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阅读,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二、弄清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一、解决如何读科普文章的问题,三、探索有效解题的一般技巧,解决如何读科普文章的问题,科普文章的文本特征,一、定义 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二、主要特点:知识性 三、主要表达方式:说明。 四、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五、说明方法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六、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科普文章相关知识,科普文章跟科学论文不同:跟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
2、、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例如: 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的小品富有情趣。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科学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二、抓主要事物的特征,一、抓被说明的主要事物,四、抓科普文章的文学手法,三、抓说明的顺序和方法,科普文章的阅读要领,2012年福建高考题蟋蟀之话,二、抓主要事物的特征蟋蟀的生命(特征、习性、历程),一、抓被说明的主要事物蟋蟀,四、抓科普文章的文学手法语
3、言特色,三、抓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作比较,打比方,弄清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二、文章怎样写的?(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一、文章写了什么?(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四、针对文本你有什么看法?(探究),三、为什么这样写?(鉴赏评价文本某些特色),考这些,探索有效解题的一般技巧,2009年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题,世界最大的膜美刘易斯托马斯 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活物。在
4、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紫外线的作
5、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氧的制造需等待光合细胞的出现。它们生存的环境必须有充足的可见光以便进行合作用,同时又必须遮蔽,不受那致命的紫外线的照射。伯克纳和马歇尔推算出,绿色细胞必须生存在约十米深的水下,很可能是在水塘里,这些地方水比较浅,没有很强的对流。 你可以说,向大气释放氧气是进化的结果;你也可以反过来说,进化乃是有了氧气的结果。你怎么说都通。一旦光合细胞叫艮可能相当于今天的蓝绿藻出现,未来的地球呼吸机制就形成了。从前,大气中氧的水平增高到今天氧气浓度的百分之一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带有氧化系统和ATP(三磷酸腺苷)的突变型。有了这些,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千万种
6、会呼吸的生命,包括多细胞的生命形式就可以滋生繁衍了。 伯克纳提出,曾有过两次这样的新生的爆炸,两次飞跃都有赖于氧的水平突破某一临界值。第一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了现在水平的百分之一,遮挡住相当的紫外线,使细胞能够移居到河湖海洋的表层水域。这一变化发生在大约六亿年以前的古生代前期。第二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今天水平的百分之十,距今约四亿年,这时,已经形成一个足够强大的臭氧层,减轻了紫外线幅射,使生命可以从水中移居到陆地上。从此,生物的发展便畅通无阻。 还有一件事说明我们有福气。氧气吸收的,正是紫外线光谱带中对核酸和蛋白质最具杀伤作用的部分,而同时它又允许光合作用所需的可见光充分通过。如果不是氧气的这
7、种半透性,我们不会这样进化起来。 现在,我们很安全,通风良好,安然无恙。如果我们能避免那些可能乱鼓捣臭氧层、或者可能改变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的话,氧气问题还不是我们的大患,除非我们放手进行足够次数的原子爆炸,去杀死海洋中的绿色细胞。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自己脖子上套。它为我们而呼吸。它还为我们的欢乐保护着我们。每天都有几百万个陨星落入这层膜的外层,由于摩擦它们被化为乌有。没有这层屏障,我们地球的表面早就会象月球表面一样,在流星的轰击下化为齑粉。尽管我们的感受器还没有灵敏到听见那轰击,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我们会感到安慰:那声音就在我们头顶上,就象万点夜雨敲打着屋顶。,考点1:分析文本的主
8、要表现手法,考题设计:文章开头与结尾两次提到月球表面的情况,有什么作用?(4分) 答:(4分)运用反衬手法,以月球表面“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死沉沉”情况。反衬地球的“生机四溢”, (2分)突出了大气层这个“膜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2分),一般技巧:手法+内容+效果,考点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考题设计: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写出“世界最大的膜”的形成过程。(4分) 答:生命体出现前,地球在冷却时排出含有微量氧气的稀薄气体;(1分)这些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光合细胞以及生命形式出现;(1分)在光合作用下,生命体产生大量氧气,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臭氧层,形成“世界最大的膜”。(2分),一
9、般技巧:定位+提取+整合,考点3:分析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考题设计: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4分) 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答:运用拟人手法,把膜”作为有主观意识且能主动创造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膜”的作用。(2分),一般技巧:准确严谨+生动形象(手法),考点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考题设计:“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自己脖子上套”一句中的“这样干”在文中包含哪两类情况?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再分别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并简单分析其害处
10、。(6分) 答:“这样干”包含破坏臭氧层和毁坏绿色细胞(或生命体)两种情况。(2分) 示例:工业废气排人空中,破坏了臭氧层。大量砍伐树木,减少了光合作用。 (各2分,意思对即可),一般技巧:观点+理由(内引外联,总分总),实战演练(2014福建省质检),中国城市的雾与霾 汪韬 董棣 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除了这些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在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而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为什么人们却感觉不到呢?另一
11、份研究结果给出了答案:统计分析表明,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解释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一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我国对于灰霾的科学定义却只能追溯到十年前:2002年,中国气象科学家首次将国外文献中的“Cray Haze”直译为“灰霾”。 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十公里,
12、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8095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指出了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 近年未,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
13、到仅有200米左右;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的文章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在微博中以“广州+雾都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四万余条的搜索结果。 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家族称为总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受到如此重视不仅仅因为它是灰霾的
14、元凶,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据调研,PM25超标后,浓度每增25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16或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毫无疑义,中国的“霾都” 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这些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日变化都呈现出增加趋势,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恐怕也很难发生改变。 一位外国摄影师,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了这样一幅照片:浓厚的雾霾将整个城市笼罩得严严实实,只有两个高耸的烟囱从雾霾层中探露出来,烟囱口中还不断地冒着白烟,为下面的雾霾层做着“贡献”。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自然段引用了权威的说法并以浅显的文字分别诠释了雾和霾的各自特征,帮助读者对雾和霾形成科学的认识。 B第段援引吴兑的话,解释了重庆“霾都”的成因,照应第段,说明了重庆被称为“雾都”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C由PM25组成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散射,会降低能见度,造成“雾蒙蒙”之感,这些颗粒物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D第段介绍外国人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的照片的内容,形象地告诉人们,工业污染仍然是造成城市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E文章从气象、地理、历史以及医学等多方面科学地探究了霾的形成和一些城市变成 “霾都”的有关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血液透析专业理论与实践考核要点解析
- 安全生产三卡是指
-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 绿色金融估值体系-洞察及研究
- 第二十个全国安全生产月
- 基础桩植桩法试桩施工技术方案探讨
- 建筑类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
- 2025企业安全生产档案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
- 消防安全制度一
- 2025至2030中国燕窝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方向报告
- 202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口服靶向药讲课件
- 12024-2025学年暑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肝胆外科医学科普
- 能源转型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路径优化研究
- 包席合同协议
- 资产评估风险管理制度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
- 海运出口培训课程教学课件
- 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内科学(副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参考题库附带专家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