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采收、加工与贮藏_第1页
中药采收、加工与贮藏_第2页
中药采收、加工与贮藏_第3页
中药采收、加工与贮藏_第4页
中药采收、加工与贮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成良钰 2014.10.18,一、中药的采收 二、中药的加工 三、中药的贮藏,一、 中药的采收,1、采收与中药质量、产量的关系 2、确定适宜采收期 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1、采收与中药质量、产量的关系,中药品质的好坏,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所以确定适宜的采收期的原则是: 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既要考虑有效成分含量,又要兼顾产量。,2、确定适宜采收期,(1)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 有效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如;槐米:槐树的花蕾,芦丁,2、确定适宜采收期,(

2、2)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 如:牡丹皮,丹皮酚年年 人参, 6年总皂苷含量在4%左右,2、确定适宜采收期,(3)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确定: 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器官 (4)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 (5)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的中药材,其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之有可能得到更确切的判定.,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1)根及根茎类: 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 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柴胡、明党参在春天采较好,孩儿参、人参则夏季采较好,延胡索立夏后地

3、上部分枯萎,不易寻找,故多在谷雨和立夏之间采挖。,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2)茎木:秋、冬或全年 秋冬茎类:如鸡血藤、大血藤 全年木类:如沉香、降香、苏木,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3)果实种子类: 应在已成熟或将成熟时采收,少数未成熟时采收。 果实-果实成熟: 山楂 栀子 未成熟幼果:枳实 青皮 随熟随采:木瓜 种子-果实成熟 :牵牛子,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4)叶类和全草类: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 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例外:桑叶需经霜后采收,批把叶须落地后收集,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5)树皮和根皮: 树皮一般在春末夏初采

4、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因为树皮、根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的生长,应注意采收方法。有些干皮的采收可结合林木采伐来进行。,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6)花类: 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 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红花、洋金花等; 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菌、藻、孢粉类),各自情况不一。 如麦角在寄主(黑麦等)收割前采收,生物碱含量较高;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 马勃应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5、(动物),昆虫类中药,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 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则在三月收集,过时虫卵孵化成虫影响药效。 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 有翅昆虫,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 两栖动物如蛤士蟆,则于秋末当其进入“冬眠期”时捕捉; 鹿茸须在清明后适时采收,过时则角化。 在中药采收中要注意保护野中药源,计划采药,合理采挖。,3、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矿物),全年可采,二 、 中药的加工,1、产地加工的意义 2、常用的加工方法,1、 中药的加工,(1)保证质量:苷 (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 (5)利于

6、药材商品标准化,2、常见的加工方法,(1)拣、洗 (2)切片 (3)去壳 (4)蒸、煮、烫 (5)熏硫 (6)发汗 (7)干燥,2、常见的加工方法,(1)拣、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要用部位。 如牛膝去芦头、须根; 牡丹皮去木心; 白芍、山药刮去外皮; 香附、金樱子去毛刺等。 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2、常见的加工方法,(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土茯苓、乌药、鸡血藤、木瓜、山楂等。产地趁鲜切片干燥的药材品种日益增多,这不仅使医疗单位用药时间去加工切片操作过程,而且能缩小药材体积,便于运输和炮制。 但

7、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2、常见的加工方法,(3)去壳 种子类药材,一般把果实采收后,晒干去壳,取出种子,如车前子、菟丝子等; 或先去壳取出种子后晒干,如白果、杏仁、桃仁。 但也有不去壳的,如白豆蔻、草果等以保持其有效成分不致散失。,2、常见的加工方法,(4)蒸、煮、烫 蒸、煮、烫是将鲜药材在蒸汽或沸水中进行时间不同的热处理,均系在药材干燥前进行的加工。 其目的在于驱逐药材中的空气,破坏氧化酶,阻止氧化,避免药材变色; 减少有效成分损伤,保证药材的性味不致发生质的变化;使药材细胞中原生质凝固,产生质壁分离,利于水分蒸发,干燥迅速; 使加入的辅料易向药材组织内渗透;

8、 通过高温破坏药材中的有毒物质,或使一些酶类失去活力而不致分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或杀死虫卵,或不致剥皮抽心; 有的熟制后,能起到滋润作用。,2、常见的加工方法,(5)熏硫 熏硫处理,主要在药材干燥前进行,其与贮藏期间的熏硫防霉变的目的不同。 产地加工熏硫是利用硫黄产生二氧化硫,以达加速干燥,使产品洁白的目的,并有防霉、杀虫作用,如白芷、山药等。有的药材还在近干时加熏硫 次,如天麻、川贝母等。 熏硫时,必须使硫黄燃烧完全,以减少升华硫黄颗粒残留在药材上影响药材质量。 硫黄燃点在230以上,故在点燃时应加些辅助燃料,才能使之燃烧完全。,2、常见的加工方法,(6)发汗 发汗是鲜药材或半干燥后,停止加

9、热,再密闭堆积使之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当堆内空气含水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气就凝结成分珠附于药材的表面,如人出汗,故习称这一加工过程为“发汗”。 发汗是药材产地加工中常用的、独特的工艺,它能有效地克服干燥过程中产生结壳,使药材内外干燥一致,加快干燥速度,并能使某些挥发油渗出,化学成分产生变化,药材干燥更显得油润、光泽,或者香气更浓烈。 如厚朴、玄参等必须通过发汗,才能具有特殊色泽; 如山药、川芎、白术等须经发汗,才易内外干燥一致,光泽好而油润。,2、常见的加工方法,(7)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10、 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表示(一般不超过60); 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少数药材需短时间于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三 、 中药的贮藏,1、防霉 2、防虫 3、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 4、药材贮藏新技术,1、防霉,大气中存在着多量的霉菌孢子,若散落在药材或炮制品上,在适宜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5%)、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风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并促使其有效成分发生变化,失去药用价值。 我国地处温带

11、,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夏季炎热而潮湿,药材极易发霉。发霉后的药材,即使经过整理,将霉去掉,也会使药材色泽变黯,气味变薄,并带有霉味。因此,在药材或饮片贮藏过程中,霉变是最大的问题之一。,2、防虫,虫蛀是药材及其炮制品被蛀蚀的现象。药材被虫蛀后,有的形成蛀洞,有的破坏药材性状,有的甚至完全被毁坏变成蛀粉。害虫的来源主要是药材采收中受到了污染,或在干燥时未能将虫卵消灭而带入贮藏处,或贮藏容器与储存地方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附存,或在储存中害虫由外界带入。被虫蛀的药物,可因虫体及其排泄物污染,药材组织可遭破坏,重量减轻,害虫在其生活过程中能分泌出水分和热量而促使药物发霉、变色、变味,从而影响药效成分与

12、疗效。虫蛀也是药材或饮片贮藏过程中的最大问题之一。 药材因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832左右)、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3%),害虫比较容易繁殖。,2、防虫,防治措施: 1、物理措施:曝晒、烘烤、低温冷藏、密闭。 2、化学措施:用低毒杀虫剂。 3、药材同处存放防虫: 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而考虑不同的贮藏条件,分类保管,防止或减少虫害。一般含脂肪油(如苦杏仁、桃仁、柏子仁等)、淀粉(如白芷、山药、薏苡仁等)或蛋白质(如金钱白花蛇、蕲蛇等)多的药材较易虫蛀,含辛辣成分的药材不易虫蛀,如荜拨、胡椒、花椒等。,3、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1)变色: 在酶

13、或其他因素 含有易氧化成分 氧化变质 含有糖类物质 糠醛或其他类化合物; 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 还原产生棕色物质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温度过高或发霉虫蛀 使用杀虫剂 药材变色; 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化等,3、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2)走油 亦称“泛油”,是指含油药材的油脂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现象。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药物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走油原因亦很多,有的因高温时,药材所含油质往外出溢,如桃仁、杏仁等;有的因贮藏年久,药材某些成分(粘液质)自然变质走油,如天冬、玉竹等;有的因含脂肪油及挥发油或含糖量较高,受潮而走油,如柏子仁、当归、黄精、熟地,枸杞、等。 此外,有些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含有效成分容易挥散,如樟脑、冰片等含挥发油类的药材,如荆芥、薄荷;有的药材有效成分因久贮不断减少,或有效成分自然分解如洋地黄、麦角,或其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有的矿物药容易风化失水如芒硝、明矾等。要防止这些现象应注意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闭;有效成分不稳定的不能久贮。,3、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3)风化 药材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