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师生闯关说速度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师生闯关说速度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师生闯关说速度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师生闯关说速度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师生闯关说速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生闯关说速度江苏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学习速度知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障碍,顺利通过这些关卡,方能获得成功。下面是小汉在老师指导下顺利通关的路线图。关卡1速度单位的比较例 1 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小汉:表示1 秒通过的路程是11 米,“ 50km/h ”表示 1 小时通过的路程是 50km,合 50000 米。老师: 1 秒通过的路程是11 米。照这样计算,1 小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小汉:我算算。 1 小时等于 3600 秒, 1 秒通过的路程是11 米。所以 1 小时通过的路程是11 米 3600=39600 米。而汽车1 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0000 米,所以汽车的速度大。例 2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A航模飞行器以11m/s 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 跑完全程D从30m 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小汉:这个题目主要是不好比较A 和 B 选项中哪个物体速度大。老师:说的太对了!要比较哪个物体速度大,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速度单位表示的意义。想一想“11m/s ”表示什么?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 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老师:正确。我们还可以用统一单位的方法进行比较。比如11m/s 合多少 km/h ?运算过程是:小汉:这个题目我觉得A、 B、D 都对,只有C

3、 不对。老师:你运气太差,正确答案是只有C 对, A、B、D 都不对。小汉:我来计算50km/h合多少m/s ?小汉:悲剧!为什么呢?老师:匀速直线运动,首先是速度不变的运动,这就决定了其速度不变,50km/h =。所以其速度能否随路程、时间改变?老师:非常正确,顺利通过第一关。小汉:不能。老师:你再想,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能否出现这种情况,物体运动的时间关卡 2正确理解速度公式不变,而路程增加;或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变,而时间在增加?第 1页共4页小汉:不能。我明白了,中,路程和时间有密切关系的关系,一个变化了会引起另一个的变化。老师:很好。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中,时间增加1 倍,通过的路程也要增

4、加 1 倍,比值不变。 物理公式与数学表达式不同, 物理公式中每个符号都代表着相应的物理量, 都相应的物理意义, 不能纯粹从数学关系去理解各量的制约关系。关卡 3运动的想对性例 3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坏飞机。小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呢?小汉:我也曾看到这样的报道:飞机在机场上空与一飞鸟相撞,飞机身负重伤,紧急迫降。飞机能被飞鸟“撞落”了,真是想不通。老师:这并不稀奇!飞鸟如果撞到地面上静止的飞机,对飞机造成的伤害很小。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不大。 但飞鸟在空中撞上飞机时, 情况大不相同了。尽管飞鸟相对于地的速度并不大,但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大,可达 1000Km/h 以上,若

5、以飞机为参照物,飞鸟将以极大的速度撞击飞机。它将使飞机受到很大的冲击力,足以使飞机局部受到破坏。这时,把飞鸟称为“鸟弹”一点也不为过。小汉:这就是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也可能不同。小球通过 D点时的速度为 a/ t老师:是这样。 1962 年 11 月,美国马里兰州上空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与一只天鹅相撞, 发动机严重破坏, 飞机坠毁, 机上 17 人全部遇难。 据初步估计,每年全世界的机场发生“鸟弹”损坏飞机的事故达300 多起。为防止飞行鸟害,AB CD 一些大型机场都设置了驱鸟设备,如超声驱鸟器等。小汉:这么多小球放在那,不都是静止的吗,怎么能是运动的?关卡 4看懂频闪

6、照片老师:图 1 中其实它只有一个小球,是通过特殊的照相方法拍摄的。就是例 4图 1 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在暗室里让小球下落, 同时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所拍下的照片。想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 t时间闪亮一次 ( 即拍摄一次 ) 。观一想:小球通过相邻两个位置用的时间是否相等?通过相邻两个位置的路程是否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相等?小汉:苹果通过相邻两个位置用时相等,都是t ;但路程不等,所以速度不等。从 A 到 B 通过的路程是2a,时间是 t ,这段的速度就是2a/ t ;同理算出从 B 到 C 和从 C 到 D

7、 的速度都是a/ t 。这样看错,对,对。怎样判断呢?老师:根据你的计算,从B 到 C 和从 C 到 D 的速度都是a/ t ,说明从B到 D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小球通过D 点时的速度为a/ t 。小球从 A 位置到 C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小汉:此题正确答案应该是D。小球从 B 位置到 D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老师:完全正确。小球从 A 位置到 c 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 t第 2页共4页断增大,但相同时间甲的路程长,与图 1 不符。B 图表示甲、乙的路程不断增大,但相同时间乙的路程长,与图2 相符。 C 图表示甲、乙的速度保持不变,但甲的速度大。 D 图表示甲、乙的速度不断变大,但

8、甲的速度大。小汉:原来是这样,正确答案是B。老师: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v-t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是一条曲线,v-t 图像与横轴不平行。关卡 6列车时刻表关卡 5关于运动图像例 6某一时期,上海到南京的T722 次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例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2 所示,在图 3 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上海苏州常州南京正确的是()到站时间09:3910:2911:47发车时间09

9、:0009:4310:33里程 /km084165303小汉:这题好办,应该选C,对吗?由表可知: T722 次特快列车从苏州到常州运动的时间是_分钟,列老师:你为什么这么选?车从上海到南京全程平均速度是_km/h(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汉:图2 中甲在上面、乙在下面,它和图3 中的 C多像,所以选 C.小汉:列车从苏州的发车时间是09:43 ,到常州的时间是 10:29 ,运动时间应该是两者相减。哎呀!不对了,小时部分够减,但分钟不够减了,怎么办?老师:照你这么说,图2 中甲在左边、乙在右边,就该选D。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错误的原因就是不会看图像,或者混淆路程图像与速度图像。路程图像的纵

10、坐标是路程s,速度图像的纵坐标是速度v。A 图表示甲、乙的路程不第 3页共4页教师:是这样的。凑成够减的就好办了。 有几种方法:比如从 09:43 到 10:00 ,用时 17 分钟,再到 10:29 ,又用 29 分钟,所以共用时 (17 分钟 +29 分钟) = 46 分钟。小汉:我也想出来一个办法。从09:43 到 10:43 是 1 小时,而从10:29 到10:43 差了 14 分钟,所以共用时(60 分钟 -14分钟) = 46分钟。教师:很好。还有方法吗?小汉: 10:29 当成 9 点又过了89 分钟,这样9:89-9:43=46(分钟)。教师:太好了!小汉:从时刻表看到列车到

11、苏州的时间是9:39 ,而发车时间是9:43 ,为什么差了 4 分钟?教师:这4 分钟就是列车在苏州停留的时间,供旅客下车上车。小汉:是这样!那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要不要把这些停留的时间除去?教师: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部的总路程除以通过这些路程用的总时间,中间停留的时间应该包括在内,不能除掉。关卡 7船行问题例 7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一定,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落入水中, 等船上的人发现后, 立刻掉转船头追赶,结果在 5min 后追上木箱,求从木箱落水到被追上共用了多少时间。 设水流速度恒定,掉转船头的时间不计。小汉:没有路程,也没有速度,怎么算时间?教师:换个问题:假设人在向前急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以一定速度向前行走,不小心掉下一个钱包,5min 后才发现,立即返回去寻找。假定人相对车厢的速度不变,钱包也并未被人移动,那么人返回钱包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