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植树问题:植树问题公式:直线植树: 距离间隔 +1 = 棵数 四周植树: 距离间隔 = 棵数植树问题测试卷 一、解答题1.有一条长125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杨树,园林部门需运来 棵杨树苗?2.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5米坚一根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 米.3.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 米.4.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杆 根.5.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6米架设一根电线杆,不算路

2、的两端共用电线杆54根,这条公路全长 米.6.红领巾公园一条长200米的甬道两端各有一株桃树,现在两棵桃树之间等距离栽种了39株月季花,每两株月季花相隔 米.7.学校召开运动会前,在100米直跑道外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在跑道的一端原有一面彩旗还需备 面彩旗?8.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 面彩旗?9.街心公园一条直甬路的一侧有一端原栽种着一株海棠树,现每隔12米栽一棵海棠树,共用树苗25棵,这条甬路长 米?10.街心公园一条甬道长200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人蕉,共栽种美人蕉82棵,每两棵美人蕉相距 米.11.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300米

3、,每隔5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12.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2米栽一棵杨树,共栽了40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13.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200米,现在水池周围种上杨树25棵,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14.明明要爷爷出一道趣味题,爷爷给他念了一个顺口溜:湖边*分外娇,一株杏树一株桃,平湖周围三千米,六米一株都栽到,漫步湖畔美景色,可知桃杏各多少?答 案一、填空题1. 此题是植树问题中植树线路不是封闭的一种,并要求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全长、棵数、间隔三量之间的关系是:棵数=全长间隔长+1全长=间隔长(棵数-1)间隔长=全长(棵数-1)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就可求出第三个量.1250是全长,

4、25是间隔长求棵数,列式是:125025+1=50+1=51(棵).答:需运来51棵树苗.2. 此题与题1类型相同,所求不同.15是间隔长,86是棵数,求全长.列式是:15(86-1)=1585=1275(米)答: 这条绿荫大道全长1275米.3. 已知全长800米,棵数是41个,求间隔长.列式是:800(41-1)=80040=20(米)答:每两个垃圾桶相距20米.4. 此题是植树问题中植树线路不封闭的一种,并要求植树线路的两端都不植树.那么全长、棵数、间隔长三量之间的关系是:棵数=全长间隔长-1全长=间隔长(棵数+1)间隔长=全长(棵数+1)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2500米

5、是全长,50米是间隔长,求棵数.列式是:250050-1=50-1=49(根)答:共需电线杆是49根.5. 此题与题4类型相同,所求不同.已知间隔长16米,又知棵数54根,求全长.列式是:16(54+1)=1655=880(米)答:这条公路全长880米.6. 此题与题4类型相同,所求不同.已知全长200米,棵数39株,求间隔长.列式是:200(39+1)=20040=5(米)答:每两棵月季花相隔5米.7. 此题是植树问题中植树线路不封闭的一种,并要求植树线路的一端要植树.那么全长、棵数、间隔长三量之间的关系是:棵数=全长间隔长全长=间隔长棵数间隔长=全长棵数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6、.100米是全长,10米是间隔长,求棵树.列式是:10010=10(面)答:还需准备10面彩旗.8. 此题也属于植树问题中植树线路不封闭的,并要求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与题1类似,但又要求在线路的两旁,而不再是一侧.解法一:505+1=10+1=11(面)先求出一侧的,再求两旁.112=22(面)答:一共要插22面彩旗.解法二:把线路两旁转化成一侧.502=100(米),1005+1=20+1=21(面).在转化成一侧时,有两棵重叠了,所以还需加1.21+1=22(面)答:一共要插22面彩旗.9. 此题与题7类型相同,所求不同.已知间隔长12米,棵数是25棵,求全长.列式是:1225=300

7、(米)答:这条甬路长300米.10. 此题与题8类型相同,所求不同. 解法一:82棵是甬道两旁的,先求出一旁栽的棵数.822=41(棵),再求间隔长.200(41-1)=20040=5(米) 答:每两棵美人蕉相距5米. 解法二:可以把两旁转成一侧.2002=400(米),转化成一侧后两棵美人蕉重叠,所以共植82-1=81(棵),再求间隔长,400(81-1)=40080=5(米) 答:每两棵美人蕉相距5米.二、解答题11. 此题是植树问题中植树线路是封闭的一种.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全曲线等上面植树,因为首尾相接,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全长、间隔长、棵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是: 棵数=全长间隔长 全

8、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就能求出第三个量.已知全长300米,间隔长5米,求棵数.列式是:3005=60(株) 答:需要树苗60株.12. 此题与题11类型相同,所求不同.已知间隔长2米,又知棵数40棵,求全长.列式是:240=80(米) 答:水池的周长是80米.13. 此题类型与题11相同,所求不同.已知全长200米,棵数25棵,求间隔长.列式是:20025=8(米) 答:隔8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14. 由顺口溜可知,植树线路是封闭的,所以棵数与间隔数相等.共栽桃树杏树30006=500(棵).由于“一株杏树一株桃”,所以桃、杏的棵数相等,都是5002=250(棵)

9、. 答:桃树、杏树各250棵.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10、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浅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加1”法的误区关键词: 植树问题 加1法 间距中点法 探究 内容摘要:一直来,求直线形植树问题和求圆形植树问题的解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同样长度的植树段,同样的植树间距,直线形的要比圆形的多植一棵树。你对此有异议吗?“间距中点”法回答了这个问题。以人教版为例吧,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植树问题的解法,归纳为:直线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要多1(教材117页题1);圆形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也就是不必加1(教材

11、122页题4)。众所周知,一些点拉紧了可成为直线,封闭了可围成圆形等,同样长度的植树段,由于图形不同,植树棵数的确不相同吗?为什么一定要“加1”或“减1”呢?“加1”或“减1”的理由确实充分吗?实践让我产生了对“加1”法和“减1”法的疑虑。一、“加1”法在实际应用中显不足请看下列例题分析:例1:A楼与B楼之间有条60米的通道,计划在该通道一侧每4米种植一棵梧桐树,可种多少棵梧桐树?解:604+1=16(棵)答:可种16棵梧桐树。分析:每4米一个间隔,共15个间隔,实际只能种15棵树。如果按照“加1”法计算要种上16棵,则两端点必须各种上1棵,那么,植树人务必拆去A楼与B楼的墙体了,这显然是脱离

12、实际的。为了解决类似问题,教材(118页题2)采用间隔数“减1”的方法弥补,即: 解:604-1=14(棵)然而,用“减1”法解本题,虽然树栽下了,但少栽了1棵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绿化面积的浪费,而且,这样忽而“加1”(两端都栽),忽而“减1”(两端都不栽),难免会使小学生产生难以捉摸之嫌。甚至连命题者自己也会觉得麻烦,须在题后注上“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等说明。另一方面,这些少不了的题后注释也不利于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例2:有条长3000米的村道,计划在靠小溪一侧每隔10米种植1棵银杏树,该植树项目平均承包给三户农户完成,平均每户农户种多少棵?解法一:(按两端

13、都栽计算)30003=1000(米)100010+1=101(棵)解法二:(按两端都栽计算)300010+1=301(棵)3013=100 (棵)解法三:(按两端都不栽计算)3000101=299(棵)2993=99 (棵)解法四:(按两端都不栽计算)300010=300(棵)30031=99(棵):分析:村道全长3000米,按每10米一个间隔,共300个间隔,也就是说总共能种300棵,则平均每户种植100棵,而现在计算平均每户要种101棵等,谁能?很显然,这是不符实际的。且按教材思路,以上四种解法在解题中未见什么差错,却出现四种不同的结果,再说,植树棵数还出现小数现象,这又如何解释?二、“加

14、1”法先植为强,横空添“1”按“加1”法植树,一般解释为先植该植树段起点(两端点中的任意一端)的那棵树,然后分别按间距植树,那么,当植到最后一棵树时,刚好植在该植树段的终点(另一端点),因此,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了一棵。为了让学生记住这“加1”法的“1”,一直来,我在讲解时往往把起(端)点所植的第一棵树特别强调,在黑板上作图时,还用彩色粉笔把它画得特别高大,甚至说加上去的那棵树就是这一棵,因为后面的棵数总和刚好等于间隔数。虽然学生记住了这个“1”,能应付习作或考试了,而事实上,这一棵树是栽得不恰当的,因为你多植一棵树,人家就得少植一棵树。例如:张三计划在50米的路段上每隔5米植下一棵香樟树,他已

15、分好间隔,购买树苗(如图一)。当他将要栽种时,左右界址户王五与李六已在界址上栽下了树苗(如图二)。若张三忍气吞声的话,他只能少种一棵树;若张三据理力争的话,那么,王五与李六总该有个说法。树木(包括其他植物)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王五与李六在界址上(端点)所植的树,事实上各有半棵的生长空间强占在不属于自己的地界内。一般地说,在界址上植树须与相界户商量才行。几年前,因村里有人把树植在分户界址上引发争议,村里规定,界址上的树,无论谁种,树权一律归相界户共有。这样,植树时协商多了,纠纷少了,植树的成活率也高了,先植为强的矛盾也解决了。三、“加1”法把树植在端点上不科综上所述,“加1”法把树植在端点上了,

16、这是不科学的。树木是有生命的物体,需要有一定的生长空间,植树不仅仅是找一个点,或者说是一个僵化不变的点,如上述例1要把树栽在墙体上,这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是不可能的。普通农民都知道,水稻要种在大田里,不能种在田埂上;蔬菜要种在菜畦上,而不是种在畦沟里。即使仅仅种植一棵菜苗,也应把它种在穴中,而不是种在穴边上。那些“田埂上、畦沟里、穴边上”与线段的端点上不是很类似吗?“减1”法因难而生,为“加1”法排忧解难。然而,“减1”法看起来没把树栽种在两端点上了,而实际上是把树栽种在端点与间距长度的倍数关系上,甚属端点的轨迹;“减1”法是“加1”法的翻版,由“加1减2”的思路得来的(假设两端都栽而加1,

17、而实际两端都不载而减2),与端点的关系保持始终不变,无非少栽了一棵树。树,有生命,会长大,且需占有一定的生长空间。栽种在界址(端点)上的树,肯定有半棵的生长空间不属于规定的地界内。若强种强收,违背常理,不得人性。而且,前面已经阐述,采用“减1”法却少种了一棵树,甚属莫须有的“浪费”。请看例3分析,还从另一角度说明这个问题:例3:要把一块长200米,宽160米的荒地开垦后建成果园,以行距和株距各为4米栽种一批水蜜桃苗,问共栽多少棵水蜜桃苗?解法一,(按“加1”法,行列两端都栽计算):(2004+1)(160 4+1)=2091(棵)解法二,(按“减1”法,行列两端都不栽计算):(2004-1)(

18、160 4-1)=1911(棵)解法三,(按间距中点法,行距中点和列距中点的连线交点栽计算):(2004)(160 4)=2000(棵)解法四:(按面积比计算): (200160)(44)=2000(棵) 上述一个问题,却出现三种答案,哪个是正确的呢?解法一,按“加1”法计算,树从行距和列距的端点上栽起,多种了树;解法二,按“减1”法计算,少种了树。按“间距中点”法和按面积比计算,不但结果相同,而且栽种点也相重合,行距中点连线和株距中点连线的交点刚好与这个(以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相重合。因此,是符合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四、 “间距中点”法是线段形植树问题的正确解法为解决“加1

19、”法与“减1”法的弊端,笔者认为“间距中点”法是植树问题完美的解法。“间距中点”法,操作方便,只要从该植树段任意一端的第一个间距中点处植下第一棵树(“加1”法是在该段端点处植下第一棵树的),以下依次按间距种植(与“加1”法类似),这样,距另一端的最后一个间距中点处就刚好植完了计划所植的树。另一方面,从算理上分析,可以先求出该植树段含有多少个这样的间距,然后在每个间距的中点植树。用这种方法植树,植树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应用“间距”中点法解题,则上述例1解答为:604=15(棵);例2解答为:30003=1000(米) 100010=100(棵)或:300010=300(棵) 3003=100(棵

20、);例3解答为:(2004)(160 4)=2000(棵)。植树(出题)时所规定的间距,科学地为各类树种提供至少足够的生长空间,“二分之一间距”也许是每棵树冠充足的覆盖半径。因此,按“间距中点”法植树,既不多占植树空间(纠正了“加1”法的弊端),也不浪费植树空间(克服了“减1”法的弊病)。而且,和谐植树,界址分明,树权确定,也不会闹出拆墙植树或植树棵数为小数的笑话了。笔者认为:无论直线还是封闭形,植树棵数等于植树段长度除以间距长度(若求植树段长度,就等于间距长度乘以植树棵数;若求植树间距,则等于植树段长度除以植树棵数)。植树颗数与植树段长度成正比,与它的间距长度成反比;与它是否封闭无关。“加1”法(或“减1”法)不复存在了,老师不必为“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