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井点降水施工方案_第1页
基础井点降水施工方案_第2页
基础井点降水施工方案_第3页
基础井点降水施工方案_第4页
基础井点降水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井点降水施工方案1工程概括1.1工程概括1.2地质情况2施工方案2.1施工方案编制注意事项2.2地下水控制方案选择2.3基坑涌水量计算2.4真空(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技术措施2.5集水明排法施工技术措施3针对黄浦江引水渠保护措施3.1降水与排水渠概况分析3.2降水功能分析3.3井点降水范围验证3.4对黄浦江引水渠保护措施4井降水对于引水渠的应急措施5安全措施6文明施工措施.附图1 井点降水平面布置图.附图2 压密注浆平面布置图.附图3土钉墙平面布置图基础井点降水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M,分别由一个地下车库和12#房、13#、14#、15#、16#、17#、18#、

2、19#、20#房9幢单体建筑组成.本工程地下水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查得为自然地面下800mm左右.每幢楼每个地下室分区基坑挖土深度参差不齐(1.44.3).1. 2地质情况地层分布情况:第 1层素填土,土质不均匀,呈粉质粘土状,该层土上部约 0.600m为碎石、碎砖等.第 2层浜填土,土质不均,加有少量腐填土质.第 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含氧化铁斑点,土质均匀,土质自上而下变软.第 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不均匀,含云母消,层中加薄层粉沙,本工程基坑开挖属于第1层土.1.3在本工程的北侧有一条黄浦江引水管渠,距离本工程三区、四区地下车库北边横轴线50.2米.黄浦江引水管渠为四孔钢筋砼箱涵,宽度

3、17米,高度4.5米.引水渠箱涵外缘两侧各10米内的区域为引水管渠保护范围;引水管渠控制范围为保护范围两侧各40米内的区域.(引水管渠与四区地下车库剖面示意图详见井点降水平面布置图中的剖面图)2.施工方案2. 1施工方案编制注意事项:井点降水首先考虑对黄浦江引水管渠的安全性是否有影响,在本方案编制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井点降水对黄浦江引水管渠影响的计算. 基坑工程中应降低地下水亦称地下水控制,即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要满足支护结构和挖土施工的要求,并且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和设施带来危害. 2.2、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浅水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于大

4、气降水和场地西侧邱泾港补给,潜水为随季节变化较大。水位一般在自然地面以下0.71.30M之间.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44.3M,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故选用集水井明沟排水与真空泵井点降水相结合(根据表一).确保基坑土体稳定,土体干燥.地下水控制方法适用条件 (表一)方法名称土类渗透系数降水深度水文地质特征集水明沟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720.0小于5上层水或水量不大的潜水降水真空井点0.120.0单级小于6多级小于20喷射井点0.120.0小于20管 井粉土、砂土、碎石土、可熔岩、破碎带1.0200.0大于5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裂缝水 截 水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熔岩土不限不

5、限 回 灌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0.1200.0不限2.3基坑涌水量计算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下水主要由于大气降水和场地西侧邱泾港补给而产生,故涌水量需考虑河沿水补给及基坑远离地面水源两种情况. (2H-S)S Q=1.366K Lg(2br。) 情况一:三区、四区、与引水渠井点降水计算 (2H-S)S Q=1.366K Lg(1Rr)情况二:近河沿式中:Q基坑涌水量K土壤渗透系数H潜水含水层厚度S基坑水位深度R降水影响半径(R=2S KH)r。基坑等效半径;基坑为矩形的等效半径按r。=0.29(a+b)a、b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地质勘察报告:层序 土层名称 1 褐黄色粉质粘土 2 灰黄色粉

6、质粘土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1 灰色淤泥质粘土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层为2灰黄色粉质粘土,故考虑土层渗透系数K=0.120.0md(k为7) H潜水含水层厚度(7m) S基坑水位深度(3.3m) R降水影响半径(R=2S KH )R=46.2m r。基坑等效半径;基坑为矩形的等效半径按r。=0.29(a+b)(假设a为70m,远河沿b为20m,则远河沿r。为34.8m,近河沿r。为26.1m)施工现场离邱泾港距离b为50m,b=500.5R=26.1,故不需要考虑河沿影响.则井点降水则对于远离沿河基坑Q=839m3/d2.4、真空(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技术措施: 技术参数:基坑实际开

7、挖深度-1.44.3m,基坑降水深度-4.9m.基坑开挖面积约(12#931、13#1309、14#1321、15#1292、16#1311、17#1017、18#1292、19#931、20#931、21#1109、22#874、23#874)地下车库基坑实际开挖面积约18857平方米.2.4.1机具设备 真空井点系统由点管(管下端有滤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和抽水设备等组成.(1) 井点管井点管采用48钢管,长度根据现场降水深度而定,管下端配有滤管和管尖.滤管直径与井点管直径相同,管壁外应设两层滤网,内层滤网宜采用3080的尼龙网,外层滤网宜采用310的尼龙网;管壁与滤网间应采用金属丝绕成螺

8、旋形隔开,滤网外层应再绕一层粗金属丝. 滤管下端装一个锥形铸铁头.井点管上端涌弯管与总管想连.(2) 连接管采用透明塑料管.集水总管采用75钢管分节连接,每节长4m,每隔0.81.6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接头.(3) 抽水设备 本工程井点降水抽水设备采用真空泵真空井点抽水,真空井点由真空泵、离心式水泵、水气分流器等组成.2.4.2井点布置(井点降水布置图见附图)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土质较差,渗透系数较大,故采用环状井点,挖土运输设备进出道处不封闭.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0.5m,距离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

9、0.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由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水深度及储水层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基坑坑底深0.91.2m.(井点降水剖面)2.4.3降水井(井点或井管)数量计算 n=1.1Qq式种Q基坑总涌水量,q=设计单位出水量;真空井点出水量可按3660m3/天则对于基坑井点n=27眼真空泵布置台数12#23#楼,每幢布置3套井点共27套.2#地下车库布置31套轻型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地下车库H=H+h+IL+(0.8滤管)H:开挖深度-3.3m;h:井管外漏部分0.5mI:力学坡度1/10;L:基

10、坑半径=3.3+0.5+1+0.8=6.6m其中2#地下车库四区=4.3+0.5+1+1+0.8=7.6m12#23#房H=H+h+IL+(0.8滤管)H:开挖深度-2.9m;h:井管外漏部分0.5m;I:力学坡度1/10;L:基坑半径1. 9+0.5+1+1+0.8=6.2m 2.4.4施工工艺 本工程采用水冲法冲孔,沿基坑四周用高压水枪冲孔.高压水必须保持250500Kpa的水压力,供水管直径不得小于100,如达不到可采用循坏水在施工中加以解决.施工工艺如下: 放线挖沟槽排设总管冲孔沉管填砂连接总管安装抽水机组试抽正常抽水.2.4.5井点管埋设 井点管的埋设采用射水法,井孔直径不宜大于30

11、0,孔深宜比滤管管底深0.51.0m.在井管与孔壁间及时洁净中出砂填灌密实均匀.投入滤料数量应大于计算值的85%,在地面以下1米范围内用粘土封孔.2.4.6井点使用 井点使用前应进行试抽水,确认无漏水、漏气等异常现象后,应保证连续不断抽水.应备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一般抽水35天后水位降落漏斗渐趋稳定.出水规律一般是“先大后小、先浑后清”.2.4.7一般要求(1) 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组装前必须经过检查和清洗.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损坏滤网.(2) 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井点管应居于井孔中心,滤管不得紧靠井孔壁或插入淤泥中.(3) 井孔采用湿法施工,冲孔所需的水水流压力为

12、250500Kpa(查表,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现场为软质粉土)在填灌砂滤料前,应将孔内泥浆稀释,待含泥量小于5%时才可灌砂滤料.砂滤料填灌高度应符合各种井点的要求.(4) 井点管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全面检查管路接头、出水状况和机械运转情况.一般开始出水浑浊,经一定时间后出水应逐渐变清,对长期出水浑浊的井点应予以停闭或更换.(5) 如发现漏气和“死井”应及时处理.(6) 抽出地下水要尽量排离基坑以外10米,否则重复循环影响降水效果.(7) 降水施工完毕,根据结构施工情况和土方回填进度,陆续关闭和逐根拔出井点管.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2.4.8施工步骤及质量要求(1) 施工时先放出开挖线,沿

13、开挖线开挖深度1米,宽1米的沟槽,以便冲孔时大量水源的排泄.冲孔时首先控制孔的直径,一般孔径不小于300,深度应比滤管底深0.5米以上,间距定位在1.8米以内.沟槽开挖好后,连通冲枪冲孔,冲孔枪头由两人同时操作.当冲孔深度达到滤管下0.5米处时应停留片刻,保证孔内泥浆能随水溢出,并迅速往孔内灌粗砂60kg随后放入井管,定位后再灌粗砂至地平下0.51米,以上空隙用粘土填实,以防止漏气现象产生,以后随开挖进程逐步向下封闭孔口.填砂时管口应有泥浆水冒出,或向管内灌水时能很快下渗为合格.(2) 全部井管安置完毕后,应马上连接总管,开动机组试抽,并全面检查管路接头质量、井点出水状况和抽水机械转动情况,确

14、保施工质量.井点管连接采用PVC管或橡胶钢丝软管,连接时先在管口涂上防水材料,防水材料一般采用润滑黄油.总管两端用软木塞或防水盖板封闭.2.4.9技术措施(1) 根据理论计算,本工程采用的轻型真空井点机组有效工作范围为一个大气压,从理论上讲能降水9米左右.降水单组工作半径在10米左右,并呈曲线状(2) 降水周期 为了确保降水效果,使挖土施工顺利进行,降水周期从基坑开挖前710天,基坑中间降水管在土方开挖前拆除.(3) 人员配置冲孔时一般每组由一名电工,两名管工和三名普工组成,开机后有24人实行医24小时看护.2. 5集水明排法施工技术措施: 本工程式基础工程式施工工期较长,考虑地下水位较高雨期

15、施工,基坑会遇到地下水问题及雨水涌入,如涌入基坑的地下水、雨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对土方开挖困难,边坡易于失稳、塌方,而且会使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竣工后的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为此,在基坑开挖时要及时排除涌入的地下水、雨水,采用集水明排与井点降水相结合.2.5. 1明沟、集水井排水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米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或雨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涌水泵将其排除基坑.排水明沟布置在建筑物基础边0.4米以内,沟边缘离开边坡脚应不小于0.2米.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米.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米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

16、以保持水流通畅.(排水沟剖面如下图)集水明排法采用水泵从集水井中排水,本工采用潜水泵(JQB569)。3针对黄浦江引水渠保护措施31降水与引水渠概况分析:根据实际测量,黄浦江引水渠保护围墙离地下车库三、四区北轴线距离为30.20m,而引水渠边缘到外侧10m内属于保护范围,控制范围为保护范围向外40米,三区、四区地下车库已经有8.3米在黄浦江引水渠控制范围内,显然在地下车库三区、四区北轴线布置井点降水不可行。为了确保不影响引水渠工程,故地下三、四区北侧不设置井点管。地下车库三、四区北侧不设井点管后,黄浦江引水渠边缘至地下车库三、四区南侧井点降水管距离为61.7m.下车库三、四区采用单排井点管降水

17、。3.2降水功能分析:由于地下车库四区宽度为17m,三区地下车库宽度为33m,而单排6m长井点管降水等效半径为34.8m,故单排井点管能满足要求。3.3井点降水范围验证:黄浦江引水渠边缘离地下车库三、四区南侧点管距离降水影响半径=61.7-46.2=15.5m,井点降水影响范围有24.5米在黄浦江引水渠控制范围之内。3. 4对黄浦江引水渠保护措施一:根据井点降水曲线分析及黄浦江引水渠埋置深度分析以及一期工程21#、22#、23#房已采取保护措施和21#、22#、23#房桩基工程采用了钻孔灌注桩也起到了一定的止水作用,渗透系数相对减少. 对黄浦江引水保护措施二:为了进一步减少对黄浦江引水渠工程的

18、影响,在三区、四区地下车库北边外侧2米处设置双排压密注浆止水,注浆管管径48,管长三区6米,四区7米注浆孔开4米长,注浆管管距800(详见压密注浆平面图). 对黄浦江引水渠保护措施三:在三区、四区地下车库北侧采用土钉墙维护方案(土钉墙维护方案另行编制).4. 5监控措施:在井点降水施工期间对黄浦江引水渠采取监控措施.监测标高设置在引水渠保护墙全长230米,按每10米设置一个监控点,共计23个监控点,采用红色油漆作好标高控制标记,每天监测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并及时核对数据,并做好记录,每次检测完毕,上报监理及业主.如发现超出引水渠沉陷量5报警范围,立即停止抽水.4井点降水对于引水渠的应急措施 井点降水前,在21、22、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