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肺复苏考试流程(精品课件)_第1页
成人心肺复苏考试流程(精品课件)_第2页
成人心肺复苏考试流程(精品课件)_第3页
成人心肺复苏考试流程(精品课件)_第4页
成人心肺复苏考试流程(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考试流程(单人法、双人法),基础生命支持BLS有四个步骤:ABCD,A Airway 徒手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 D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CABD,考试时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一个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医护配合按照CABD的程序共同完成操作(只需做一个CABD周期),1、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或者意识丧失应立即施救。操作者(医生)首先应判断周围环境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自我保护意识,然后才开始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同时看表、记住开始抢救的时间。,2、

2、检查意识: 医生先到达患者身边,位于右侧,双膝跪地,就地抢救;尽量靠近患者身体,双膝与肩同宽。 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拍 肩、呼唤,凑近病人耳旁 5公分、对着左右两个耳 朵大声呼喊“先生,你怎么 啦!”,如病人无反应,确认意识丧失。判断要快,只能用510秒完成。,3、如患者无意识,启动BLS:高声呼救“快来人呐、准备抢救!”。 4、摆放体位:将患 者取仰卧位,置于地 面或硬板上,去掉枕 头、解开衣服。,5、建立人工循环(C): 医生快速判断病人有无循环征象:方法是触摸颈动脉搏动10秒,(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触摸颈A搏动,不能用力过 大,其准确

3、性只有 65, (非专业人士可以不判断),触摸颈动脉搏动时可以同时巡视一下患者(观察病人面色、胸廓起伏、肢体是否在抽动),限时10秒钟、数数计时。如判断无搏动或不肯定时,立即由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按压时要求操作者随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的规范要点(五要素): 一、按压部位 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快速定位方法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二、正确手势 快速定位后,马上抽出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左手的掌根部与病人的胸骨接触(面积越小越好),其余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可将按压力量作用于病人的两侧肋骨上。 每次按压之前都

4、要先用手 正确定位、清晰显示;按压时 抢救者的左手掌根部应始终紧 贴病人胸壁皮肤,做到放松不 离位,牢牢将左手掌固定在正 确的按压部位上。,三、按压姿势 操作者双膝跪地,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而不是靠两个手臂的力量发力;因此双臂必须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并且手臂这条直线须与病人胸 部形成90直角、不得倾斜 ,操作者以自身重量垂直向 下按压;按压过程要求平稳、 有规律,用力均匀,不可使 用瞬间力量,不得进行冲击 式按压。,四、用力按压 按压深度要使病人胸骨下陷5厘米(对成人大约施加2530kg的力量),简便、直观的评估指标为

5、每次按压都能触摸到病人颈动脉的搏动,或者面色逐步变红润;每次按压后手臂的力量都要松开,保证压力释放、充分放松,让胸廓完全弹回。,按压,放松,五、快速按压 按压频率要大于100次/分钟,但由于还要交替做人工呼吸,故每分钟不可能压够100次;具体地说18秒钟要完成30次按压,即每次按压用时0.6秒,往下按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要保持相等,各用 0.3秒钟的时间;通过数数来掌握节奏,(如“01、02、031130”),建议大声地数出来。,6、徒手开放气道(A): 按完30次后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应马上将病人头转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干净;(考试时假定口腔无异物)然后用“压头抬颏”法开放气道,解除昏迷者的舌

6、根后坠,从而保持呼吸道畅通;要求头后仰动作规 范、温柔,一步做到位(病人 下颌、耳廓之间的联线与地面 保持垂直)。,7、口对口人工呼吸(B): 单人操作立即由医生口对口通气二次,用时5秒钟(缓缓吹气各2秒、中间换气1秒)以看到患者胸部起伏为人工呼吸有效指标,只要一看见胸廓抬起,便可停止吹气。,(考试时用球囊面罩通气),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用放在病人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翼,以防气体从鼻孔逸出。 救护人先深吸一口气,用双 唇包严病人口唇四周,再缓 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同时观 察病人胸部起伏。 吹气完毕,救护人松开捏鼻 手指,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准 备进行下次操作。,口对口吹气方法,采用左手

7、“EC”手法固定、扣紧氧气面罩,右手使用简易呼吸器捏皮球通气二次,用时5秒钟(缓缓吹气各2秒、中间换气1秒);以看到患者胸部起伏为人工呼吸 有效指标,只要一看见 胸廓抬起,便可停止吹 气;每通气两次后,护 士将氧气面罩稍微移开 病人面部,但仍然保持 开放气道的头后仰姿势。,面罩球囊通气方法,通气两次后,单人操作 时医生继续胸外按压及人 工呼吸,按30:2比例循环 进行5个周期。(每次按压 都要重新定位) 双人操作考试时假定护士在医生按压了第一个30次时携带抢救仪器到场。 开始双人配合操作 医生继续进行胸外按压,护士使用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只要医生手一直没有离开患者胸壁就不用重新定位),8、

8、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成人交替的比例为30:2(不论单人法或双人法抢救),即每按压30次接替吹2口气;心肺复苏是从胸外按压开始的,故交替比例按压在先、吹气在后,最后一定结束于吹2口气;胸外按压比人工呼吸更加重要,国际指南推荐就是要多压少吹(多动手少动口),持续不断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应尽量减少中断按压的时间,如果不得不暂停胸外按压时,中断的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9、检查评估:首轮做5个周期的30:2,历时2分钟(1851秒5),然后医生检查病人呼吸和颈动脉搏动,评估基础生命支持的抢救效果(评估时间10秒);如果仍然没有呼吸、脉搏,说明徒手心肺复苏CAB三步曲失败, 应即刻进入第四步 D

9、电击除颤。,除颤监护仪,10、电击除颤:国际指南规定,对于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或者儿童发生猝死,不要急于电击除颤,必须严格遵循CABD的操作程序,首先做够5 个周期的徒手心肺复苏,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电击除颤;而对于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电击除颤越早越好,只要除颤仪到了病人身边,就应尽快实施电击除颤,无论做了CAB没有、无论CAB做到哪一步,也无论30:2到底做了几个周期、胸外按压是否做够30次都不管,此时电击除颤是第一优先,变成了DCAB的操作程序。,1)本例在做够了5个周期30:2后,如确定病人仍无呼吸、脉搏,护士即应迅速开启除颤仪的电源开关,调整除颤仪功能旋钮键至监护位置; 医生手持

10、两个电极板放置于 病人胸前,通过除颤仪的监 护屏幕马上辨别心电图示波, 如果显示“室颤”或者“无脉性室速”,必须即刻进行电击除颤、越快越好,相反若临终心电图改变不是“室颤”,决不允许随意电击除颤。,(考试时假设模型人显示“室颤”)。 医生口头指示“室颤,准备除颤,能量200J” 2)护士迅速擦干患者的胸前皮肤,医生手持电极板时,电极板面向护士;护士将除颤的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医生将导电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的接触面。,3)医生确认除颤电极板的安放位置正确,前电极板(主电极)放在病人右上胸,锁骨下方贴胸骨右缘;而侧电极板放在左下胸,上缘不超过病人乳头连线、电极板的中心点平腋中线;安放好电击棒侯

11、再次 观察心电示波,确定仍 为“室颤”心律。,4)护士调整除颤仪功能旋钮键至除颤位置 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 除颤用360J、双相方波 120J、双相锯齿波150 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规格不熟悉,除颤能量一律选择200J。,5)按下充电按钮,使除颤仪开始充电(充电过程需要等待数秒钟)。 6)医生将除颤电极板紧贴病人胸壁,适当施加10Kg压力,使电极板与病人皮肤之间无可见缝隙;高声喊叫“闪开”,提醒并确定周围无任何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身体接触。,7)除颤仪充电完毕,出现声光报警信号可以除颤时,医生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钮进行电击。 8)放电结束,护士擦干胸壁皮肤,电极板归位、除颤仪关机,收拾机器和用物。,9)医生继续徒手心肺复苏,从胸外心脏按压开始,30:2做够5个周期,待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2分钟以后,再去检查病人呼吸、脉搏和心电图,证实自主呼吸与心跳恢复,心肺复苏成功(口述即可,不用真地做)。,10)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