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_第1页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_第2页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我觉得本书的精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它是一本由一位有17年幼教工作经历的园长妈妈所著;二、书中不但引入了240个家庭的亲子教育案例,而且还有作者自己带孩子的亲身经历、感受和教育方法;三、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真正把教育融入到了生活;四、文笔细腻优美,几乎每个案例都是我们做父母的经常遇到的。“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

2、最好。”这阶段一直在琐碎的事务中抽出时间和精力在读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虽然书已经读了三分之二,理解了一部分书中的内容,但因为种种原因读书读得不够细致,很多深奥的东西没法挖掘出来。但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使得我不得不在空闲之余去思索这些年来我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是科学的,使我不断的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懂得孩子的心。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对孩子的教育爸爸妈妈们常常会以“自我”的判断为出发点,例如这样是危险的,这是不对的,这样不好,其实所谓的“危险”、“不对”、“不好”更多的是父母个人的主观判断,我们不能从孩子的世界和心里出发,了解他们眼中的事情的真相,常常的就用所谓的判断左右或干涉甚至误导了孩子对

3、世界和事情的认识。父母平常的心态最重要。为人父母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为此真的是“付出了青春献终生”,哪怕自己再怎样的节衣缩食也不能苦了孩子,但可能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什么样的孩子是真正的“出类拔萃”,相信每个父母都有每个父母的理解和认识。于我而言,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的培养成功不是他拥有多少技艺,得多高的分数,拥有多少光环,得到多少奖励;而是他拥有健康的心智,健全的人格,能够开心的学习,乐观的生活,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面对顺境能够随遇而安,简单说就是要孩子有个坚强的毅力,执著的追求,对生活有正确的理解。要听孩子把话说完。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我们这么大的人了,还不了解一个小小孩的

4、想法吗!其实真的有可能不了解。孩子一哭闹我们立刻想到“孩子不听话”,不是积极的满足就是消极的压制,但有多少爸爸妈妈能够俯下身去听孩子诉说究竟为什么会哭,如果你能这样做,你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发现自己的孩子想法是多么的奇特!女儿特别不喜欢做公汽,特别是小公汽,开得特猛人又挤,天天都要走路去上幼儿园,早晨空气清新,我也乐得能和孩子一起步行去学校,但有一天姥姥回来和我说,孩子放学回来,说什么也不走路,非要坐公汽回来,可是姥姥非常希望她能刚吃过饭后散步回家,也锻炼了身体。因此两人想法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后来事情过去后问女儿,为什么一定要坐车回来,她的回答感动了姥姥,也让我很受触动,女儿说:天气那么晒,姥

5、姥不是怕晒吗(姥姥呼紫外线过敏,不能受阳光照射),所以就坐车省得晒到她啊我很庆幸,当时姥姥和我都没有武断的给女儿扣上“不听话”的帽子,否则女儿的心里该是何等的委屈!可是,再想想,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时候做了这样“武断”的事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初次为人父母,没有什么经验可谈,父母那辈人的经验已经离这个时代太久远,但有时候想想为什么我们也能够健康的成长,并且很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原因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们更多,反到给了我们更宽松的成长空间。恰恰是如此的宽容,成就了我们自信的性格吧。但现在的孩子,几乎父母的全部精力都投入给了孩子,自然无形中也给了孩子

6、太多的压力,晚上带孩子到小区里玩,听得最多的就是“你不听话”,只要有家长和孩子的地方,此类的话就不绝于耳,看过周老师的这本书,其中的“为什么要做听话的孩子”很有同感,听话的孩子就一定好吗?什么叫听话?什么又叫不听话?让孩子的心灵得以放松的成长,不要老用听话的标准去束缚他们的行为很重要。尊重孩子是懂孩子的前提。怎么懂得孩子?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将孩子当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平等的和孩子对话,从小给孩子一人平等共处的环境,不用大人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很庆幸这个思想较早的得到了实践。以前也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没有如此的认识。后来的一次谈话中,先生的同事给了我们这个思想的传输。我们开始尝试为孩子营造平等的家庭氛围。家庭里尽管有老幼之分,但家中的事情全家人都有决策权,宝宝特别小的时候就可以独立参与进来,从去哪里玩,从她自己衣服的选择,从她要读的书,她要做的事,都首先征求她的意见后我们再实施。这样的好处就是直到现在她自己很有主见,从一岁多开始自己吃饭,到一岁半自己独立用筷子勺子吃饭,二岁半上幼儿园,三岁自己洗袜子,三岁半独立洗漱穿衣整理自己的玩具和书具。父母给她提供平等的空间,她的自主意识会得到发展,父母的尊重,孩子就不会蛮不讲理。在家里,哭是完全允许的,为什么要限制孩子的哭呢,我们常说,想哭就哭吧,哭有很多好处,可以清洗泪腺,可以增强肺活量,可以锻炼身体呵呵,当你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