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外物流发展文献综述1. 引言我国加入WTO以后,“物流”这个新兴行业也随之拓宽了其发展空间,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我国的物流现状并不是像其表面上反映的那样风平浪静,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似乎并不太适合我国的物流发展。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2001年物流术语对物流领域的主要名词定义至今,事实证明我国的物流业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超前的意识引领物流业走向的并非成功,同时,我国的物流还对在世界上都应用自如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模式产生了质疑,物流业的发展在我国存在着很多问题,让我们从物流的发源地美国、日本开始来比较分析我国的物流。【摘要】加入WTO后,我国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江南北,各传统物流企
2、业都在迅速转型,大量引进国际流行的物流模式直接来改造自己的企业,其超前观念让人佩服,但是也有消化不良的现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物流案例进行比较,从微观上提出了有利于我国物流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同时,本文以物流本土化战略为前提,探讨了有关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分析这些理念,有助于了解世界物流发展方向。【关键词】物流 发展 超前化 第三方物流 美国物流 日本物流2. 美国物流发展概述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先发展物流业的国家,目前,其物流业在全球已处于领导地位。美国物流业起源于二战中的战时后勤管理需要,发展于5O年代后期。此时,政府和企业已逐步意识到,物流在商业行中的应
3、用能够有效解决中间过程中的成本等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协作的日益复杂化,第三方物流开始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且成为了美国物流市场的主流。据统计,2000年,美国一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年收益达118亿美元,其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仓储服务、运送服务和管理、特殊国际服务和货物运输、第四方物流服务、逆向物流和供应链管理。1990-2002年间,美国的物流总费用占GDP均为10左右,美国政府在其国内物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运输部制定了强有力的运输策略,并且提供充足的条件用以支持运输策略研究,解决了“如何克服人与货物移动过程中的各种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鼓励物流技
4、术的创新,提高网络应用水平,而且,在日常商业行为中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支持并教育新一代的运输专业人才。政府除了制定战略以指导建设整体的运输与物流硬件设施外,还以奖励优惠的方法鼓励民间投资,扶植其国内运输企事业,促使其成为国际级企业,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美国物流业是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出现的,它的发展不但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实力相吻合,而且其政府特别重视物流的健康发展,制定了各种策略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全面地支持物流的进步。由于发达国家信息化、智能化的普及,物流的概念深入人心,电子商务解放了国民的生活,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在美国从此扎下根了,并且向良性趋势发展。3. 日本物流发展概述日本作为世界上物流发展速
5、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企业界和政府为了提高产业劳动率,早在5O一6O年代就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到各国考察学习、公开发表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全面推动了日本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具体来说,1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后开始引入了物流观念,又于1958年6月组织了流通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综合对国外和国内的调查报告, 日本开始了一系列大兴物流的活动。比如说,6O一7O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同时,为了解决仓库不足、出入库时间长、铁道运输欠缺、大量生产的产品无法顺利流向市场等问题,开始广泛推广
6、货台、铲车等装卸机械化,导入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开发单位货物装卸系统等等。与此同时,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管理系统也不断增加,此外,这一时期的日本也在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这一切都将作为发展物流的配套设施,为这个服务性行业带来了便利。特别是1997年4月4日,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练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今后日本物流进一步发展、强化的方向。日本的物流业是在经过多次思考探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并没有盲目地将美国以服务为主的物流模式直接运用于本国,而是根据本国当时的基本国情,政府首先解决了线路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物流的机械化和
7、自动化,让各种配套设施均尽可能地被完善用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政府高度重视其发展,并且在合适的时间,让合适的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来帮助物流的发展,从而使日本的物流业有别于美国的服务模式,创立出一套有利于本国盈利的新的模式。4. 中国物流发展概述4.1 中国物流发展趋势和现状综上所述,我国的物流业始终没有得到飞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是大量引进的国外先进理念,在运行过程中不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反而引起消化不良,让发展中的中国物流模式的雏形受到限制而形成了现在这种自定义的物流模式,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物流业的出现并非当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而是直接引进其概念,企图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8、物流本土化程度低;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比较笼统、单一化,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不够及时,整个物流业呈现出来的并不是网状连锁反应,而是若干小集团,要么垄断、要么竞争发展,但其获利并不富裕,各对手间相互影响不大;支持物流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相关的人才缺乏,且人才的教育并没有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而是盲目地学习他国的先进思想。4.2 中国物流发展的本土化策略当TNT、DHL在华办学,以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的时候,当全球大的物流公司把目标瞄准我国,兼并或收购国内小公司以求打开在华门户的时候,我们的物流不应该仍然停留在将运输公司、搬家公司等更换名字就变成物流公司,一个规模不大的企业不应该为
9、了做一个商品的外包装,而去引进技术和投入人工,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去寻找对的方式去实现物流业应该带给中国的神话。首先,我们要遏止目前我国物流业消化不良的超前化趋势,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以本土化策略为基本前提,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我国的物流现状,以当前的国民经济为基础制定适合我国发展的物流模式。与此同时,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我国物流的最优发展前途为终极目标,培养适合我国物流发展的人才;其次,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来支持物流的发展,及时出台相应政策,特别是线路网络的保障,因为交通的便捷是物流赢得时间的保证。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推动大规模的物流企业完全转型,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物流
10、品牌,建立连锁机构或者子公司,深入到民众的生活中,以达到“门到门”服务的目的,同时也普及了电子商务;然后,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引进先进技术,使物流设施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不但解放了人力资源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资支出。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当物流为他们完美地提供服务后,“物流”自然就深入人心了。4.3 中国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起着重要作用。物流产业化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而,中国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推进现代物流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总体效益的需要。它要求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最大限度的降
11、低企业产品总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推进现代物流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需要。其次,发展现代物流是改善国家投资环境的需要。物流环境的好坏,已成为投资者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再次,发展现代物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目前,全球采购、全球销售及本土化生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将更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人世后的中国物流业将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方面需要应对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企业及其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外,大量在华境外投资企业,均需要优质、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作为其经营和发展的保障。因此,无论是
12、满足中国工商企业、境外投资企业的服务要求,还是提高中国专业物流企业的服务竞争水平,都是非常需要的。4.4 第三、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展望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赢利,当然要借助先进的思想理念来发掘“物流”的财富。这里引入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物流术语定义第三方物流即: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即它不是卖方,也非需方,而是一种服务。从概念上来看,第四方物流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它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它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整个过程集成起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
13、,并非不适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而仅仅是不适合现在这个阶段。当我国梳理清楚自身的各个环节,开始强有力的开展本土化战略时,它们将会是一副良药,大规模且有秩序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将为企业节省一大笔开销。当这些物流公司在公平条件下形成竞争时,那么,受益者仍然是企业,物流成本将越来越低,环保、高品质服务等将成为影响物流公司发展的因素,因为我们发展的是本土化的物流,我们的服务更有利于国内企业发展,与国外大的物流巨头抗衡将不再是幻想,同时,国家的税收也将会均衡增长,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是有益而无害的。若大规模的知名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第四方物流活动,那么,我国的物流企业将运筹帷幄,为它的顾客提供一条龙服务,第四方物流的
14、实现,不但是时间的节约,更是空间的变更,它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从顾客开始连接整个国家的物流网络,当其和谐发展时,这个网络就可以快速吸收新鲜血液,与全球的物流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5. 结语物流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充满了生机,很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发掘,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物流业将会很有前景。若我国的物流业能做到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以本土化策略为战略核心,控制和优化我国物流业的超前化趋势,以小见大,重新认识和规划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合理发展第三、四方物流,合理研究中国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和分析,将加快中国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使物流业这一服务性行业在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
15、相对独立的产业,实现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的有效对接,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政府和企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在为中国的物流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中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必将是大有益处的。参考文献1宋华日本的现代物流管理J经济管理2000.2张士军从日本物流体制看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3丁俊发中国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4赫尔曼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5汪鸣十五规划与中国物流业J商场现代化,20016杨文慧,王勇,查德
16、利.浅议政府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物资流通,2001,16.7石万鹏。努力实现我国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J.中国物资流通,2001,16.8王佐.发展物流产业与政府市场定位J.中国物资流通,2001,21.9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4.10张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初探J.国际商务研究,2001,3.11云利珍.我国发展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和对策建议J.国际经贸消息,2001.12叶家伟,孙建军.发达国家物流模式带来的启示J.国际经贸消息,2001. 13王国文.美国物流发展趋势对中国物流的影响J.水路运输文摘,2005.14许胜余.从美国物流看物流的经营
17、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2002,9.15田学军.美国物流的信息化启示J.市场周刊,2007,12.16王佐.美国物流发展概况J.物流技术,2002,9.17姜超峰.美国物流公司在做什么J.全国商情,2001,2.18倪海云.美国物流市场三雄逐鹿J.空运商务,2008,3.19DianeRiopel.Logistics system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M.Springer,2005.20Bernhard Fleischmann,Andreas Klose.Distribution logistics: advanced solutions to practical
18、problemsM.Springer,2005.21Simme Douwe P. Flapper,J. A. E. E. van Nunen,Luk N. Wassenhove. Managing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M. Springer,2005.22Carlos F. Daganzo .Logistics systems analysisM. Springer,2005.23Rommert Dekker,Moritz Fleischmann .Reverse logistics: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M. Springer,2005.24Bernhard Fleischmann,Andreas Klose. Distribution logistics: advanced solutions to practical problemsM. Springer,2005.25Andreas Klose,M. Grazia Speranza,Luk N. Wassenhove. Quantitative approac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