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x_第1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x_第2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x_第3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x_第4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Things investigating and Knowledge being completed,授课人:杨金柱,2019年5月22日,学习目标,作者及作品简介,丁肇中,1936年1月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 一、学术成果 1、发现反氘原子核。 2、跨越二十年的一系列实验,测试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之正确性,证实了电子,缈子(muon),及涛子(tau)为直径不超过10厘米的点粒子。 3. 精确测量矢量粒子之轻子衰变的相位及分支比,为夸克模型提供重要的证据。 4. 研究光子产

2、生矢量介子之机制,并证实光子与矢量介子间的相似性。 5. 在CERN的ISR研究双缈子事例,测量矢量介子的Scaling性质及产生机制。 6. 发现胶子喷流。 7. 在正负电子对撞机PETRA上研究胶子的性质。 8. 精确测量缈子的电荷不对称,验证标准模型。 9. 在LEP对撞机研究Z与W粒子的性质,并精确测量中微子的种类。 10. 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 二、社会任职 1977年起,任麻省理工大学物理系讲座教授。 2003年4月18日担任新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12年12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国

3、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咨询委员会主席。 2013年3月9日,受聘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特别顾问。 2014年10月18日,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 2015年9月24日,受聘为四川大学名誉教授。,三、获奖记录编辑 序号 获奖情况 获奖年份 1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 2 美国劳伦斯奖 1975 3 A.C.Eringen奖 1977 4 美国宇航局公共服务奖 1981 5 意大利特卡斯佩里科学奖 1988 6 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 1988 7 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科学金奖章 1988 8 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奖 1996,四、荣誉称号编辑 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艺术学院院士 前

4、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德国科学院院士 西班牙科学院外籍院士 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印度TATA研究院荣誉院士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国密歇根大学荣誉博士 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 莫斯科大学荣誉博士 德国亚琛大学荣誉博士 意大利Bologna大学荣誉博士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荣誉博士 中国科技大学荣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 台湾清华大学荣誉博士,返回,本文为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这是一篇演讲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

5、实验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回顾,返回,瞭望: 缅怀: 探察: 检讨: 探讨: 彷徨: 激变: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登高远望,探究事物(原理),得到认知,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遥念、追思,探索研讨;探索讲求,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急剧变化,探听侦察,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作自我批评,基础词汇过关,课文理解与探究,7,本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的?,1、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传统的中

6、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求新知识,而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3、大学所讲格物致知与丁教授所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否一样?,不一样。前者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者为通过实验获得新知识,4、关于传统教育中的“伪”格物与现代“真”格物,作者各举什么例子?,传统教育代表:王阳明“格”竹子,面对竹子,硬想七天,因头痛宣告失败,真正意义的格物:实验“格”竹子,栽种切下叶子观察,结论: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而得到,5、说说我们现在多数学生的实际状况,偏向理论轻视实践,偏向抽象思维而不愿意动手,因此,考试成绩往往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常

7、常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6、作者举了自己的经验为例,想表达什么,有什么好处?,偏向理论,埋头苦读对实际的需要是毫无帮助的,而应是着重培养实验的精神,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演讲注重沟通交流,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亲切而实际,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增强演讲效果,2)、作为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作为过来人,将自己的求学经历拿出来晒一晒,给广大青年学子的学习以参考和借鉴。,7、本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的?,1)抛出问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从传统教育引出“格物致知”,并与现代学术关联,3)以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例子揭示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而又以实验手段获知竹子的性质表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引出真正“格物致知”的内涵和重要性,4)将目光放在中国学生身上,指出他们缺少的实验精神,并以自己在国内外求学科研经历,特别是受挫经历,告诫大家摆脱传统教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着眼中国学生,并现身说法),5)从学术研究话题扩大到当下世界环境,点明意义并提出希望,提升演讲的现实意义。,学科整合,拓展延伸,自由落体实验,课堂小结,家庭作业,1、实验:100毫升水与100毫升糖水混合在一起会不会等于200毫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