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根结治疗.ppt_第1页
标本根结治疗.ppt_第2页
标本根结治疗.ppt_第3页
标本根结治疗.ppt_第4页
标本根结治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概况,概述,根结、标本、四海、气街等理论,是对人体不同部位经络功能的总结和概括。它们在经络的分布和气血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经络腧穴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指出四肢下端的特定穴与头、胸、腹、背腧穴的关系,对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结,“根”和“结”是指十二经脉之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根结一词首见于灵枢根结。根即树根,有起始的含义;博雅:“根,始也。”结即缔结,有归结的含义。广雅:“结,终也。”马莳注:“脉气所起为根,所归为结。”则从脉气的起止作说明。在经络理论中,“根”和“结”是指十二经脉之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根”,是经气所起

2、的根源处,为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是经气所归的结聚处,在头面、胸、腹的一定部位和器官。,灵枢根结虽之举论足六经之“根”,但从井穴与头面、胸腹的关联意义上来理解,手六经应与足六经相似,故元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便有了“四根三结”的概括提法。这是在足六经根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十二经脉都是以四肢井穴为根,合称“四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合称“三结”,使经络的根结理论更臻完善。,灵枢根结只列举了足六经的根与结,除足六经的根结外,灵枢根结中同时记载了手足六阳经的根、溜、注、入,这种理论与根结理论有相同之处,与五输穴的关系更为密切。“根”,是经脉之气的根源处,也都是四肢末端的井穴;“溜”,本义指水流,与

3、“流”互通,是经脉之气所流经之处,多为各经脉的原穴;“注”,是经脉之气所灌注之处,多为五输穴的经穴或合穴;“入”,是经脉之气所进入之处,共有两处,下部的“入”是各经之络穴,上部的“入”则为颈部各阳经穴,根结理论的意义和应用,根结理论说明了经气活动的上下联系,强调以四肢末端为出发点,着重于经络之气循行的根源与归结。这与十二经脉的起止点不完全相同,与营气运行的流注方向也有差异,而与五腧穴的排列先后一致。,根为四肢末端的井穴,溜为原穴,注多为经穴,下入为络穴,这些穴位均位于四肢肘膝以下,与特定穴中的五腧穴、原穴、络穴理论有相通之处。可以说,这是经气运行的主要形式,强调四肢腧穴对于头身的重要作用。 内

4、经中多篇有类似这种流注的记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脉书在叙述经脉循行方面与此论述相一致。可见根结和标本等理论是早期脉书的发展。,根结理论,窦汉卿归纳为“四根三结”,即突出了手三阴结于“胸”,组三因结于“腹”,手足三阳结于“头”的主治关系。临床上对于头、胸、腹方面的病症,可以选取四肢部一“井穴”为代表的穴位。又可“根部”与“结部”相配合取穴。,临床应用,临床上对于头、胸、腹方面的病症,可以选取四肢部一“井穴”为代表的穴位。又可“根部”与“结部”相配合取穴。灵枢本输说:“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脉之所终始”。 灵枢经邪气藏腑病形说:“根死则叶枯”。 如肘后歌的“头面之疾针至阴”、“顶心头痛眼不开, 涌泉下

5、针定安康”,资生经少商主治“咽中肿塞, 谷粒不下”,针灸大成隐白穴主治“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千金翼方少泽主治“妇人无乳”等。,标 本,“标” 和“本”是一个相对性的名词,是十二经脉之气集中和弥散的部位。说文解字说:“木下曰本;标,木杪末也”。“标”原意是树梢;“本”是树根。经络学说中,经脉“本”,是指经气集中的本源部位,“标”是指经气弥满的散布部位。,在十二经脉之中,“本”在四肢部,“标”在人体的头面、胸背等部位。经络学说中的标本概念,说明了经脉之中上、下相互关联的关系。人体的头面、躯干与四肢相对来说位置在上,位于“标”部位,经气在运行的过程中,上者应于下,下者应于上,相互影响,关系密切。,根

6、结与标本联系,经脉的根结与标本理论是一致的,经脉的根与本都位于四肢,有些经脉的“本”就是它们的“根”,结与标都位于头、胸、腹、背。二者都是用于说明四肢与头面、躯干部位经脉的主次关系,特别是突出了四肢部经脉的重要性。,根结与标本区别,本”的部位不像“根”那样专指四肢末端的井穴,而是位置有高有低,大体位于肘膝关节以下;“标”的部位则以脏腑背俞穴为重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经脉的“本”与“标”的概念推而广之,即以四肢部位的经脉特别是肘膝关节以下的部分为“本”,以头面、胸、腹、背部位的经脉为“标”。,标本根结的意义,根结、标本理论,论述了与十二经脉营气流注不相一致的走向,它们着重于经脉的循行分布,并不

7、为营气运行所局限,更广地说明经气的升降出入,上下内外的对流关系,表明了人体功能活动的复杂性。这种特定关系,对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它们也为五腧穴的解释应用、四肢肘膝以下腧穴的远治作用、上病下取的治疗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标本理论的应用,“本”是经气汇聚的本源部位,“标”是经气弥漫的散布部位,以说明四肢与躯干的经气联系,从而阐明了四肢肘膝以下的经穴对头身远隔部位的重要治疗作用。 十二经脉的标本理论对指导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灵枢经卫气说:“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标幽赋说 “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1取本部穴位。肘膝以下本部的腧穴除治疗近部疾患外,具有治疗远隔

8、部位疾患的重要治疗作用。 百症赋 “太冲泻唇喎以速效”; 标幽赋 “脾冷胃疼,泻公孙立愈” ; 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2取标部穴位。,在标本理论中,以头面、躯干部为“标”。在头面标部的腧穴,能治疗头面、五官及脑的疾病。 如通玄指要赋说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在胸、腹、背部的穴位,不但主治相应脏腑的病症,还主治与脏腑相关联的组织器官的病症。如千金要方取神庭治疗四肢瘫痪,外台秘要取浮白治疗腿足痿软,肘后歌取风府治疗腿脚疾患。,3本部与标部穴位配合,本部与标部穴位配合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配穴方法,也是标本兼治原则的具

9、体体现 如玉龙歌:“治肢体佝偻,风池配绝骨;治痞块疝气,期门配大敦”。 席弘赋:“治目疾,睛明配光明”等 。 这些记载,均为一上一下、一远一近的标部与本部穴位相互配合的具体应用。临床上常用的原穴或下合穴配合俞募穴治疗脏腑病,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气 街,气街是经气纵横汇通的共同通路。说文解字“街,四通道也” 灵枢动输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 。 灵枢卫气:“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脐之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气街,主要说明头、胸、腹、胫这些部位是经气循行的共同通道

10、,气街理论从部位上联系“标”和“结”,可以看出,头、胸、腹是“标”和“结”的所在,“根”和“本”位于四肢,“标”和“结”位于头、胸、腹三部,与气街关系密切。,气街理论的意义及应用,头气街以脑为中心,胸气街以心肺为中心,腹气街以肝、脾、肾及六腑为中心,脏腑气血通过气街而直达于外,灌注于诸经;诸经气血也可借气街直达于内,以养脏腑。 脏腑通过气街而前后相连,在躯干部胸气街将胸膺与背部相连贯,腹气街将腹与背腰部相连贯。滑伯仁说:“脏腑腹背,气相通应”。通应之路当是气街。气街以横向分布为主,联络前后,沟通脏腑体表的内外关系,纵贯人体上下,成为经络联系的统一体。,气街是纵横交错的网络状通道,与诸经脉脏腑器

11、官组织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并广泛地联系。分布于气街部位的腧穴,既能局部疾病,又能治疗相关内脏的疾病。 如灵枢卫气列举了四气街的主治病症,包括“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 ,就是头和腹部的病症,可以选用胸腹背腰部的穴位,以背俞穴和腹募穴为代表,它们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即能治疗局部病症,又能治疗相关内脏病症,还可治疗与脏腑相关组织及器官的病症。,手三阴经通于胸,相应内脏为肺、心、心包,其气输注汇聚于胸前及背俞;足三阴经通于腹,相应内脏为肝、脾、肾,其气输注汇聚于腹部及背俞。因此,胸腹内脏病变就可选取胸腹部有关穴位和背俞穴治疗。例如:咳嗽、气喘等肺部病症,可取肺之募穴中府和背俞穴肺俞;心痛、心悸等

12、心脏病症,可以取心包之募穴膻中配心之背俞穴心俞。,四海,四海是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海”是江河之水归聚之处。 灵枢海论指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灵枢海论指出了四海各自所输注的穴位:“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气冲穴),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 从以上所述可知,四海的具体部位是:髓海在脑头部;气海在膻中胸部;水谷之海在胃上腹部;血海在冲脉下腹部。,四海与气街及“结”、

13、“标”的关系,从位置上讲,脑为髓海,部位在头,与头气街相通;膻中为气海,部位在胸部,与胸气街相通;胃为水谷之海,在上腹部,与腹气街相通;冲脉为血海,位于下腹部,与腹气街和胫气街相通。因此,可以说四海与气街着重于经络气血横向的联系与汇通。四海、气街与三焦的划分也有其相通之处,四海位于头、胸、腹;气街以头、胸、腹、胫划分;而三焦是就胸、腹来分。,可以将四海、气街及根结标本理论中的“结”与“标”相互配合,用以说明头、胸、上下腹及胫的分段关系,特别是胸、上下腹的划分又与三焦相对应,对理解这些部位腧穴的节段性主治具有指导作用。,四海理论的意义及应用,四海是全身气、血、精、神的生成和汇集之所,是十二经脉之

14、归结所在,也是对头、胸和上下腹功能的高度概括。 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指出由血气、精神维持人的正常活动,完整人的性灵和生命。经脉、五脏、四海,是从不同层次论述有关内容,四海是其最高层次,对掌握纲领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四海理论在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诊治方面有重大意义。 灵枢海论 “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治疗上应当

15、以“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总原则。当然这仅是个提纲,对经脉之各种病症表现于临床治疗取穴配方中还直灵活运用。,经络的作用及临床运用,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其所有能决定人的生和死,是因为其具有联系人体内外和运行气血的作用;处百病,是因其具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调整虚实,是因其具有传导感应而起补虚泻实的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 十二经脉以人体体表和脏腑,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为重点;十二经别加强了阴经与阳经之间,以及经脉与脏腑、头面的

16、联系;十五络脉侧重人体体表与体表,以及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则具有沟通联络十二经脉,以及联络子宫、脑、髓等奇恒之腑的作用。,十二经的标本、气街和四海,则加强了人体前后腹背和头身上下的分段联系。经络系统是以头身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全身,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人体各部的活动保持着完整和统一。,(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难经二十三难:“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而荣于身者也”; 灵枢本藏言经络“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概括说明了经络的两大生理作用,即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 灵枢经脉度“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三)抗御病邪,反映病症,经络在生理上是

17、运行气血的通道,在病理上则有抗御病邪和反映病症的作用,前者是指当病邪(主要指外因)侵犯人体时,运行在经络内的气血有抗御病邪的作用;后者是指当人体内脏腑发生病理变化时,会通过相关的经络反映到体表。,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所说的肝病时“两胁下痛引少腹”,心病时“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等,就是内脏疾病在体表的反映。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等各有所属病症,其中许多位于人体表面,称为“外经病”,如手太阴肺经的“臑臂内前廉痛、厥”, 手阳明大肠经的“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等,这些体表症状可能是经络局部的症状,但也可能是内脏疾病在体表的反映。,(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针灸、按摩、气功等方

18、法所以能防病治病,正是基于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作用。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针刺调整虚实是通过传导感应而实现的,而针刺感应是在经络中传导的。经络在针或灸的刺激下,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使之向着有利于机体恢复的方向转化。,临床应用,经络诊法 灵枢经经水说:“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这些都是就经络部位进行诊察的方法 。 分经辨证 十二经脉各有“是动则病”和“是主某所生病”的记载 。 循经取穴 杨继洲针灸大成归纳总结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内经有“治主病”就是指取能主治该病症的经穴。,药物归经 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一经和某几经,称作药物归经,这是在辨证归经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清徐灵胎在医学源流中,用药物归经理论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用药作了更加详尽的解释:“如柴胡能治寒热往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