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主要教育思想_第1页
朱熹的主要教育思想_第2页
朱熹的主要教育思想_第3页
朱熹的主要教育思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推荐朱熹的主要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作用: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以造就封建社会的所谓“圣人 ”。他的教育作用论是从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出发论述的。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 ”, “明明德 ”,以实现 “明天理,灭人欲 ”的根本任务。(2) 、论 “小学 ”与 “大学 ”的教育内容:朱熹把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看做是统一的教育过程中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认为小学阶段的任务是 “教事 ”,大学阶段的任务是 “教理 ”,注意到了从儿童和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心理规律来考虑教育阶段的划分。(3)、教育原则与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居敬穷理 ”、 “学思力行 ”、 “因材施教

2、 ”、 “循序渐进 ”等。王守仁的主要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认为教育作用是“明其心 ”。(2)、关于儿童教育思想:他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从“致良知 ”的要求出发,认为儿童时期“良知 ”保存最多,受蒙蔽最少,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教育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其教育内容是歌诗、习礼、读书;此外,他强调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二者的异同点:(1)、王守仁和朱熹一样,都认为“理 ”是存在的,都把“理 ”作为宇宙的本体,把“理 ”当做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根据,所不同的是,朱熹认

3、为“理在心外 ”、“性即理 ”。而王守仁则认为“理在本心 ”, “心即理 ”,在内不在外。(2)、朱熹认为,圣人教训具在经书,为学之道必须穷理,穷理必须读书。而王守仁则认为经书是“常道 ”,即永恒而普遍的道理,然其根源仍在本心,他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本心 ”者均可作为教育内容。一、朱熹的教育思想:(他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朱熹 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曾师从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罗从彦。朱熹天资聪颖,自幼接受儒学教育与理学启蒙,奠定了学术和思想基础。朱熹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他的理学思想直接继承了二程(特别是程颐)的学术思想。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一)“理”与

4、“气”A、“理”:即规律,精神。B、“气”:即物质,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材料,理是不能脱离气而存在的。C、从根本上说,“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理”是纯美的,所以说他是唯心主义。朱熹认为万物的最初本源首先是理(道德、真理、道理、规律),道德规范是在人类社会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理是生存万物的依据,也是一个生存的法则。(二)“性即理”朱熹认为,理表现在人身上称为性,性与理是一个东西,即“性即理”。可见他是以性为善的。他认为“一理”就是“万理”。(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是有善有恶的,恶的表现都是气的关系。他认为生物的本性上来讲,它是纯善的。理论上说人

5、性应该是纯善的,但是具体的有肉之躯的人是有善有恶的。(四)“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即“变化气质”之情。他强调“先天性”,“必要性”,他认为要想超过禽兽必须进行道德教育,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目前,道德教育只是宣传,他认变道德教育应先是他律,然后再是自律。1最新资料推荐(五)“读书穷理”“读书穷理”即只重视知,不重视行。朱熹认为读儒家经书,不必联系实际,不必联系思想,学习具体任务,通过自我反思就行了。他认为小学学事主要是:洒扫(劳动),应对进退之节。大学穷理。二、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他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王守仁 明代中期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一位理学家,其理学思想继承了南宋理学家

6、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并加以发展,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说,这种学说也成为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王守仁认为知理存在于人的心中,朱熹则认为存在于万物之中。他认为“格物穷理”即通过事物的研究来弄清理,他认为,天下本无物可格,一切的知和理均在心中,他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思想,被称为“陆王学”。(一)“心即理”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权威,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他并不认为万事之中存在理,他认为“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王守仁不谈性,只谈理;不像朱熹谈理与性。(二)“致良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像上了一层灰尘。致良知的过程就是

7、教育的过程。(三)“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认为知的过程就是行的过程,知行不能脱节,知行是一个过程,他认为行的开始就是知。这与朱熹是恰恰相反的。(四)他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王守仁强调顿悟,他做的是减法,良知本来就存在。(1、内省:淡化了读书的作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造成了理论上的空疏。2、事上磨练。即在行动中学习。他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在行动中进行的。)朱熹与王守仁在儿童教育思想上的异同表现在:朱熹认为:一、重视蒙养教育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 15 岁为小学教育段,即蒙养教育段;15 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他认为这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

8、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为了说明蒙养教育的重要性,他还把小学阶段的教育形象地比喻为“打坯模”阶段。二、要求慎择师友。由于幼儿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习与正则正,习与邪则邪。”因此朱熹也与古代许多教育家一样,强调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慎择师友。三、强调学“眼前事”朱熹强调学习“眼前事”,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自近及远,这不仅符合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而且也有助于自幼儿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践履笃实的作风。古语说:一室不能扫,何以扫天下?小节不拘,大德怎成?注重“眼前事”的学习,也就是要求

9、从小事、身边事做起,至今这仍是儿童品德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四、提倡正面教育为主根据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朱熹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朱熹进一步阐发了尝试教学思想。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他说: 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他主张,学生最佳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反对别人把学习内容领会了,向自己灌输。他又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占重要地位,但终究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教师只是做一个引路人。 指引者,师之功也。王守仁认为:2最新资料推荐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关于儿童教育,王守仁的基本思想是:教育儿童

10、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可见,王守仁提倡顺导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的教育方法,是与传统教育方法根本对立的,在当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二、循序渐进,量力而施王守仁认为,任何人的认识水平都有一个由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过程,对儿童不能像对成人一样的要求,儿童良知发展到何等水平,教学就只能进行到什么水平,从另一方面说,他认为教学的难度也不应过于落后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王守仁认为:教育者对儿童施教,不仅要考虑儿童认识发展水平的共性特征,而且还要注意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就像良医之治病,对症下药。王守仁的因材施教,各成其材的思想,承认了发展个性的必要性,对传统教育抹煞儿童个性的存在,以一个模式培养儿童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他思想的进步意义。四、全面诱导,不执一偏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