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试题集_第1页
中国史学史试题集_第2页
中国史学史试题集_第3页
中国史学史试题集_第4页
中国史学史试题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史学史试题集中国史学史试题集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史学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6分)汉纪 六家二体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纲目廿二史札记 宋书 袁枢 二、简答题:(每题22分,共44分)1、列举十部有关少数民族的史著。2、简述黄遵宪史学。三、简答题(任选一题,50分)1、司马迁、班固史学之比较。2、试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一、简答题 1.试析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史书体裁的特点与联系 二、论述题 1.试比较史记与汉书在编纂特点与著述宗旨上的异同。2.试述魏南北朝史学思想与其时代间的关系 3.说明唐朝设官修史书的历史背景 4.说明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在历史编

2、纂学上的传承与演变 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 科目代码:489一,名词(50)“属辞比事”、三国志、马端临、赵翼、新史学二,问答题(60)1, 简述郑谯的史学思想2, 试析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史书体裁的特点与联系三,论述题(40)试比较史记与汉书在编纂特点与著述宗旨上的异同一、 填空题(每空分,共分)牧誓篇选自_,是周武王伐纣的誓师词,因誓师在_,所以题目名牧誓。、_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左传,原名_,作者_。国语是我国第一部_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_所作。山海经是中国一部古代_书。山海经的“经”是_的意思。秦始皇本纪篇选自_卷六,是_为古代封建帝王个人写的一个专纪。三国志作者_,此书

3、的体例属于_-。宋书全书上起_,下讫_,共_卷。梁书的作者是_,由_监修。隋书包括帝纪_卷,列传_卷,志_卷,共_卷。新五代史原名_,由宋代_所撰。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地理部志是_,作者_。明史共三三二卷,其中包括本纪_卷,志_卷,表_卷,列传_卷。二、解释字、词或句子(每问分,共分)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4、。选自左传()如:()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齐、秦未可:()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爱:()喜赂,怒顽:()说:()畀:三、论述题(每题分,共分)就日知录的内容,略论顾炎武的学术思想?简析国语在体例上的特点?史记的史学成就? 中国史学史试卷姓名 学院班级 成绩 命题人一 连线(将作者和著作连线,20分)范晔 中州集崔鸿 日本国志郦道元 国榷杜佑 通典欧阳修 文献通考袁枢 宋史新编元好问 十六国春秋马端临 明儒学案谈迁 通鉴纪事本末柯维骐 新五代史黄宗羲 水经注黄遵宪 后汉书二 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竹书纪年 廿二史考异 编年体洛阳伽蓝记 裴松之 “史才三长论”三 简答题

5、(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春秋的史学价值2 、 宋代史学繁荣的原因四 论述题 (共30分)材料一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书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材料二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肩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材料三 撰述欲其圆而神,记注欲其方以智。指出以上材料的作者和著作,并分析作者的史学思想。答案:一 连线范晔 后汉书崔鸿 十六国传球郦道元 水经注杜佑 通典欧阳修 新五代史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元好问 中州集马端临 文献通考谈迁 国榷柯维骐 宋史新编黄宗羲 明儒学案黄遵宪 日本国志二 名词解释1、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

6、国的史书。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2 、廿二史考异:为清朝乾嘉三大考据家钱大晰所著。共100卷。“考异”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以考订、校勘、训诂见长。他对所涉及的史籍及其注释进行了去全面详细的文字校勘,使许多矛盾地方进行了疏通辨析,为后世史学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正式本书价值所在。3、编年体:是我国最早的史书编纂

7、体裁之一。孔子删定的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它已有了明确的时间顺序,把事件有系统地按年代先后加以编排,上下连贯,从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过程。这种体例经过左传作者做了进一步的完善。4、洛阳伽蓝记:作者杨(阳)衒之,北魏北平人。该书共5卷,以记洛阳伽蓝(梵语佛寺)兴废沿革为线索,记载了洛阳城内外55所寺庙的情况、内容涉及到洛阳城市规模、外商来京贸易及各国风土人情,道里远近等情况。可算作是一部中国古代城市地理史。作者写洛阳佛寺的兴废,实际上反映了北魏王朝的兴衰。其中记载了高祖迁洛活动等,可补魏书、北史之缺。5、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曾任东晋殿中将军

8、、员外散骑侍郎。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乃命裴松之作注。裴氏花了三年时间完成此注。裴注重点不在训诂名物,而在史料的补缺与纠谬,引用的书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博,其注文近于原著数倍。裴注被誉为南北朝三大名注之一。6、“史才三长论”:是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提出的著名史学观点。所谓“史才三长”,包括:史才、史学、史识。所谓“史才”,是指写史的能力;“史学”是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识”是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他认为,作为史官,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间以“史识”最为重要。三 简答题1)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9、带有鲜明政治目的的写作的史书,称为“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由私人独力编撰而成的史书,开创了我国私人修史的先例;春秋重视近现代史思想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春秋记载了许多宝贵的自然科学内容。2)宋代是在结束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战乱以后建立的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出现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相对安定的环境,为史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宋朝以儒立国,提倡“右文”致治;宋朝科举事业发达,读书人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上读史讲史风气浓厚,各阶层士民对史书需求很大,史学收到广泛重视;宋朝学术探讨气氛浓厚,学派频出,学者治学往往兼容并包,创立新说。四 论述题答案:作者为清代章学诚 文史通义史学思想:1 系

10、统阐发六经皆史说。“六经皆史”说并不是章学诚首创,但在章学诚之前没有艺人对这一理论系统阐发。他认为六经并不是“圣人有意作为文字以传后世,”而是“三代盛典章法度见于政教行事之实。”因此他在文史通义里反复论述六经是史。而且六经既然是“先王政典”的记录,自然在当时也就不会像后世那样奉为经典,至于尊之为经,那是后世儒家所神话的。这样章学诚就剥去了六经神圣外衣,当作经世致用的书籍。这在当时反应了章学诚在史学理论上力破陈说的勇气。“六经皆史“说的理论对史学作用:一个是扩大了历史研究和史料搜集的范围。第二是批判了空谈义理的宋学和专事考据的汉学。2 倡言“史意”章学诚所说的史意,是指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史意即

11、史义,指出义、事、文这史学三要素应以义为主,史家应先树立正确的史学理论和观点,而史实与历史文笔是次要的,三者有轻重。他提倡史学要有通识别裁,成一家之言;要阐明自然界变化与人事的关系,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他反对刘知几贬低通史说。 3 强调史德章学诚首先肯定了刘知几关于良史三长理论,认为品评良史的标准好要有史德。他所谓史德,乃是“著书者之心术”,就是指史家能否忠实于客观史实,做到善恶褒贬,务求公正的良好学术品德。他认为才学识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史德,对良史来说,就要以客观事实为准,如实反映历史本来面貌,而不能掺杂史家个人主观好恶。4 提出历史编纂体例改革方案 章学诚根据史籍内容不同,把以往史籍区分为“撰述”与“记注”两类,他所说的撰述,是指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