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与技巧_第1页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与技巧_第2页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与技巧_第3页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与技巧_第4页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与技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服装加工的形式:单件缝制和流水生产。一、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一)服装缝制工艺1.服装款式图与外形概述服装款式图:正、背面视图。外形概述:是对款式外形的文字描述。2服装规格3服装质量要求4工艺流程5操作技术 6服装缝制设备(二)1裁片的组合方式(1)部件自身的组合(2)主要部件的组合(3)零部件与主要部件的组合(4)衬与部件的组合(5)里与面的组合2缝纫的组合方式(1)平缝组合(2)吃势的组合(3)里外匀组合(4)归拔组合(5)省裥组合二、服装缝制工艺技巧(一)做缝制标记1划粉线2剪刀眼3钻眼4打线丁5工艺样板(二)临时固定的新方法大头针、手工(三)拼接的处理1

2、拼接缝要遵循的原则。(1)拼接缝的两侧要选用同样的丝绺,使拼接后的丝绺容易平服。(2)拼接后的位置尽量斜方向,使拼好的零部件再缝合折转后缝份能错开不重叠。(3)拼接缝的位置要避开一些缝份会交叉重叠的部位和一些重要部位。2.拼接错误分析(1)挂面拼接驳头翻到正面的部位不允许。拼接部位丝绺不符。直向拼接缝份折转后重叠。拼接部位为门里襟底角部位,缝合后缝份会交叉重叠。(2)领里拼接拼接部位丝绺不符,会影响串口顺直。直向拼接缝份折转后重叠。拼接部位为领里中缝部位,缝合后会交叉重叠。(四)缝份的处理1.缝份的导向(1)较薄衣服的单衣 缝份缝合后可双向拷边后倒向一侧。(2)里料与里料缝合的缝份倒向一侧,并

3、可方便的留出坐势。(3)面料与里料缝合的缝份一般总是倒向里料一侧。(4)有里料的夹衣,为了平薄,面料缝份处可分开处理。2.缝份的修剪为了平薄、美观而修剪缝份。修剪的多少与所处的部位、衣料质地有关。(1)对倒向一侧的缝份,应依次修剪呈梯形,即所说的大、小缝份。对止口缉线要求压住的大缝份应大于止口宽度。对较薄的衣料可以不做梯形修剪。领头缝头止口修成梯形。后衣片分割开刀缝合后,缝份向过肩方向坐倒缉1cm止口。(2)缝份重叠交合部分应将重叠缝份多修剪一些。领尖角部位,尖角修掉后领尖角附近两边也可修去些。袋暗裥部位。(3)衬布与缝份重叠的部位,要使衬布略小于面料缝份,特别面料缝份本身就重叠交合部位,衬布

4、略小于面料净缝,以减少缝份厚度。(4)凡是有凹角或弧度部位的衣料缝合后,可使剪刀眼使缝份平服。如领口、袖窿、腰节等部位的眼刀可以加长或缩短缝份外口的长度,一般眼刀不可剪得太深,不得超过缝份宽的2/3。但凹角需转折的缝份处,刀眼要打到力缉线0.10.2cm才能平服,然后再剪一刀即可,只有当需要缩短外口长度的缝份重叠过多时,才剪成缺口形,为了表达清楚画了缺口,操作时要注意。尖领圈部位。弧度部位刀眼略浅,尖角部位刀眼深到离缉线0.10.2cm。方领圈部位。刀眼离缉线0.10.2cm。腰节部位。有里料的服装,当腰节收腰量特别大时,可通过剪刀眼来解决。如衣料本身结构比较松,或缝份较窄,不影响缝份的平服,

5、就不需要建刀眼。(五)省缝工艺的处理省的形状:锥形、橄榄形、平头形、各类弧形等。收省后的衣片要达到平薄、顺直、无牵吊、省尖处无凹陷。影响收省质量的因素:面料的质地、性能、省缝的位置、省量的大小。方法1. 缉省(1) 无夹里的衣片省缝根据需要可一边倒,也可居中坐倒,中间用手缝固定。(2) 有夹里的中、厚料如不易败丝,省缝可剪开一段分缝处理,省尖部位居中坐倒,省缝中心剪开离省尖3.5cm。可在缉省前剪开,可在缉省前剪开,也可在缉省后剪开更容易使省缝丝绺缉准。(3)有夹里的中厚料衣片如易败丝,可在缉省缝时垫上本色直斜丝绺的布条,布条长出省尖1.5cm,省与布条分缝处理,可使衣片表面平服。3.省的熨烫

6、(1)薄形面料的省缝熨烫,应在省缝与衣片间加进纸片,避免衣片正面留下省缝痕迹。(2)分缝吃力的省缝。烫省尖时要将一根手缝针插在省尖位置,时省尖不单边坐倒、丝绺顺直。(3)衣片两端成尖形的腰省,收省后避免引起衣服牵吊的处理。无夹里的衣片应在收省处将省缝拔开。有夹里的衣片,如不易败丝在拔开量不够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在收省的最大部位剪上一处或几处刀眼后再拔开。拔量和刀眼的大小,均可根据面料的松紧和省量的大小而定。(4)所有省缝熨烫时,都要将省尖处胖势烫散、烫圆顺。(六)处理吃势和里外匀的技巧1.处理吃势的技巧 当两片衣缝缝合在一起时,将需要放吃势、归拢的一片放在在下层,将需要带紧拔开的一片放在上层进行缝

7、合,可以利用缝纫机缉线时上层易赶、下层易吃的特性来缝合,有利于窝势的形成。如绱衬衫袖时,袖片山头有吃势,所以在衣片在上,袖片在下;而落肩袖要求衣身略有缩缝,所以正好相反,将衣袖放在上层,衣片放在下层;前后肩缝缝合时,后肩放吃势,所以前衣片在上,后衣片在下。当吃势量较大时,需要对吃势进行观察和适当整理,而且还需要借助镊子向前推送,应将放在的一片放在上层。如绱西服袖、大衣袖、西服肩缝、大衣肩缝等。2.处理里外匀的技巧 处理里外匀也可以利用缝纫机缉线的特性,处理好衣片的上下层的关系。如处理领子:领子放上,领面放下;袋盖,袋盖面放上,袋盖里放下;门里襟:挂面放上,衣片放下等。有的部件采用净样,要沿净样

8、缉线。有些高档工艺,用手工先固定再缉线。为了看到里外匀或吃势的分布,使缉线分布更准确,也常常采用面在上里在下的缉线方式,所以在操作中还应灵活运用。方法一:将里子缝份向里子方向分开烫倒。方法二:将面、里缝份均向面子方向超过缉线0.1cm左右(即缉线做紧0.1cm左右)扣转烫倒。方法三:将面、里缝份均向里子方向沿缉线扣转烫倒。通过以上的熨烫,在翻烫就方便多了。还可子里层止口处缉0.1cm的清止口,缉止口时将里外匀缝份均向里层坐倒,可形成良好的里外匀效果。(七)袖山头抽吃势1.手缝抽吃势方法缝针后将缝线抽缩使吃势均匀,根据需要布局。适于呢类高档服装装袖。2.机缝抽吃势方法(1)先调稀针距,在装袖缝头

9、外侧0.3cm和0.6cm各缉一道,后用手工抽缩缝线,形成吃势。适于薄料服装装袖,也适于袖口或裙腰抽缩。(2)先调稀针距,右手食指轻轻地抵住压脚后端的袖片(有些料可不用线),时不了向前移动不畅快,就会起皱,收拢,使之形成吃势。再用手调节各部委吃势的分布。适于化纤、棉布类服装装袖。3.机位吃势方法先调稀针距,右手拉住针位斜条,左手推送袖子山头,拉吃位置应在装袖缝头外侧0.3cm,边缉边将下层推送,将上层斜条拉紧,时袖山头产生吃势,适于简做工艺的装袖。质量要求吃势适宜、均匀、圆顺。(八)黏合衬的运用黏合衬分类一般黏合部位,主要为增加被黏合部位的平挺度和增强定型作用;另一类是牵带黏合部位,其作用与传

10、统敷牵带一样,牵带的合理运用能防止服装内部或边缘受力后或遇高温后拉伸变形,起固定形状的作用。其次牵带还起到服装立体苏醒的作用。使需要归缩的部位归缩。使平面的裁剪处理成立体的效果。1.一般黏合(1)黏合部位贴边部位 连贴边的,如衬布不影响面料外观,衬可配宽些,在贴边部位并超过衣身1cm黏衬。翻边部位零部件部位 可单黏,也可脸面都黏。开袋部位 剪开处黏衬,四周均超出袋口线2cm。上衣前片部位 薄料不易黏衬,影响质感、悬垂性、整体感。如纵向分割前半部全黏,后半部上段黏。不分割的,残周分割的部位黏合。上衣后片部位 上段或领圈部位黏合。插肩袖的 袖片上段黏合,也可不黏。(2)增加臣僚部位 有的衣片在需要

11、增加挺度的部位增加衬料。如,上衣胸部、驳头驳角增加驳角衬,领头部位增加底领衬。(3)黏衬的丝绺。对于机制黏合衬,丝绺的取向有两种,一是与被黏部位衣片丝绺完全一致,二是与被黏部位衣片径向成45的夹角。有的也有横丝绺替代斜丝绺的,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4)黏衬的厚度。一般的与面料相当,比较受力的部位,用厚型硬衬,其余部位用薄衬。2.牵带黏合(1)牵带分类:按材料分。有无纺、涤棉、双面胶、棉丝带、栗子稠等各种材质的牵带。按宽度分。最常见的为0.81.6cm不等,也有最窄的0.3cm最宽的45cm。按丝绺分。有直料黏合牵带、直斜料黏合牵带和正斜料黏合牵带三种。直料黏合牵带常用于不允许伸长但可略微收缩和其他部位。直斜料牵带其长度方向与径向构成510的夹角,常用于不允许收缩的部位。正斜料牵带其长度方向与径向成45的夹角,并在一边敷上窄的直料牵带,由缉线固定,常用于圆弧形边缝部位。(2)牵带黏合部位止口部位,斜门襟、驳头、西裤斜袋、上衣圆下摆等止口部位宜选择直斜料黏合衬牵带。如止口部位已有一半黏合衬或面料较厚实黏合衬牵带可黏合在净线内侧衣片上,离净线0.2cm左右,如止口部位没有一般黏合,而且面料有薄透,黏合衬牵带可黏合净线外侧的缝份上,离净线0.3cm左右。如考虑牵带在湿洗后容易脱落,则可将牵带盖过止口净线0.1cm0.2cm,使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