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ppt_第1页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ppt_第2页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ppt_第3页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ppt_第4页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8课 科学文化成就,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两弹一星”,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导弹研究方面的成就,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地对地中程导弹.,导弹,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

2、森”,人造卫星,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1号,标志我国进入航天时代。,两弹一星,1964原子弹,1966 导 弹,1967 氢 弹,1970 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成功的意义,1 打破 2 增强 3 提高,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除了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还取得了哪些成就?,航天技术,1999年,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翟志刚),1970年,东方红1号,标志我国进入航天时代。,袁隆平在田间,三、籼(xian)型杂交水稻,时

3、 间:,1973年,袁隆平,培育者:,优 势:,(杂交水稻之父),产量更高,东方魔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有利于世界性的饥饿问题。,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意 义:,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农业科学 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2.青蒿素,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2015年 获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领奖,袁隆平,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无人,载人“神舟五号”,邓稼先 钱学森,8,出舱 “神舟七号”,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两弹元勋,“

4、杂交水稻之父”,70年代,青蒿素,屠呦呦,氢弹,1967,一,一,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毛主席题词,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红岩,青春之歌,东方红,茶馆,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课堂小结,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漫步太空,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农业、医学,莫言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文化,科技文化成就,列举出本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3年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练一练;,1、20世纪60年代,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 ( ) A、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用于解放台湾,统一中国 C、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 D、准备抵抗苏联的侵略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 ( ) A、1958年 B、1964年 C、1966年 D、1970年,C,B,3、被称为“两弹元勋”的是 ( ) A、杨振宁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4、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二号 D、神舟五号,D,B,5、“两弹一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