,用总工作量减去甲做的,再除以乙的工作效率算出乙做的时间,减去6,即;(1- 6)-6=4(天)。九、 课后小结本课时学习了分数工程问题,要灵活应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4)导学案一、复习旧知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5天完成,则他平均每天完成( ),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若他m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 )。2、修一段路,甲工程队3天完成了,则他们平均每天完成( ),需( )天后完成

38、全部工程。二、自主探究1、将一批会计报表输入电脑,甲单独做需要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小时完成。甲、合作需要几小时完成?2、某下水管道工程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铺设分别需要10天、15天完成。如果两队从两端同时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当堂训练一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9小时完成。(1) 甲单独做,平均每小时完成者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单独做,平均每小时完成者批零件的几分之几?(2) 甲、乙合作,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几分之几?(3) 甲、乙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当堂训练二1、 一份稿件甲单独抄5小时完成,乙单独抄4小时完成。两人合抄,几小时完成?2、 加工一批零件,由个人单

39、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1) 如果由甲、丙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2) 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3) 如果由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五、拓展练习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8天,乙单独做要15天。两人合作6天后,其余的由乙独做,还要几天才能完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2、 会正确读、写任意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

40、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一、 复习导入我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时,一般都用除法来解决,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种表示方法,即“比”。二、 引导自学1、 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849页,并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记录疑问。2、自学检测组织学生相互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3、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相关练习。2、两人为一组,互相交流,修改作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学生完成练习后,自主讨论,总结要怎样才能不易出错。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当

41、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比值时前项除以后项的商,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整数或小数表示。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完成“随堂练习”五、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提示;小强说的不对,两者的单位不一样,不同的单位应换算为同一个单位,即小强身高为100cm与他爸爸的身高比为100:173.或者将爸爸的身高换算为1.73m,则小强与爸爸的身高比为1:1.73.六、课后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比,学会了求比值的方法。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导学案)一、 复习旧知某车间有男工人21人,女工人7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二、 探究新知1、 填空。(1) a:b中,a是

42、比的( ),b是比的( )。(2) 甲是乙的6倍,甲和乙的比是( ),乙和甲的比是( )。2、 求比值。0.8:1.6 9: 9:0.5 : 0.5: 60kg:70kg当堂训练一:理解比的意义1、 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2、 长方形长3分米,宽1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3、 一本书读了55页,还有45页没有读,已读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 )。当堂训练二: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求下列各比的比值。0.25:5 840:140 : 0.72:0.9 10:0.02 7.4:15 8m:10dm :2 7.5:3.5当堂训练三:写出下面各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比前项后

43、项比值50:420.5:70:3、 汽车3小时行驶210km,轿车3小时行驶240km。汽车和轿车的时间比、速度比和路程比分别是什么?四、拓展练习、小强的身高是1m,爸爸的身高是173cm,小强说他和爸爸的身高比是1:173,小强说的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多少?通过今天的练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第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例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2、 使学生掌握化简比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一、 谈话引入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44、,同学们猜猜,比也有类似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先独立猜测,再小组讨论。(板书;比的基本性质)二、 引导自学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051页,并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记录疑问。2、自学检测组织学生相互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相关练习。2、学生分组完成练习后,自主讨论。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独立

45、完成“随堂练习”五、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完成“拓展练习”提示;三辆车行驶的路程相同,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知甲、乙、丙三辆汽车的速度之比为 :,12、9、6的最小公倍数是36,则:=(36):(36):(36)=3:4;6六、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掌握了化简比的方法。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一、复习旧知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1)300400=(300 )(400100)= (2)= =(3)=(15)( )=64=1.5二、自主探究填空(1)360 : 210=(360 ) : (210 )=( ) : ( )(2)0.75 : 3=(0.751

46、00): (3 )=75: ( )=( ) : ( )(3):=( ) :( )=( ) :( )(4) : =3: ( )=( )(填小数)(5)0.375=( ) ( )=( ) : ( )当堂训练一:比的基本性质1、6;7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2、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如果乙数除以3,要是比值不变,甲数应( )。3、甲、乙两个数的比值是0.75,如果甲、乙两数都乘以66,那么比值是( ).当堂训练二:化简比化简比。18:26 :6 21: 4:0.02 36:当堂训练三:1、 填空(1)4:5的前项扩大为原来的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为( )。(2)如果3:的后项变成1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 )。(3)如果7:8的前项增加14,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乘( )。2、判断(1)化简后是2.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3)两个数的比值是,这两个数同时扩大为原来的5倍, 它们的比值是。 ( )四、拓展练习甲、乙、丙三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甲用了12小时,乙用了9小时,丙用了6小时。请写出甲、乙、丙三辆汽车的速度之比,并化简为最简的整数比、通过今天的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