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年产xx万套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1页
四川年产xx万套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2页
四川年产xx万套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3页
四川年产xx万套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4页
四川年产xx万套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咨询 MACRO/年产xx万套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年产xx万套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报告说明前装车载电子产品的下游汽车生产商有严格的质量体系,车载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要成为汽车生厂商的零部件供应商,不但必须通过“ISO/TS16949”汽车行业专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而且还要通过各个车厂对供应商的更加严格质量审核体系考核,才能获取供应商的资格。在进行配套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各节点产品质量不但成熟度必须符合车厂的质量定义,而且需要使用车厂要求的质量工具证明设计质量可保障性。在进行配套生产的过程中,各个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上下游供应链均需要达到车厂

2、定义的质量目标。因此,汽车生产厂商往往与合作多年的,一直保持高品质控制表现的车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产品质量控制已成为汽车电子行业的进入壁垒之一。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051.4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844.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85%;建设期利息235.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0%;流动资金3972.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25%。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7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2970.26万元,净利润8664.1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3.52%,财务净现值

3、3862.9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1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报告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国

4、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说明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第四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第六章 建筑技术分析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第八章 工艺技术说明第九章 环保方案分析第十章 安全生产分析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分析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第十三章 项目实

5、施进度计划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第十六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第十七章 风险防范第十八章 项目综合评价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附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附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5:总投资估算表附表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附表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第一章 项目总论说明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年产xx万套汽车电子产品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二、编制原则

6、1、立足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以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为手段,组织生产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2、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节省投资、加快进度。三、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四、编制范围及

7、内容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2、对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进行论述,确定建设规模;3、对项目建设条件、场地、原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4、对项目的总图运输、公用工程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5、对项目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评价;6、对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动定员的确定;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8、提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论。五、项目建设背景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的总称。汽车电子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核心推动力。全球汽车行

8、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倾向于发展高效燃料、低碳排放量的发动机。随着电动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汽车(HEV)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配合这两种动力类型汽车的车载电子系统也在迅猛的发展。为了得到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性,在新能源汽车启停工况下的车载电子系统的工作模式逐渐成为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刚需。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系统组成,车载空调系统这种耗电耗能较大的核心系统部件的控制逻辑和算法,必须符合汽车续航能力下的经济性和低碳排放的环保性方面的严格要求。“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

9、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六、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87.56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汽车电子产品5万套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051.43万元,其中:

10、建设投资21844.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85%;建设期利息235.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0%;流动资金3972.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25%。(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6051.43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6451.43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600.00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7400.00万元(含税)。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2970.2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8664.1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3.52%。5、全部

11、投资回收期(Pt):4.1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0287.43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8373.27约87.56亩1.1总建筑面积61291.93容积率1.051.2基底面积37358.89建筑系数64.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33.751.4基底面积37358.892总投资万元

12、26051.432.1建设投资万元21844.012.1.1工程费用万元18849.95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397.042.1.3预备费万元597.022.2建设期利息万元235.202.3流动资金3972.223资金筹措万元26051.433.1自筹资金万元16451.433.2银行贷款万元9600.004营业收入万元77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2970.266利润总额万元11552.237净利润万元8664.178所得税万元2888.069增值税万元2673.8710税金及附加万元2877.5111纳税总额万元8439.4412工业增加值万元20289.191

13、3盈亏平衡点万元10287.43产值14回收期年4.15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3.5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862.93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产业背景分析(一)产业政策1、中国制造2025加快汽车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2、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分领域、分门类逐步突破汽车电子等关键集成电路及嵌入式软件,提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增强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能力,鼓励有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发展一批符合产业链聚集要求、具有较强技术创

14、新能力的关键零部件企业,支持发展整车企业参股、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汽车电子企业。(二)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背景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的总称。汽车电子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核心推动力。出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对汽车产品的节能、环保、安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法规不断加严,但使用传统机械方法难以使汽车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汽车制造商希望借助电子技术实现车辆功能精确控制,从而获得更低的油耗、更良好的排放控制水平和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大量的电子产品在整

15、车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中。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追求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控便利性,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汽车制造商为满足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亦需不断加大对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汽车电子的应用和产业发展。(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汽车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汽车电子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汽车领域所形成的新兴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使越来越多电子装置被安装在汽车上,改善了车辆性能,也使汽车具备交通、娱乐、办公和通信等更多社会功能,成为消费者追捧的热点和汽车产品的新卖点,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汽车

16、日益多元化的要求,促进汽车电子化成为汽车制造商赢得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车载电子系统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将成为汽车不可或缺的部件,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四)生活方式和驾驶习惯的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对生活休闲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圈的扩大,交通阻塞等因素,也延长了车主的驾车时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融合了多媒体娱乐、上网等功能,在日益增多的驾车时间内为车主增添行车乐趣,行车过程中使用车载导航的视频、音频播放、游戏等功能开始逐渐成为车主的驾驶习惯,极大地促进了配置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市场需求。(五)汽车电子行业发展现状汽车电子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发

17、展历程,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产品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不同的汽车电子产品由于导入期、技术更新、以及需求状况的差异导致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各异。从发展阶段来看,以传统仪器仪表、被动安全装置以及悬架控制系统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品已经处于后成熟期。而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型仪表、电池电源管理系统(BMS)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品则处于快速成长期,是现阶段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电子细分行业。我国汽车产业井喷式增长,带来了汽车电子行业的爆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328.0亿美元增长2014年的579.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5.28%。过去几年中国汽车电

18、子产业在国内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发展迅速,企业的技术实力、服务水平都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国内汽车电子企业与国际大型的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企业相比在技术积累、经验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领域,大陆、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等国际知名汽车电子厂商具有一定优势,大部分本土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随着国家对汽车电子产业的大力扶持,少数专注于车载电子核心技术研发,以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持续满足汽车企业满意度为本的国内车载电子企业不断突破国际汽车电子厂商的技术壁垒,满足国内外汽车主机生产企业的严苛需求,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本土汽车电子行业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二、项目必

19、要性分析(一)新兴市场是全球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跻身成为汽车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美国、德国、日本3个传统汽车制造中心的发展较为平稳,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根据OICA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会使其汽车工业在未来数年的时间里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改变全球汽车产业与市场格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心将继续向新兴市场国家倾斜。(二)我国汽车工业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加上国家多举措促进汽车产业

20、发展,鼓励汽车消费,过去十多年,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井喷式增长过程,汽车年产销量实现了高速增长。我国汽车总产量从2004年的507万辆增到2015年的2,450万辆,复合增长率高达15.40%,销售量从2004年的507万辆增长到2015年的2,460万辆,复合增长率为15.44%,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已连续七年保持全球第一。(三)我国乘用车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近年来,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增速持续高于行业整体增速,成为拉动汽车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汽车私人消费水平,也决定了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居民消费出现了以改善居住条件和汽车消费为代表

21、的消费升级,进入典型的汽车消费普及期。得益于私人汽车消费的兴起,自2001年以来,我国乘用车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乘用车产量从2001年的70万辆发展到2014年的1,992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33%,远高于同期商用车产量6.74%的增长率。随着乘用车市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乘用车在我国汽车生产结构中的比重大幅上升,2001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占国内汽车总产量的30%,2014年乘用车的比重已达到83.98%。(四)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1、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的数据分析,2015年末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

22、为118.4辆。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潜在购买力的增强和相对较低的汽车普及率为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支撑。2、产业政策及城镇化进程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汽车产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从政策法规、产业配套及促进消费政策等方面鼓励、支持和引导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行业政策法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的数据分析,2008至2015年间,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从373.0万公里增长到457万公里,城镇化率从45.68%提升至56.10%。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城镇化率的提升,

23、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刻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变革,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处在“速度变化、结

24、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呈现出经济增长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发展动力转化到了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接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等特征,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又面临许多重大机遇。主要挑战是:稳定增长的挑战,促进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升级的挑战,部

25、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创新驱动的挑战,科技与经济联系不紧密,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协调发展的挑战,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开放合作的挑战,全国重点区域开放点多面广、竞争加剧,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生需求的挑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期脱贫任务重难度大;治理能力的挑战,社会治理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的压力,法治建设有待加强。同时,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成

26、渝城市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要把握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顺应国内外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化解社会矛盾,科学制定发展路径,不断开拓我省发展新境界。在目标制定上,统筹好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的关系;在动力培育上,统筹好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在产业支撑上,统筹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上,统筹好竞相跨越

27、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上,统筹好政府和市场和关系。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是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CAN、LIN、车载以太网等)系统、3G/4G移动网络、无线通信和卫星导航技术、互联网服务等,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终端,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地理信息服务、多媒体娱乐服务、智能交通服务,从而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产品功能形态的差异,可以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分为娱乐系统和信息系统,前者主要包括通过CD、VCD、收音机、多媒体等音视频设备为车内驾乘人员提供娱乐服务,后者主要包括导航引擎与软件、电子地图、无线广播信息,远程通信等设备为驾乘

28、人员提供信息服务。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网络电视、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移动办公、无线通讯、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在内的一系列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汽车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集成化和模块化趋势随着用户对多媒体娱乐要求的逐步提高和汽车电子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取得了飞速发展。数据存储与网络传输技术的提高,为音、视频的存储与通信提供了基础平台,更加促进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应用的丰富发展。互联技术发展,推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变成了功能复杂的数字内容中枢,汇集各种信息源,连接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同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往往集成了

29、汽车行驶信息、辅助倒车系统、车载导航系统、车身安防应用等,使得整个车载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和集成化。另外一些汽车厂商开始了模块化设计的布局,将一些功能模块拆分,如主控模块、收音模块、独立功放、独立显示系统、播放器、导航模块等。模块化设计可以减少不同车型配置的重复设计、验证,加大单品模块的重复利用率。但是对汽车电子厂商的研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交付能力、全球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二)全球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规模在汽车轻量化、小型化、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的推动下,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整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德勤2数据显示,全球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处于成长期,2012至2016年全球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30、市场销售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0.8%。预计到2020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美元,成为最大的汽车电子细分市场。(三)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子市场中国车载导航产业增长迅猛我国汽车导航整体装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绝对装配量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整理及分析,在前装导航市场,我国出货量从2009年的50.3万台增长到2015年的371.2万台。2015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459.76万辆,前装导航渗透率为15.15%。在车载导航逐渐成为汽车标准配置的情况下,前装市场的导航渗透率不断提升。(四)车联网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

31、兴起以及智能交通的迫切需求等因素影响,车载智能相关领域已出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基于移动互联网以及车联网等应用的智能化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已成为市场的发展主题。随着车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X(X为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五)我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和用户需求变化对车载电子形成双重拉动车载电子产品的发展受到下游汽车市场需求的驱动社会的发展,用户的生活方式和驾驶习惯逐渐发生变化,增加了对车载电子的配置需求。自驾出游增

32、多,城市生活圈扩大,加上交通阻塞等,延长了驾车时间。车载电子信息娱乐系统不但提供了音频播放、游戏等功能,增添了用户的驾车乐趣,消除长时间驾车带来的枯燥烦闷,而且为用户彻底解决行驶道路选择、避免拥堵和高效到达目的地等难题,受到车主的青睐。二、车载空调控制器车载空调控制器是一种汽车空调的控制装置,通过对发动机转速和车厢内温度的变化进行检测,经信号逻辑处理,对电磁离合驱动器和怠速阀驱动器进行控制,使车厢内温度恒定并节省汽车能源。按系统装置可分为手动机械式、电动电子式、单温区全自动和多温区自动控制等。车载空调控制器的核心在于控制逻辑算法,算法越精确,控温效果越好,提升汽车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节能

33、水平。车载空调控制器一般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测试活动,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等方面的测试,通过测试的产品才有可能推出市场。特别是对于全自动空调控制系统,还需要进行控制算法与实际车内系统的匹配标定,标定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整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表现效果。另外,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一些汽车厂商开始了模块化设计的布局,将空调控制系统主控模块与控制面板分离出来,复杂算法被放置于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内,而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面板则给操作者提供了优秀的人机交互体验。模块化设计可以减少不同车型配置的重复设计、验证,加大单品模块的重复利用率。三、驾驶信息显示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是驾驶员和车辆进行信息交流的

34、重要端口,负责整车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智能报警,是实现节能省油和安全驾驶的重要方式。传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主要显示的信息有车速、发动机转速、油压、冷却水温度、里程、时间、方向灯指示等,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发出报警信号,相对于新型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功能比较单一,集成度不高,难以满足显示精度稳定性及大量复杂信息显示的要求。随着微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在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中的应用,多功能、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仪表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汽车电子化程度,并带动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多功能、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方向发展,未来将演化成为汽车综合信息系统。我国驾驶信息显

35、示系统经历了机械式、模拟电路电子式发展阶段,目前已经步入数字化发展阶段,但整体技术水平仍较低,与国际先进技术存在着较大差距。高端市场进入门槛高,外资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大陆、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等国际汽车电子巨头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内资企业则主要给自主品牌车配套,但占据的市场份额较低。但是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少数具备仪表和显示技术的公司正在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第四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8373.27(折合约87.56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61291.93。(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集团)有限公司建设

36、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汽车电子产品5万套,预计年营业收入77400.00万元。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

37、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建设区基本情况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界于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0812之间,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四川省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如都江堰市、眉山

38、市彭山区、长宁县等90岁以上人口均超过千人。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5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107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区划。353个街道、2232个镇、1929个乡、98个民族乡,合计4612个乡级区划。2019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837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6615.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774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刻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科技领域

39、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变革,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今后一个时期,是

40、我省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呈现出经济增长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发展动力转化到了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接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等特征,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又面临许多重大机遇。主要挑战是:稳定增长的挑战,促进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升级的挑战,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创新驱动的挑战,科技与经济联系不紧密,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协调发展的挑战,区域

41、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开放合作的挑战,全国重点区域开放点多面广、竞争加剧,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生需求的挑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期脱贫任务重难度大;治理能力的挑战,社会治理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的压力,法治建设有待加强。同时,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要把握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顺应国内外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

42、,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化解社会矛盾,科学制定发展路径,不断开拓我省发展新境界。在目标制定上,统筹好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的关系;在动力培育上,统筹好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在产业支撑上,统筹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上,统筹好竞相跨越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上,统筹好政府和市场和关系。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6616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10%,居民

43、消费价格上涨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7%。全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面临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有着较大空间。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7185亿元,城乡居民人

44、均收入分别为15461元、5140元。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66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154元、14670元,由此,全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三、创新驱动发展(一)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等领域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壁垒,找准技术瓶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强互联网与产业发展跨界融合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建设,构建完

45、善的产业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对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二)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支持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德阳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绵阳科技城建设,选择一批市、县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建设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中试基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学、高端装备、核技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加快建立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研发设计、技术中介及推广等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服务专业化、社

46、会化和市场化。推进建立企业公共检测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三)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创新主体间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壁垒,选准技术瓶颈,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轨道交通、无人机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新型研发组织,建设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全面就地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承担基础性研究和

47、公益服务类的科研院所,强化财政资金扶持,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应用研究类、工程开发类科研院所转企改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改革科研项目组织方式和形成机制,构建公开透明的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四、“十三五”发展目标充分考虑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提高发展平衡

48、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建成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大进展。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贡献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就

49、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巴蜀优秀文化影响持续扩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50、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依法治省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保障,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各领域基础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五、产业发展方向(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中国制造20

51、25四川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燃机、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油气钻采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产品,培育优势企业,抢占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形成全省重要的产业支撑。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工业基础领域创新和配套能力,提升制造业自主

52、配套水平。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自动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制造体系网络化。推动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制药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三)推动质量品牌提升实施产品强质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和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在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农副产品加工、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领域突破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建设高水平的四川工业标准体系。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完善产品认证和检测体系建设。保护、传承和振兴老字号,培育以技术

53、、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实现“四川产品”向“四川品牌”转变。(四)推进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引导产业向适宜区域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优势产业关联、成链、集群发展,并向特色产业园区集中,突出园区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培育壮大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推动省级开发区扩区升级。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支持重点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提高单位产出效率。三、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

54、民区,所以,从项目选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项目选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第六章 建筑技术分析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

55、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二)总体规划原则1、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2、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3、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

56、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4、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二、建设方案(一)结构方案1、设计采用的规范(1)由有关主导专业所提供的资料及要求;(2)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3)当地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2、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1)车间与仓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作围护结构,基础采用浅基础及地梁拉接,并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2)综合楼、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二)建筑立面设计为使建筑物整体风格具有时代特征,更加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更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建筑外形设计时尽可能简洁明了,重点把握个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美与逻辑美,并注意各线、面、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方向、形体、质感、虚实等多方位的建筑处理手法。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61291.93,其中:生产工程33158.93,仓储工程7232.4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