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1页
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2页
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3页
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4页
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 基础心理学知识 崔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Email: cui_,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发生是指在进化的链条上的哪个环节上出现了哪些心理现象 发展是指从个体形成直至消亡整个心理变化过程 活动规律是指在自然、生物、社会因素作用下,心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 普通(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心理学的基本目标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

2、有人才有意识 揭示意识的本质 发现心理活动的规律 利用心理学的发现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和人的心理学现象以及全部相关的自然、生物和社会因素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心理现象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个体心理现象 人类个体心理学现象有两种分类方式,认知信息加工:指人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情绪、情感和意志调控系统 需要和动机(倾向性)动力系统 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条件和特征,心理过程 动态性 人格,心理现象,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

3、、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伴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心理的发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感应性感觉(环节动物) 感觉知觉(脊椎动物) 知觉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思维萌芽思维(人) 脑是心理的活动器官得到了生活经验、临床事实和科学研究的证明,二、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健全的大脑不能自发地产生心理 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 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可以是形象、概念或体验。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是产品 心理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没有具体形态,但可以支配行为,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三、学科性质 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属于

4、自然科学 心理现象的社会制约机制属于社会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工作的最基本手段是通过对行为的准确描述和细致分析,间接地推论心理现象的规律 所以,心理学又被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年 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Wilhelm Wundt (1832-1920),二、学派的纷争 1、构造心理学 冯特在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时候,也提出了科学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 心理学应该借鉴化学的研究思路 心理学的任务是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到组成意识的基本元

5、素,以及利用这些基本元素构造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冯特的思想被铁钦纳带回了美国,并形成了构造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思想进入美国后,遇到了来自美国本土的两种学术思潮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 在欧洲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批评 精神分析学派独树一帜,2、行为主义 科学依据:条件反射理论 创始人华生John Watson (1878 1958) 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 反应(S-R)之间的关系。认为心理 (行为)无外乎是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不同时期的其他代表人物: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3、机能主义 思想基础:进化论和实用主义哲学 奠基人詹姆斯 William

6、 James 学派创始人杜威 John Dewey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 但不是意识结构,而是意识的适应性机能 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进行分解 推动了心理学应用研究,4、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Max Wertheimer Wolfgang Khler Kurt Koffka,5、精神分析学派 经典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心理事件是精神障碍的根源 意识结构: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 心理及人格的影响,

7、由于弗洛伊德的强调和 重视,才为心理学界认识,对心理学理论和 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Sigmund Freud (18561939),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1、 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自我实现,Carl R. Rogers, 19021987,Abraham Maslow 1908-1970,2、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作是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研究方法:心理学方法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

8、 人工智能 认知神经科学,3、生理心理学研究 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研究问题: 脑与行为的演化 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 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研究方法: 解剖、生理、生化、临床、病理方法 脑电波、脑成像技术 重要影响:大脑机能定位、心理活动的脑物质变化,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的手段和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解决社会实践提出来的问题,这是推动心理学发展的动力,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

9、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特点: 观察不能干预对象的活动,不能控制条件 结果不能简单地做因果联系的解释 资料比较客观、真实 为进一步实验提出因果关系假设,2、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 种类: 访谈法:用口头提问进行的调查 问卷法:用问卷的方式提问,让被调查者回答进行的调查 注意事项: 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问题不能有暗示性和歧义 遵从取样原则,保证信度和效度,3、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 个案法是对某一个被

10、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注意事项:结果的扩展要慎重 作用:通过无法人为制造的事例对心理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典型案例:先天盲的复明、狼孩、割裂脑,4、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无关的额外变量) 特点:对无关的额外变量的控制 控制的重要性:保证实验的效用,发现因果关系,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

11、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信息):把刺激的物理、化学能转化为神经能,即神经冲动 传递信息: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 整合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元的分类 感觉性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系统,二、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 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

12、动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具有拮抗作用 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脑干、间脑、端脑 脑干中的延髓又叫延脑 端脑又叫大脑 网状结构是脑干上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 边缘系统是由端脑边缘叶、间脑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神经核团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神经结构,桥脑,延髓,中脑,小脑,脊髓,间脑,端脑,脊髓 灰质(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

13、间神经元) 白质(脊神经的神经纤维) 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脑干 延脑: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脑桥:神经纤维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大脑与小脑之间神经纤维的通道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 由许多散在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 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间脑 丘脑:感觉(嗅觉除外) 上丘脑:嗅觉 下丘脑: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底丘脑:肌肉张力 小脑 保持身体平衡 灰质在外,白质在内,大脑结构 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 大脑的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叫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大脑

14、的内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称为大脑白质;白质内有灰质核团,叫基底核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起来 大脑皮层有很多褶皱,形成沟、裂和回 大脑皮层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线可以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分,大脑皮层的机能 感觉功能区 视区枕叶末端 听区颞上回、颞中回 躯体感觉区顶叶上中央后回 躯体运动功能区额叶上中央前回 联合功能区 以上区域以外的其他大脑皮层 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的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以及皮层下的一些脑结构构成,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躯体感觉和运动与大脑皮层的对应关

15、系特点 倒立;面积大小与部位的敏感性有关;对侧传导,四、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 右利手的人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左半球额叶损伤(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结论: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这种单侧化只是单侧功能优势,而不是绝对的单侧化,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脊髓 脑,脑神经(12) 脊神经(31),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脑干:延脑、脑桥、中脑 间脑:丘脑、上、下、底 小脑 端脑(大脑皮层)

16、,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 垂体腺,控制泌尿、血压及生长速度等。与生长有关 甲状腺 性腺,胸腺,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从静息状态到活动状态、从弱到强 抑制则相反 神经活动的程度变化,而不是单指开始与结束,Ivan Pavlov 18491936,(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馈是反射活

17、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反射弧,(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肉 流唾液(无条件反射) 铃声+ 肉 流唾液(强化、学习) 铃声 流唾液(条件反射) 人的心理、人的一切智力活动和随意运动都是对信号的反应,都是条件反射。所以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被动 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主动(桑代克、斯金纳),条件反射,Burrhus F. Skinner 19041990,Edward L. Tho

18、rndike (1874-1949),(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巴甫洛夫为了区别动物和人的条件反射,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 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会被抑制 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

19、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 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这种对其他刺激的反应的抑制就是分化抑制,(二)扩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 扩散:一个地方神经细胞的兴奋引起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泛化) 集中: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一个地方神经细胞的兴奋不再引起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分化),(三)相互诱导 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 正诱导:一部位抑制引起周围兴奋 负诱导:一部位兴奋引起周围抑制 同时性诱导 继时性诱导,

20、(四)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连续形成几个条件反射后,当这些条件反射都是按照固定的顺序出现时,经过多次训练,只要第一个条件反射的刺激出现,并不呈现其他条件反射的刺激,其他条件反射的对应反应,也会按照固定的顺序陆续出现。这样,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 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 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内脏感觉),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感

21、觉,第二单元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一、定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二、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觉阈限是对绝对感受性的度量 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 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也叫最小可觉差,j.n.d (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 差别感觉阈限是对

22、差别感受性的度量,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E.H.)1840年发现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即: I / I=K 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就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Fechner,G.T.)1860年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可以用这个刺激所包含的差别阈限值来表示 S=K logR 这是一个经验公式。以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不同感觉道的K值是不同的 即人感受到的心理量和

23、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两定律都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适应:快(1-2分钟) 暗适应:慢(30-40分钟),视紫红质的作用 戴波长在620纳米以上的红色眼镜,视紫红质不会分解,可保护暗适应 二、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像 负后像 正后象和负后象可以相互转换 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强度呈正比,三、感觉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 相继对比 四、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四单元 各

24、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光波:380780纳米(赤橙黄绿青蓝紫)之间的电磁波,(二)视觉器官和视觉感受器 视觉器官:角膜前房瞳孔 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最外一层是视细胞层) 视觉感受器:视细胞有锥体细胞(明视觉)和杆体细胞(暗视觉)两种 视觉产生途径:角膜前房瞳孔 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最外一层是视细胞层)视神经丘脑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三)颜色视觉 色调:色彩种类(由光波的波长决定) 颜色的特性 明度:明亮程度(由光波的物理强度决定) 饱和度:鲜艳程度(由光波中灰色所占比例决定),色弱(感受性低) 色觉异常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感受性缺失) 全色盲(感受性缺失) 色觉异

25、常原因:大多由遗传造成:隔代遗传,隐性基因,色光混合:相加混合(在视觉器官中进行,强度加强) 颜料混合:相减混合(在物体表面完成,强度减弱),颜色混合,五、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 声波:16 20000赫兹的机械波 1000 4000 Hz 最敏感 老年人听觉丧失首先是高频声音,(二)听觉器官和听觉感受器 听觉器官: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 听觉感受器: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 听觉产生途径:声波科蒂氏器官听神经丘脑颞上回和颞中回,(三)听觉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程度,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响亮程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圆润程度,由声波的波形决定,三、嗅觉和味觉 嗅觉

26、: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味觉: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 感受器是味蕾 最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 四、皮肤感觉 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五、平衡觉:静觉 感受器为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六、运动觉:动觉 七、内脏感觉 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窒息、疲劳、便意、疼痛和性的感觉 八、痛觉 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 内脏痛与皮肤痛的不同: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的现象 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护机体;痛觉最难适应,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

27、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与感觉的不同 知觉是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知觉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知觉与感觉的联系 知觉来源于感觉 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选择性:根据需要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的特性 也就是把一部分物体当作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物体当作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 对象和背景之间可以发生转换,两可图形,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又叫知觉的常性 包括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

28、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对被知觉的事物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一)大小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大小、距离、参照物等 运动觉和触摸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形状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动觉、触觉、生活经验 (三)方位知觉,(四)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对象的重叠 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 阴影 运动视差 眼睛的调节作用 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双眼视轴辐合 双眼视差: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 在没有其他条件可以利用的时候,只要我们用两只眼睛看东西,能够形成双眼视

29、差,就会产生深度知觉 立体电影利用了双眼视差的原理,二、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线索 计时器,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 生物钟: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像一个时钟,调节人的行为节律性,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影响时间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感觉通道性质:听觉估计的准确度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时间的长短:较长的时间容易产生低估;太短的时间容易高估 活动内容性质:丰富容易对时间低估;活动内容贫乏容易高估 对所发生的事件所持的态度和它所引起的情绪,三、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物体运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人们才能知觉到运

30、动 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 动景现象,现象电影、霓虹灯 诱导运动 自主运动 似动现象属于视觉的运动错觉,四、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错觉是客观存在,是有规律的而不是主观意想出来的 形重错觉:形状的大小影响了对重量的判断。两个大小不等,重量相等的木盒,掂起来觉得小的重,大的轻了 视听错觉:眼睛看着台上做报告的人,觉得声音是从台上传过来的;低下头来不看作报告的人,又觉得声音是从旁边扩音器里传过来的 错觉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错觉的作用:积极和消极(倒飞错觉),第四节 记忆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

31、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作用:积累知识和经验,逐渐形成了个性 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奠基石,二、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事物的形象,;动作记忆,对的记忆 情景记忆:亲身的经历 情绪记忆: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 语义记忆: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语词逻辑记忆 动作记忆: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三、记忆过程 识记 保持 回忆(再认) 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回忆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再认是识记过的材料虽然不能回忆,但当它重现时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的过程 回忆和再认都是从大脑中往

32、出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只是形式不一样罢了 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三个环节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遗忘(保持)曲线 艾宾浩斯致力于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较高级的心理过程记忆研究成果载于1885年出版的记忆一书 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自己作主试和被试 利用节省法(重学法)计算保持量 考察了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效果 后人绘制了艾宾浩斯保持曲线,第二单元 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表象 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

33、叫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直观形象性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作用1) 片段不稳定性与知觉形象的区别 可操作性想像的素材(作用2) 概括性很初级的,与思维概括性有本质区别 表象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作用3),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根据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来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语义、形象,1分钟,长时记忆,无限大 不能,72个组块 能,920bit 不能,容量 能否被意识,三个记忆系统的特性,瞬时记忆的发现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Sperling,G.) 方法:让被试者看一张写有三行,

34、每行4个字母的卡片,卡片呈现1/20秒 全部报告法:让被试者整个来回忆这张卡片上的字母,只能回忆出5个左右 部分报告法:看完卡片后紧接着呈现三个不同声音中的一个,每个声音代表一行字母,让被试根据声音的提示回忆对应一行字母,结果不管检查哪一行,至少能回忆出3个。由此推算,在刚看完一张卡片时应该能记住9个字母。如果不是紧接着给他声音,而是停一两秒钟再给他声音,他能记住的每行也只不过两个字母,整张卡片能记住的和用全部报告法记住的就一样了 部分报告法发现:刚看完时能记住的比较多,但保持的时间比较短 斯波林将这种记忆称为瞬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自然的衰退和干扰 干扰种类 前摄抑制:前面对后面的干扰

35、 倒摄抑制:后面对前面的干扰 系列位置效应:干扰对记忆效果造成影响的非常明显的例子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两头记忆效果比中间好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反映 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主要特征 间接性 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 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映 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概括性 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概念以词的形式来表现 正是因为

36、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人的思维就超出了感性认识的范围,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形态(媒介或中介物)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是思维最本质的特征 二、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 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果有创造性程度 再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 概念是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

37、,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个体掌握概念的层次反映了其思维发展的水平,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自然概念: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概念 人工概念:根据特定规则人工制造的概念,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心理学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多数以人工概念为实验材料 人工概念形成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人工概念形成的经典实验是布鲁纳(Bruner,J.S.)设计的人工概念实验,三、问题解决 定义: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问题:任何没有实现的目标 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

38、过度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问题解决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影响问题解决的各种因素,以及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 定义: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正迁移:有助于解决新问题 负迁移:阻碍解决新问题 原型启发: 定义: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原型: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 思维定势 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策略:把所有能够达到目标的途径都一一加以尝试的方法 启发式策略: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达到目标的方法 循

39、环子目标策略: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子目标 逆向搜索策略:从目标状态向初始状态搜索 计划简化策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形式,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 言语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言语是心理活动,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言语,二、 言语活动的形式 外部言语:用于进行交际的言语 口头言语 对话言语 独白言语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不用于交际,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内部言语比较简

40、缩,不完整,速度比较快,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表达性失语症(说不清)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失读症(看不懂) 书写性言语中枢:失写症,失写症(写不了),第五单元 想像 一、想像 定义: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想像属于思维的范畴,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表象为想像提供素材 想像来源于现实,同时又具有创造性 想像的种类,划分标准是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 无意想像: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像,如,梦、幻觉等 有意想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而进行的想像 创造想像 再造想像 幻想,第六节 意识

41、和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物质发展和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 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一种觉知状态 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调节的作用 二、无意识 指个体没有觉察到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发生 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三、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一)睡眠 不同状态下的脑电特征 清醒和警觉状态:波 安静和休息状态:波 睡眠状态:波 从清醒到睡眠脑电变化规律: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过渡 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浅睡眠,10分钟, 波转向波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20分钟, 波 第三阶段:出现波,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20分钟, 波

42、 快速眼动期(做梦):510分钟,类似波,快速眼球运动 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二)梦 梦发生在快速眼动期 梦的特点 梦境的不连续性 不协调性 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剥夺的后果: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影响到健康 对梦的解释:Freud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手段,第二单元 注意 一、注意 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性 指向性: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是

43、心理过程进行的必要条件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只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了,二、注意的种类,根据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划分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出现的条件: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的作用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是随意注意的延续,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在同一

44、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72 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起伏或动摇: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的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 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和个体对这两种活动的态度 个性特点 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分散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 所从

45、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所从事的活动应该有内在联系 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在不同通道内,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定义:脑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的对象性:需要都有对象 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有密切的关系,二、动机 定义: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倾向)或内部的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

46、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驱力、诱因、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行为主义对动机的一种解释) 诱因: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诱因需要动机) 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动机的调节上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动机和结果的一致性,(二)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在有机体生理需要基础上产生,也叫驱力或内驱力 社会性动机:在人类社会文化需要基础上产生,包括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以认识

47、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范围)、持久性、效能(力量) 兴趣:认识事物的动机 爱好:从事活动的动机,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 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 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 定势的作用就是无意识动机的表现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因外部环境影响而产生 内在动机:因个体内在需要而产生,第二单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缺失性需要: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低层次需要) 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高层次需要) 没有满足的需要是活动的动力 低层次需要较早发展 高层次需要

48、是最终动力 层次在特殊情况下可颠倒,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只有少数人能自我实现。,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 定义: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关系的反映: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情绪的三个成分 主观体验:情绪的性质 外部表现: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生理上变化,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用来描述感情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 强调感情的过程,可用于动物和人类,较为低级 强调感情的生物性 强调感情的动态性 情感 强调感

49、情的内容,则较为高级,只能用于人类 强调感情的社会性 强调感情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了 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反应,使有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 表情有利于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动机功能 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 对认识活动的驱动 组织功能 对活动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 情绪状态与记忆 信号功能 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手段 表情的交流比言语的交流出现的要早,第二单元 情

50、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机体变化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是情绪产生的原因 推动情绪机制的研究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情绪的中枢理论,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情绪的产生,由环境刺激、生理变化、对环境刺激的认知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通过实验验证了认知的决定作用 将认知因素纳入到的情绪发生的解释中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不是副现象,而是独立过程 强调情绪的动机作用 强调体验是

51、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体验驱动行动 随着新皮质发展,情绪种类越来越多 情绪的分化使其具有了各种各样的适应功能,进而在生存和适应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动力性:增力减力(提高还是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激动度:激动平静 强度: 强弱 紧张度:紧张轻松,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分 基本情绪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人和动物共有的 有独立的主观体验、生理变化、外部表现 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复合情绪 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敌意=愤怒+厌恶+轻蔑;焦虑=恐惧+内疚+痛苦+愤怒,二、从情绪的状态(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来分 心境

52、(心情) 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不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件 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引起心境的原因,但不一定能意识到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会发生重要的影响 善于调整心境是一种良好的性格特点 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 激情状态下,人发挥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但也能使人的认识范围变得狭窄,应激 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源: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 应激反应:个体对应激源所做出的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53、 强烈和持久的应激反应会损害人的工作效能,还会使人处于易感状态,在其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人患病 应对应激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 怎样应对应激应该是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三、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第五单元 意志 一、意志 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受意志支配的行动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案 ,

54、作出决策 执行阶段:执行既定的计划,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审视既定的计划,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意志行为中的冲突 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 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所遇到的冲突 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冲突 双重趋避式冲突: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所遇到的冲突,三、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受暗示,武断)

55、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坚韧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动摇,执拗)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任性,怯懦),第九节 人格 第一单元 人格概述 定义 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 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特性 独特性 遗传素质和环境条件同促成了人格的独特性 心理学家着重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心理学家同样重视对人的共同特征 独特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整体性 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 各种行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

56、体,体现独特精神风貌,特性 稳定性: 一般具有时空一致性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和发育成熟,人格特点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功能性 刺激通过人格的中介起作用,人格对行为进行调节 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行为必然反映生活的社会文化的特点社会制约性 心理是大脑的机能,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自然性,结构 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格,人格的倾向性 人格的心理特征,需要 动机 能力 气质 性格,第二单元 能力 一、能力概述 定义: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与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人格心理特征 不存在离开了

57、具体活动或任务的抽象能力 智力 从事任何一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在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中,思维力是支柱和核心,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分类 按能力发展的高低可分为 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一种心理

58、条件 才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 天才:才能所包含的心理条件的一个完美结合 按能力的构造,能力可分为: 一般能力(智力) 特殊能力,按能力涉及的领域,能力可分为: 认知能力(智力):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能力: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从事社会交往的能力,如与人沟通的言语交往和言语感染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按创造程度,能力可分为: 模仿能力:仿效他人的言谈举止而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能力 再造能力: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 创造能力:不依据现成的模式或程序,独立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方法的能力,二、能力结构理论 斯皮

59、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塞斯顿的群因素论(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因素) 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操作能力结果),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有高低的差异 能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 一般把智商高于140的儿童叫超常儿童,这类儿童大约占全人口的1%;一般把智商低于70的儿童叫弱智儿童,这类儿童大约占全人口的3% 智力水平的高低并不是一个人成就大小的唯一决定因素 能力类型的差异(个人的特长) 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早慧和大器晚成),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素质,即天赋,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环境(营养、家庭、学校、社会)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后天的条件 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而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遗传潜势较好,能力发展可塑性大,环境的影响也大;遗传潜势差,能力发展可塑性小,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第三单元 气质 一、概述 定义: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