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解.ppt_第1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解.ppt_第2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解.ppt_第3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解.ppt_第4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R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

2、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1. 物距是指_的距离,用 u 表示;像距是指_的距离,用 v 表示.,物体到透镜,2. 当凸透镜成像时:(1)u 2f,成_、_的_像,此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2)当f u 2f 时,成_、_的_像,此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3)当u f 时,成_、_的_像.,像到透镜,倒立,缩小,实,f v 2f,倒立,放大,实,v 2f,正立,放大,虚,3. 凸透镜成的实像有_、等大、_三种,而虚像

3、只有_的.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侧.,缩小,放大,两,同,放大,1生活中的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观察与思考,2观察凸透镜成像。,(1)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2)把放大镜正对着窗户外,并且在放大镜另一侧比较靠近的位置前后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窗外景物的像?,知识点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探究问题:,2实验方案:,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1)实验器材:,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2)两个物理名

4、词及实验前的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1)实验步骤,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照步骤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

5、距u,使fu2f,仿照步骤 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实验,凸透镜焦距f = _ cm,(2)探究实验记录表,f v 2f,倒立,缩小,实像,v 2f,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v = 2f,倒立,等大,实像,u 2f,f u2f,u = 2f,u = f,u f,不成像,异侧,异侧,同侧,异侧,v u,分析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一倍焦距点分虚实 ),1. 像的虚实:

6、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放映状态下显示,2. 像的大小: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uv时,得到缩小实像; uv时,得到放大实像。,思考:难道实像只有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当u = v = 2f 时成等大的实像。 二倍焦距点分大小。(没有缩小的虚像。 ),2. 像的大小:,3. 像的正倒: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uf 时成实像,是倒立的;,uf 时成虚像,是正立的。,物距连续变化时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当物距“很远”时,相距近似等于焦距。,重要应用:远物成

7、像粗测焦距。 “傻瓜相机”成像原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规律方法,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答:光屏上不能发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有: (1)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蜡烛正好放在一倍焦距上,不能成像; (3)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像未成在光屏上; (4)光具座太短,小于光屏的调节范围(前两条即可),2(1)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处,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

8、_处,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 (2)在物距不断减小的过程中,像距不断_,像的大小不断_;当物距小于_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A,C,D,增大,变大,1倍焦距,3.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_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f u2f,放大,f,u,(2)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

9、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解析:当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时,蜡烛烛焰发出的光仍有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成像.但由于通过凸透镜的光减少,所以成的像亮度变暗.,C,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2你得到这个规律用的是什么方法?,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1.本课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

10、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3.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特别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动态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这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到其中的规律.,(教材P98“想想议议”),查看实验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解: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大于像距.由

11、此可以得出结论: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凸透镜所成的像中没有正立的实像,也没有倒立的虚像.,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一说它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个规律.,(教材P99“动手动脑学物理”),解:照相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际做一做,验

12、证你的猜想.,解: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根据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当铅笔由靠近盛水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盛水玻璃瓶你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根据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与前面用凸透镜所做的实验相比,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解:相同:都能反映出凸透镜成的像与物距有关; 不同:玻璃瓶是一个柱面凸透镜,它的焦距比较短.,3.学习使用照相机,向有经验的人了解光圈、快门和调焦环的作用.“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快门?是不是需要“调焦”?,解: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