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诗的诗句及意象_第1页
离别诗的诗句及意象_第2页
离别诗的诗句及意象_第3页
离别诗的诗句及意象_第4页
离别诗的诗句及意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别送别的诗句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2.白

2、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3、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唐.宋之问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19.剪不断.理还乱

5、.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

6、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诗中乡情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

7、山下)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别离诗鉴赏之意象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近年来的考察也越来越灵活,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也会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们就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去鉴赏古代的诗仙文

8、豪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之作。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别离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别离亲人、恋人、友人。而这时,别离无论作为人生遭际还是作为创作题材,都会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更为壮烈,更为精彩。古时没有火车飞机,没有隧道轻轨,没有手机电脑,在交通通讯落后、路途艰险的情况下,只能“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就反映的别离形式来看,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种类。而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则更多,可以数出来的有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等。我们用近代艺术大师也就是后来出家当

9、了和尚,法号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著名的送别开篇,来讲解别离诗的意象问题。“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诗总结了古代经典离别诗所用的种种意象,“柳”、“长亭”、“芳草”、“夕阳”、“浊酒”等等意象概括了离别诗的“离愁别绪”。一、 折柳赠别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1、“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2、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绵

10、绵的情意,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诗经小雅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之涣有名气的送别是这样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二、芳草惜别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芳草 还有一种植物,也是别离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其中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

11、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最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好像在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古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芳草像纤柔的柳丝一样,缠缠绵绵,给人以依依不舍之情。三、长亭饯别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长亭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

12、代名词。除“长亭”之外,还有南浦也是离别诗中常常出现的地名,“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和长亭一样已成为送别之地的一个专有名词了。同学们试着想一下,能够想出哪些关于“长亭”的诗句呢?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四、 饮酒泣别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酒除折柳送别外,把酒壮行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送别形式。辛弃疾满江红:“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杯中物所指的就是酒。许是因为以酒送行更宜于被人接受,也更易于尽抒胸臆,因此就数量而言,以酒送别的诗在别离诗中也是最多的。而就表情达意

13、而言,那种悲壮激烈之情,恰好与以柳送别的缠绵悱恻形成鲜明对照。“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种情况下,送者或被送者,谁也很难生出什么兴致来,真是“愁颜”难慰,别恨又添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除了壮行之外,借酒还可以表达当事人的交情,并寄以某种企盼和祝愿。温庭筠送人南游所谓“唯以一杯酒,相思隔远天”。这就是“酒”这个意象所具有的奇特内涵。五、日暮伤别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夕阳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送别诗中常出现

14、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是古人喜欢在傍晚时分送别吗?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李白写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其中送友人便是很成功的一首:“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个落日便给我们描绘出一副夕阳西下,诗人与友人执手不忍分离的图画。除了这些意象之外,还有很多意象也是古代经典别离诗常常使用的,比如,江水、孤帆、云朵等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在别赋中如是说。“别”愁、“别”思、“别”恋在众意象中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在鉴赏古

15、诗的时候要深刻理解意象的意义和功能,还要从意象中分析出诗人的感情和诗词的思想。 附:长亭送别读后感崔莺莺并不叛逆华德阳长亭送别是西厢记里的一支奇葩,有人说在这一折戏里突出刻画了崔莺莺的叛逆性格,描写了她对功名利禄视如粪土和对爱情的大胆执著的追求。其实,崔莺莺并不叛逆,她的言行只是一个自然人的本能反应,还谈不上反抗封建礼教。有人说,崔莺莺的唱词里有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等表明了她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如果以此类推,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难道也是写了一个轻视功名利

16、禄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显然牵强附会。那么,此时此刻崔莺莺是怎样一种心情呢?首先,崔莺莺之所以不让张生赴京赶考,不是轻视功名利禄,也不是叛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热恋中的女子都会这样做。相思折磨人啊!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一朝拥有”!什么“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每个热恋中的男女都会视功名如粪土的,都会有叛逆精神的。现在的一些中学生早恋,在我们成人看来是浪费青春,耽误前程;但热恋中的学生们毅然、决然地投入,宁愿不考大学,也要卿卿我我。难道他们也如崔莺莺般伟大?也是在反抗“封建礼教”?其次,崔莺莺不舍得张生去取功名,是因为“夜长梦多”。崔莺莺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说就是怕张生“停妻再娶妻”。一旦张生金榜题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