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1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1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1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1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雨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事迹、积累重要字词能力目标2、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3、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歌曲,师总结:这首歌是儿女对母爱的高度深情赞颂,同时我认为这首歌也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所作的真情告白。可是,同学们仔细品味过雨的诉说吗?(大多同学回答没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诗

2、人郑愁予就送给了我们一首雨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 2、作者简介。(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作者情况,教师再补充归纳,并让学生做笔记。)郑愁予,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上世纪80年代曾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他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一、检查预习内容。(因为已经布置预习任务,检查时先让个别学生回答,然后学生集体读认,并做好笔

3、记。)1、.给加点字注音。田圃(p)禁锢(g) 留滞(zh)喑(yn)哑 丝缕(l)喧(xun)嚷帘(lin)子 耸(sng)立蓑(su)衣斗笠(l)油膏(go)襁(qing)褓(bo)2.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一生一个词语解释并造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并让学生当堂记诵。)田圃:指田地。禁锢:束缚,强力限制。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丝缕:丝线。喧嚷:好些人大声叫喊。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安息:安静地休息。也用作对死者

4、表示悼念的用语。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泛指祝人平安和幸福。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二、研习课文。(一)朗读课文,把握感情。1.指定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做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并思考: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学生读完后,先让其他同学畅所欲言地评价,教师适时做朗读指导。)(1)语气、语调的把握。,整首诗读来让人感觉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因此朗读时应给人喜悦、昂扬之感。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

5、情推向高潮;第九节应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2)停顿、节奏和重音的把握。例段如下: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2.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二)布局谋篇,整体感知。1.这首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同学们给全诗分段并归纳段意。(学生讨论划分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答案。)明确:这首诗根据雨的行踪,可以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雨前。写春雨来前大地萧条

6、,也正因为大地萧条,雨才会来探访大地。第二部分:(第2、3、4、5节)雨中。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春雨的来临为大地带来了欢乐。第三部分:(第6、7、8节)雨教。写春雨告知儿童自己曾在笑中长大,教儿童要勇敢面对生活,幸福成长。第四部分:(第9节)雨息。写春雨向儿童们表达自己的最大心愿是看到儿童们自由地笑,幸福成长。2.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意象学生很容易找出,关键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意象词语,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画面描绘(以第5节为例):在淅淅沥沥的春雨

7、中,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三)问题探究。请同学们再速读一遍全诗,讨论思考以下的问题。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表现了春雨怎样的精神?2.副标题起什么作用?副标题为什么取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3.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精美语句品味。本诗语言非常精准,而且富有深意,生动传神,富有想象力,请找出诗句加以品析。(学生可以任意找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只要品析得当即可。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此种

8、问题的回答方法。)示例:1.“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这句话中的“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地生活的美好祝福。2.“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中的“白云”是自由的象征,表明:雨具有返老还童之心,即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雨是带给下一代人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雨希望万物都像它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所以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3.“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中的“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

9、之中,境界全出。三、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雨说教学反思 今天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的诗雨说,课前大致设想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语言美,理解诗的内涵,感知拟人手法的妙处。主要步骤:一、整体感知(生读 师范读)解决字词。二、按结构(雨说一词为标志),简单概括雨说的五个层次。三、整体再读诗歌 ,总结雨的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雨是)四、体会 拟人手法的妙处。五、全班演读课文。 在实际上课时,只进行到了第三点。第四点由我为大家直接点出。上完课一直反思,时间到底浪费在哪里?似乎读的不够充分。于是,给另一个班上课时,我不再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多读了读。现在在回头看整堂课让学生概括每层雨说的主要内容时完全没必要的。因为诗歌的内容很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概括了会让诗失去味道。当初这么设计是想让孩子们把概括出来的句子连起来和原文对比,以体会原句的生动。现在想不如直接出示老师概括的干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