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价如何写_第1页
人物评价如何写_第2页
人物评价如何写_第3页
人物评价如何写_第4页
人物评价如何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物评价如何写人物评价如何写一、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行为分析人物性格;二、要注意环境对人物的影响(生活环境、社会风气、习俗);三、要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 ,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 四、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小说人物 ;五、如果有独到的观点 ,需要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不能单纯叙述人物生平 ,就对人物下结论 ; 六、如果文字有限制 ,抓住人物一点进行分析评价即可。三国演义人物之我见作为中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不但在智谋策略上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相当之成功。像奸诈多疑的曹操,“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宽厚仁德的刘皇叔 ,忠义而又自傲的关云长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2、。但我瞧过三国演义后,对里面几个人物 ,即吕布与诸葛亮 ,却有着另一番不同的瞧法。在三国演义中 ,吕布勇则勇已 ,但名声却着实不好。 什么“三姓家奴”啊,什么“反复无常”呀 ,活生生将吕布钉在人格的屈辱柱上。【先摆出对吕布的传统瞧法,接下来将要进行驳斥,就显得有的放矢】 但我瞧三国 ,却觉得 吕布其实就是个直率、重感情的英雄。【提出自己于传统观念相反的观点】世人总就是把她杀了自己两位“义父”,视为其品德败坏、见利忘义 。【一一驳斥】 但就是 ,汉魏之际 ,军阀混战 ,道义不行 ,各派势力之间纵横捭阖,维系她们的只有利益关系 ,因而轻易去就,反复无常 ,背信弃义的事情时常发生 ,像刘备、孙策等豪

3、杰投靠与反叛的次数也不少于吕布,怎么能只将矛头对准吕布呢?或许就是因为吕布与丁原、董卓二人之间维系的“父子”关系,但这“父子”关系终究说来也只就是一种变相的利益关系罢了。在丁、董二人眼里,吕布利用价值大 ,但实质也只就是她们争权夺利的一枚棋子。瞧凤仪亭事件中董卓的表现:“卓怒 ,大喝一声。布见卓至,大惊 ,回身便走。卓抢了画戟,挺着赶来。吕布走得快 ,卓肥胖赶不上 ,掷戟刺布。”;“卓曰 :叵耐逆贼!戏吾爱姬,誓必杀之! ”确实如后来王允所说“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当这种利益关系濒临破裂时,“父子”情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在这方面以道德批判吕布其实就是说不过去的。吕布缘何两次叛变,虽说起源于

4、赤兔、貂蝉 ,但实际原因从她嘴里可知“吾堂堂大丈夫,安肯为汝子乎! ” (对丁原 )以及“大丈夫生居天地间 ,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对董卓 ),她只就是不愿受人利用,她只就是想追求自己的所爱与自由 ,但她没有考虑后果 ,凭着自己的直率就做决定了,过于关注眼前利益,却在给自己挖了个很深的坑。 【对吕布评价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并且很注意材料的选取,人们对吕布诟病最多的就就是她先后杀掉了自己的两位“义父”,但一开始作者就先驳斥这一点,而且有理有据 ,有对比 ,有分析 ,更易使人信服。在驳倒了传统观点之余,观点也显得新颖独到】说到吕布的重感情 ,主要在两方面 ,一就是对王允 ,当董卓旧将大军攻陷长安时

5、 ,吕布顾不上照顾自家妻子 ,首先去劝说王允逃走 : “势急矣!请司徒上马 ,同出关去 ,别图良策。 ”“吕布再三相劝 ,王允只就是不肯去。 不一时 ,各门火焰竟天 ,吕布只得弃却家小 ,引百余骑飞奔出关。 ”吕布真无情乎?从这足以瞧出,非也!一就是对刘备。吕布就是很爱自己的妻妾的,在吕布心中 ,妻小绝不就是刘备声称的“衣服”的分量 ,由己推人 ,吕布先袭徐州 ,后夺下邳 ,两次都保护了刘备的妻小。 第一次 ,两者还在结盟中 ,刘备自己都说 “家眷虽被陷 ,吕布必不谋害” ;第二次 ,两人已经处于敌对关系中 ,吕布仍说“吾与玄德旧交 ,岂忍害她妻子?”“便令糜竺引玄德妻小 , 去徐州安置。 ”

6、在此处吕布的情义就是真情流露。人物评价如何写如果吕布最终成为雄霸一方的霸主 ,则她所有的叛卖就都会被视为雄才大略的表现 ;如果吕布为某个明主立下赫赫战功 ,则她的屡次叛变都会被视为英明理智的选择 ,历史评价 ,本就就是胜者为王 ,只可惜由于她“没远见、太注重眼前利益” ,从而导致了她人生的悲剧。无可否认的说 ,吕布就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想起曹操问陈宫缘何宁愿辅佐不成器的吕布 ,陈宫曰“布虽无谋 ,不似您诡诈奸险” ,一语中的 ,相比于曹操的心术不正 ,吕布直率重情的性格着实要可爱的多。诸葛亮就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传奇、最具智慧、也就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她足智多谋、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 ,她成为了“智慧的化身”,也成为了“忠臣的楷模”,甚至可以说 ,三国演义 中的孔明 ,就就是一个神话。但,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即使就是在 三国演义中几乎完美的诸葛亮形象,却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说瑕不掩瑜,这些不足无损于孔明的光辉形象 ,但却可以打破诸葛亮“神话”般的色彩,也可说就是诸葛亮“毕其力而无功”的因素之一。 首先 ,诸葛亮在任用人才方面有缺陷。曹操求才 ,唯才就是举 ;孙权用人 ,放手使用 ,而这些诸葛亮似乎做不到。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她对人才要求极为严格,不但要有能力,还必须忠于职守、德行优良 ,这使得她培养的人才大都谨慎小心,一旦独自走上历史舞台 ,因循守旧的多

8、,开拓进取的少 ,因而在蜀国后期再难瞧到十分优秀的人才。诸葛亮在任用人才方面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就是对待马谡与魏延,前者华而不实却被其重用,后者能力突出却被其限制排斥。对于马谡 ,刘备与司马懿都知其不堪大用。白帝托孤时“先主谓孔明说: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 先主曰 :不然。朕观此人 ,言过其实 ,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而在街亭之战时,“司马懿回到寨中 ,使人打听就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 : 乃马良之弟马谡也。 懿笑曰 :徒有虚名 ,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就连敌军的司马懿都认为马谡就是庸才,可见诸葛亮在用马谡上确实就是一大失误。后果然马谡失街亭

9、,北伐因而失败。对于魏延,诸葛亮则一直强调她有反骨,不可大用。一直觉得魏延就是三国里最被冤枉的人物,投降蜀汉后 ,屡立奇功 ,深受刘备的赏识与重用。尤其就是五虎大将相继去世后,成为了支撑蜀汉大厦的主要支柱。可诸葛亮却一直以她品德不佳,不重用她 ,且处处排斥限制魏延。尤其令我感到不平的在于 三国演义 (嘉靖本 )里的一段记载 :且说魏延只盼司马懿到来 ,忽见一枝魏兵杀到 ,延纵马视之 ,乃司马懿也。 懿大喝曰 “: 魏延休走!”延舞刀相迎。 战不十合 ,延拨回马走 ,懿随后赶来。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懿见魏延一人 ,军马又少 ,放心追赶。懿却分兵三枝 :司马师在左 ,司马昭在右 ,懿自居中 ,一齐

10、攻杀将来。延遥望见谷口内有七星号带飘扬 ,乃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哨探 ,回报曰 :“谷内并无伏兵,山上皆就是草房。 ”懿曰 :“此必就是屯粮之所。 ”遂大驱士卒皆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中尽就是干柴 ,前面魏延勒马横刀而立。懿大骇 ,乃与二子曰 :“倘有蜀兵断其谷口 , 如之奈何?” 急退兵时 ,只听得喊声大震 ,山上火把一齐丢将下来 ,烧断谷口。 懿大惊无措 ,将兵敛在一处。 山上火箭射下 ,地雷一齐突出 ,草房内干柴皆着。 魏延望后谷中而走 ,只见谷口垒断 , 仰天长叹曰 :“吾今修休矣! ”司马懿见火光甚急 ,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 :“吾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 ,忽

11、然狂风大作 ,黑雾漫空 ,一声霹雳响处 ,骤雨盆倾。满谷之火尽皆浇灭 :地雷不降 ,火器无功。滂沱大雨自申时只下至酉时,平地水深三尺却说孔明望见司马懿被魏延诱入谷时 ,不胜忻喜。马岱一齐放火 ,将欲尽情烧死。忽天降大雨 ,火不能着 ,人报走了司马懿。孔明闻知 ,仰天长叹曰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却说孔明收兵,回到渭南大寨,安营已毕 ,魏延告曰 :“马岱将葫芦谷后口垒断,若非天降大雨 ,延同五百军皆烧死谷内! ”(此乃孔明欲将司马懿、 魏延皆要烧死 ,不想天降大雨 ,二人得生。后孔明死时 ,遗计与马岱 ,将延斩之。 )孔明大怒 ,唤马岱深责曰 :“文长乃吾之大将 ,吾当初授计人物评价如何写

12、时 ,只教烧司马懿 ,如何将文长也困于谷中?幸朝廷福大 ,天降骤雨 ,方才保全 ;倘有疏虞 ,又失吾右臂也。”大叱 :“武士!推出斩首回报! ”马岱责毕 ,回到旧寨 ,孔明密令樊建来谕曰:“丞相素知将军忠义,故令行此密计,如此如此。她日成功 ,当为第一。可只推失杨仪教如此行之 ,以解魏延之仇。 ”岱受计已毕 ,甚就是忻喜 ,次日强行来见魏延 ,请罪曰 :“非岱敢如此 ,乃就是长史杨仪之谋也。 ”延大恨杨仪 可能就是为顾及诸葛亮的地位 ,这段话在毛宗岗批三国演义中已被删除 ,但原始材料确就是如此。诸葛亮在这件事上显现得有些令人心寒 ,没有反迹且一身功劳的魏延 ,差点成了诸葛亮除去司马懿计策的牺牲

13、品 ; 而且在计策败露后 ,又嫁祸给杨仪 ,使得本来就关系紧张的杨、魏二人之间的矛盾更为严重 ,甚至可以说 ,就是诸葛亮把魏延给逼到绝路的。除了用人的问题上出现失误,诸葛亮还有个不足在于不去授权与放手。在五丈原,司马懿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对曰 “: 丞相夙兴夜寐 ,罚二十以上皆亲揽也。所啖之食 ,日不过数升。 ”彼言 :食少事烦 ,岂能长久?”主簿杨颙谏曰:“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窃以为不必 、若皆身亲其事 ,将形疲神困 ,终无一成。 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失为家主之道也 昔丙吉忧牛喘 ,而不问横道死人 ;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 :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司马懿之言 ,真至言也

14、。”孔明泣曰 :“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她人不似我尽心也!” 孔明确实就是做到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可事必躬亲 ,不去放权委托下属 ,使得她身体承受不住,以至“大业未成而先折” ,也影响了接班人的锻炼成长 ,不经历风雨 ,永远只就是温室的花朵。在六次北伐中 ,很多时候部下都只就是拿着丞相的锦囊依计行事 ,而不就是自己探索对策 ,长此以往 ,大厦一倾 ,便不知如何就是好了。诸葛亮一生谨慎小心,尤其在刘备托孤之后,深感自身责任之重大,更加小心行事。 用兵谨慎,这就是诸葛亮的优点,也就是她的缺点。 用兵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 ,并能建大功。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

15、弟,懦弱无谋。延愿得津兵五干,取路出褒中 ,循秦岭以东 ,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 ,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 ,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 ,一举可定也。 ”孔明笑曰 :“此非万全之计也。 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 ,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 ,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 ”魏延又曰 :“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 ,则旷日持久 ,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 :“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 ,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这就就是“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的考虑确实就是对的,万一魏国早有准备,不但折损人马 ,还挫伤士气。但以当时蜀国对魏国的国力,稳打稳扎 ,无论孔明多么神机妙算,都难以成功 ,既然如此,何不奇袭一次 ,尚有成功的可能性。连司马懿都说“若就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 ,早得多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