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鲁琼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1页
(京津鲁琼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2页
(京津鲁琼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3页
(京津鲁琼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4页
(京津鲁琼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第三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整合融会贯通,加固训练课堂达标,网络构建错漏排查,4,专题演练巩固提高,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讲植物的激素调节,2017级四省教学指导意见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列举其他植物激素。3.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发育中,生长旺盛的部分,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抑制生长,促进发芽,疏花疏果,低浓度,高浓度,顶端优势,伸长,萌发,发育,分裂和组织分化,成熟,分裂,脱落,1吲哚乙酸的化学元素组成:C、H、O、N。(必修3 P47图35) 2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必修3 P48) 3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但要注意,吲哚乙酸是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必修3 P48),4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植物激素是由其产生的部位移向其作用的部位;而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一般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或全身。(必修3 P48知识链接) 5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必修3 P50),6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主要是两重性和不同细胞敏感性不同)。(必修3 P50) 7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

3、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必修3 P51探究),8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是: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没有了脱落酸,这些种子就解除了休眠。另外大雨天气又为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因此种子就会萌发。(必修3 P56拓展题1),1判断下列有关生长素叙述的正误。 (1)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2018高考海南卷)( ) (2)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2018高考海南卷)( ) (3)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201

4、7高考江苏卷)( ) (4)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IAA(2015高考海南卷)( ),2判断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叙述的正误。 (1)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促进植物生长( ) (2)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2015高考全国卷)( ) (3)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2015高考山东卷)( ),(4)植物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调节方式( ) (5)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 (6)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 (7)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 (8)生长素和

5、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生理作用 明考向真题诊断 1(2018浙江4月选考)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解析:图中的纵坐标也可以用根的总长度来表示,A错误。丙组是蒸馏水处理组,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甲组和乙组的2,4D浓度不同,据此认为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即该实验的自变量),B正确。由题图可知,甲组的促生根效果比乙

6、组高,但是在最适2,4D浓度两侧存在促生根效果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现象,所以不能确定甲、乙两组溶液浓度的高低,C错误。据图可知,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的处理时间比乙组短,D错误。 答案:B,2.(2016高考全国卷)为了探究生长素 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 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 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 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 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

7、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解析:由题意可知,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a中不含IAA,而a中含IAA,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故胚芽b侧含有外源IAA,而b侧无外源IAA,A错误;对照组胚芽鞘上琼脂块a中无IAA,且胚芽鞘无弯曲生长,故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均无外源IAA,B错误;生长素在胚芽鞘b侧和c侧均可进行极性运输,只是b侧IAA含量高,C错误;琼脂块d不可能获得a中全部的IAA,D正确。 答案:D,3(2019高考全国卷)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如

8、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角),测得数据如表,据此回答问题。,(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 (2)图中角形成的原因是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角,原因是_。,解析:(1)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2)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顶端,其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切去顶端的胚芽鞘切段不再生长,但在切口处放上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后,生长素向下运输,胚

9、芽鞘切段将继续生长。图中在胚芽鞘切段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左侧,使该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细胞生长的速度大于右侧,形成角。(3)生长素在胚芽鞘顶端能进行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乙中插入云母片导致生长素只能向下运输,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几乎相等,约是甲图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一半。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大体相等,所引起的角基本相同;甲琼脂块中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乙中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所引起的角大于乙中左、右两侧琼脂块所引起的角。,答案:(1)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

10、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角(3)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4(2017高考全国卷)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

11、答出两点即可)。,(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 _ 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因此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增加,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与突变体(缺失ABA)相比,野生型幼苗茎叶长度的增加值减小,而根长度的增加值却增大,因此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抑制茎叶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2)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ABA可抑制植物茎叶的生长,从而降低蒸腾速率,减少水分散失。由于突变体幼苗不能合成ABA,其蒸腾速率较高,在施加适量的ABA后,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降低,从而对环境的变化作出

12、反应。(3)ABA主要在植物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4)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根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可以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根细胞形态等。,答案:(1)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2)降低 (3)根冠、萎蔫叶片 (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研考点融会贯通 1准确理解掌握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其合成 。 (2)生长素的分布含量比较: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如顶芽 侧芽、分生区 伸长区;生长旺盛的部位 衰老组织,如生长点 老根。(填“”“”或“

13、”),不需要光,(3)生长素的三类运输方式,2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5种模型,(1)甲图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 ;而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生理效应 。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为 ,根、芽、茎三者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从大到小是根芽茎。图中AA、BB、CC反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 作用随浓度的增大逐渐 。,不同,不同,最适浓度,促进,减弱,(2)乙图曲线说明,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程度 ,所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除去 杂草。 (3)丙图中,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

14、素浓度范围应为 ,若某植物产生了顶端优势,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 。,不同,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小于f,大于h,(4)丁图中a表示将植物横放后,植物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生长,其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 a c,d b(两空均填“”“”或“”)。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丁图中b所示,则曲线上O、P、Q、R点最可能分别对应于图a中的位点情况是O 、P 、Q 、R 。,b,c,a,d,(3)确认弯曲方向:一般情况下,对“茎”生长素多处,其生长快于对侧,故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对“根”生长素多处,其生长慢于对侧,故弯向生长素多的一

15、侧。 (4)判断单侧光是否发挥作用一要看有无尖端;二要看尖端是否遮光。无尖端或尖端被遮挡时不能感光,故单侧光不能引发生长素重新分布。,2把握利用“三看法”判断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图a、b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B图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图b、c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物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解析:图a中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无法透过玻璃片,因此接受单侧光照后,并没有出现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相等,因而表现为直立生长;图b中胚芽鞘的尖端接受

16、单侧光后,生长素出现横向运输,并可透过琼脂片向下运输,最终使尖端以下部位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没有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对生长素的运输没有影响,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背光侧,最终出现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A、B错误。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只有植物的右侧能接受单侧光,最终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图d中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物只有纸盒开口的一侧能接受单侧光,从而出现植物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的现象,D正确。 答案:D,6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表示);图2是

17、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用图1实验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具有最大值 解析:图1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根据图2可知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程度可能相同,形成相同的,B正确;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抑制胚芽鞘生长,而右侧又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弯曲,C错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具有最小值,D错误。 答案:B,题组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性 7.某学科小组利用生长素,对某种植物

18、根的生长影响作研究时,发现在浓度为a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由此可得到() A浓度高于a时,抑制根的生长,根的生长速率为0 B浓度等于a时,根的生长速率与蒸馏水处理组一致 C只要浓度低于a,对根的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 D生长素能够加速根部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促进生长,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据此推知:对植物根的生长,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a有两个,即低浓度和高浓度。可见,浓度高于a时,可能促进根的生长,也可能抑制根的生长,但根的生长速率不为0,A错误;浓度等于a时,根的生长速率与蒸馏水处理组一致,B正确;浓度低于a,对根的生长可能不起作用

19、,也可能表现出促进作用,C错误;生长素能够促进根部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生长,D错误。 答案:B,8(2019陕西汉中检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H点表示促进生长作用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 B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 C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g D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解析:H点表示促进生长作用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A正确。茎的向光生长是由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背光侧生长较快引起的,若向光一侧

20、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B正确。若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且均促进生长,但向光侧促进生长作用小于背光侧,结合图示可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若等于m,两侧促进作用一致;若大于m,则向光侧促进作用大于背光侧,不符合要求,C错误。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是由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近地侧生长速度更快,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若为m或大于m,则远地侧生长速度与近地侧相等或更快,不符合实际),D正确。 答案:C,A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应朝下 B对照组的羊毛脂中应不含CFM 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

21、测试指标 D若实验组受体中IA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则说明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解析: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CFM对IAA的极性运输的影响,自变量是CFM,因此对照组应设计为羊毛脂中不含CFM,其余都与实验组相同,A项错误、B项正确;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检测形态学下端的受体是否出现放射性或放射性强弱,C项正确;若实验组受体中IA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则说明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答案:A,10.(2019河南开封一模)科学研究发现, 生长素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 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探究促进细胞 伸长的最适pH,科学家进行了如下相 关实

22、验设计:,(1)实验材料的处理(如图为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 取材: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_(填字母)对应的胚芽段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 处理:步骤所取的胚芽段,首先应放入蒸馏水中浸洗的理由是_。,(2)预实验:为了确定实验中pH大致范围,配制不同pH的系列缓冲液。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图。 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_。 图示说明:_。 可以推测本实验的pH大致范围在_。,(3)正式实验: 设置5组实验。 将各组小瓶编号,分别装入_,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_。,解析:(1)感受外界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a),而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

23、下的一段(b),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一段细胞的伸长,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促进细胞伸长的最适pH,因此,应选择能伸长生长的b段作为实验材料。b段中可能含有植物自身产生的生长素,为了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需要首先将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2)图中纵坐标为实验的因变量,即小麦胚芽段生长的长度。起初随着pH增大,细胞伸长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超过一定的pH(约为3),细胞伸长效果逐渐减弱,最终会抑制细胞的伸长(与pH为7比较)。通过预实验,可得出小麦胚芽段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15,因此,正式实验应在pH为15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梯度进行实验。(3)5组实验的瓶内应分别装入等量的5种不同pH

24、缓冲液,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这是对自变量(不同pH缓冲液)和无关变量进行的处理,然后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测量并记录胚芽段的长度(对因变量进行检测),以确定细胞伸长的最适pH。,答案:(1)b伸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尽可能排除植物本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2)小麦胚芽段生长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pH越大,细胞伸长越明显,超过一定范围,则会抑制细胞伸长15(3)等量的5种不同pH缓冲液测量并记录胚芽段的长度,考点二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及有关植物激素的实验探究 明考向真题诊断 1(2017高考全国卷)通常,叶 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 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

25、 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 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 (CTK)、脱落酸(ABA)、CTK 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叶片衰老的检测指标,由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分裂素(CTK)处理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较高,说明CTK可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A正确

26、;CTKABA处理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低于CTK处理组但高于对照组,说明ABA削弱了CTK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衰老的作用,B正确;ABA处理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低于CTK处理组,可推测其光反应速率应小于CTK处理组,NADPH的合成速率也应小于CTK处理组,C错误;ABA处理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ABA可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故推测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片由绿变黄的过程,D正确。 答案:C,2(2016高考浙江卷)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

27、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解析:由曲线分析可知:脱落酸组马铃薯块茎延迟发芽,即脱落酸具有抑制马铃薯块茎发芽的作用,A错误;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组发芽更早,即赤霉素能促进马铃薯块茎发芽,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脱落酸,B错误;外施赤霉素组和对照组相比,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长,C错误;第5周后对照组的发芽率升高,马铃薯块茎内赤霉素相对含量升高,脱落酸相对含量下降,D正确。 答案:D,3(2015高考山东卷)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

28、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解析: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果实脱落,A项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打破其休眠,促进其发芽,B项错误;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类似于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C项正确;生长素类似物不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多倍体,D项错误。 答案:C,4

29、(2015高考全国卷)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_组,其原因是_ _。

30、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_组。,解析:(1)B组实验与A组相比,乙烯释放量减少,说明X基因与乙烯的含量有关,C组与A组比较说明Y基因与乙烯的含量也有关,因此,对照组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Y;B组反义X基因抑制X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乙烯含量降低,结合A组可推知B组除X、Y基因以外还有反义X基因与乙烯含量有关。(2)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A组在相同天数释放的乙烯最多,因此三组果实中A组成熟最早;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存储时间较长的应该是成熟程度较轻的B组,因为A组35天后释放较多的乙烯,B组释放乙烯量少。,答案:(1)X基因

31、和Y基因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 (2)A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B,研考点融会贯通 1比较常见的其他四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与作用,根尖,细胞分裂,未成熟的种子,根冠、萎蔫叶片,衰老、脱落,植物体的各个部位,2.把握植物激素间的两大作用 (1)把握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必记植物激素调节的几个知识点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

32、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3)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4掌握有关其他植物激素的三个易错点 (1)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促进细胞伸长,如下图:,(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不同,1生物学实验中的预实验 (1)通过预实验探索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实验的考查中,要先进行预实验探索自变量的大致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内再设置更细更合理的梯度,否则,可能会造成设置的梯度并不在“最适”范围内,或即使在“最适”范围内,也可能会因梯度

33、过大,而造成实验结果不精确。类似的实验还有“最适pH、最适温度、最适光照强度、最适CO2浓度、最适试剂浓度”等的探究。,(2)通过预实验探索正式实验时的最佳实验条件 预实验可落实实验准备情况、探索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从而为正式实验探索出最佳实验条件。,2探究性实验的解题程序 实验目的实验变量实验步骤 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 第二步:通过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题中可变的单一因素)。 第三步:设计对照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1)单一实验变量不同; (2)其他变量相同且最适。,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A正确;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

34、调节,植物激素又影响某些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即影响基因的表达,B正确;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的生长,C正确;脱落酸主要由根冠、萎蔫的叶片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错误。 答案:D,6下表表示科学家在研究植物的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顶端优势可知,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快 B比较甲、乙组可知,细胞分裂素可加速侧芽中生长素的分解 C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可能使顶芽快速生长 D比较丙、丁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无任何影响,主要与顶芽有关,解析: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中的生长素浓度低

35、促进生长,而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A错误;比较甲、乙组只能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现象,不能说明细胞分裂素加速侧芽中生长素的分解,B错误;据表格信息可知,赤霉素使侧芽的抑制作用加强,说明赤霉素可能与生长素有类似作用,可使顶芽快速生长,C正确;比较丙、丁可推测,丁组切去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而丙组未切顶芽,根据表格中信息可推知: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D错误。 答案:C,A由图可看出,赤霉素能促进正常南瓜植株茎的伸长,生长素对正常南瓜植株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由图可以判断,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生长素和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C若两种南瓜内源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很

36、接近,则可以从侧面验证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合成缺陷型 D与生长素相比,正常南瓜茎对赤霉素的作用更敏感,解析:由图a可知赤霉素能促进正常南瓜茎伸长,但对于矮生南瓜茎的伸长无明显作用,由图b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但不能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为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相比,其他三个浓度的生长素都起促进作用,A错误;由图a、b可知,分别喷施赤霉素和生长素均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正常伸长,说明这两种激素对矮生南瓜茎的伸长不起作用,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而是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B正确;若两种南瓜中内源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相差不大,则可以从侧面验证

37、该矮生南瓜突变体不是激素合成缺陷型,C错误;经过a、b两图比较可知,与赤霉素相比,正常南瓜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分析时注意看清横坐标的单位,D错误。 答案:B,8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此实验的因变量是_,实验的目的是_, M点的含义是_。 (2)据此有科学家猜测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这一猜测是否合理,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的设计步骤:,第一步:取某植物的根尖等分为三组,标号为甲组、乙组、丙组,并设定丙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将甲组分别放在等量的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乙组分别放在等量的含

38、_的培养液中,丙组放在_作为对照。,第三步:在以上各组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检测甲组中是否产生乙烯及乙烯的浓度,同时检测甲组中根尖的生长状况;检测乙组_,检测丙组_。 预测甲组实验检测的乙烯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中开始产生乙烯,并且培养液中的乙烯浓度变化的特点是_。,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植物茎中乙烯的浓度,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生长素与乙烯这两种激素的相互关系;M点表示T1之后有了乙烯,即M点是生长素开始促进乙烯合成的浓度值。(2)第二步: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已知甲组放在等量的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丙组为对照组,应该放在等量的不含

39、激素的培养液中,则乙组应该放在等量的含不同浓度乙烯的培养液中。根据实验的目的,该实验应检测各组乙烯的产生情况和根尖的生长状况。结合图形分析甲组的实验结果,并得出乙烯的变化特点。,答案:(1)植物茎中乙烯的浓度探究生长素与乙烯这两种激素的相互关系M是生长素开始促进乙烯合成的浓度值(2)不同浓度乙烯等量的不含激素的培养液中根尖生长状况根尖生长状况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先增多后减少,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有促进植物茎细胞伸长的作用 B乙烯具有抑制植物茎细胞伸长的作用 C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所起作用相反 D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光侧运到背光侧不耗能,解析:赤霉素的主要

40、作用为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A正确。乙烯的主要作用为促进果实成熟,也具有抑制细胞伸长的作用,B正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为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为促进细胞分裂,故二者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相反,C正确。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光侧运到背光侧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耗能,D错误。 答案:D,2实验证明,植物激素调节是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用赤霉素处理侧芽可以加强对侧芽的抑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自茎尖向下传递过程中需要ATP供能 B上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比下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

41、低 C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上述现象表明,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是拮抗作用,解析:生长素自茎尖向下传递过程中,生长素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A正确;上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比下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高,B错误;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用赤霉素处理侧芽可以加强对侧芽的抑制,说明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是拮抗作用,D正确。 答案:B,3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分别代表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 B与丙相比,NAA更

42、容易合成但作用效果不稳定 C激素通过调节基因组的表达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D激素丙的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解析:由题干可知,甲促进种子休眠,抑制植物生长,应为脱落酸;乙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种子休眠,应为赤霉素;丙促进植物生长和形成无子果实,应为生长素,A正确;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生长素相比,其特点是既容易合成,作用效果也更稳定,B错误;植物激素都是通过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细胞内部基因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C正确;丙为生长素,其极性运输过程中跨膜运输方式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所以是主动运输,D正确。 答案:B,4(2019山东德州一模)研究人员将某植物幼苗切段经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分组,在黑暗条件下分别置于低浓度IAA、高浓度IAA、乙烯利(E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